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春艳(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江苏泰州225300)
论中国学前教育对茶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龚春艳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江苏泰州225300)
摘要:茶文化是我国的古典文化,但随着人们生活脚步的加快,茶文化发展至今逐渐被世人遗忘,为加深中国人对茶文化的认识,了解其内涵,使这一文化继续传承与弘扬下去,我们有必要对中国茶文化进行宣传与学习。本文以学前教育为切入点,使学龄前儿童学习茶文化,了解茶文化对学龄前儿童的引领作用。
关键词:学前教育;茶文化;传承
茶从产生至今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在这几千年的历史当中,茶因其味甘苦、其法精细而与中国的儒释道精神相吻合,逐渐被赋予了内涵,茶文化也因此诞生。茶最初在上层贵族阶层之间兴起,发展至唐代已步入寻常百姓家,成为大众饮品。宋承唐志,中国茶文化到了极盛时期。在近现代因战争原因,中国茶文化曾一段时间处于低迷时期。如今进入二十一世纪,科技的迅猛发展,快餐文化的流行,使人们难以慢下脚步,茶文化的精髓更是被人们淡忘。在步入小学之前的这一年龄段是孩子培养学习兴趣的最佳时期,这段期间让孩子接触茶文化,使其对这一文化产生兴趣,对我国未来茶文化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
1.1茶文化的内涵
夏商周时期茶叶就已经出现在华夏这片土地上,在其被人们接受过程中,因其特性从而被赋予深刻的内涵。究其内涵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1.1.1平和中庸的儒家精神[1]。茶事过程最讲求心性,从煮茶开始就不急不躁,放缓速度,享受泡茶的过程,心平则气顺,气顺则心明,饮茶时也是浅酌慢饮,体会茶中散发出的甘甜清香,人的心性得到修炼。
1.1.2顺应自然的道家精神。顺应自然指的是与自然和谐相处。种茶因选山阳之面,树荫之下,避免潮湿,避免久曝于阳光之下,采茶当选时期,主要应挑器具,钟乳石之水为上水,山涧溪水为中水,井水为下水,由此方能不破坏茶之本性。茶叶从种植时的选址到泡茶用的工具都是对自然的顺应。
1.1.3顿悟内省的佛道精神。禅宗文化历来崇尚打坐顿悟一法,山林古刹,一间禅房,僧人坐在蒲团上静心打坐,反省自身,参悟禅道。茶因其静心凝神的功效而被视为僧人的饮品,也使得茶被赋予了佛教文化的内涵[2]。
1.2茶文化的功能
通过对茶叶内涵的分析,茶文化的功能也逐渐明晰。对于茶文化本身而言,它不仅作为文化的本身,同时也成为了文化的载体[3]。茶文化承载着我国的儒释道三家文化,同时也与其他文化有关联,如隐士文化。对于其外部而言,也就是对于中华儿女而言,茶文化对规范我们的行为习惯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能使我们换种思维方式想问题。
2.1精神的培养与继承
中国茶文化的精神主要包括“和”与“静”。“和”指平和与和气,在人与人之间就是对礼的一种把握,是一种对人谦和的态度,注重人与人之间的礼仪,勿伤和气。“静”指平静,是一种心灵上的平静,遇事不骄不躁,泰然处之。学龄前这段时期是对儿童三观启蒙的一个时期,无论是国外的童话故事还是国内的英雄动画片,都是在为孩子打下一个养成正确三观的基础。在这段时间让孩子接触茶文化,让其大致了解其中的精神内涵,也就相当于在孩子的心中埋下了一个处事心态的种子,让其未来有个良好的心态。
2.2行为的规范与约束
茶文化中的中庸思想讲求凡事有度,过犹则不及,茶韵中有“清”这一说法,“清”指清澈、透净,于做人做事这一方面说,则是指为人做事正直,因此茶韵中“清”这一点则可教会儿童做人应光明。对学龄前儿童进行茶文化的学习会让他们在今后的处事过程中掌握好一定分寸,对自己的行为有一定的约束作用。
2.3知识的学习与丰富
茶文化中包含的知识包罗万象,就其表面来说茶叶的种植与采摘就涉及了中国的地理与天文法知识,泡茶与饮茶的过程就包含了审美的选择。抛开其表层,茶文化的内涵丰富,中国其他的古典文化都与茶文化或多或少地有联系。让学龄前儿童了解茶文化也就是让孩子先接触了中国古典文化,让其产生兴趣,对孩子知识的丰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学龄前儿童的不教育不是指不学习知识,而是指不以课堂为主学习知识。因为在这一阶段的孩子心智尚未发育到可以做到静止不动地听老师上课的程度,大多数孩子在这一阶段依旧是爱动,这一阶段主要是激发孩子的潜力、培养孩子的兴趣,释放孩子的天性。因此在对其进行茶文化的学习中我们应该结合孩子的需求来制定相应策略。
3.1以游戏为主体,激发幼儿主动学习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因而游戏是孩子们都非常喜爱的一种活动,其自主性满足了孩子们爱动的心性[4],也是学前教育者在教育学龄前儿童时经常使用的方法。游戏不仅仅能集中孩子容易分散的注意力,同时也能带动学习氛围,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在传播茶文化的过程中,教育者可以通过游戏迁移性地给孩子普及茶文化知识,一张一弛,孩子们对知识的掌握也会更加明晰明了。例如,若教育者想让孩子们了解一些茶叶的功效,则可以安排一个老鹰抓小鸡的游戏方式,每个参与游戏当小鸡的小朋友分别代表一种茶叶,并且告知该茶叶的功效,教育者当老鹰,每次抓一个小鸡,当小鸡被抓住时,则由教育者把关,只有当孩子们说对茶叶的功效时该小鸡才能被“释放”,被释放的小鸡则站在排头充当保护者。游戏的参与人数应根据孩子的掌握程度与学习程度来定。这样在游戏过程当中孩子不仅学到了有关茶叶功效的知识,同时也不会感到枯燥无味。
3.2以动画为辅助,培养儿童学习兴趣
动画片因其多彩的画面,美好的结局等原因吸引着孩子们,我们经常能发现一个奇怪的问题,小孩子们都爱动、爱玩,往往在一件静止的事情上不会有太长时间注意力的停留,但一旦播放动画片给孩子看,孩子在动画片上停留的注意力往往是其他事物的几倍,甚至是几十倍。同时孩子看完动画片之后对动画片里的情节和内容往往有很深的印象,并且特别容易受片中他们崇拜者的影响。孩子的模仿力极佳,也很容易受影响,所以动画片对孩子的影响很大。例如《围棋少年》,这是一部传播中国围棋的动画片,当时因其激动人心的故事情节影响中国很多儿童,也对中国的围棋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同样中国的寓言故事也是通过动画片的方式进行传播,如掩耳盗铃、龟兔赛跑等。为了让学龄前儿童对中国的茶文化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可以制作一部与茶叶有关的动画片,其内容必须真实可靠,涉及茶叶的种植,茶叶的煮泡以及茶文化中的儒释道精神,并且富有故事性才能对茶文化的传播起到积极的作用。
3.3以实践为基础,展现幼儿学习成果
实践是对知识的运用,教育者可以在实践中发现孩子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样在实践中孩子们也能学习到知识。实践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茶道实践,另一类是茶理的实践。因儿童的心理成熟还未到一定程度,茶道实践这一环节可以适当选择模拟性实践的方式。
首先,茶道的实践,在之前的游戏环节和动画片中可以涉及茶叶的煮泡问题,其中包括茶具的选择、泡茶水的选择、以及泡茶的方法和步骤。但是,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模拟性实践中对何种茶叶必须以何种方式煮泡这类的问题不需太严格,可宽松处理,主要让孩子们感受泡茶时的心境。因而在实践环境的布置上则相反,要尽可能地安静与规范,让孩子们在模拟性实践中感受泡茶带来的神秘感。
其次,茶理的实践,这一实践比起茶道的实践来说更加不好捉摸,它不像茶道是动作上的实践,茶理是在为人处世当中,同时也需要潜移默化的,每个孩子的接受程度不同,对这一道理的理解也会不同,所以这一实践在短时期内是看不到效果的,必须由教育者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孩子们在做人做事中的变化,观察这种变化是否是预期的变化,是否与茶文化的内涵同道而行。
3.4以学校家庭为保障,提高幼儿学习可能性
影响孩子成长有四大要素:家庭,学校,同龄伙伴,大众媒体。其中家庭必备放在第一位。家庭环境也是孩子成长道路上重要的一环,孩子在家庭中成长,父母的言行举止深刻影响着孩子的一言一行。因此茶文化是否能够成功地传承在很大一定程度上要看孩子的家庭。在茶文化的传播这一方面,家长也应行动起来。第一,家长可以在家中带着孩子们泡茶,这也是实践操作的一种,让孩子们更进一步地了解各种茶叶的属性和泡茶的方法。第二,家长可以和孩子们采取讲故事的形式讲讲茶叶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例如,可以将为人正直与茶叶结合,让孩子能更直观地感受茶文化的内涵。第三,孩子成长过程中犯错时,家长要及时纠正并与孩子讲道理,在孩子做得对时也应夸赞孩子,并且告诉孩子做得对的原因。家庭的大力支持才能使茶文化的传播更有效力。
茶文化是我国古典文化中的不可或缺的一类,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也是中国人为人处世的百科书,在其传播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出现一些问题。作为中华文化的传人,我们也有必要采取一些措施唤醒部分人的文化传承意识。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在学前教育中推广茶文化,激发孩子们对茶文化的兴趣,认识茶文化,无论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还是对孩子未来的成长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鲁鸣皋,鄢来香.浅析陆羽《茶经》和谐思想及其现代价值[J].农业考古, 2008(02):241-243.
[2]孙长龙.谈陆羽《茶经》的儒学思想[J].福建茶叶,2015(5):67-68.
[3]蔡雪妹.酒香·茶韵·禅趣——试论中国古典诗歌的“三味”[J].福建师范大学清分校学报, 2005(01):79-82.
[4]马金详.论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1999 (02):56-58.
作者简介:龚春艳(1982-),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