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彩莹 李孝林
[摘 要]聋人大学生网络自主学习支持系统的构建和完善具有积极的生态意义。目前,我国聋生网络自主学习支持系统存在的主要失衡现象:自主学习网络资源获取途径有限;网络学习社区缺乏;缺少针对性强、规范的视频课程体系。基于教育生态学理论提出完善途径:开发有针对性的特殊高等教育慕课课程体系,提高生态输入质量;推动网络学习社区的形成,改善整个支持系统的环境,促进有利群体生态的创造;拓宽获取自主学习网络资源的途径。
[关键词]聋人大学生;网络自主学习;支持系统;教育生态学;特殊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7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03 — 0153 — 03
教育生态学关注生态因子与教育之间的关系,从生态学视角来解读特殊教育现状和问题,不失为促进特殊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思路。特殊高等教育信息化现象已经十分普遍,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弥补残疾大学生的生理缺陷,提高课堂效率。然而,由于聋生这一特殊群体的特点,课余时间的自主学习也显得极为重要,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完善的聋人大学生网络自主学习支持系统自然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聋人大学生网络自主学习支持系统构建的生态意义
教育生态学依据生态学的原理,特别是生态系统、生态平衡和协同进化等原理与机制,研究各种教育现象及其成因,进而掌握教育发展规律,揭示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方向。特殊高等教育生态系统不仅包括教师、学生,也包括教学环境、课堂教学、学校制度、校园文化,以及手语教学方式、试听转换设备等不同于健全大学生的教育生态因子。网络自主学习支持系统作为规范环境的一部分,在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缺陷的基础上,利用互联网技术拓展聋生学习环境,激发自主学习兴趣,发挥学生能动性,具有积极的生态意义。
(一)延伸课堂教学环境,充分注重教育系统内、外生态功能共同发挥作用
有学者认为课堂教学的主要限制因子为:社会环境风气、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①。与同龄健全大学生一样,聋生也存在课堂学习效率低下的问题,甚至更为严重。不同于中小学阶段的监督式教学,本科阶段更加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课外的自我学习是学生完善知识体系的重要途径。自主学习系统是课堂教学环境的延伸,也是特殊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教育系统的内在功能为育人,外在功能主要为社会性。社会工作者在协助个人社会化中注重增能,强调弱势群体的助人自助,即对残疾大学生既复能更要赋能,尽可能提高其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网络自主学习支持系统的构建能够使聋生在自主学习中找到自信,通过网络对知识的探索丰富知识水平,既实现文化的传递,又促进聋生的社会化和群体共同价值观的建立,将系统内、外的生态功能有机结合起来。
(二)突破传统固化式课堂教学局限,促进教师—学生以及学生—学生两类生态因子之间的积极互动
针对特殊高等教育而言,传统课堂教学存在不少限制。师生一对一辅导教学和课堂教学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更容易产生紧张情绪和对知识的选择性屏蔽。因此,为聋生提供相对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和利用形象思维的教学资源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②。网络自主学习支持系统能够很好的解决传统固化式的课堂教学,调动聋生学习的积极性。聋生通过虚拟网络自主学习系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面,缓解课堂教学的压迫感和疲劳感,拉近教师与聋生之间的距离。网络所提供的交互学习环境更直观,改变了传统只能端坐的课堂状况;丰富形象的视觉效果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便于协商讨论及进行协作学习;借助虚拟信息技术延伸传统校园的文化及人文精神。教育生态系统的每个部分既互相独立又相互联系,不利的小生态环境会损害个体的发展,反之则会促进个体的发挥。完善的网络自主学习支持系统能辅助教育者促进聋人大学生群体之间的正面互动,给予其较大的选择空间,利用群体动力学来推动聋生的发展。
(三)针对聋生单向性学习特点,促进多样化学习方式的形成,将教育生态系统中的限制因子转化为非限制因子
由于听力存在障碍,聋生的语言习得能力较弱,以形象思维为主,动作思维为辅,表现为单向性学习的特点,容易在学习过程因身体原因和学习压力造成对课堂的排斥。相关研究显示,聋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要依靠视觉获取信息,偏重于鲜艳的色彩、生动的形象和运动的物体,相比健听学生,他们视觉更易疲劳,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①。教育生态学强调社会以及精神两种自然限制因子。对聋生而言,网络所提供的形象生动的内容更契合其单向性特点,更加能满足其教育的特殊需求。网络将聋生所需的教学信息按文本、图形、语音、动画等形式进行结合、存储、传送,将复杂的教学内容形象化,更好地激发其形象思维,将限制因子转化成非限制因子,利于其理解抽象的知识、概念和培养学习兴趣,促进多样化学习方式的形成。
二、聋人大学生网络自主学习支持系统的现状及失衡现象
(一)聋生网络自主学习支持系统生态的现状
由于互联网技术较为发达,西方构建聋生网络自主学习支持系统的实践开始的相对较早,并且积累了不少经验。美国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尝试用师生一起上网聊天的形式帮助聋生学习书面语,为聋生提供了充分的阅读和使用书面语的机会,收到了很好的实践效果。美国加劳德特大学所有在教室里播放的录像或视频都有闭路字幕;每一个教室都可以播放录像视频,都可以进行远程学习;所有的教室都有为重听学生提供性能良好的声音系统和助听设备,甚至还为低视力学生提供助视软件。网上交互这一完全视觉化的沟通方式也能给聋生一个全面接触和使用书面语的机会,能促进聋生的书面语学习②。
我国一直以来也对聋人网络教育不断进行探索,各类特教网、网络课程层出不穷,对网络自主学习支持系统的完善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目前比较成熟并占领市场的网络教育仍是基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CAI课件系统③。在实践中,积极鼓励聋生利用网上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化学习。2001年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正式加入国际聋人远程高等教育网(PEN)工程多媒体实验室项目,2004年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建立残疾人教育学院,自此之后,各个特殊教育学校多媒体设备配置的项目工程相继开始,聋生网络自主学习支持系统构建有了一定的发展。
总体而言,不能否认我国在聋人大学生网络教育的进展,但更大的现实是由于经济水平、能力不同,有些特殊教育的高校仍面临实际操作经验不足,缺乏相关组织培训,设备成为摆设等的尴尬局面,聋生网络自主学习支持系统仍需完善。
(二)聋生网络自主学习支持系统的失衡现象
教育生态平衡可以从结构、功能两个角度进行分析。目前我国聋人大学生的网络自主学习支持系统的框架结构已经形成,但由于标准和规范没有形成,能否真正发挥功能仍难以得到保证。聋生网络自主学习支持系统呈现出以下失衡现象:
1.网络自主学习资源获取的途径有限
目前,聋人大学生利用网络来自主学习主要还是通过在几大搜索引擎上进行搜寻,盲目性较大。加上交流障碍,交际圈有限,即使有不少特教网、校园网等网站,很多资源无法被有效利用。另外,与同龄的健听学生相比较,聋生的自控性和自觉性较弱、交流圈范围小,形成花盆效应,网络自主学习资源获取的途径有限,无法互相分享个人所了解的网络自主学习资源。花盆效应是教育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意指封闭、半封闭的教育群体或教育系统,使学生脱离现实生活,从书本到书本会产生局部生态环境效应④。学校网络自主学习的环境就显得极为重要。
2.网络学习社区的缺乏,难以形成有利的学习小生态圈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让全球连成了新的知识网络,网络上有许多BBS(学习论坛),但由于受众比较广,指向性相对较弱,只要进行相应的注册或者直接就能浏览,有针对性的聋生网络学习社区相对缺乏,难以形成有利的学习小生态圈。况且由于单向性学习的特点,聋人大学生比同龄健全大学生更加需要能够互帮互助,便于交流的学习互助群和网络学习社区。在利用网络时比普通大学生更容易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且由于交流沟通相对封闭,具有隐密性的特点,比较难以发现并进行引导。可以说,聋生更加需要创建一个健康的网络自主学习环境,有效排出各种潜在的风险,降低聋生这一群体在和其他交流学习者之间产生矛盾。
3.缺少规范、有针对性的视频课程,限制因子没被有效排除
虽然现在信息技术与教学紧密结合,慕课随之兴起,成为一种热门的新型教学方式,但是,大多数课程教学视频针对的是正常大学生群体,有的课程视频只有音频没有相应的字幕,超出了聋人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视觉是聋生的主要刺激来源,视觉记忆占据相当的优势,想象也更加具有直观性。聋生的思维呈现出具体形象性,抽象思维较于健全学生相对滞后。但是目前情况为网络课程的数量不少,可是却鲜有专门面向聋生设计的针对性的课程。在各种视频网站上,例如优酷、爱奇异等,虽然有教育专门的模块,但是有的视频并没有字幕,这对于有听力障碍的大学生而言是无效的资源,聋人大学生无法正常接收有声视频课程教学,因此在设计课程时要注意视频课程的标准和规范。
三、完善聋人大学生网络自主学习支持系统的途径
针对目前我国聋生网络自主学习支持系统中存在的各种失衡现象,结合教育生态学个体生态、群体生态、生态系统生态三个对象层次的特点,充分调动开发者、被开发者、管理者三个功能团,在分析过程中把握好生态环境、输入、转换过程、输出四个环节,提出以下三个完善聋生网络自主学习支持系统的途径:
(一)开发有针对性的特殊高等教育慕课课程体系,提高生态输入质量
新型知识传播模式MOOCs在教育领域广为流行,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为我们获取知识提供了便捷的途径,是时下最热的获取教育资源的形式。正因为是开放课程,无法确保视频课程的制作规范,有的课程视频并没有字幕,这对于聋人大学生而言是无法利用的资源。听力障碍导致语言功能不同程度的受损使聋生的认知状态不尽相同,因此视觉形式的教育内容才符合聋生的特殊教育需求。应该开发并推出有针对性的特殊高等教育慕课课程体系,网络自主学习系统最重要的功能是有利于情境创设和大量知识的获取和存储,课程体系无疑应当依据聋生的认知特点来设计。
可制定聋生视频课程的两个标准,真正做到为聋人大学生为本。针对聋人的课程视频,要保证每个课程视频都有手语翻译的分切镜头,或是每个视频都配有字幕,这就能保证是聋人大学生能有效利用的资源。此外,视频网站可以建立两种级别的视频专区,一种等级是听力障碍程度较低,可通过专门技术将视频语速控制在一定速度内,或者在视频制作过程中设计能够自行调节语音速度的设置,这样一部分有听力障碍的大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最适的语音速度进行学习,也可根据需要逐级加快视频语速,对其听力康复起到一定的作用;另一个专区则专门设计只有字幕没有声音的视频文件,可以保证既有文字辅助又有画面的立体教学。
(二)推动网络学习社区的形成,改善整个支持系统的环境,促进有利群体生态的创造
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对我们而言是自主学习的一种很好的方式,网络上各式各样的学习论坛和校内BBS使我们能够查找自己所需的资料和感兴趣的学科知识。聋人大学生若能有自己的网络学习社区,不仅能在很大程度上让其有归属感,还有助于其有目的有方向地进行自主学习。聋人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学习社区的平台进行提问,由相关课程老师或者自动智能化题库解答和辅导;依据自身情况制定学习时间和进度,并在网上下载相关学习内容;通过为聋生提供学习互动平台,将学习程度或进度一致以及有相似学习兴趣的学生聚集成有利的小群体。教育群体的影响生态因子有很多,群体之间存有合作和竞争,教育开发者要运用群体动力学来推进群体的发展,促进个人的融入,这就要求开发者具有一定的素质。
诚然,聋生的网络学习社区是整个自主学习支持系统的重要补充,在构建的过程中也会面临许多问题。聋生网络学习社区需要通过实名认证进行注册,管理者审核通过才能在学习社区里进行提问和答疑,并进行资源的下载,保证进入学习社区的群体的同质性,才能真正形成有利的学习生态圈。学习社区资源提供者除了认证的聋人大学生、特殊教育的教师也可以进行注册,帮助特殊教师的角色转化。网络学习社区的监督机制也很重要,社区用户在每天登入到达一定的时间限制后管理者会进行提醒,超出一定范围就可强行登出,确保时间的合理利用。
(三)拓宽聋人大学生获取网络自主学习资源的途径
特殊高等教育慕课课程体系以及网络学习社区的建设都从外部进行支持系统的完善,但更为重要的是聋生的实际运用。为了拓宽聋生获取网络自主学习资源的途径,一方面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在教师指导下,组织学生参加学习论坛的讨论,解决其在课堂的疑难问题,互相进行交流,实现积极的教学互动;另一方面,要对聋生和特教老师进行培训。聋生的计算机课程上应该培训学生进行系统网络自主学习的方法的培养,同时对特教老师在学习社区中的角色定为和行为选择进行指导,推动聋生和聋生以及聋生和教师之间的积极互动。对此,可借鉴美国的经验,加劳德特大学有专门的在线学习体系,学生可以进行视频通话,也可在网上召开视频会议,还能利用分工明确的电子服务信箱进行求助,和教师及时进行沟通。聋生只有具备了在课外也能熟练运用网络学习社区及支持系统中的其他资源,才能真正促成其良好网络自主学习习惯的形成。学会学习是人本主义教育的目的,网络技术赋予了我们教育的平台,最终关键还是实际运用。
结语
基于网络进行自主学习对聋人大学生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是其获得知识的重要渠道之一。针对聋生网络自主学习支持系统中存在的失衡现象,要从教育生态系统的各个层次进行分析,注重教育生态系统各因子之间的交互关系,通过开发特殊高等教育慕课课程体系、构建网络学习社区并积极拓展聋生获取相关资源等途径,共同促进聋生网络自主学习支持系统的完善。
〔参 考 文 献〕
〔1〕陈旗敏.教育生态学视野下的课堂教学〔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01:109-111.
〔2〕邵辰,童欣.展望MOOCs时代的聋人高等教育〔J〕. 成人教育,2014,10:94-96.
〔3〕郑曼.聋生可视化教学资源研究〔D〕.河南大学,2013.
〔4〕任媛媛.我国聋人大学生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
〔5〕李强.基于网络的聋人高等教育模式探讨〔J〕.中国特殊教育,2004,02:61-64.
〔6〕邓小泉,杜成宪.教育生态学研究二十年〔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3:12-16.
〔7〕王林海,张晴,马兰.教育生态学视域下的现代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课程整合状况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2014,06:46-51.
〔责任编辑:侯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