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现状与发展对策

2016-03-29 08:10郭庆禹
甘肃农业 2016年9期
关键词:会宁县农产品监管

郭庆禹

(甘肃省会宁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管理站,甘肃 会宁 730799)

会宁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现状与发展对策

郭庆禹

(甘肃省会宁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管理站,甘肃 会宁 730799)

本文介绍了甘肃省会宁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现状及取得的成效,分析了会宁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形势,提出了推动会宁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对策建议。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1]。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消费者日益关注食品的安全保障,市场呼唤优质安全的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逐步成为人们关切的焦点和热点[2],近年来也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会宁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上级农牧部门的正确指导下,各项工作得到了全面加强,促进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确保了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逐渐形成

(一)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2013年8月,经白银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复(白机编〔2013〕64号),会宁县机构编制委员会(会机编〔2013〕47号)批准成立会宁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管理站,全额财政拨款事业单位,编制5名,负责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日常监管等工作;全县28个乡镇同时成立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配备专兼职人员2名,负责各乡镇辖区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排查、日常监测、舆情上报等监管工作。2015年又在蔬菜主产乡镇设置村级监管员,乡镇监管站的建设也在省级财政项目支持下稳步推进,并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格体系。

(二)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

会宁县正在积极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建设项目,该项目设计总投资300万元,改造实验室面积684平米,购置设备88台(套),项目建成后年检能力可达到8万项次以上。目前,会宁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主要以县级检测单位农残速测为主,省、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例行抽检为辅,以省级质检中心为龙头、市级质检中心为骨架、县级质检站和乡镇农产品检测站为基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框架逐步形成。

(三)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

为加强全县农业产业标准化建设,同时成立会宁县农业标准化办公室和绿色食品办公室,根据农产品安全生产需要,制定发布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强化农产品标准使用,加快了“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步伐,促进了农产品质量的提升,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截至目前,共组织编制修订了105个农业生产标准技术规程,相继完善了农产品市场准出准入、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等体系建设,新标准的实施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取得成效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不断提高

一是提高执法人员自身素质,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不断强化执法监管水平。二是深入基层开展技术培训。组织技术人员分片、分组深入乡镇村组和田间地头,培训农业生产经营者、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断提高他们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带动群众学习、了解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三是广泛开展宣传。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络、村广播等媒体,采取专题讲座、宣传报道、悬挂横幅、张贴标语等方式,广泛开展宣传工作。有效提高了农民群众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和安全生产知识、技术水平,形成了政府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全社会关心、支持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切实有效

一是狠抓源头,打击违法行为。根据省市农牧部门的统一部署,连续开展了每年春、秋两季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强化农资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开展农资市场执法检查,严厉打击非法制售、使用违禁农药和违禁兽药行为,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试点示范。二是抓生产环节指导。重点加强了生产环节的服务指导和监督检查。利用蹲点科技人员开展技术指导,主要对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5种高毒高残留农药以及在蔬菜、果树、茶叶、中草药材不得使用和限制使用的17种农药进行大力宣传,对农药的用前、用中、用后进行监管,引导科学、规范生产,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督促做好生产记录。[3]三是抓好日常监管和例行抽检。重点强化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日常检验检测,推行基地、企业自检制度,督促指导生产基地、批发市场、超市、农产品生产企业、加工企业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

(三)“三品一标”认证稳步推进

发展“三品一标”是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实现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举措。[4]近年来,会宁县积极响应中央“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按照“转方式、调结构”的要求,积极组织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进程。目前,全县已有28个企业和47个合作社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11家合作社进行了无公害产品、产地认证,无公害产地认定面积15 000 hm2,9个产品获得绿色认证,3个产品获得有机认证。建立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基地75 000 hm2,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场)284个,标准化规模养殖户3.47万户。[5]在加快“三品一标”认证的同时,重视加强产品认证后的监管,确保获证产品的质量。

三、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面临的困难和形势

会宁县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虽然保持较高水平,但经费保障得不到相应满足,监管机构得不到相应强化,检测能力得不到相应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潜在风险隐患不断增多,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面临的任务将越来越重、难度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形势不容乐观。首先,制约因素较多。由于干旱少雨,农产品产量较低,品质较差,农民积极性不高,因此小规模生产方式与低水平产业化经营,使农产品品种、品质、品牌无从体现,严重制约了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形成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进一步提高。[6]而部分农资经营者和农产品生产经营者质量安全意识淡薄,违法违规使用添加剂或农、兽药等问题仍然存在。现实生活中,消费者对所谓不合格产品的客观认识不足,缺乏安全消费的基本知识,防范意识不强。[7]其次,监管体系不健全。会宁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起步晚、基础弱,监管执法体系尚不健全,机制未完全建立,监管力度不够,缺乏有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具(信息化手段与工具),尚未形成“事先预警、事中控制、事后处置”的整套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部分环节和地方存在监管空白。[8]现有的机构和人员编制,与越来越艰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任务极不相适应。第三是检测支撑能力较弱。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责链条延伸、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复杂多样、质量安全隐患不断变化和翻新的情况下,全县的检测支撑能力明显处于劣势。[9]虽已建成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管理站,但在相应技术人员、检测手段、管理经验等能力建设还缺少储备和积累,服务能力较弱。第四是相关经费得不到相应满足。经费落实困难,投入不足,导致农产品生产基础设施滞后,制约了农(兽)药残留检测监管覆盖范围。

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监管监测体系,加强服务能力建设

首先,巩固和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强化能力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能力、技术支撑能力。其次,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和信息资源共享,逐步形成统一科学的农产品安全信息评估和预警指标体系,及时研究分析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整治、早解决。[10]

(二)加快农业产业标准化发展,稳步推进“三品一标”进程

首先加快完善农业产业化标准体系,加强标准化示范园创建。结合农业产业化发展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行业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使全县农产品生产有标可依。同时积极推广“企业+基地+农户”基地建设和“三园两场”标准化发展模式,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通过扶持、壮大、带动农户提高标准化意识和标准化生产水平。在此基础上,对生产管理比较规范、质量保障体系比较完善的种植(养殖)生产基地、生产加工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稳步推行“三品一标”认证,不断提升品牌公信力。[15]力争通过不懈努力,逐步形成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认证为主体,有机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为补充的认证格局,使全县大部分特色农产品能够获得质量身份证,实现农产品的无公害化和品牌化。

(三)强化生产环节全程监管力度

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主要在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中的农业投入品使用,加工、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处置等环节,加强关键点的监管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1]首先要在产地环境土壤重金属污染普查的基础上,在重点区域建立定点监测点,有针对性的加大农产品产地环境的整治和净化,为农产品产地生态化、标准化、无公害化创造条件。其次要紧抓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13]主要对种植(养殖)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型农贸批发市场、超市、农资经营店和定点屠宰场等重点监管区域,加强农业投入品、生产记录、进销货台帐、检疫检测设施、检测制度等情况的检查。特别是在瓜果蔬菜、肉蛋奶、水产品的监管上,对农药、兽药、水产品违禁药物、非法添加剂等重点项目,做到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监督和专项抽查,严把农产品的市场入口关。三是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实行“属地管理属地负责、谁主管谁负责、谁出事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靠实责任,切实将专项整治工作抓出成效。

(四)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创建监管示范县

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出来”和“管出来”两手抓、两手硬的要求,[12]逐步建立和完善市场准入、全程可追溯、风险舆情预警、应急事件处置和重大案件查处等一系列机制制度,落实属地管理和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使全体农产品生产者成为真正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14]进一步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推进标准化生产进程。探索建立“工作体系健全、监管责任到位、机制制度完善、监管措施有力”的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模式,着力提升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实现对农产品生产环节的全程监管。

[1]辛盛鹏,禄康.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现状与发展对策[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3,(3):23-26.

[2]方舟.农产品质量安全“实践论”[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3,(6):1

[3]李文星,黄辉,李好.我国农药使用监管现状及对策研究[J].农药科学与管理,2015,(8):1-5.

[4]马爱国.新时期我国“三品一标”的发展形势和任务[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5,(2):3-5.

[5]双管齐下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J].甘肃农业·2013甘肃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专刊:91-94.

[6]白玲,刘建华,等.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面临的困境对策建议[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3,(5):20-22.

[7]陈松,周云龙.新形势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难点分析与对策建议[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4,(3):12-15.

[8]郑新立,陈浩,崔新明.市县级农产品智慧监管体系研究[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5,(5):11-15.

[9]牟少飞.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后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几点思考[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3,(6):10-12.

[10]吴珂.试论如何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J].商业现代化,2012,(1):16.

[11]朱晓禧,肖运来.面向农户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2,(6):76-81.

[12]丁永华.无公害农产品发展制度创新探讨[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5,(4):26-29.

[13]杨旭升,周云龙.信息时代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4,(2):17-22.

[14]甘文霄,房建恩,陈松.健全农产品生产者质量安全责任的对策探析[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5,(4):13-17.

[15]陈晓华.2013年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形势与任务[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3,(1):5-9.

(编辑:刘国华)

TS201.6

A

1673-9019(2016)09-0020-03

2016-04-07

郭庆禹(1969-),男,甘肃会宁人,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及农技推广。

会宁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建设项目(甘肃省发改委、甘肃省农牧厅、国家专项资金建设项目,2013-2014)。

猜你喜欢
会宁县农产品监管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开心农场”进校园——会宁县小学劳动教育见闻
更正启事
综合监管=兜底的网?
会宁县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
监管和扶持并行
母乳喂养及产科护理干预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