赵金文
(四川省西昌市农牧局土肥站,四川 西昌 615000)
攀西地区绿肥生产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赵金文
(四川省西昌市农牧局土肥站,四川 西昌 615000)
摘要:攀西地区光热和土地资源丰富,烟地等冬闲田土面积大,具有绿肥生产得天独厚的优势,发展潜力巨大。文章基于对攀西农业资源和绿肥生产现状与问题的系统分析,提出了“加强宣传,提高绿肥种植积极性”、“项目带动,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路子”、“加强科技创新,走农牧结合的路子”等对策建议,对攀西地区现代农业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具有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攀西地区;绿肥生产;对策建议
攀西地区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南起攀枝花市,西昌市,北到冕宁,纵贯340km,面积6.36km2,人口451.55万。攀枝花市、西昌市、冕宁县、德昌县、米易县等位于攀西大裂谷的安宁河平原,行政上包括攀枝花市和凉山彝族自治州,共计20县、市。该地区具有土地资源丰富;热量丰富;水资源总量丰富;光照充足,光热资源得天独厚;生物资源复杂多样等显著的农业资源特点,农作物的光能生产潜力和光温生产潜力居全省之首,绿肥生产潜力巨大。
绿肥是一种养分完全的生物肥源。种植绿肥不仅是开辟新肥源的有效方法,对光能利用和改良土壤也有很大作用。绿肥具有广泛的作用和用途。一是养分含量丰富,以占干物重的百分率计,氮(N)为2%~4%,磷(P2O5)为0.2%~0.6%,钾(K2O)为1%~4%,豆科绿肥作物还能把不能直接利用的氮气固定转化为可被作物吸收利用的氮素养分;二是有机质含量丰富,有机碳占干物重的40%左右,施入土壤后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提高土壤保水、保肥和供肥能力,减少养分损失,保护生态环境;三是丰富和优化农作物茬口,减少病虫害;四是提供优质饲草,发展畜牧业,过腹还田培肥土壤。同时,一些绿肥还是工业、医药和食品的重要原料,有些还可以作为蔬菜食用,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绿肥生产是发展现代农业,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实现农业部《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方案》目标,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攀西地区。
1.1绿肥种类多,但产业优势尚未形成
以西昌市为例,2015年全市种植豆科绿肥作物仅5646.67hm2,其中:光叶紫花苕1666.67hm2;紫花苜蓿200hm2;旱地毛苕46.67hm2;蚕豆2866.67hm2;豌豆46.67hm2;大豆400hm2。主要种植模式为粮肥复种,未能充分利用烟地等冬闲田土发展绿肥生产,总体呈现零散种植的态势,难以形成产业优势。
1.2认识不到位,项目整合力度不够
自上世纪70年代推广化肥以来,由于化肥使用方便,见效快,农业生产对化肥的过度依赖问题日益突出,土壤板结、物理性退化,缺素、养分失衡等问题凸显,加之种植绿肥的直接经济效益不如粮油作物和经济作物,尤其是近年来一些水果、蔬菜种植的经济效益较好,绿肥种植面积大幅度减少。由于农民对施用有机肥可以更新和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物理结构和微生物性状,推动耕地质量提升,减轻环境污染的认识不足,所以种植绿肥的积极性不高,管理也没有其他作物好。对绿肥生产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没有相应的激励机制,绿肥生产不能得到应有的重视,未能很好地利用农田工程项目培肥地力补助发展绿肥生产。近年来西昌市农田工程项目如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工程、玉米制种基地建设项目工程等均安排有培肥地力补助资金,但多用于配方肥补助,而未用于绿肥生产。
1.3科技创新乏力,绿肥品种和种源不足
没有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新品种选育、栽培技术和产业化技术的创新集成,绿肥种植利用技术水平难以提高。同时,由于种植面积难以有效增加,新品种选育进展缓慢,种源严重不足,有些种子需求不大,种子生产劳动力成本又高,影响了留种者和种子企业的积极性。同时由于销售量的原因,经营绿肥种子的农资店不多,种子引进量不大,造成少数农户种植绿肥时购买种子困难。紫花苜蓿种子主要从国外进口,光叶紫花苕、旱地毛苕、蚕豆、豌豆、大豆种子主要是自留。
2.1加强宣传,提高绿肥种植积极性
种植利用绿肥生产是生物固氮的主要途径,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富集和转换土壤养分,提高耕地地力,显著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改良低产土壤,减少水、土、肥的流失;有的绿肥还可作为优质饲料,提高畜产品品质;增加绿肥的施用,可以减少化肥的使用,节约生产成本。恢复和发展绿肥生产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要大力宣传种植利用绿肥的积极意义,普及相关知识,提高农民对发展绿肥生产,施用绿肥的重要性的认识,调动农民种植积极性,扩大种植面积,合理利用绿肥。充分利用冬季闲置土地,发展冬绿肥。西昌冬季有很好的光热资源,可以利用冬闲田和幼龄果园种植冬绿肥,提高土地利用率,产出更多的有机质和氮素营养,更好地实现土地用养结合。在现代农业发展资金项目实施的当季进行田型调整中收储的土地,也可以种上一季冬绿肥,在项目实施结束后,重新划分给农民的耕地地力也得到提升。
2.2项目带动,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路子
建立农田工程项目激励机制。实施农田工程项目如现代农业发展资金项目可以向绿肥生产发展得好的地区倾斜,促进农民种植绿肥。将涉农项目中的培肥地力补助用于绿肥生产,提高项目区农户种植绿肥的积极性。发展经济型豆科经济作物,如蚕豆、豌豆、大豆,既可收获相应的绿肥,同时也给农民带来一定的直接经济效益。在种源问题上,适宜自留种子的,鼓励农户自留;不适宜自留的,由政府给予一定的补贴和优惠政策扶持有条件的种、养殖大户及种子生产企业参与绿肥种子生产、经营。本地区不适宜生产的种子,要及早与商业信誉好、种源稳定、质量有保障的种子供应商订立供销合同,既降低成本又稳定种子来源。
2.3加强科技创新,走农牧结合的路子
在绿肥种植利用技术上,投入相应的财力、人力、物力,进行生产示范,组织相关部门进行科学试验,技术创新,通过现场培训会、发放技术资料等方式,推广绿肥生产利用新技术,提高种植利用水平。改变落后的利用方式。落后的利用方式,造成绿肥养分的不必要损失,可将原来用作燃料的秸秆作为沼气原料,经过发酵产生沼气,沼液还田,既可获得所需的能源,又可获得相应的有机肥料,提高绿肥生产利用的综合效益。同时,绿肥作物兼作饲料用,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各种营养成分,可以提高畜产品品质,是牲畜的优良饲料。可以对养殖专业户适当的补贴,鼓励其发展可作饲料的绿肥,既可以提供优质牲畜饲料,改善畜产品品质,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又能以植物残体与牲畜粪尿提高土壤肥力,使进农牧业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兴亮,苏春江,徐云,等.攀西地区农业自然资源评价及农业发展潜力分析[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7,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