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雨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诸城学院,山东 诸城 262200)
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助推诸城社区教育创新发展
刘春雨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诸城学院,山东诸城262200)
摘要:农村社区教育是社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在于通过教育提高农村居民对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认识,大力推进农村教育,全面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以诸城电大为例,以诸城农村社区学院和各镇街分院为平台,组织实施教育部启动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实现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有机结合,从而推进诸城农村社区教育内涵发展,真正达到“一村一”和社区教育的双赢发展。
关键词: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社区教育
教育部启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以来,诸城电大积极行动,扎实组织实施,共开设农村行政管理、乡镇企业管理、林业技术、畜牧兽医、食品加工、园艺技术、烟草栽培等多个专业,累计招生1421人,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2009年9月诸城市成立农村社区学院,大力推进农村社区教育,全面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借此机遇,诸城电大将诸城农村社区学院和各镇街分院作为平台之一,深入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实现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有机结合,同时也推进诸城农村社区教育的内涵发展,实现了“一村一”和社区教育的双赢发展。
2009年9月,诸城市委、市政府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和“农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机会”,充分整合利用现有的成人教育、远程教育、党员电教、科普教育、人口教育、老年教育、青少年校外教育、法制教育和文体教育等各类教育资源,依托潍坊工商职业学院成立了全国首家农村社区教育学院——诸城农村社区学院。学院以“创建学习型城市,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为目标,以提高社区居民综合素质和文化技能为基本任务,以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为激发点,本着“立足社区,服务农民”的原则,面向“三农”,开展学历教育、实用技术培训、职业技能训练、乡风文明教育、劳动力转移教育,为社区居民提供多样化的教育服务,积极构建诸城市全民终身学习体系。
(一)完善组成机构
诸城农村社区学院实行校务委员会的领导体制,主任由市分管领导兼任,成员由市委宣传部、组织部、教育局等26个市直部门负责人组成。在校务委员会的统筹协调下,明确各部门职责,根据各部门分工开展社区教育培训与指导活动。社区学院设院长1人,由市教育局局长兼任,市政府聘任公布;副院长4人,其中2人由潍坊工商职业学院院长和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兼任;下设现代远程教育中心、社区教育培训中心、社区教育研究中心。以农村社区学院为龙头,在13处镇街组建了农村社区分院,在208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有社区教学站,形成市——镇——社区三级社区教育办学网络,实现全市社区教育的全覆盖。同时,也为深入实施“一村一”计划提供了终端服务。
(二)健全师资队伍
诸城农村社区学院以继续教育学院教师为骨干,有专职教师132名(继续教育学院34名,镇街分院配备专职教师98名)。聘请潍坊工商职业学院的专业教师、市直有关部门的技术人员、企业和社会上有一技之长的能工巧匠以及养殖大户、种植大户等土专家共计689人作为兼职教师。组织了由退休老干部、老教师、律师、医生、工人、农业科技人员、在职中小学教师和在校大学生等组成近万名的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建成了专职教师、兼职教师、社区教育志愿者三支队伍。遴选26个市部门专业技术人员、企业和社会上有一技之长的能工巧匠以及种、养大户等土专家组建市、镇两级社区教育讲师团,建立社区教育师资库,面向社区居民开展各类培训。学院对三支队伍进行定期培训,建立表彰奖励机制,提升师资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为“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招生和管理提供了有力的师资保障。
农村社区学院贯彻“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社区教育经费”的保障机制政策,按照常住人口人均不少于1元的标准,落实市级社区教育专项经费,专款专用;镇街分院实行标准化建设:占地不少于10亩,建筑面积不少于1000平方米的省乡镇社区教育中心设置和评估标准,“四室一中心”(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室、培训教室、档案资料室、数字化学习中心)功能设置齐全,按照常住人口人均不少于1元的标准,落实镇级社区教育专项经费,由镇街分院统筹安排,专款专用,全部用于分院和教学站的培训活动,以保障“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和农村社区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对于社区教育专职干部、教师的工资,由财政全额拨付,一些全市性的重大活动及培训,政府给予补助,对于弱势群体,如下岗职工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实行免费培训。
(四)规范运行机制
诸城农村社区学院校务委员会建立社区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社区教育委员会成员单位联席会议,通报社区教育运行情况。诸城电大作为诸城农村社区教育学院的组织机构之一,定期通报开放教育招生、管理、毕业生的跟踪调查等,尤其是”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毕业生跟踪调查,把毕业后在农村一线表现突出的学员,提供给社区学院,让他们加入到社区教师志愿者队伍行列,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专业技能。例如:畜牧兽医毕业的学员,聘为农村防疫员;农村行政管理、乡镇企业专业毕业生,优先聘为管理人员;食品加工专业的聘为食品安全监管员;烟草栽培专业的聘为黄烟种植技术员等等。
诸城电大依托诸城农村社区学院,把学历教育作为社区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积极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和远程开放教育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科学的开放教育质量观,紧紧把握“扩大开放、保证质量、强化特色、打造品牌”的发展方针,规范招生宣传,落实教学环节,强化服务意识,注重内涵建设,使包括“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在内的远程开放教育如虎添翼。
(一)广泛宣传,营造人人学习的社会氛围
由图8可知,酵母菌在模拟酒中的产气量随SO2质量浓度升高而降低,其中有氧环境活化所得酵母对SO2的耐受性显著高于厌氧环境活化所得酵母,但后者与普通方式活化所得酵母相比差异不显著。此外,有氧条件时,随活化培养液中碳源含量和氮源含量的增加,活化酵母菌对SO2的耐受性也随之提高,部分处理组差异显著。
诸城农村社区学院成立以来,开通了山东省第一家农村社区教育专题网站——诸城终身学习网,为全市社区居民搭建了更为宽广的终身学习平台,拓宽了农村社区学院对外宣传和交流的窗口;学校印发“一村一”优秀学员风采录,发放到各社区分院,让各镇街居民更好地了解一些能工巧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使社区教育家喻户晓,让终身学习理念走进每一位社区居民心中,激发他们学知识、提素质、富脑袋、增才干的积极性、主动性。
寒暑假时间,学院、分院的专、兼职教师,深入田间地头、社区村居、厂矿企业,开展社区教育大调研。通过发放教育需求调查表、企业需求调查表、“一村一”现状调查表等,了解社区居民的培训、学习需求,宣传“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各分院每年重点解剖一个村庄和一个企业,以点带面,形成全市的培训需求调研报告,为开展农民培训提供准确的信息保障。2014年在全市进行的“百名家庭农场主、千名青年农民和万名新市民”教育培养调研活动,范围更大,针对性更强,效果更加明显。正因为如此,2014年春、秋两季“一村一”和电大开放教育招生实现了历史突破,招生报名学员达到了1130人。
(二)多措并举,力促“一村一”招生
启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是通过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方式,将高等教育延伸到农村,为农村第一线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这与开展新型农民培训,把他们培养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是相辅相成的。为此,学院非常重视“一村一”计划,千方百计扩大“一村一”招生规模。
1.市区以学院为主导,镇街由分院牵头,在各教学站设有网点,通过发放招生简章、现场答疑、现身说法等形式,把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送到村头、地头、炕头,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开放教育,熟悉“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为农村居民和进城务工人员提供学习便利,扩大招生网点,吸引更多的农民参加“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和远程开放教育学习,不断提升知识水平和学历层次。
2.与镇政府部门合作办学。2013年镇街分院与我市皇华镇政府合作,通过争取镇政府扶持,减免学费;学校送教到分院,方便学员学习等方式,全镇一次招收230名农村干部参加“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和远程开放教育学习。
3.与企业合作办学。2014年诸城大业集团操作企业上市,需要提升职工学历,学院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主动与企业联系,通过学校减一点,企业帮一点的办法,帮助学员减轻学费上的压力。通过派老师到企业集中辅导,为学员提供学习方便等,当年招生204人,2015年春季招生174人。
(三)环环紧扣,保证“一村一”办学质量
为全面落实省电大《“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教学工作规范》,我校先后制订了《教学点教师教学工作考核暂行办法》、《关于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学员面授期间的管理制度》、《学员自主学习组织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做好以下几个环节的管理:
1.抓好入学教育。举行开学典礼,每个学员发放一个学习包,让学员了解“一村一”教育教学、管理的有关知识,熟悉远程教育的特点,以及各个专业教学要求,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网上学习等。
2.抓好教师导学。“一村一”各专业都开设了《职业技能实训一》这门课程,需要学员在网上完成,有一定的难度,于是,我们加强了面授辅导课的管理。要求每位班主任不但要认真钻研文字教材,而且要熟悉浏览网上教辅资料,熟悉课程CAI课件和VCD光盘等教学资源,每个班级必须集中面授辅导《职业技能实训一》,让学员真正熟悉整个操作流程,按时完成。
3.抓好小组学习。利用学院——分院——教学站三级网络,将不同年级学员的名单按所属镇街分院、社区教学站分成若干小组,实现网络管理,指定一名学员为组长,作为小组学习的召集人,将分院网络学习中心作为小组学习活动的地点,学校安排班主任、相关课程辅导教师下到学习活动地点,参与、指导、检查小组学习活动。
4.抓好学员平时作业。“一村一”各专业的纸质作业都附在主教材的后面,班主任及相关教师定期到服务站督促学员按时、足量、保质完成作业。按省电大规定,我们将学员的平时作业成绩按比例计入形成性考核成绩。
5.抓好实践性教学。农村社区学院根据各镇街的产业特色,在各分院建立了特种动物养殖、畜禽养殖、苗木花卉、农业种植等校外实践教学实习基地137个,由基地的技术人员作为指导教师,不定期组织学员到实践教学实习基地进行集中实践活动,帮助学员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着力提高学员的专业技能。
6.抓好跟踪辅导。充分利用镇街分院、社区教学站“四室一中心”等服务设施,设立现代远程教育服务站。聘请社区教育兼职教师作为服务站辅导教师,建立联系人制度,就近组织学员进行网上学习和作业辅导,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加强与合作办学单位的联系,想方设法为学员学习提供方便,解除学员的后顾之忧。像皇华分院、诸城大业集团等学员较多的单位,我们专门组织到分院、企业把教材送到学员手中,集中进行现场教学辅导、信息技术培训,学习疑难解答。
诸城农村社区学院把社区教育的内容定义为实用技术、职业技能、劳动力转移及乡风文明等方面,面向社会全体居民、开展各类教育培训和相关活动,社区教育的触角经延伸到各个年龄层次,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是一所从摇篮到终生的“没有围墙的居民大学”。我市推进农村社区教育的宗旨,与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为现代农业建设服务,并突出其农村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起到了1 +1>2的效果。
(一)开发社区教育实用教材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开设了具有高职教育特点的种植、养殖、管理3大类10个专业近百门课程,教学内容强调运用和实用,不拘泥于原有学科体系的完整性、系统性,非常适合农民教育培训“必需、够用”、“少而精”的特点。学大庆院还针对农业生产经营中的常见问题,结合本地农业生产、生活实际组织开发了适合当地需求的社区教育系列读本,编写了《特种动物养殖技术》、《农民工进城读本》等6种社区教育系列读本、《绿色无公害韭菜栽培技术》、《绿色无公害草莓栽培技术》等38种农村实用技术推广系列读本和《社区教育知识100问》、《新型农民培训100问》2种培训知识读本,开发的《诸城特色文化》被评为全国社区教育特色课程。这些教材简明易懂,方便携带,非常适合居民需求,被居民誉为“口袋教材”。
(二)建设数字化学习中心和学分银行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育活动是“一村一”远程开放教育的重要特点之一,学生考核使用学分制。远程开放教育还积淀了非学历教育、各类短期培训的文字、音像教材资源300多种数字化学习资源。学院借助天网、地网、人网“三网合一”的现代远程教育模式和资源优势,进行社区教育的信息化、现代化建设,搭建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平台。开通了诸城终身学习网,实现居民网上注册学习。开发了便于居民网上学习的视频学习资源,内容涵盖生活百科、畜禽养殖、蔬菜花卉、现代农业等各个方面20000多学时,让居民足不出户就能博览群书,学习技能。结合诸城市“百名家庭农场主、千名青年农民和万名新市民”教育培养工程,我们正在探索建设居民数字化学习中心,建设“学分银行”,把居民学历水平、技术技能、平日学习等用学分的形式记录下来,就像银行系统的诚信信息,上网打扑克玩游戏赚积分一样记录居民的终身学习信息,用学分银行的形式综合量化居民终身学习成果,引导居民人人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
(三)广泛开展居民培训
1.菜单培训。农村社区学院坚持“拓展思路,创新模式,突出特色”的理念,坚持“农民需要什么,我们就培训什么”的原则,以“一村一”远程开放教育专业教师为骨干建立起社区教育专兼职教师队伍,结合农村生产生活实际制定培训菜单,通过分院让居民选单,组织市级培训、送教下乡、协调指导镇(街)培训,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内容丰富多彩的教育培训活动。
2.万名居民进课堂。2013年我院与皇华镇政府联系,对全镇230名农村干部进行“一村一”开放教育学历教育,并以这部分学员为带动,在全镇实施了“万名居民进课堂”社区教育培训活动。组织全镇居民开展了特种动物养殖、林果栽培、现代农业、家庭理财、文明礼仪、计算机应用、家庭教育等培训活动。
3.企业职工培训。诸城大业金属位于诸城市辛兴镇,该镇大型企业较多,学院以与大业集团联合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开展远程开放学历教育为契机,与辛兴社区分院联合开展职工培训进企业活动,组织开展了焊接技术、安全生产、企业管理等培训活动。
4.“百千万”教育培养工程。为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尽快建立我市新型农民公益性培训制度,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建设步伐,自2014年9月起,学院利用三年时间实施100名家庭农场主的学历提升,1000名青年农民技术提升和10000名新市民的素质提升工程,即“百千万”教育培养工程。培养内容涉及种植、畜禽养殖、农业工程、经济管理、文明礼仪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劳动技能等。培养工程的开展以远程开放教育专业教师为师资保障,以“一村一”远程开放教育课程为基础开发培训课程,为教育培养工程提供了支撑。在招生过程中将“一村一”在籍学员作为“百千万”学员的骨干,在培训中发挥带头辐射作用,特别是在实践教学环节,发挥“一村一”远程开放教育注重实践性教学的特点,积极打造“田间课堂”,发挥学员所学专业知识的特长,在指导教师或技术员的指导下,带领百千万学员开展专业实践,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实现了教学相长,取得良好的培训效果。
诸城开展农村社区教育的做法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各大媒体和领导对我市的做法给予高度肯定。农村社区学院先后被评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新型农民培训工作联系点”、“全省首批社区教育示范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全国数字化学习先行区、全国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先进城市。多家报刊专题报道了我市社区教育经验做法。“中国社区教育”、“中国企业新闻网”、“享学网”等网站多次登载我们的文章,推广介绍我们的经验做法。
参考文献:
[1]杜幼文.社区教育的社会效益评价问题[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2,( 11).
[2]厉以贤.终身学习视野中的社区教育[J].中国远程教育,2007,( 05).
作者简介:刘春雨( 1970-),男,诸城电大副校长,高级讲师。
收稿日期:2015-11-03
中图分类号:G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40( 2016) 02—0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