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丽丽, 傅英莉, 尹 蕾, 崔彦存, 尹建英
(1. 河北省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 儿科, 河北 衡水, 053000;2. 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 新生儿科, 河北 衡水, 053000;3. 河北省人民医院 儿科, 河北 石家庄, 050051)
思连康防治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
姚丽丽1, 傅英莉1, 尹 蕾1, 崔彦存2, 尹建英3
(1. 河北省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 儿科, 河北 衡水, 053000;2. 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 新生儿科, 河北 衡水, 053000;3. 河北省人民医院 儿科, 河北 石家庄, 050051)
早产儿; 喂养不耐受; 思连康; 防治
喂养不耐受在早产儿中的发生率极高,可高达29.7%, 其可能受到来自产妇和出生体质量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1-2]。目前对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治疗相关研究较多,但主要治疗手段一般为综合支持治疗,包括红霉素排空、鼻饲喂养、静脉营养、抗感染、抚触、灌肠等,但其不能从根本上调节早产儿胃肠道菌群结构。本研究探讨思连康防治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1月—2016年5月收治的早产儿200例。所有入选早产儿胎龄均小于37周,体质量小于2 000 g。排除标准: ① 严重呼吸系统疾病或窒息者; ② 消化道先天畸形; ③ 其他严重疾病如先天心脏病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早产儿分为对照组(n=100)和观察组(n=100)。对照组男54例,女46例;胎龄30~36周,平均34.1±1.8周;出生体质量1 310~1 920 g, 平均1 570±160 g; 观察组男52例,女48例;胎龄31~36周,平均34.8±1.7周;出生体质量1 280~1 910 g, 平均1 590±150 g。2组早产儿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早产儿均单纯给予早产儿奶喂养。对照组喂养不耐受早产儿改为微量喂养,并给予小剂量红霉素3 mg/(kg·d)、排空肠胃、鼻饲喂养、静脉营养、抗感染、抚触、灌肠等常规综合支持治疗。观察组入院即给予口服思连康(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 0.5 g, 国药准字S20060010, 杭州龙达新科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对于喂养不耐受早产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继续给予思连康。
1.3 观察指标
记录2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判断标准[3]: ① 患儿频繁呕吐,每日呕吐3次或以上; ② 奶量不增或减少,时间在3 d或以上; ③ 胃潴留大于前次喂养量的1/3或以上。
观察两组喂养不耐受早产儿经治疗后达到完全胃肠道营养时间、恢复至出生体质量的时间、住院时间等症状改善情况。参照余金晶等[4]的标准评价疗效,分为显效、有效、无效3个等级,以显效+有效计算总有效率。观察2组治疗期间皮疹、黄疸、腹泻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和治疗效果以%进行描述,进行χ2检验。症状改善情况以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发生喂养不耐受35例(35.0%), 观察组发生喂养不耐受21例(21.0%), 观察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达到完全胃肠道营养时间、恢复至出生体质量的时间、住院时间依次为(10.1±2.3)、(11.4±4.1)、(21.7±5.1) d, 显著短于对照组(12.4±3.7)、(13.9±4.7)、(25.3±5.8) d(P<0.05)。观察组显效15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0.5%; 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3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65.7%。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喂养不耐受早产儿治疗期间均未发生皮疹、黄疸、腹泻等不良反应。
新生儿在出生后获得足量的营养支持对其度过安全期和生长发育均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于胎龄和出生体质量不足的早产儿[5]。早产儿包括胎龄严重不足和极低体质量早产儿的存活率不断上升,但早产儿已发的喂养不耐受仍然对早产儿的存活率和正常的生长发育构成严重的威胁,如何降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成为新生儿科临床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目前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主要治疗方法仍然是以小剂量红霉素清空肠胃为主的常规综合支持治疗,其对多数早产儿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但在部分早产儿的治疗中仍然无效,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急需新的更有效的新治疗手段[6]。随着肠道菌群研究的日益开展,益生菌在防治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作用日益体现,益生菌具有调节早产儿胃肠道菌群结构的功能,早期补充益生菌对早产儿喂养有很好的效果[7-8]。叶冯等[9]以妈咪爱防治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结果指出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出现了明显下降,且患儿的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其认为妈咪爱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具有极好的效果。陈玲[10]以布拉氏酵母菌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结果指出布拉氏酵母菌能显著改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情况,并促进其生长发育,缩短治疗时间。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发生喂养不耐受35例(35.0%), 观察组发生喂养不耐受21例(21.0%), 观察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说明思连康在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中具有很好的效果[11-14]。在喂养不耐受早产儿的治疗中,观察组达到完全胃肠道营养时间、恢复至出生体质量的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显效15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0.5%; 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3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65.7%。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说明思连康能极好地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其疗效显著优于常规治疗。此外,2组喂养不耐受早产儿治疗期间均未发生皮疹、黄疸、腹泻等不良反应,说明思连康防治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安全性高[15-17]。
综上所述,思连康在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中具有很好的效果,且能有效改善喂养不耐受早产儿的临床症状,显著提高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1] 路军英, 刘丹.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 19(3): 151-152.
[2] 文辉, 林茜.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相关因素研究进展[J]. 实用预防医学, 2015, 22(4): 511-512.
[3] 夏红萍, 朱建幸.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15, 30(2): 95-99.
[4] 余金晶, 柴小青, 潘家华, 等. 莫沙必利联合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防治作用[J]. 江苏医药, 2013, 39(20): 2422-2424.
[5] 周万茂. 早期联合营养支持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的效果观察[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4, 11(4): 210-212.
[6] 杨伊琳, 庄思齐. 红霉素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J].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10, 37(4): 406-409.
[7] 王华, 乔林霞, 黄玉香, 等. 早期补充益生菌对早产儿喂养及肠道菌群的影响[J].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2014, 24(2): 287-291.
[8] 冯琼. 常见不同类型益生菌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防治效果研究[J]. 安徽医药, 2015, 19(10): 2020-2021.
[9] 叶冯, 朱德新, 袁丽. 妈咪爱防治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观察[J]. 华夏医学, 2013, 26(6): 1074-1076.
[10] 陈玲. 布拉氏酵母菌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及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J].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15, 34(1): 36-39.
[11] 李月兰. 布拉氏酵母菌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及对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 20(5): 178-180.
[12] 周霖, 钱嬿, 卢田天, 等. 早期添加益生菌对晚期早产儿喂养及排便影响的研究[J]. 中华全科医学, 2013, 11(6): 894-895.
[13] 蔡晓东, 陈春红, 李炎芳. 谷氨酰胺辅助肠内营养、肠外营养改善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研究[J].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6, 22(9): 864-868.
[14] 唐小丽, 余加林, 艾青, 等. 肠道菌群多样性在喂养不耐受新生儿中的作用[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4, 36(20): 2133-2137.
[15] 陈舒清. 早期胃肠微量母乳喂养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及胃肠耐受情况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 19(19): 58-60.
[16] 刘晓莹, 孙建华. 早产儿胃肠道功能和肠内喂养的研究进展[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 30(8): 70-72.
[17] 陈善昌, 尹莉蓉, 冯永萍. 不同喂养方式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J]. 中国妇幼保健, 2012, 27(24): 3740-3742.
2016-09-21
河北省衡水市科技局项目(15065)
R 722
A
1672-2353(2016)23-142-02
10.7619/jcmp.201623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