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瑛
(甘肃省山丹县农村经济管理局,甘肃 山丹)
山丹县农村土地流转典型培育经验及对策
张瑛
(甘肃省山丹县农村经济管理局,甘肃 山丹)
山丹县是甘肃省土地流转大县,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工作是深化农村改革、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介绍了山丹县在推进土地流转典型培育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并提出了提升土地流转工作水平的对策。
土地流转;典型培育;经验;对策
山丹县在坚持稳定家庭承包经营的前提下,积极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引导土地向流转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和工商企业集中。通过政府推动,市场拉动,政策牵动,能人带动,服务促动,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为促进农村土地流转我县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的指导意见》、《山丹县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扶持土地规模经营奖励办法》、对土地流转期限在3年以上,按政策给予一次性奖励。对流转土地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的,由县政府协调贷款,县财政提供为期3年的贷款贴息,成效显著的在有关项目资金安排上予以倾斜和支持。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围绕特色农业发展,不断创新机制,探索建立了能人带动型、协会(合作社)组织型、家庭农场型、企业基地型、亲友托管型等五种土地流转模式,呈现出土地流转规模不断扩大,土地流转方式多样化,土地租金大幅上涨,土地流转期限不断延长等特点。全县2009年土地流转面积仅达到5.29万亩,占总播面积的11.75%,涉及农户4 949户。经过几年的快速规模扩张,今年我县土地流转面积达到26.9万亩,占二轮承包面积的57.6%。涉及农户21 024户,占全县家庭承包经营农户总数的55%,规模经营户达到799户,流转面积在千亩以上的户42户。同时,2015年启动全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为农民的承包地发“身份证”和“户口本”,给农民吃上“定心丸”,促进农村土地规范有序流转。
为推进土地流转工作,山丹县积极指导培育土地流转典型。清泉镇祁店村地处山丹县城西10公里处,紧邻312国道,东邻祁店水库。全村4个社,537户,1891人,耕地2412亩,人均1.3亩。2014年,按照县委、县政府对深化农村改革的工作要求,按照“布局区域化、园区特色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经营产业化、循环高效化”的发展思路,以落实全省“365”现代化农业发展行动为动力,以发展现代农业,稳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动员本村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牵头,以耕地“长期流转、股份经营、合作发展”的模式,先期流转一、二社耕地330亩,规划建设钢架大棚200座,采用矮化密植建园技术,发展节水高效设施林果业,主栽以水晶杏、荷兰豆为主的经济林和特色高原夏菜,着力打造综合性的旅游观光农业园区,承接和拓展佛山景区的旅游功能,以丰富祁店水库景区的休闲旅游功能为目标,创新经营模式,在耕地、农家、荒山、河滩、水库分别布局“田园风光游”、“农家乐趣游”、“休闲生态游”、“小河垂钓游”和“库区水(冰)上游”等旅游休闲观光项目,在发展节水高效农业的同时,助推山丹特色旅游项目的深度开发,进一步拓宽周边群众的创业就业渠道,促进农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
通过观光农业园区的示范,引导全体村民走共同致富道路,在充分保障群众耕地承包经营权长期不变的前提下,将全村2 400亩耕地按照“长期流转、股份经营、合作发展”的模式,整村推进发展以经济林和高原夏菜为主的立体农业,充分发挥合作经营的优势,因地制宜、自力更生,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着力落实标准化、规模化发展措施,拓宽品牌化、市场化发展路子,努力实现“一年破题,两年巩固,三年见效,五年大发展”的建设目标,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创业能力,促进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农村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推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
培育扶持家庭农场1 101个,例如齐力家庭农场位于山丹县清泉镇东街村农民创业园,经营面积3 600平方米,农场现有固定成员5人。有办公场所1 000多平米,办公室配备电脑、传真机、复印机等现代办公设备,农场有收割机、播种机、旋耕机、粉碎机、拌料机各一台,装载机、农用车各一部,犁、耧、耙、耱配备齐全,基本满足农场机械化种植、养殖需要。家庭承包经营土地1 000多亩,其中,流转本村土地400多亩种植玉米,流转大马营镇土地500多亩用于种植小麦,100多亩用于种植燕麦和苜蓿,投入劳工50多人。农场在管理模式上摒弃过去那种粗放、传统、零散的管理模式,采用规模化、规范化、现代化的经营模式,聘请农业专业技术人员作指导,充分发挥科学指导作用。在农作物种植中尝试生态种植、绿色生产,将养殖粪尿无害化处理后在其经营的农田全量还田利用,既减少养殖环境污染,又补充农田有机肥力,减少农药的使用量,为后续作物优质高产奠定了基础,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做到种地和养地结合,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使自己的农产品达到无公害、绿色标准。在不影响产品质量的同时尽量提高产量,增加收益。积极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艺,科学化种植,集约化经营,提高了粮食产量,家庭农场的迅速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土地流转。
(一)政策牵动促流转
县上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的指导意见》、《山丹县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扶持土地规模经营奖励办法》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以优惠政策激励土地流转,促进全县土地流转工作有序开展。对流转土地规模经营面积在200亩以上,流转期限在3年以上,签订规范的土地流转合同,围绕马铃薯、洋葱、制种、日光温室等特色主导产业进行连片规模经营的土地经营户,按流转实际面积,流转面积在200亩至500亩范围的,县财政给予每亩20元的一次性奖励;流转面积在500亩至1 000亩范围的,县财政给予每亩40元的一次性奖励;流转面积在1 000亩以上的,县财政给予每亩60元的一次性奖励。对流转土地发展设施现代农业的,由政府协调贷款,县财政提供为期3年的贷款贴息;成效显著的,在项目安排上予以倾斜和支持,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有序开促进全县土地流转工作正常有序开展。
(二)宣传发动促流转
乡镇和有关部门通过广播、报纸、电视、举办培训班、印发宣传材料、三下乡等多种方式,加大对《合同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等相关法规政策的宣传力度。通过广泛宣传,把土地流转的有关法规政策传达到广大农户中,增强了各级组织和广大农户依法流转和规范流转的意识,调动了土地流转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推动了全县土地流转工作的扎实开展。
(三)行政推动促流转
为强化政府对土地流转工作的监管和服务职能,县上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各有关部门为成员的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由县经管局具体承担业务职能。全县8个乡镇都成立了由乡镇长任组长的土地流转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和乡镇土地流转服务站。并在土地流转活跃、种植面积规模大、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村建立了村级土地流转服务点,形成了全县土地流转“县有中心、乡有站、村有点”的三级服务体系,并配备了专职人员为土地流转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和服务。
(四)能人带动促流转
县委、县政府注重发挥能人众多的比较优势,大力组织实施能人带动战略,积极搭建能人回乡创业平台,充分发挥致富能人连接外部市场广、信息灵的优势,积极与外地客商签订农产品产销合同,土地在流转中向能人大户和种田能手集中,以每亩300至700元的价格租赁农民土地发展设施农业和进行规模种植,促进了土地流转工作的蓬勃发展。今年全县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户达到379户,流转面积千亩以上的规模经营户34户。
(五)规范管理促流转
按照“流转形式多样化、运行方式市场化、运作程序合法化、流转合同规范化”的要求,积极开展管理、指导和服务。重点完善农村土地合同管理、土地经营流转服务和纠纷仲裁体系建设,制订了《山丹县农村土地流转十项制度》,为各乡镇、重点村社和流转大户印发了省农牧厅制定的土地流转合同参考文本及台帐、统计表,指导流转户签订有效的土地流转合同,督促乡村做好土地流转的合同登记备案。实行土地流转月报告和动态管理监测制,掌握全县土地流转动态;实行技术干部蹲点指导制,及时帮助解决土地流转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引导支持能人大户、合作组织等各类经营主体进行马铃薯、高原夏菜、制种等特色主导产业连片规模经营。
(编辑:刘国华)
F326.1
A
1673-9019(2016)09-0024-02
2016-04-22
张瑛(1996-),女,甘肃山丹人,农艺师,主要从事农经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