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婷婷
摘 要:翻译批评是联系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的桥梁,与翻译教学有着紧密联系。在翻译实践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作为批评主体,依据一定翻译标准展开翻译批评,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思考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翻译批评;高校英语;BTI翻译教学
一、翻译批评概述
翻译实践、翻译理论、翻译批评是翻译学科建立、发展、成熟的三大重要支柱,而翻译批评作为连接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的桥梁,是翻译研究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活动的指导离不开翻译批评这个中介来完成,而翻译批评对翻译实践的研究反过来能够不断验证和丰富翻译理论体系。许钧认为:“翻译批评是对翻译活动的理性反思与评价,既包括对翻译现象、翻译文本的具体评价,也包括对翻译本质、过程、技巧、手段、作用、影响的总体评析。”翻译批评既要分析译文的不足之处,也需指出译文的精妙之处,并非单单是批评。总之,翻译批评必须遵循一定的翻译标准,采取科学地分析方法对译文进行客观地评价。
纵观中外翻译研究的理论成果,严复提出“信、达、雅”,林语堂提出“忠实、通顺、美”,钱钟书的“化境”之说,尤金奈达提出“功能对等”,纽马克提出“语义、交际”翻译等,翻译研究的标准从语言层次逐渐发展到更为细致多样的角度。翻译批评采用不同的翻译标准进行译作评析,从而检验这些标准对译文的影响,更以此为凭分析译作的优点与缺点。在进行翻译批评之前,必须对原作进行认真的阅读,包括原作的写作风格、写作意图、表达方式都应了解。此外,进行翻译批评之前要了解原文的读者和目的语的读者,预测目的语的读者反映,掌握译者的翻译意图。在开展翻译批评时,应当按照翻译标准分析译者如何处理原文,是否使译文达到或者未能达到翻译标准,进而做出公正、客观的判断和评价。
二、BTI翻译实践教学中翻译批评的应用
高校翻译教学主要以培养应用型翻译人才为目标,通过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的教学来训练学生的翻译技能和翻译素养。本科BTI翻译教学以翻译实践课程为主,向广大学生传授翻译技巧,并通过大量翻译实践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翻译的实践性决定了翻译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标;翻译的艺术性又要求翻译教学必须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纽马克认为,翻译批评是联系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纽带。本科阶段学生初步接触翻译学科,缺乏翻译理论素养,同时翻译实践经验不足,若单纯讲解翻译技巧、进行大量翻译练习而不进行译文自省和讨论的话,学生的学习往往事倍功半,难有长进。因而借助翻译批评指导翻译实践教学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分析译文,展开讨论,互相评价,取长补短,进而深刻体会翻译技巧的奥秘,熟练掌握各种技巧的应用,同时增强翻译意识。
翻译批评在翻译实践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译文进行分析、比较和评价,提高对译文的赏析能力及翻译实践能力。BTI翻译实践课程开设于大二学年,学生刚刚结束一年级的翻译通识教育,初步接触翻译实践课程比较生疏,缺乏翻译理论指导。因而在开展翻译实践过程中,学生往往无法自然地使用翻译技巧。
翻译不仅仅是从一种语言转化到另一种语言,更应保持与原作思想内容以及风格等各方面的一致,即译文应当忠实于原文。在此情况下,引用“信”的翻译标准带领学生开展翻译实践的批评,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面对面进行批评,互相交流对原作的阐释、彼此译文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法,各抒己见,加深学生对于翻译理论的体会,加强其对翻译技巧的掌握和对好的译文的赏析。
如在翻译实践课上对散文进行翻译实践和批评,使学生掌握散文的翻译原则和方法。现举一例:
But I am convinced that men have their work chosen for them quite as often as they themselves choose it.
学生A:但我相信人们的工作一半是自己选的,一半是他人替你选的。
学生B:但是我确信有时人们被工作选择,有时他们自己选择工作。
学生C:但是我相信人们被动地接受工作和主动地选择工作的概率是差不多的。
学生在翻译实践之后,依照“信”的翻译标准互相进行热烈地翻译批评。在互相辩论的过程中,大家更加清楚地理解了原文的含义,本着忠实原文的态度对各自译文进行分析和评判。通过讨论大家发现多数同学误解了原文的意思,译文是错误的;少数同学能够正确地传达原文的意思,通过比较,大家一致得出结论,C同学的译文更加符合原文的意思。
在开展批判的过程中,学生首先掌握了翻译批评的第一个步骤,即正确理解原文。在此基础上继续开展批判,他们有了新的体会,即原文对读者起了什么样的影响,译作有没有传达这一影响,读者能否产生相同的反应呢?
又如:A partridge bursts away from the foot of a shrub oak like its own dry fruit, immortal bird!
学生A:一只山鸡从灌木橡树的下面飞出来,好像那是它的干果一样,不死鸟!
学生B:一只鹧鸪突然从橡树脚下飞了出来,像是树里长出的干果,神仙鸟!
学生C:一只山鸡从灌木橡树的树根飞出来,就像看到口渴的干果一样,一只永生鸟!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思考和鉴赏,自己体会译文的好坏,进而得出改善的方法,成为翻译批评的主体,逐渐提高翻译实践能力。B同学的译文更符合“信”的翻译标准,学生们在开展批判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了各种翻译方法,避免了机械式的学习。
三、翻译批评在翻译实践教学中的重要性
BTI翻译教学离不开翻译批评的支持。教师在翻译实践课堂上必须帮助学生认识到译文的好坏,在点评不同学生的译文时得出结论,例如,某一译本相对突出,更加忠实原文等。在此过程中,教师已然开始翻译批评。在引导低年级学生开展翻译实践批评时,应当以忠实原文作为最基本的批评标准,在此基础上逐步深化,对语言风格等进行锤炼。
综上所述,翻译批评在翻译教学中能够通过对译文的评价、批判和赏析,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翻译标准和判断能力,养成鉴别译作好坏的识别能力意识,积极主动地开展翻译实践活动,避免死译和机械翻译。
翻译教学作为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综合体现形式,与翻译批评密切联系,贯穿翻译教学始终。因此,在翻译教学中引入翻译批评,使学生成为翻译批评主体,利用批评理论、方法对批评客体进行有效的批评,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都逐步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Newmark,Peter.A Text Book of Translation[M].ertfordshire: 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 (UK) Ltd.,1998.
[2]吕俊.谈翻译批评标准的体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3): 52-55.
[3]穆雷.翻译批评与翻译标准[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4): 45-47.
[4]杨晓荣.翻译批评导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5.
[5]许钧.翻译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基金项目:本文为黄冈师范学院校级青年科研基金项目“翻译批评在高校BTI翻译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 2013024903)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