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思考

2016-03-28 19:53王方晴曲晓琳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工作体系志愿服务保障体系

王方晴,曲晓琳



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思考

王方晴,曲晓琳

摘要:大学生是我国志愿服务队伍的主力军,志愿服务活动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发挥着重要的育人作用。当前高校志愿服务工作在运作机制、服务理念、制度保障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要不断深化志愿服务的内涵,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体系与保障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体系;保障体系

王方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讲师,硕士(山东青岛266580);曲晓琳/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讲师,硕士(山东青岛26658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服务的进一步发展,志愿服务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需求愈加迫切。[1]在总结改革开放前志愿服务及国外优秀经验的基础上,1993年底,共青团中央决定实施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1994年12月5日,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正式成立,标志着青年志愿服务成为青年工作战略发展中的重要一环。[2]当前大学生志愿者是我国社会志愿者的主要力量,他们有知识、有技能、有激情,在凝聚社会力量、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实现高校志愿服务工作发展常态化,建立健全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体系与保障体系非常必要。

一、目前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面临的问题

新时期高校志愿服务工作在制度保障、运作机制、服务理念等方面面临着诸多困境,制约着志愿服务活动的发展。

(一)制度保障机制不完善

1.志愿者注册管理制度不完善。虽然共青团中央于2006年颁布了《中国注册志愿者管理办法》,并于2013年对该办法进行了修正,规范了注册志愿者的管理工作,在志愿者注册、权利、义务、表彰、激励等方面做出了规定,但是在各级校团组织及志愿者组织中都存在志愿者注册形式化、缺乏责任规定、相应制度保障缺失的问题,志愿者登记注册制度难以充分发挥作用。

2.缺乏系统完善的服务规范。志愿服务质量堪忧,由于服务过程中没有树立正确的行为规范和合理的志愿目标,使志愿服务浮于表面,未能充分体现志愿服务精神,难以收到良好的社会反馈,对志愿者服务的积极性容易产生负面影响。

3.志愿者的法律保护不够。近年来,关于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立法不断出台,但是在立法的宣传和具体条文的执行中还有许多不足,致使大学生志愿者个人权益得不到足够的法律保障。

(二)日常工作管理不规范

高校志愿服务的日常工作内容包括志愿者选拔、注册与教育培训、志愿活动的策划与执行、志愿者组织规章制度完善与奖励措施以及服务宣传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第一,人员招募以组织者或者项目需要为主要目标,忽略志愿者个人的意愿和满意度。第二,对志愿者的培训、指导不够,培训形式单一、内容枯燥,没有达到凝聚人心、激发动力的实效。第三,服务项目陈旧,没有创新。第四,舆论宣传形式单一、内容简单、感染力不强,对志愿精神和志愿服务典型的宣传及推广不够。第五,对志愿者的考核主要根据其参加志愿服务的时间,忽略其服务的质量和项目特殊性。

(三)服务意识、理念不强

现阶段高校往往重视志愿服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常常将“无私奉献”作为行动的主题,将志愿服务与个人成长割裂开来,淡化了志愿者的个人收获与思想进步,给人以志愿活动就是“无偿奉献”的错觉,造成了志愿者个人进步意识的缺失,减弱了志愿者的服务热情。另一方面,高校志愿者普遍缺乏端正的志愿态度与正确的服务理念,致使高校志愿活动呈现形式僵化、服务不连贯、重宣传而轻活动等现象。此外,高校普遍存在志愿者组织社团化的现象,多数志愿者组织都由学生负责,频繁的人员更替使志愿服务难以连续开展,同时专业指导老师的欠缺也造成了专业性的技能培训缺失的问题,这些因素都加剧了高校志愿活动的单一化和形式化。

二、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途径

(一)完善志愿服务工作机制,发挥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最大效能

高校志愿者服务要结合当代青年思想特点,探索出既能充分发挥志愿者专业特长,又能调动志愿者积极性的志愿服务工作机制,使高校志愿者能在奉献的过程中得到成长,增强其参与志愿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良好的反馈[3]。同时,要了解服务对象的真正需求,提高志愿活动的针对性及有效性,发挥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最大效能。

1.建立完善的志愿服务组织管理运行机制。首先,要充分发挥高校党团组织的领导、协调和服务等职能,针对现阶段存在的需求,设置志愿服务的专门管理机构,并加强管理,形成从组织策划到服务过程再到宣传总结的一套完备体系。其次,政策上加强对各种志愿者组织的支持力度,鼓励各院系分别建立志愿者组织,促进青年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志愿者招募、培训、管理、活动执行等方面的规章制度,确保志愿服务能得到有效进行,保证高校志愿者能根据个人特长和喜好投身到志愿服务中。再次,要加强高校志愿者组织与社会团体的沟通与学习,准确把握社会需求,使志愿服务活动成为规范化、制度化、社会化的公益行为,并通过向校外组织选派大学生志愿者的形式为其提供持续稳定的志愿服务。

2.建立认证和评价相结合的志愿服务激励机制。根据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特点,进一步完善志愿服务相关认证制度,以志愿者工时认证为主体,建立全面的激励表彰体系。[4]第一,充分开发网络资源,建立大学生网络管理系统,将志愿服务证明上传至网络确保服务评定公开化、透明化。第二,多措并举,构建立体化表彰体系,将服务时间评定与服务效果评定有机结合,确保志愿者等级制度有效实行,完善志愿服务回馈体系,并将其作为志愿服务评定的重要参考。第三,建立多种鼓励措施,形成示范效应,对表现突出、反映良好的个人和集体加以表彰,增强其对志愿服务的认同感,并将具有示范效应的优秀志愿服务活动品牌化,宣传其先进事迹与宝贵经验,扩大优秀人物的榜样作用和志愿服务活动的影响力。

3.建立制度严格和内容规范相结合的培训机制。高校志愿者的培训机制存在诸多问题,例如,缺少日常培训。在有活动时才组织针对该项目的志愿者召集,才进行简单的临时培训。所以,完善高校志愿者培训机制、严格培训制度、规范培训内容,使高校志愿者组织对志愿者的培训常态化。首先,对在册的所有志愿者进行定期培训,并建立志愿者培训经历的专门档案。其次,将培训信息记录在该档案中作为考核依据。基本培训信息包括:一是系统培训,志愿者正式注册前是否进行系统培训;二是专业培训,在实施具体服务项目前是否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三是其他各类培训,培训名称和时间等。再次,要加强具有针对性的专项培训,其培训对象不仅包括在校大学生志愿者,还包括志愿服务组织管理人员。对大学生志愿者的培训主要包括服务技能、服务意识、团队意识、心理疏导、安全救护等方面,旨在提升服务水平,丰富服务技巧,提高服务质量;而对管理人员主要是进行管理理念、管理规范、服务质量管理等方面的培训,旨在更新管理理念,科学管理,完善规章制度。[5]

(二)完善志愿服务保障体系,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的长效机制

在建立健全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机制的基础上,还要不断完善支持保障体系,构建长效机制,保障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常态化和健康发展。

1.建立多元化投入与统一管理相结合的经费保障机制。志愿服务组织常常面临资金不足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活动的开展和组织建设。为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努力形成志愿服务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例如,可以通过争取政府拨款、企业赞助、慈善机构资助、社会募集等方式为大学生志愿服务提供充足的活动经费。其次,可以设立专项基金,对志愿服务活动实行项目化管理。积极联系地方政府和相关慈善机构,促成专项基金的建立。系统规划志愿服务项目,特别增加对长期性志愿服务活动项目的资金投入,使志愿服务活动能够细水长流。同时,重视校园内部服务,加大学校内部资金筹措力度。志愿服务组织要积极参与校园服务和管理,为学校和学生之间的沟通联系提供更多便利,了解学生的需求,反馈学校的要求,积极开展勤工助学等性质的志愿服务活动,为开展志愿活动提供资金保障。

2.完善立法和政策相结合的法律保障机制。目前,我国至今尚无一部全国性志愿服务保障法,法律的缺失导致志愿服务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调整和解决,志愿者的权益得不到保障,进而影响了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加强志愿服务立法和政策导向,对促进志愿服务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国家应加强志愿服务方面的立法。要明确志愿者权利和义务、规范志愿服务的运行管理、经费拨付、服务纠纷的解决等内容,努力做到有法可依,切实保障志愿服务的发展。另一方面,国家应建立健全针对志愿者的保障制度。因为从事不同的志愿服务工作会带来不同程度的风险,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为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购买保险,并根据需要提供物质保障。对于大型志愿服务活动,要切实落实好该项保障,才能更好地保护来自不同组织志愿者的积极性,保证整个项目持续健康发展。如果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发生意外,造成大学生志愿者的人身财产损失,应给予必要的医疗救助,消除其后顾之忧。此外,为了激发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热情,还应制定一些优惠政策。例如,建立大学生志愿者档案,给予相关认证,在就业择业时为其提供推荐信,提高志愿者的就业竞争力等。

参考文献:

[1]谭建光,朱莉玲.中国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分析[J].精神文明导刊,2008(12):18 -20.

[2]张科,彭巧胤.高校青年志愿服务专业化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0(2):43-46.

[3]何军,曹丹丹,陈岑.和谐社会视野下高校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创新与实践[J].思想教育研究,2007(3):44-46.

[4]张裕强,张馨月,戴月舟.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构建基本条件分析[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4-7.

[5]张红霞,张耀灿.文化多样化对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影响及对策[J].社会科学家,2014(6):10-14.

责任编辑:段旭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531(2016)03-0062-03

猜你喜欢
工作体系志愿服务保障体系
ETC关键设备准入标准及运行保障体系构建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
高校二级团组织服务型工作体系的建设
基于协同发展理论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可持续化社会支持系统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
应急预案工作体系的相关研究
志愿服务与“互联网+”结合模式探究
构建更安全可靠的机房电源保障体系
对基层烟草纪检监察队伍构建“三位一体”工作体系的思考
健全大数据安全保障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