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爱花
(中共重庆市委党校 万州分校,重庆 404100)
农村社区党组织设置方式的有效性调查
——以重庆为例
郑爱花
(中共重庆市委党校 万州分校,重庆404100)
摘要:“农村社区”一词自2006年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提,2007年进行全国试点工作以来,其建设成效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农村社区党组织作用的发挥,有赖于农村社区党组织设置方式的创新。为对重庆农村社区党组织建设提供理论支撑、为全国农村社区建设提供借鉴参考,以重庆农村社区为研究对象,对其党组织设置方式的有效性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关键词:农村社区;党组织;设置方式;有效性
本文引用格式:郑爱花.农村社区党组织设置方式的有效性调查——以重庆为例[J].重庆与世界,2016(4):49-53.
Citation format:ZHENG Ai-hua.Effectiveness of Rural Community Party Organization Set Mode:Taking Chongqing as an Example[J].The World and Chongqing,2016(4):49-53.
农村社区是相对于传统行政村和现代城市社区而言的,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农村居民在农业生产方式基础上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自2006年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决议首提“农村社区”一词,2007年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工作以来,各省市在农村社区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农村社区党组织作为社区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其设置方式直接影响着农村社区党组织功能的发挥,影响着农村社区建设状况。
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印发的《关于深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科学谋划、分类施策,“提高试点工作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行性、有效性”;要“推进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增强乡镇、村党组织服务功能。以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带动农村自治组织、群众组织、经济社会服务组织建设,健全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农村社区建设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因此,探究农村社区党组织设置方式有效性,对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重庆农村社区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实践探索
重庆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积极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截至目前,全市辖有农村社区建设试点村1 330个。11个区县被民政部定为“全国社区建设实验县(市、区)”,2个被定为“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全覆盖示范区”。综观目前农村社区党组织设置方式,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类。
(一)以实现优势互补为特征的联建型党组织
通过优势互补、以强带弱,实现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和共同富裕为目标,因势利导,建立联合党支部,促进共同发展。主要有村村联建、村居联建、村企联建等形式。比如,万州区天台社区就是通过优化生产要素,整合辖区资源,成立区域共建支部,按“需求互补、优势互助”的原则,开展区域化党建工作与“三个结合”的居民自治工作,同时因地制宜、创新务实地积极探索社区党组织建设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强化凸显社区“服务功能”。
(二)以促进党建和经济建设互动为目的的功能型党组织
功能型党组织就是按产业功能、行业划分建立比较专业化的党组织。把组织建在产业链上,或按产业跨区域、跨行业建立经济联合体党组织,从而实现统一管理、统一调度、利用优势、发挥特长、互惠互利,促进经济建设和党的建设双加强。如,大足县龙水镇十里社区积极壮大社区五金产业经济,打造产业主导型农村社区;渝北区建立“一会一站三平台”农村社区建设模式,形成了以村党组织领导、村委会主导、社区建设工作委员会承办的,以各类专业经济协会和志愿者服务队伍为平台、群众为主体的农村社区建设机制,促进了党建资源和经济资源互进互促。
(三)以服务党员发展和作用发挥为宗旨的流动型党组织
重庆是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和少数民族区为一体的直辖市,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较大。随着农村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外出务工的党员越来越多。为了加强对外出务工党员的管理,一些农村社区因地制宜建立流动党组织或“网上党支部”,使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做到“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党组织就能在哪里发挥领导核心作用”。重庆万州就在深圳、上海、常熟等地建立了多个“流动党支部”,同时在社区里建立了“流动党员服务站”,实现了对流动党员的全程跟踪服务管理。
二、重庆农村社区党组织设置方式调查
农村社区党组织功能是否得以充分发挥,取决于农村社区党组织设置方式是否有效。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三十一条党的基层组织基本任务的八项规定中第三十二条“街道、乡、镇党的基层委员会和村、社区党组织,领导本地区的工作,支持和保证行政组织、经济组织和群众自治组织充分行使职权”,以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的“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进行工作,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等,农村社区党组织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治核心功能,主要体现在居民自治重大事项的方向把握、对各类自治组织的软控制和自治活动的引导等方面。二是利益协调功能,主要是通过充分调动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各种手段,使居民不同的利益诉求得以合理的表达,不同的利益矛盾得以合理的协调。三是服务凝聚功能,主要是通过党建和自治事务的结合,提供高质量的自治服务,逐步影响和带动群众自觉自愿发展和壮大党的事业。四是价值导向功能,主要是通过文化引导,培养居民的公共意识、公益意识、互助意识、奉献意识、参与意识,把社区建设成为累积价值传统、维系社会规范的文化空间。
总体来看,各农村社区党组织能结合自身实际选取适合自身发展的设置方式,能有效发挥农村社区党组织的主要功能,致力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但也发现,各农村社区在采取不同的党组织设置方式时,不同程度地在提高党员素质、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发挥党员和群众积极性创造性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
(一)村企联合设置党组织,有利于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解决集体经济薄弱问题,但后续资源亟需补充
在调查中发现,村企联建党总支,不仅有利于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有助于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还有助于解决村集体经济薄弱、为党员群众办事能力不足的问题。同时,可以有效发挥企业党员的积极作用,带动群众更好地发家致富。但是,由于不少农村社区距离城区较远,又缺乏足够的资源优势,故难以吸引企业落区。
(二)村村联建设置党组织,能实现党建资源整合,但松散模式不利于党组织活动的开展、不利于凝聚力的增强
从调查来看,实行村村联建,可以通过以强带弱、强强联手的方式整合党建资源要素,强化联建村的组织领导,壮大联建村的集体经济,改善联建村的村风民俗,促进联建村的社会和谐。同时,可以实现资源互补,增强村村联系。但是,由于村村之间存在发展不平衡的现状,联建后难免不相互扯皮,难以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导致党组织凝聚力不强。
(三)村居联建党组织有利于解决城郊结合薄弱问题,但村居支部要面对不同的职责,还需进行角色转换
据调查得知,村居联建是着重解决城乡接合部新建小区党建工作薄弱问题。对一些集镇建设比较发达,需要继续向外延伸扩展,以及社区与周边村地域交叉的镇较为实用,而重庆一些农村社区多处于偏远且集镇不够发达的地区,难以实现城乡之间党的基层组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统筹共赢。而且,村居联建后,不仅会面临农村居民身份、生活方式等转变过程,还会面临村居联建党组织后,村委会和居委会管理体制双轨运行协调问题,就需要在领导方式、工作思路、工作方法上等方面进行角色转换。
(四)依托产业功能设置党组织,能引领党组织发挥服务经济发展的作用,但引领手段方式还需进一步创新
依托产业功能采取“支部+协会”模式,设置农村产业协会党组织,能打破城乡界限,把处于产业链上的产、供、销、研各个环节的基层党组织整合起来,有助于充分发挥农村社区党组织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中的战斗堡垒作用。但是在引领的方式方法上,还应结合本地实际不断创新,拓宽群众致富路。
(五)流动党员设置党组织有利于实现流动党员全覆盖,但流动党员组织松散,难以发挥应有作用
农村社区中流动党员工作岗位、居住地点不固定,党组织很难掌握其去向;加之流动党员本身组织观念弱化,不能经常与党组织联系,不能及时向组织汇报工作思想情况,于是大部分流动党员处于失管状态。在调查中,一些社区党支部书记反映每次在收缴党费时,流动党员这块是一个难题,往往要经过多次电话联系才能奏效;而对其教育管理,要求其参加组织生活,发挥先进性就更有难度。
三、制约当前农村社区党组织设置方式有效性发挥的主要因素
(一)部分党组织设置没有实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
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结构、组织形式和利益结构的深刻变化,迫切需要打破原有的行政区域界限、产业界限,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增强党组织的覆盖面,发挥引领发展、构建和谐、整合利益、动员社会、服务群众的重要功能。但在现实中,重庆农村社区虽不同程度地创新了党组织设置方式,但联建融合还不够,存在“就农村抓农村”“就产业抓产业”“就社区抓社区”“就党建抓党建”等思维模式和工作状态,党建工作处于“单打独斗”,与社区经济工作呈现“两张皮”,没有将党建工作渗透到农村社区每个角落,没有最大限度地整合联建后的各种资源和力量,从而制约了农村社区党组织作用的发挥。
(二)部分新设党组织的运行缺乏强有力的后续支撑
随着农村体制改革,农村社区普遍存在可支配公共经费不足、培训费用紧缺、社区公益事业发展资金匮乏、上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不够等问题,出现了社区经济实力不强、为民办事能力不足、组织凝聚力缺乏的局面。社区党组织可以控制和支配的经济与政治资源在逐步减少,而在农村社区治理格局中需要管的事情却又在不断增加,由于资源流失与所承担职责不相匹配,影响到其功能与作用的正常发挥。同时,社区干部激励保障不到位、工作补贴偏低、社会保障缺乏、农民身份难以改变等诸多现实问题,直接影响到他们工作的积极性,阻碍了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作用的发挥。
(三)部分新设农村社区党组织职责定位不清
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是发挥农村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功能的主体,领导班子和党员要主动适应新时期农村社区面临的挑战,要与建设农村社区的新任务新要求相适应。但是在现实中,一些农村社区领导认识对职责定位不清。比如,村居联建社区党组织后,存在“二块牌子、一套人员”的现状,但由于村居功能定位不一,领导干部职责不一,在工作中难免会存在角色转换问题,影响到有效性发挥;部分社区党组织负责人,因身兼数职,既管党务又管政务,存在岗位职责不清、任务分工不明,抓不住党建工作重点的问题;有的社区书记集体领导观念不够强,遇事喜欢个人说了算,不想发挥成员的作用;针对流动党员的管理服务,更多是停留在管理层面,而在主动服务层面还有一定差距。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区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
四、进一步增强农村社区党组织设置方式有效性的对策
为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增强农村社区党组织设置方式的有效性,需要强化农村社区党组织的功能定位,激发党员个体潜能,促进党建资源与经济资源的互融共进,健全社区党组织运行机制,才能更好地发挥好社区党组织在推动发展、促进和谐、服务群众的战斗堡垒作用。
(一)整合资源,促进党建资源与经济资源互融共进,增强党组织服务发展功能
创新农村社区党组织设置方式,就要立足服从和服务于农村发展大局,按照“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的思路,努力寻求组织设置方式和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最佳结合点,促进党建资源与经济资源互融共进。要主动适应城乡协调发展的新形势,不断创新农村社区党的组织设置方式,密织农村社区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网络,构建全面覆盖的服务组织体系,做到党员全员参与、党组织全面覆盖。要根据农村社区规模、产业布局、组织形式、党员流向等发展变化,建立相应的党支部或党小组,把党的基层组织延伸到农村社区各个层面。要主动适应农村社区外出务工流动党员逐年增长的实际,在农村社区党员外出务工经商比较集中的地方组建流动党员党支部,强化对流动党员的跟踪服务和管理,切实把流动党员党支部打造成为凝聚外出创业党员的连心桥、对外合作的主阵地。同时,还要鼓励流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返乡创业,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二)明确定位,强化农村社区党组织核心地位,夯实党在农村社区战斗堡垒作用
农村社区党组织在农村社区各种组织中处于领导核心地位,发挥着领导核心作用。农村社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都要靠农村社区党组织强有力的领导作保证。创新农村社区党组织设置方式就是为了加强党在农村社区的领导,以便于在社区开展党的活动,加强党的领导。就需要农村社区党组织明确职能定位,做好角色转换,在创新农村社区党组织设置方式中,发挥好农村社区党组织的政治核心、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在农村社区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从而保证党在农村社区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全面贯彻执行,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不断巩固和加强党的执政基础。
(三)激发潜能,注重发挥党员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创新农村社区党组织设置方式,必须注重激发党员个体潜能,发挥党员服务群众的主体作用。这就要求在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时,要坚持分类指导与因势利导并重,从党员发展的实际出发,打破原有按自然村、村民小组设置党支部或党小组的单一形式,根据党员年龄、特长、志趣、从业情况和发挥作用的不同设岗定责,设置不同类型的功能型党支部或党小组,把有相同兴趣和爱好的党员、相同岗位的党员、相同年龄段的党员、相同行业的党员编入同一个党组织,切实增强教育治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党员个体的潜能,有效提高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
(四)健全机制,提高社区党组织科学化水平,实现农村社区党组织有效覆盖
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社区党组织有效覆盖。实现党组织有效覆盖,就需要不断提高农村社区党组织科学化水平,需要不断健全社区党组织运行机制。加强农村社区党组织工作机制建设,应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按照建设农村社区的要求,建立健全以“职能职责明确、组织有效覆盖、队伍素质提高、工作关系顺畅、责任制度落实、保障措施有力”为内容的农村社区党组织工作机制,努力达到社区党组织覆盖与党的工作覆盖相统一,有形覆盖和无形覆盖相统一,有效覆盖和党的领导相统一,真正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党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从而不断提高农村社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蔡新燕.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的实践与思考 ——以江苏省泰州市为例[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2(6).
[2]杨增武.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J].党建研究,2008(1).
[3]袁定明,熊晓梅,周长春.农村社区化建设的思考——重庆万州区实证研究[J].农村经济,2007(9).
[4]刘金龙,翟福生.农村社区建设有待进一步破题[J].中国国情国力,2015(5).
(责任编辑张佑法)
作者简介:郑爱花(1975—),女,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doi:10.13769/j.cnki.cn50-1011/d.2016.04.008
中图分类号:D26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111(2016)04-0049-05
Effectiveness of Rural Community Party Organization Set Mode: Taking Chongqing as an Example
ZHENG Ai-hua
(Wanzhou Committee Party School of Chongqing Municipal Party of CPC,Chongqing 404100,China)
Abstract:The term “rural communities” was firstly put forward since sixth plenary of sixteen sessions in 2006 and since a national pilot work in 2007,its construction results depends on its role in the rural community party organization,relies on the innovation of the rural community party organization set mode to a great extent,which provides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rural community party organization construction in chongqing and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rural community construction,rural communities in chongqing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mode of the party organization set were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Key words:rural community; party organization; set way; effective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