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盛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好书,是打开智慧大门的钥匙。语文学习,自然离不开课外阅读。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四个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为我们明确地指出语文教学应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这强调了语文学习的积累和运用,而写读正是促进积累和运用的重要途径,因此,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和写作的能力,即读写能力是非常必要的。那么,如何提高学生自主读写的能力,我们课题组认为可行的方法有很多,诸如写读书笔记,写周记,写读后感,等等,但其中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是课外阅读与写读书笔记相结合。
一、创造良好的班级读书环境,促进阅读
学生的阅读世界是无限的。每个学生都有交流阅读成果和展示独特发现的需要。教师必须成为学生阅读的“知心人”,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和措施,多创造激励性的环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组织图书角。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
2.保证阅读时间。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同时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
3.帮助选择有益读物。面对浩瀚的书山文海,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教育需要,认真地帮助他们选择有益的读物。
二、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孩子读书的欲望增强,才能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
1.以讲诱导法。孩子不爱课外书,从根本上说是对课外书缺少了解。老师可以利用各种契机,用语言描述给孩子建立一个有趣的课外书表象,让孩子对课外书产生向往。每周安排阅读课,我们根据不同的年级学生特点,适当安排一定的时间,引读部分成语故事、作文天地、经典名著,用生动的描述和精彩部分的戛然而止,激发学生强烈的看书欲望,激发孩子阅读类似书籍的兴趣。
2.以身示范法。每次读书时间,老师和学生一起读书、笔记;每次读书展示周,老师和学生一起撰写读后感、共编阅读小报。我们用自身阅读的状况、频率、习惯等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以师道的示范作用带动孩子,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爱上课外阅读。
三、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1.教师要经常指导学生写好读书笔记,并经常予以督促、检查,使他们养成习惯,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可利用语文课召开“读书会”,让学生带上所读的书,互相交流所读书的名称、内容或体会、收获。将阅读与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将自己阅读的收获外显,尝到成功的喜悦,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读书兴趣,又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力及作文能力。
2.以读促写,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写作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积累的材料运用到作文中,让学生的成果得到应用,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评讲作文时,教师可把部分学生的优秀作文拿出来诵读,并让文章的作者介绍积累材料和运用材料的经验,让学生通过交流提高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
3.以奖促写,激发学生写读书笔记的兴趣。学校可以在班级、年级、全校甚至兄弟学校之间开展写读书笔记活动,并成立评委会,定期举行“读书笔记”评比大赛。对热爱阅读,并写出优秀的读书笔记的班级和个人给予奖励。这样树立典型,奖励先进,带动后进,一定可以激发学生将课外阅读和写读书笔记相结合的兴趣。
4.读书笔记的形式可以多样化。读书笔记的形式应该是“百花齐放”的,例如:写诗歌鉴赏,写诗歌散译,做摘抄,写评论,等等。最特殊的莫过于借鉴仿写,即以所阅读的文章为例,仿照文中精彩的句子、段落练习写作。句子修辞手法的运用、开头结尾的呼应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刻画、环境描写的衬托,等等,都是中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教师要在课外阅读中给予引导,并鼓励学生进行仿写。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从机械仿写过渡到变通仿写,最后发展成创造性仿写,在“仿”中求“创”,“仿”中求“活”,“仿”中求“新”,提高习作能力。
总之,将课外阅读和写读书笔记相结合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语文学习方法。各个学校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阅读和写读书笔记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他们的终身成功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