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 燕
(四川文理学院 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四川 达州 635000)
高校大学生礼仪教育思考
冉燕
(四川文理学院 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四川 达州 635000)
[摘要]针对目前高校大学生的一些不知礼、不守礼以及出现人际交往困惑等诸多现象,提出在高校开展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建议从把礼仪课程纳入高校教育教学体系,丰富教学手段,优化教学内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理论与实践并重等多方面加快高校礼仪教育建设进程。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礼仪教育
在大学校园里和大学生身上,一些现象如发型怪异、衣着不整、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大声喧哗等在悄然发生着。在人际交往中,缺乏基本的交往礼仪,以自我为中心,不顾他人与集体利益,不知如何得体地展示自己,到单位为人际关系而苦恼。这些现象或多或少在大学生人群中存在,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大学生礼仪缺失严重阻碍了自身素质的提升,不利于职业生涯的发展。
一、礼仪的内涵
礼仪是人类文明发展积淀的结果,是社会成员必须共同遵守的准则和规范。在中国古代,人们极其崇尚礼仪,将“礼”视作修身齐家、治国安邦的基础。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左传·隐公十一年》说:“礼者,经国家,定社樱,序人民,利后嗣者也。”《释名》曰:“礼,体也。言得事之体也。”荀子曰:“人无礼不生,事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宁。”《礼记·曲礼上》说:“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礼仪的精髓渗透到了个人、家庭、社会、国家的方方面面。礼仪是个人、社会、民族文明程度的体现。有礼可使人安身立业,使家道昌兴,使社会和谐,使国家兴旺。可以说,礼仪是立身之本、为人之要、处事之基、品质之源、治国之纲。
二、礼仪教育与德育的区别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建设的主力军,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素质水平直接关乎国家民族的命运。因此,在高校大学生中开展礼仪教育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很多人认为高校既然开设了德育课程,再开展礼仪教育就是多余的。因而,有必要就礼仪教育与德育的区别作一探讨。
(一)两者内容有交集
礼仪由礼和仪共同组成。“礼”表现为思想道德;“仪”表示尊重的形式或仪式,表现为道德行为。“德成于中,礼形于外”这句话很形象地道出了礼与仪之间的关系,二者是本质和现象的关系。我们可通过一个人的仪表仪态、行为举止、语言表达推测出其内心的道德水准,判断其道德修养程度。所以,礼仪教育和德育教育的交集在于“思想道德”。
(二)两者内容有差别
德育教育侧重于思想精神层面的教育教化。礼仪不仅强调较高的思想境界,同时强调外化的表达方式、方法以及技巧的应用。德育教育要求大学生衣着整洁得体、举止端庄大方,与他人建立友好社交关系。礼仪不仅对这些有要求,还要让大学生明了如何着装才是得体美观,如何举止才是端庄大方。可以说,礼仪包含了德育的内容,具有现实可操作性,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礼仪包含了德育的内容实质,且将其外化。德育重在精神层面的教育,而礼仪则强调内外兼修。因此,在高校只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远远不够的。
三、礼仪对大学生的教育作用
专业教育使大学生获得专业知识和技能,而礼仪教育使大学生形象更加完美、人格更加完善。大学生要想成为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不仅需要接受专业教育,更需要接受礼仪教育。
(一)礼仪教育帮助大学生塑造高尚的道德情操
礼仪教育的基础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礼仪文化。古代礼仪提倡“仁、义、礼、智、信”。现代礼仪吸收了传统礼仪文化的精髓,对人们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不可失敬于人,时常保持一颗敬人之心,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自我要求、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对照、自我反省、自我检点,不断自我完善,待人处事把握分寸,得体适度;真诚友善、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交往以他人为中心;一视同仁,平等相待,谦虚有礼,等等。在这些礼仪文化的熏陶下,大学生的思想达到较高境界。
(二)礼仪教育帮助大学生提升气质
礼仪学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是仪表、仪态礼仪。它能指导大学生们在各种场合如何得体地着装打扮,如何在举手投足中散发朝气与活力。大学生的个人形象是否健康美好、举止是否得体大方,直接影响其社会交往的顺利与否。大学生有必要接受礼仪教育,全面提升自身形象气质。
(三)礼仪教育帮助大学生提高社交能力
很多大学生缺乏对社交知识的系统学习,凭个人心情和感受与人交往,往往效果不佳或处处碰壁,给心理造成较大的心理阴影。大学生有必要接受社交礼仪的学习。社交礼仪指导大学生如何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把握交往的尺度;如何与他人融洽有效地沟通、交流,用何种表情、语言、语气与人交流。这些社交方法和技巧会增强大学生在社交活动中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提高社交能力和社交自信心。
(四)礼仪教育教会大学生为人处事之道
心理健康的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或喜欢。一个不懂得为人处事之道的人很难被他人认可和喜欢。礼仪学能够帮助大学生明白做人做事的原则和道理,改变大学生思想中很多错误的观念。礼仪教育帮助大学生重新树立正确的观念,使之更好地适应社会。
(五)礼仪教育提升大学生的心理承受力
大学生之间的各种关系与中学相比更为复杂,部分大学生有很大的心理压力,甚至产生心理疾病。礼仪教育的开展会帮助大学生正确看待各种矛盾和纠纷,疏通心理疾病,正确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六)礼仪教育帮助大学生提升个人魅力
礼仪教育能帮助大学生掌握礼仪知识,包括仪表服饰、言谈举止、与人交流交往的方法、技巧,使之能够在各种场合适当地展示风度和魅力,增强了就业竞争力。
四、高校礼仪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不到位,高校礼仪教育处于边缘地带
高校教育普遍重专业教育、轻人文综合素质教育的状况,没将礼仪教育纳入高校教育教学体系之中。有人认为礼仪知识会随着年龄、社会阅历的增长而获得,没有必要设置专门课程;有人认为礼仪是花架子,对一个人的专业能力贡献甚微。
(二)专业师资缺乏,影响整体教学水平
我国还没有把礼仪教育纳入专业教育之列,礼仪专业教师极其匮乏。现有的礼仪老师大多数是自学成才,礼仪教学水平参差不齐。
(三)教学目的不明确
部分礼仪教师为了追求礼仪的实用性和成效性,只注重礼仪技巧的传授,而忽视对礼仪文化内函的深入研究和传授。部分教师则偏重理论的宣讲,难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不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五、对高校礼仪教育的建议
(一)高度重视,把礼仪教育纳入高校教学必修体系
我国历代的教育家、思想家都很重视礼仪教育。礼仪教育是健全完善人格的有效工具。让大学生接受礼仪教育,是高等教育的迫切需要,也是传承和弘扬中国文化的需要。高校应该把礼仪课纳入高校思想政治公共基础课,使礼仪教育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二)优化高校礼仪教学内容
高校大学生礼仪教育应该优化、整合现有的礼仪教材内容,选择对大学生真正有用的知识,指导大学生提升素质、提升形象、完善人格。大学生礼仪教育应涉及以下几部分的内容:礼仪概述、个人基本礼仪、社交礼仪、公共场所礼仪、恋爱礼仪、求职与职场礼仪、处事哲学等。
(三)知行合一,理论与实践并重
深刻把握礼仪的内涵与形式,使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起来。要让学生明白在正式场合着装要得体、大方、美观,从颜色、款式、质地等方面给学生以具体的指导,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领会。礼仪来源于社会生活,礼仪教育要重视对社会生活的指导,让学生运用这些礼仪知识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仪态着装,在实践中实现知行合一的完美结合。
(四)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可通过运用视频、图像、声音等多媒体形式,把礼仪知识形象、生动地展示给学生。同时,精心组织、设计教学的每个环节,开展互动式教学,在知识讲解的过程中多采取情景法、案例法和角色扮演,引导学生开展自我训练,使教学变得生动精彩。
(五)加强礼仪教师的示范作用
在礼仪教学中,教师是学生认识礼仪、学习礼仪的教材和参照物。礼仪教师的仪容仪表要大方得体,举止从容,谈吐高雅,德行高尚,有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为人处事态度,有娴熟的礼仪技能。这需要教师在平日里加强对礼仪学知识的深入研究,提高礼仪文化修养,参加正规的礼仪师培训,提高形象气质和礼仪技巧。
(六)灵活考核方式
礼仪课程的考核可采取实践考核与笔试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实践成绩由学生的出勤表现、平时言行举止表现、课堂活动参与表现三部分成绩相加而得,充分体现礼仪的社会实践性。笔试主要考察学生对理论的理解能力和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考察学生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总之,礼仪课程的考试应结合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全面检验和衡量学生的礼仪素质。
(七)参加各种实践活动,提高礼仪素养
学校可成立礼仪协会或礼仪队,定期开展礼仪知识竞赛、礼仪小姐和礼仪先生大赛、礼仪摄影大赛,让更多的人感受礼仪、关注礼仪、学习礼仪。礼仪协会还可承担校内外各种活动的组织接待工作,让学生的礼仪素养在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升。鼓励学生在寒暑假到企事业单位参加实习活动,切实践行在课堂上学到的礼仪知识,为及早适应社会打下基础。
六、结语
在高校,对大学生开展礼仪教育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素质,满足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国家教育部门和高校应尽早把礼仪教育引入大学课程体系。高校礼仪教育应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礼仪文化的精髓,改革和创新礼仪教学模式,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素质。
[参考文献]
[1]杨凤娟.“不可忽视的人生一课”——论高校礼仪教育[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
[2]马学敏.大学生礼仪路径探索[J].唐山学院学报,2013(1).
[3]李玲.大学生礼仪教育研究[J].科技视界,2014(3).
[4]党贵平.高校礼仪教育之思考[J].黑河学刊,2012(5).
[5]杨凤娟.新形势下高校礼仪教育模式的思考[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5).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602(2016)03-0163-03
[作者简介]冉 燕(1974- ),女,副教授,从事旅游经济、礼仪文化研究。
[基金项目]四川文理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校大学生礼仪教育研究”(2013JY08)。
[收稿日期]2015-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