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祎++童星
摘要:本文通过对重庆师范大学大学城校区植物景观设计的调查分析,来探讨师范类高校在满足校园新要求的同时,如何延续校园文脉,建立一个校园环境突出,生态效益好,景色优美的大学校园。在调查的最后,综合调查结果,提出对今后师范类高校植物景观文化发展的建议和要求。
关键词:师范类高校;植物景观文化;调查报告;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S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0-0215-01
高校植物景观文化建设利用园林文化等进行高校校园植物景观设计,营造出更高境界和人文特征的环境,在讴歌校园中的植物美景时,达到环境育人的功能。通过植物景观文化的“软教育”,可以陶冶师生情趣,完善师生人格,树立正确的宇宙观、人格观、审美观[1]。
为了真实地了解当前普通师范院校植物景观文化发展的具体现状,本研究以重庆师范大学大学城校区为例,对其植物景观文化建设作了一次调查。通过对本校区的校园植物景观文化建设的调查分析,来探讨师范类高校应如何延续校园文脉,建立一个校园环境突出,生态效益好的大学校园。
一、五大功能区的植物景观布局
重庆师范大学大学城校区的设计是以山水园林为校园环境的主体结构的生态校园,学生的学习生活大致在五大功能区:校前区、教学区、共享生态区、学生生活区、体育运动区。由此,根据功能区的不同功能,校园的植物景观也遵循了一定的布局规律。
(一)校前区。校前区是校园与社会对话的窗口,以入口广场为中心。在校前区,重庆“市树”黄葛树和高洁挺直的雪松是学校一张张鲜明的名片。在重庆人民眼中,黄葛树是心目中的“树之魂”,是一部耐人寻味的时间卷,也给校园师生的生活带来了踏实与安宁。雪松四季长青,长青代表着遭遇逆境,永不后退。正如学校历史,其自创立至今,虽几经更迭,然秉持从教为师之天职锐意进取,深受社会好评。
(二)教学区。教学区位于校园基地的中心,著名景点桂花大道、三春湖中都少不了相对应的植物景观。在植物景观规划中,学校因循古例,充分利用桂花枝叶繁茂、四季常青等优点,成就了著名的桂花大道。对于读书者而言,桂花树是贞洁、荣誉和吉祥的象征,由此也体现了学校对莘莘学子的美好期望与祝福。明波荡漾的三春湖中一群妖艳的水中女神——睡莲,为这份灵动增添了几分洁净和纯真。这些睡莲以自己的姿态提点师生,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应不忘初心。
(三)学生生活区。“唯有山茶偏耐久,绿丛又放数枝红”的“市花”山茶花,带给学校一份高傲和深沉,宿舍楼下的白兰和广玉兰,每一个花瓣上都凝着一层淡淡的从容。学生宿舍区致力于创造优美的室外交往空间,使生活场所也成为陶冶性情的第二课堂。
(四)共享生态区。共享生态区位于整个校园的核心位置,是学生活动的重要场所。在此场所中,轻盈柔美的柳条不住地向即将离别的人们招手,让人眩目的金色银杏顺风贴着人们裤脚,他们是既能抗病虫害,又能观赏绿化最理想树种。
(五)体育运动区。主要运动区位与教学区、学生生活区成品字形布置。在此功能区中,象征着战胜困难的勇气与信心的小叶榕、充满生机的加拿利海枣,作为运动、拼搏的象征,像是在体育运动区内肆意挥洒汗水的青年学子,为静谧的校园激起一阵阵波涛。
二、校园植物景观文化的特征体现
(一)植物景观体现了地域文化和师范类院校的特点。学校建校60余年来,其校园景观因其所在的特有的川渝文化背景和特有的审美观念,而表现出重庆地域风格和布局方式,以及师范类高校特有的秉性。
(二)植物景观与人文景观结合,兼容教育性与娱乐性。“人创造环境,环境又培育人”。在党员承诺墙守护的松柏,博望亭的桃树和李树,女生宿舍下的广玉兰和白兰树,体现了植物景观与人文景观的结合。
(三)植物景观在于师生的共同维护。走在校园中,随处可见校友捐赠的植物,既体现了学子们感恩母校,也是对后辈给予的祝福和希望。
(四)校园植物品种充足,功能丰富。重庆师范大学植物种类丰富,既有充满西南地区特色的植物,还有来自非洲的加拿利海枣、南美洲的蓝花楹、长江中下游等地的檵木等,方寸之间体味万千风景。同时,在满足植物的生长需求的时也突出景观的季相变化。
三、校园园林文化生态配置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校园植物景观文化中存在的问题。首先,树种间的配置模式重复、杂乱,校园闲置空地的太多。从调查现状看,整个校园绿地系统还停留在以量取胜,单纯地追求绿地绿化率的生态建设初级阶段。由于本校区是2005年使用的新校区,闲置的空地仍占了不少面积,影响了校园的整体美观。然后,环境绿化过度依赖人工保护。校园中的绿化植物都严重依赖人工灌溉,修剪,不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绿地管理维护工作也常常不到位,严重影响了植物的景观效果;且校园环境建设方面应重视体现自己特色,加深文化蕴含[2]。最后,学校绿化管理机制不完善,反馈途径不足。绿化工作在工作安排上、在职责上、在各项工作的完善管理上都不明确,既阻碍了学校绿化工作的执行,也没有好好的利用全校师生的监督权力。
(二)校园植物景观文化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首先,校园主体绿化植物应该突出本校特色。校园环境设计中应加强校园的垂直绿化,合理利用乔木的层次结构,其次,增加动植物物种多样性,增强生态链的稳定性。同时建议给校内每一树种挂上不锈钢标牌的“身份证”,可以使学生在课余时间能学到树木分类知识[3]。然后,将植物景观富有更加特色的文化内涵。作为一所西南地区的师范类院校,具有有别于其他普通院校的特色。重庆师范大学的办学理念、校风、教风和学风影响了一批批教育工作者,这些人文内涵均应在植物景观中有所体现。最后,加强师生监督机制,最大限度发挥园林植物的景观效果。园林环境“三分建设,七分管护”,为使校园绿地可持续发展,并能获得长期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就必须加强校园绿地的养护与管理。
四、结论
优秀的校园植物景观建设并非只是简单的材料堆砌,而应该能够很好的体现校园个性、办学特色,还应该具备浓厚的文化底蕴,能够传承学校的历史文化,并且为在校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沟通、交流感情提供怡人的空间场所。
参考文献:
[1]沈济黄等.信息校园——构成新世界信息化、人文化的景观[J].大学城筑,2002(4):12-15.
[2]邱昆,论高校校园植物景观文化建设[J].怀化学院学报,2009(8):125-128.
[3]褚泓阳,屈永建.园林艺术[M].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秦祎,女,研究生,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研究方向:小学教育。
童星,女,研究生,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研究方向:小学教育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