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初中语文难教的问题

2016-03-31 02:29于晓娜
考试周刊 2016年16期
关键词:基本知识工具书基本技能

于晓娜

多年来,“语文难教,成绩难提高”的问题一直困扰广大初中语文教师。更新观念,更新教学方法,已成为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也是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下面我谈谈看法。

1.更新观念

我们必须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念,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努力探索研究性学习、创新学习,实践自主、合作、探索学习模式,否则,将落后于时代。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生的知识面越来越宽,不努力学习,在一桶水里将永远无法遨游,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不断更新旧知,做永不枯竭的源泉,甚至河流、海洋。

2.第一堂语文课教师必须精心准备

学生的向师性很强,哪个学科的老师教得好,学生就趋向哪位教师。班级各学科教师教授各自的课程,犹如一个乐队,演奏各自的曲调,但组合起来是协调、悦耳的交响曲。学生对其中有些吹奏、弹奏特别有兴趣,对其余的态度一般,这是常有的也是很正常的现象。语文教师要努力激发班级所有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争取学生热爱语文学科,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优质教学争取多一些学生。因为母语教学在培养民族感情、陶冶道德情操、培养文化素养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能代替的独特作用;它不是管一个阶段,更不是一考了之,束之高阁,而是对人的一辈子都起作用。因为,人一辈子都要和语言文字打交道。根据我的教学经验,发现给每一届学生上的第一堂语文课尤其重要。这短短的45分钟,是决定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的45分钟;是学生初步评定教师人格魅力和教学质量的45分钟。所以,第一堂语文课教师必须精心准备,力求以最完美的状态完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让语文课堂回归本色

首先,教学设计要备出语文味。教师在钻研教材时要做到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力。站到一定的高度审视它,既要立足于学生的终身成长,又要从民族文化的高度发掘。一堂语文课,如果洋溢着浓郁的民族文化味,那么大致可以说它具有语文味。在备教材的时候切忌一叶障目,要积极调动已有的经验和文本进行一次对话,为和学生的对话做好准备。这样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教材就已经首先备厚了,到了课堂上,哪些东西可能和学生交流,哪些东西可以和学生商榷,自然会随着课堂呼之欲出。其次,教师应拥有语文味。“腹有诗书气自华”、“打铁还须自身硬”。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讨论。看一个语文老师上课,这个老师一站上讲台,听课的人就会直观地感觉到这个教师是不是像个语文老师,这就是一个语文教师的语文味。所以,要想让课堂语文味十足,就要首先具有语文味。换言之,就是自身要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如果一个教师在课堂上出口成章,辞藻丰富,旁征博引,妙语连珠,收放自如,那么,这样的课堂不管是预设也好,生成也罢,无疑都是一堂好课。

4.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综合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字词句篇的基本知识学习,更有听过读写技能的训练。传统教学中教师看重基本知识的传授与学习,因为这样知识梳理得更有系统性,似乎架构了语文的一棵知识大树,就把语文学到家了。忽视基本技能的训练,其实这种技能在某种程度上讲比基本知识更有价值,因为对于知识性的东西,学生只要有了兴趣,就完全可以自学掌握。听说读写的能力不仅课堂上训练时需要,走入生活,走入社会也同样需要,尤其是倾听方面的能力。现在不少人以自我为中心,说话欲望特别强烈,不等别人话说完就叽里呱啦地说开了,根本不懂得倾听也是一种尊重,一种美,这种人在社会上是受不到欢迎的。教学时,应更侧重基本技能。基本技能的训练更有多向性,学生更感兴趣。

5.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作文兴趣

作文指导,首先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可利用信息技术环境提供优美的画面、新奇的事物、有趣的活动,声形并茂、视听结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例如我在作文课中常常借助视频片段。学生们喜欢看电影,便很快进入情境中,观察人物、环境、故事情节,为语言表达奠定了心理基础,达到了“情动而辞发”。有了丰富的积累,作文时,学生便能对情境进行合理的想象,好作文便越来越多。

6.关于课前预习

6.1要注重字词把握。一篇文章里,必定有些不认识的字、不会解释的词、不好理解的语句。预习时用笔划出来,首先根据上下文具体语境自我理解。如果这些词语书上有注解,那么阅读时可以对照注释,弄懂它的意思;实在解决不了的或不确定的,书上注释里没有的话,就要翻翻工具书或查查字典,并摘抄出拼音和解释,掌握字词,积累语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对第四学段(7-9年级)的学生,第一点要求是:“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法。”初中学生要会使用《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工具书,并养成随时使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学生通过查工具书,有助于准确读音、辨析字形、理解词意、领会用法,并可以拓宽知识面,为写作提供语言的积累。

6.2提出疑问,有待课堂升华。我国现代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大胆的质疑是创造性思维的开始,没有疑问就不会有新的起点。学生会提出问题,说明他就会懂得自己学习。阅读过程不仅仅是为了吸收,敢于向作者质疑问难,敢于开动脑筋,独立思索,这样才能将书中的死知识变为自己的活知识,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使自己的人生境界得以提升,真正达到阅读的目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一定要敢于质疑,提出有疑义的地方或者是自己不大明白的地方,这样在上课的时候就可以更容易进入状态,对自己不明白的地方会更加认真地投入。早在我国北宋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张载论及学生的学习方法时,就提出了“学则需疑”的原则,指出“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南宋时期著名教育家朱熹进一步发展了张载的观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学生在预习中要善于提出质疑,带着问题听课收效更好,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疑问,这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会得到提高。在阅读中有自己的疑问,这是提高阅读能力标志。

猜你喜欢
基本知识工具书基本技能
“1+X”课证融通下《飞机维修基本技能实训》的活页式教材开发与设计研究
诗词工具书二种
青铜时代——中国青铜器基本知识与辨伪(四)
诗词工具书二种
全媒体记者的基本技能和采访技巧探析
青铜时代——中国青铜器基本知识与辩伪
浅谈电视台新闻编辑应具备的基本技能
理实一体化在中职《电工基本技能》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好风凭借力伴我泛书海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使用工具书的指导
交变电流基本知识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