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女童教育研究述评

2016-03-29 06:44王小丽
昌吉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女童少数民族研究

王小丽

(昌吉学院初等教育学院 新疆 昌吉 831100)

少数民族女童教育研究述评

王小丽

(昌吉学院初等教育学院新疆昌吉831100)

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历程中的重点,而少数民族地区的女童教育一直教育中的难点,本研究通过梳理国际女童教育的政策,以及国内关于女童教育的各级课题立项,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方面对少数民族地区女童教育进行梳理,探讨少数民族女童教育研究的新领域。

少数民族教育;女童教育;研究述评

一、国际女童教育的政策发展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世界各国开始对女童教育关注,由于社会经济政治的影响,各国女童教育的发展水平呈现出很大的差异,发展速度也是极度不均衡,总的来说女童的教育环境不容乐观。为了保障女童教育的合法权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各国政府合作发动多起保障女童教育的条例和计划。其中包括1979年12月28日联合国发表的《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在这个公约中再次强调《联合国宪章》是对基本人权、人格尊严以及男女平等权利的信念,明确规定:“缔约各国应采取一切适当措施,消除对妇女的歧视,并保证妇女在教育方面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1];1989年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了有史以来最广为接受的人权条约——《儿童权利公约》,认为女童作为“处于特殊困境中的儿童”,应该受到本国和世界的关注和保护;1990年3月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家教科文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世界银行共同发起,在泰国召开的世界全民教育大会,大会通过了《世界全民教育宣言》和《满足基本学习需要的行动纲领》,宣言强调“首要任务就是要保障女童和妇女受教育的机会,改善她们受教育的质量和消除一切妨碍她们积极参与教育的障碍。”[2]1993年3月布基纳法索召开的泛非女童教育会议,会议强调非洲国家政府应该优先将女童的教育纳入到国家发展计划中。同年6月,在亚太地区会议,指出要最优先考虑增加妇女与女童教育的机会;另外在1993年在印度举行的“九个人口大国全民教育首脑会议”中宣言认为:女童、妇女的教育和权利应该置于20世纪末日程中最优先的地位。1995年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中国北京召开并通过《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明确地将“通过向女孩和妇女提供基本教育、终身教育、识字和培训及初级保健,促进以人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包括持续的经济增长”作为妇女教育的新目标。[3]2000年4月,在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举行的“世界教育论坛”,大会通过了《达喀尔宣言》,在这次会议中提到到2005年消除男女受教育权的不平等,到2015年实现性别平等。2006年4月17日联合国在非洲中部和西部发起了一个新的女童教育计划——“联合国女童教育计划”(UNGirls’EducationInitiative),这个计划是为了帮助非洲实现普及小学教育的“千年发展目标”。

尽管国际世界和各个国家都在通过立法合作等方式消除男女受教育权不平等,但有关组织研究表明,按照当前女童教育的发展速度,女童的受教育状况要到2025年才能赶上男童,因此各国都需要加大对女童教育的投入力度。保障女童受教育的合法权益和主题地位。

二、国内关于少数民族女童教育的研究分析

(一)国内关于少数民族女童教育的立项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发起,政府把“普九”和“扫盲”作为促进科教兴国的重要手段,而妇女扫盲教育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重点,由于当时全国的失学女童的数目居多,特别是贫困偏远的民族地区,受传统文化和宗教的影响,民族地区女童的失学率尤为严重,这大大不利于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于是众多教育者认识到女童教育是提高入学率的关键,女童教育慢慢走入研究者的视野。因此早期我国研究者对于民族地区女童教育的研究主要倾向于研究少数民族女童入学率及辍学率以及性别视角下的教育公平等。

比如:在“八五”国家重点课题规划中就有由原宁夏教科所所长周卫等主持的关于“西部四省区少数民族女童教育研究”,这是中国第一次对关于少数民族女童教育而做的专项学术研究,本研究主要是通过对于西部四省少数民族女童教育现状的分析,探讨了影响少数民族女童教育的因素进而提出策略促进男女教育机会均等以及入学率等。随后我国研究少数民族女童教育的研究者开始增多,在随后的“九五”重点课题规划中,有三个关于少数民族女童教育问题的教育部重点课题被纳入到民族教育学科内,其中影响较高的是由原甘肃省教科所所长张铁道和青海省教科所所长王振岭负责的少数民族女童教育的重点项目“提高西部少数民族女童教育质量与效益研究”。这个研究主要从学校教育的角度论述女童教育的时效性。到了“十五”期间关于少数民族女童教育研究的主要有甘肃省教科所马金玲主持的重点课题“西北三省区特贫困少数民族女童教育深化实验研究”;研究者主要是采用行动研究与教育实践者——校长、教师以及社区有关人员两个层面研究,解决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的两个国家级贫困县女童教育问题,对提高当地少数民族女童就学和教育质量具有现实意义;西北师范大学沈惠主持的《西北少数民族女童学前有效准备行动研究》的课题结果显示:被调查的少数民族女童学前教育入学率较低,主要原因为无法获得政府的保障与家长观念上的支持,就算有机会获得学前教育,其课程模式化研究,与少数民族女童原有的经验不吻合,导致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因此本研究认为应该推广民族课程和双语教育来提高女童学前教育。另外还有宁夏教科所副所长裴勇俊主持的“回族贫困地区女童教育教学特殊性研究”以及田继忠主持的“西北穆斯林民族女童教育现状与对策的调查研究”和甘肃省张家川县承担的“少数民族县提高女童入学率行动研究”,这三项研究笔者在期刊网上没有检索出有关的信息。

从以上的课题立项可以看出我国最初关于少数民族女童教育的研究是从关注世界女童教育开始的,然后开始重视我国少数民族女童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分析,到了“九五”期间深化为少数民族女童教学质量,为相关部门,教育机构制定政策做指导与借鉴,研究内容有了深化。其次,研究已不仅仅局限于从现状到对策的形式,开始使用行动研究以及田野观察法开始注重研究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二)少数民族女童教育的研究内容的梳理

从研究内容上来看少数民族女童教育的现状、归因以及对策研究,例如:王兰(2013)《东乡族女童教育现状及策略研究》[4]中就是从分析东乡族女童教育的现状以及成因来探讨提高本地区女童教育的对策;陶瑞(2007)《对撒拉族女童教育状况的人类学调查与研究》[5]对新世纪撒拉族女童的教育状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在分析了影响撒拉族女童教育的主、客观两个方面的原因后,作者提出少数民族女童的教育状况,不能仅仅凭借学校教育为本来做结论,与家庭教育有关的少数民族“本土文化”教育也不容忽视。王春玲(2005)《甘肃省女童教育现状及改革措施》中通过梳理甘肃省女童教育的历史来探讨影响女童教育的成因以及给予的对策。[6]陆敏(2010)《海南少数民族女童教育政策研究(下)》[7]就海南省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女童教育的特殊性、复杂性、长期性、艰巨性,提出富有实践性的女童教育的公共教育政策建议。

(三)少数民族女童教育方法的梳理

从研究方法上来看以往的研究大多倾向于传统的问卷调查分析、访谈法、实证分析法,但随着女童教育研究的深入发展,有关少数民族女童教育研究的文献中出现了少量的质性研究,比如借鉴人类学研究的田野调查法、比较研究法、个案法为主要技术的研究方法。比如杨红(2010)《拉姑女童的选择》[8]在其博士论文中采用田野调查法,通过对拉姑族女童班长达九年的人类学重访与再研究,展示45名拉姑女童九年义务教育的全过程,通过拉姑女童的教育选择,探讨学校教育存在的文化再生产现象以及拉姑族女童教育的特殊性。敖俊梅(2004)在《关于少数民族女童学校教育特殊性的初步分析》通过比较近年来少数民族女童教育的入学率来探讨少数民族女童教育的内外因素。[9]邢俊利、赵燕(2013)《箐口村哈尼族女童教育调查研究》文章以云南省箐口村的哈尼族女童为个案研究对象,借助口述资料、学校统计和文献资料,客观地呈现该地区哈尼族女童教育现状。[10]

(四)少数民族女童教育的研究视角梳理

从研究视角来看大多是以女性视角、多元文化视角来分析少数民族女童的教育,比如来分析少数民族的女童教育比如楼晓悦(2004)《浅论中国少数民族女童教育》从妇女教育的观点来看女童教育主张提高妇女的社会参与来带动女童教育。[11]方涛、刘冲(2011)《羌族女童辍学调查研究——女性角色观的视角》从女性角色观的视角剖析羌族女童辍学现象。[12]而姚琳(2006)《多元文化视野中的女童教育——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女童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发展路向》:一文中主要从多元文化的角度来探讨少数民族地区的女童教育。

另外,蔡宝来(1996)《论少数民族地区女童教育问题的社会历史成因和文化背景》[13]中认为女童教育作为一个棘手的教育问题和敏感的社会问题,其产生和形成有着极其复杂的原因,文化背景的多元性又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从以往的研究来看,在研究的地域上,关于少数民族女童教育的研究主要倾向于西北和西南。西南主要集中在广西、云南、贵州。例如:西北主要集中在甘肃、宁夏、青海等民族地区;而作为中国典型的少数民族地区新疆的女童教育的研究鲜有少见,笔者在知网上检索发现仅仅只有强海燕《倾听“边缘”的声音,关注女生的成长》中通过访谈的形式展现新疆维吾尔族女童教育发展问题,以及李闻戈(2012)《新疆维吾尔族女童教育的调查报告(一)(二):教育主体的地位与感受》[14],这两篇文献主要是从性别和文化的双重视角探讨新疆维吾尔族女童的教育现状,主要采用半结构性访谈调查的方式,搜集维吾尔族女学生成长经历,以维吾尔族女童的感受和地位为调查研究的中心,探讨维吾尔族女童教育的主体地位,分析少数民族女童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走向,揭示中国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少数民族女童在教育经验和观念层面上的变化。张兴(2006)在《少数民族女童——一个不容忽视的受教育群体》中认为少数民族地区办学效益差且办学类型单一、教学形式僵化是影响少数民族女童教育的主要原因。

李福珍(2001)在其硕士毕业论文《新疆少数民族女性基础教育研究》从新疆女子教育的历史的分析中简单涉及到部分新疆女童教育。关于女童教育的研究在新疆双语教育的研究中会有所体现,在以上的那些文献中可以看出,关于少数民族流动儿童的教育大多探讨的都是文化对于少数民族儿童的影响,对于最重要的同伴交往,城市认同、家庭教育没有引起研究者的深刻关注。

结论

从国外的研究和国内的研究可以看出,大家对女童教育一直较为关注,因此笔者认为,随着研究的深入,少数民族女童研究中关于少数民族女童教育与流动儿童教育和留守儿童的教育、少数民族女教师与女童教育和少数民族女童同伴交往等领域也会慢慢充实起来,都是需要研究者急需扩充的领域。

[1]联合国.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Z].1979.

[2]联合国家教科文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银行,世界全民教育宣言[Z].1990.

[3]联合国.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Z].1995.

[4]王兰.东乡族女童教育现状及策略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基础教育版),2013,(7):1.

[5]陶瑞.对撒拉族女童教育状况的人类学调查与研究[J].青海民族研究,2007,(7):2

[6]王春玲.甘肃省女童教育现状及改革措施[J].民族教育研究,2005,(6)

[7]陆敏.海南少数民族女童教育政策研究(下)[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2)

[8]杨红.拉姑女童的选择[J].昌吉学院学报,2008,(4):12.

[9]敖俊梅.关于少数民族女童学校教育特殊性的初步分析[J].民族教育研究,2004,(3)

[10]邢俊利,赵燕.箐口村哈尼族女童教育调查研究[J].大学教育,20013,(10)

[11]楼晓悦.浅论中国少数民族女童教育[J].人类学研究,2005,(2)

[12]方涛,刘冲.羌族女童辍学调查研究——女性角色观的视角[J].大家,2013,(2):2.

[13]蔡宝来.论少数民族地区女童教育问题的社会历史成因和文化背景[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1996,(5).

[14]李闻戈.新疆维吾尔族女童教育的调查报告(一)教育质量与满意度[J].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11,(4).

[14]李闻戈.新疆维吾尔族女童教育的调查报告(二)教育质量与满意度[J].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12,(1).

I106

A

1671-6469(2016)-05-0116-04

2016-06-24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新疆少数民族流动女童教育问题研究”(14YJC88008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青年项目“新疆流动儿童学习适应性研究——以小学高段为例”(14CJYX10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王小丽(1985-),女,四川成都人,昌吉学院初等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特殊儿童教育、学前教育。

猜你喜欢
女童少数民族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女童阴道异物、阴道炎需警惕
8岁女童学马术坠亡 父母一审获赔百余万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我国回族女童教育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