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期刊青年编辑心理资本的培育策略

2016-03-29 11:38权燕子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心理资本学术期刊培育

所 静,冯 蓉,权燕子

(1.天津大学期刊中心,天津 300072;2.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编辑部,陕西 西安;

3.中国工商出版社,北京 100070)



学术期刊青年编辑心理资本的培育策略

所静1,冯蓉2,权燕子3

(1.天津大学期刊中心,天津 300072;2.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编辑部,陕西 西安;

3.中国工商出版社,北京 100070)

[摘要]心理资本是个体的一种积极心理能力,对个体的积极认知方式和积极行为的产生具有显著影响。学术期刊编辑工作性质及社会和组织支持系统的不健全,导致青年编辑心理资本的缺失。学术期刊组织应从自我效能感、乐观、希望、坚韧四个维度,培育青年编辑的心理资本。

[关键词]心理资本;学术期刊;青年编辑;培育

20世纪90年代心理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发现,人力资本、社会资本是提高组织绩效的必要条件,但并不是关键要素。组织中只具有较高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员工并没有给组织带来预期的绩效。那些拥有核心竞争优势的组织,其员工有一种潜在的素质在影响组织的核心竞争力,这就是心理资本。

一、心理资本的概念及内涵

心理资本是建立在积极心理学和积极组织行为学的基础上的概念,是个体的一种积极的心理能力。这种能力对个体的积极认知方式、积极行为和积极心理过程等会产生显著的影响。Luthans等认为,心理资本由自我效能感、乐观、希望、坚韧四个维度构成。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在面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时,坚信付出必要的努力就能获得成功。希望是指个体对目标、路径、意志三者有机协调的成功预期,既指个体实现目标的信念,也指对实现目标途径的信心。乐观是一种归因习惯,是指个体把积极事件归因于自己积极的、长期的努力,把消极事件归因于外部的、暂时的、具体的因素。韧性是指个体在身处逆境、失败及其他不确定事件时,具有快速复原并超越的能力,以取得成功。积极的心理能力可以促成积极的心理状态。[1]

心理资本超出了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个体的影响。有学者对422名中国员工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在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等同情况下,员工的心理资本水平越高,工作绩效也越高。[2]另外,还有学者研究发现,心理资本直接影响心理健康,对情感稳定、心理协调等有显著的积极影响[3],对提高绩效、形成组织竞争优势起重要作用[4]。

二、学术期刊青年编辑心理状态及成因

学术期刊是一个国家科学发展水平的重要窗口,作为刊载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的载体,在学者和社会之间起中介作用。学术期刊把学者及其科研成果推向社会,对社会的政治、经济等领域的发展起作用。

学术期刊青年编辑是编辑队伍中的一支新生力量,他们思维活跃,创新意识强,有强烈的自我实现愿望,但职业准备不足,在职业发展过程中缺乏韧性。学术期刊青年编辑的职业素质直接关系到我国科技发展及其传播的水平。培育学术期刊青年编辑的心理资本应成为学术期刊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学术期刊青年编辑的身心健康、职业发展状况令人担忧,严重影响到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

(一)对职业前景认识不足,易产生悲观失望情绪

刚入职的青年编辑对这一职业缺乏深入的了解,职业准备不足,遇到挫折时易产生悲观情绪。编辑职业有以下特点:第一,工作性质的隐匿性。学术期刊编辑工作以他人的劳动成果为基础,工作成果具有明显的利他性。人们比较看重的是学者的学术成果,很少认识到学术期刊编辑在科技成果孕育和加工过程中所付出的心血。所以,编辑在文化科学传播中的个人价值难以被人发现。第二,职业角色尴尬。国家政策明文规定学术期刊编辑应该被作为学术工作者来对待,但这一政策在很多单位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很多学术期刊编辑在学业深造、职称晋升、职业发展等方面与专业研究人员存在一定的差距。对青年编辑来讲,这样的职业环境让他们看不到前途,缺乏职业发展的动力,易产生负面情绪。这些情绪若不能得到及时的疏解,会在某种程度上湮灭青年编辑的内在生命力,影响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导致职业倦怠,影响工作效率,降低工作质量。

(二)工作压力增加,在职培训薄弱,自我效能低,自信不足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文化市场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国际顶级学术名刊、数据库依靠各种优势,与国内学术期刊争抢学术资源。我国学术期刊若想在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要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些都给学术期刊编辑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给新入职的青年编辑带来更多的挑战。首先,角色定位模糊。职业要求学术期刊编辑既要成为某一学科的专家学者,又要有宽广的知识面;既懂编辑事务,又懂计算机、外语、互联网、新媒体。国外学术期刊社规模大,分工明确,一般编辑只承担一个学科稿件的审阅、送审和编辑工作。我国学术期刊单位规模小,编辑人数少,一个编辑往往要熟悉几个专业且身兼数职,除了做好编辑本职工作,还要承担数据库检索、稿费发放、年检报表、会议承办等编务工作。他们需要持续地学习职业要求的各种知识,还要承担高负荷的编辑、编务工作。青年编辑面对高强度、枯燥繁琐的工作,很难理出头绪,不知从何入手。其次,不注重人才培养。有些单位编制少,忽视对刚入职编辑的职业引导、培训和职业规划,编辑入职后处于自然成长状态,面对超负荷的工作量和压力,对工作只能敷衍了事。长此以往,必然导致青年编辑的低自我效能感,抗挫折性低,缺乏韧性,最终丧失自信。

三、学术期刊青年编辑心理资本的培育对策

心理素质是一个人素质的根本与核心,是个体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决定着其他素质的发展。正确认识学术期刊青年编辑群体的心理状态,了解他们的所需、所想,实施人本管理,注重他们健康心理资源的开发,提高他们的工作、生活质量,是学术期刊亟待解决的问题。一直以来,学界对学术期刊青年编辑的研究,较多注重提升青年编辑选题策划能力、编校质量、学术水平的内容,对青年编辑的价值观、心理健康及积极心理资源的开发等方面的研究不够,从而影响了青年编辑潜能的发挥。

心理资本是调动个体积极性的核心要素,是促进个体成长与进步的一种正向心理资源,可以提高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学术期刊人力资源管理者应关注青年编辑的心理健康,提升她们的心理资本水平,开发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心理潜能。

(一)提高学术期刊青年编辑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凭借自身能力完成工作的自信程度,决定个体在工作中面对困难、挫折时的坚持和努力程度。自我效能感高的人能够为自己设立较高的目标,喜欢选择挑战性的任务;他们有很高的自我激励意愿,愿意投入更多的努力去实现目标;他们有坚强的意志力,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挑战,都会坚持不懈。

自我效能感低的个体,经常怀疑自己的能力,情绪不稳定,常常紧张、焦虑;在困难和挑战面前易退缩,缺乏积极奋进精神;在现实工作生活中一旦失败,就情绪低落,怨天尤人。这样的个体自我成就预期很低,有严重的工作倦怠感。

提高青年编辑的自我效能感,必须重视建立他们的职业发展档案和职业培训。学术期刊组织要改变任由青年编辑“自然成熟”的状态,使其由被动、消极的成长变为积极主动的成长。要有计划地提高他们的编辑职业水平,提高他们在编刊过程中的成功经验。管理者可以根据青年编辑的优势与不足,设计和分配工作任务,让他们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产生满足感和成就感。第一,重视学术期刊青年编辑的职业生涯发展。对新入职的青年编辑,建立其职业发展历史档案。分析每位编辑的当前知识和技能、未来目标和所需知识、技能和经验,促进个体自我反省和思考,使编辑容易看清楚自己工作能力的优势和不足,再结合组织目标制定个人发展计划,获取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经验。然后,分析和制定科学的职前和职中培训计划。第二,采用现代师徒制模式,由老编辑带新编辑,指导他们如何确定选题、如何组稿约稿、如何审稿、如何进行文稿加工、如何与作者交流等,让他们尽快熟悉编辑业务,并以老编辑的言传身教在潜移默化中培养青年编辑的优良的品德和工作作风,培育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第三,要用发展的眼光对待青年编辑,善于发现青年编辑的闪光点,让最合适的人做最擅长的事,安排最合适的人任最匹配的岗位,开发每个青年编辑的潜能。第三,在一定范围内,组织年轻编辑参与学术期刊编辑技能大赛,对于成绩优异者,给予表扬奖励;对于成绩不理想者,给予人性关怀、鼓励鞭策,并帮助分析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提高职业素质。总之,要创造各种条件,让编辑在职业发展过程中产生满足感和成就感,激发他们的内在潜能。

(二)培育学术期刊青年编辑的乐观心态

心理资本领域研究者认为,乐观是一种解释风格,即把积极的事件解释为是其自身的持久努力的结果,而把消极的事件解释为是由外部的暂时的不可控的因素造成的。对于所发生的积极事件,乐观的人常常会认为自己的积极进取会获得成功;在经历消极事件的时候,乐观的人会积极寻求走出困境的方法,继续对未来保持乐观的态度。具有乐观心态的人,坚信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突破发展瓶颈、获得成功。因此,培育积极乐观的心态,是青年编辑提升心理资本的重要策略之一。

首先,引导青年编辑正确认识学术期刊编辑工作的特点和意义,培育其职业情感。让青年认识我国学术期刊发展现状以及与国际一流期刊的差距,正确认识学术期刊在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同时,要让青年编辑正确认识学术期刊编辑这一职业的利他性、精神性和挑战性,淡泊名利,树立高远的职业境界。学术期刊管理者应经常组织青年编辑到本刊作者所在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参观学习,开办讲座,与专家、学者交流,让更多的作者和读者了解本刊;同时,也要通过交流,让编辑认识到学术期刊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体会到自己工作所创造出的社会价值,增强其职业认同感和职业自豪感,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5]第二,实施人性化管理。对于青年编辑在工作中的一些失误和发展瓶颈,要给予理解和帮助。引导他们正确面对编辑工作中的挑战与挫折,学会包容过去,尽可能从积极方面看待办刊中的不可控因素,认识到提高办刊质量的艰苦性与长期性,我国学术期刊的发展是个系统工程,要靠各个部门协同创新;鼓励他们利用自身优势,超越现在,不断创新,寻找发展机遇,积极利用组织提供的支持系统。当个别青年编辑遇到无法逾越的发展瓶颈时,学术期刊组织要帮助他们修改职业生涯规划,重新设定职业发展目标,将目标分解成较小的容易实现的子目标,通过降低目标难度,使其体验到成功和正向情感,呵护其乐观心态,以提高乐观水平。

(三)提升学术期刊青年编辑的希望指数

人类的活动是有目的的,每个个体的工作表现之所以不同,是因为他们为自己确立了不同的成就目标。缺少希望和目标的员工是没有工作和生活动力的。成就目标高的个体,其心理希望指数也一定高。拥有希望的青年编辑通常都有明确的发展目标以及与之相协调的行动计划。为提高青年编辑的希望指数,第一,学术期刊管理者应让青年编辑充分了解组织发展的愿景,如要将自己所经营的期刊打造成世界一流、国内一流、行业内一流等,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青年编辑如何规划个人的发展目标,只有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协调、一致,才能实现双赢。第二,对青年编辑进行职业生涯开发,拓展其职业发展空间,支持鼓励年轻编辑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参加国内外相关学科的学术会议,参与科研团队的活动,指导研究生论文写作,提高他们的学术水平,满足他们自我实现的需要,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发展潜力,只有对个人发展前途充满信心,才能对自己的工作寄予希望,才能在工作中积极奋进、克服困难,从而能较快地取得成绩。第三,建立社会支持系统,发挥媒体的传播优势,让全社会了解编辑职业。社会支持是指个体在其社会关系中所获得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支持。[7]学术期刊编辑从事的是一种高付出、低回报的职业,他们付出的艰辛劳动在某种程度上没有得到广泛的社会认同。所以,应在全社会营造认识、肯定、尊重编辑的氛围,比如增加编辑奖项,强化对编辑的激励机制。《当代作家评论》主编林建法曾建议鲁迅文学奖应增设编辑奖,引导社会对编辑职业的关注,从而提高编辑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增加编辑在职称晋升、工资待遇和出国深造的机会,逐步缩小学术期刊编辑与专业科技工作者在各方面的差距。营造良好的职业氛围,让青年编辑施展才华,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规划目标,提升他们对未来职业发展的希望指数。[6]

(四)培养青年编辑的职业韧性

韧性是指个体从挫折或挑战性的任务中恢复过来的能力。积极心理学认为,韧性及其组成要素是可以测量、维持与培训的日常技能和心理优势。具有韧性的个体,能够快速从逆境、失败中恢复过来。影响韧性的因素有三个:资源因素、风险因素和影响过程。资源因素是指有助于提高个体韧性的保护性因素;风险因素是指可能会降低个体韧性水平的因素;影响过程是指外界环境对个体认知、情绪及行为的影响过程。所以,若要提高个体韧性水平,必须增加资源,规避风险和干预影响过程。研究表明,组织支持系统在培养个体积极韧性品质方面起关键作用。

第一,要在学术期刊组织倡导终身学习理念,培养青年编辑的学习能力。随着知识爆炸、知识更新加速,学习能力已成为现在和未来社会科技工作者的核心能力。只有持续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才能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迎接未来的挑战。第二,创新培训方式。不仅要培训编辑的选题策划、约稿审稿及编辑加工等能力,还要注重心灵培育,培养青年编辑的职业精神。引导青年编辑阅读编辑出版领域的名著及著名编辑出版家的传记。美国出版家弗里德曼在《编辑人的世界》一书中指出:对大多数的编辑人而言,编辑工作无法带来财富或名气。编辑的报酬就在于有机会持续不断地学习,每天都接触到无数深具启发性的想法,就等于可以很奢侈地在大学里同时主修多门学科一样;同时编辑所出版的书籍将会对读者产生深远的影响。[8]热爱是最好的老师,青年编辑只有热爱这一职业,才能坚持,才能在困难与挫折面前不轻言放弃。第三,建立完善的组织支持系统。[9]注重管理过程的公平,建立完善公平的薪酬制度,让编辑体验到付出与回报的平衡。组织不能仅要求编辑对组织做贡献,更要时时审视组织对编辑履行的承诺。应关注每位青年编辑的职业能力发展速度、职业目标实现速度、晋升速度和报酬增长速度,让青年编辑参与管理制度的制定、改革,创造客观、公平的组织环境。在青年编辑处于职业困境时,组织支持系统要提供其情感关怀与心理支持,帮助他们宣泄负性情绪,寻求未来发展的机会。来自组织的支持会使他们充满自信和希望,找到较优的应对策略,帮助其调动内在的韧性因素。第四,要给予青年编辑适当的压力,并引导其正确看待工作中的压力,变压力为动力。青年编辑应理性地认识压力与挑战,正确认识压力的作用。适度的压力可以促进个体潜能的开发,进而在克服困难中培养信心、耐心、坚强、乐观、宽容等坚韧品质。

目前,学术期刊竞争激烈,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学术期刊青年编辑队伍是非常重要的。中国科技腾飞梦的实现需要一代代科技工作者的努力、奋斗,包括一代代中国学术编辑的无私奉献、默默耕耘。《易经》讲:“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心态和观念决定知识和能力的积累速度,不断的学习欲望和保持积极的心态是一种核心能力。本研究在对学术期刊青年编辑心理状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其心理资本的开发策略。学术期刊组织在注重编辑知识和能力培训的同时,应注重培育编辑积极乐观、充满希望、具有坚韧性的心理品质。通过对青年编辑心理资本的开发,可以提高青年编辑的素质,从而带动我国学术期刊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Luthans F,Youssef C. Human,social,and now positive psychologicalcapitalmanagement:Investing in people for competitive advantage[J].Organizational Dynamics,2004,33(5):57-72.

[2]Luthans F, Avolio B J,WalumbwaF O, Li Weixing.Thepsychological capital of Chinese workers: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with performance[J].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Review,2005(2):249-271.

[3]陈锐锋.关注科技期刊编辑的职业健康——科技期刊编辑职业危害因素探析[J].编辑学报,2012(1):84-85.

[4]LuthansF, AvolioB J,AveyBJ, Steven M.Norman,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Measurement and relationship with performance and satisfaction[J].Personnel Psychology,2007(60):541-572.

[5]徐晋华.谈编辑的职业倦怠与调试[J].编辑之友,2010(9):72-74.

[6]郑世林,廉永升.浅议心理资本开发的培训设计[J].商业经济,2011(11):75-76.

[7]蒋建武,赵曙明.心理资本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J].经济管理,2007(9):55-58.

[8]格罗斯.编辑人的世界[M].齐若兰,译.北京:新星出版社,2014:1.

[9]张冰,孙慧兰.编辑职业高原现象探析[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132-136.

[中图分类号]G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602(2016)03-0197-04

[作者简介]所 静(1963- ),女,副编审,硕士,从事编辑学研究.

[基金项目]教育部2014年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高校出版单位文化建设研究”(14YJA860018)。

[收稿日期]2015-12-21

猜你喜欢
心理资本学术期刊培育
2020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获奖证明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知识型员工心理资本提升策略研究
素质拓展与贫困生心理资本的关系研究
创业型大学青年教师心理资本问题探析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