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接受心理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化探析

2016-03-28 19:53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内化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梁 方



基于接受心理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化探析

梁方

摘要:本文通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化的原则以及接受心理基本特征的描述,找到它们结合的基本环节,在对结合点的深入探讨中了解大学生的心理期望、情感需求和价值诉求,从内外两个层面建构出基于接受心理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化的优化模式,促进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

关键词:大学生;接受心理;思想政治教育;内化

梁方/成都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四川成都610059)。

接受心理是指对一个特定人群进行宣传和影响时受众的心理活动和变化。从接受心理的视角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内化,有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内化的效果,优化其教育模式。

一、大学生接受心理的基本特征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是指发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领域内的心理活动,它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教育主体与接受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接受主体出于自身需要,在环境作用影响下通过某些中介对接受客体进行反映、选择、整合、内化、外化等多环节构成、连接的、完整的活动过程。通过有效的接受,社会和社会群体的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就可以被内化为接受主体的品德思想,并进一步外化为品德行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大学生的接受心理有以下基本特征:

(一)主体性

这是大学生接受心理最显著的一个特征。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符合大学生的需要,保证教育目标和方式的意义化,才能使他们自觉接受教育实践,树立接受心理的关键点。而催生大学生接受心理的最重要因素就是对应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满足其的利益诉求,能够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各方面素质的提升,真正从他们的自身特点和需求出发,选择教育手段和内容。只有大学生主动意识到这样的价值意义,才愿意接受。

(二)能动性

(三)统一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是内化和外化的统一。大学生的接受心理必须将教育者所代表、传播的外在思想纳入自己的品德观念之中,并能够达到无意识的指导自身行为活动的效果才切实体现了大学生接受心理的满足和实现。总之,大学生接受心理的统一性特征表明,只有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两次升华,保证内化于心和外化于行的有效结合,才算真正被大学生所接受。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化的主要原则

所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化,就是指在相应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氛围中,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引导和带领之下,通过对教育内容的选择和吸收,对教育方式和内容做出一定的整合和转化,把特定的教育理念纳入自己的思想观念和意识体系,并养成自觉态度,成为自身行为习惯的实践过程。内化的顺利实现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主动性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良好效果的实现需要教育者和大学生双方积极的沟通和交流,只有创设出科学有效的互动模式,设置民主平等的对话氛围,才能带领大学生主动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在教育者的主导之下,大学生吸收正确的价值观体系和规范的思想道德要求,改变过去被动接受的教育格局,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体,由外在教育升华到自我教育。只有这样,教育者施加的一定教育目的才可以更顺畅地内化入大学生个体之中。

(二)实践性原则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学生作为创造性和独立性都较强的年轻群体,片面的说教很难真正使其信服甚至会招致他们的排斥和厌恶心理。只有在实践中让大学生直观体验到教育内容的真实价值,认识到教育内容对现实生活的积极意义和效用,主动在实践中接受思想政治规范,自觉践行思想道德要求,成为自身的行为指南,才能实现认同,纳入自己的图式框架,通过行为外化加深思想政治教育内化的效果。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也随之而发展,其中,发展比较快的技术为无人机技术,这种技术也是目前比较领先的技术,基于使用此种技术促进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所以其被积极使用在多个领域之中。在土地整治当中也引入此种技术,基于此,土地在治理过程中更加科学化的同时土地资源被积极有效地利用起来。本文针对无人机摄影技术进行有关阐述,比如,介绍了无人机摄影技术的具体情况,分析此技术的优势之处,以及阐述了如何使用这种技术在土地整治中。

(三)协同性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诸多要素和系统构成的复杂整体。目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要求是要坚持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坚持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情感,真正做到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因此,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说,思想政治教育要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坚决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高尚的爱国情操和道德规范。这就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化的方式手段以及内容与具体的历史的同一,教育者和大学生都要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尽最大努力做到协调一致。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接受心理结合的基本环节

(一)认识领会环节——期望一致明晰阶段

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化满足大学生接受心理的过程中,需要明确教育者和大学生彼此的意愿和主观需要及预期,这里面包括学校对大学生的期望。也包括学生对学校的期许,这是实现双方期望一致的前提。要达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接受心理的有效结合,首先,教育者需要把一定的知识内容体系和目标期望传达给大学生,这样他们才能认识领会学校的规定要求和主观期望,然后才能一步步产生价值认同并且吸收内化为自身行动指南;其次,大学生更应该通过有效的互动管道把思想态度和心理期望反馈给教育者,以便教育者能够根据大学生的反馈结果更加科学地调整教育策略以及内容模式。只有通过这个良性的互动,才能明晰彼此的心理期望,达到期望一致,思想政治教育才更有方向性和向心力。

(二)需要取舍环节——价值需要筛选阶段

需要是针对人们的利益诉求而言的,要满足大学生的接受心理,达到和思想政治教育内化的有效结合,关键就在于能否满足彼此的需要,而要满足的就是双方认为的自身缺少的一些因素。大学生和教育者,都有要从对方获得需要满足的愿望,因此,二者都会从自身的基本需求出发,做出相应的取舍,进行价值需要的筛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化是一个选择性的动态接受心理结合过程。大学生的主观态度起着主导性的作用。对于已经有特定价值倾向的大学生来说,他们对这种教育活动都是有所选择的,依据自己的评判标准,会对外部的信息按照自身价值需要进行筛选,做出相应的舍弃和保留,和其价值观念一致的观念更容易被接受,实现内化,可以和学校达成和谐一致的心理期望,反之就更倾向拒绝。

(三)接受外化环节——接受心理满足阶段

当大学生把接受的思想观念用于支配自己的行为,外化于自己的日常活动时,就表明他们已经接受了这些东西,已经融入了自身的思想意识之中,并且自己的接受心理也得到了满足。这样,思想政治教育就达到了它应有的效果,即被大学生所接受吸收,用于支配他们的行为习惯和控制自己的一言一行。大学生发自内心的接受、认可了教育者的观点,在选择整合之后纳入其本来的思想意识之中,进入潜意识层,成为自身意志中心。这样,教育者的观点就成为大学生的行为指南,指导其产生行为动机,从而导向相应的行为,继而养成固定的习惯。任何科学理论如果不能为现实服务,都不能称之为科学。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来说,要体现内化的效果,最终都要靠外化的行为来表现,那么这一阶段就成为满足大学生接受心理最为稳定和持久的阶段。

四、基于接受心理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化模式

模式就是整合出的具体的方法论。针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化,就是要达到使其内化于心的目标。基于接受心理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化模式,就是要归纳出解决内化过程中问题的方法论的凝结的理论,本文从内外两方面对这种内化模式进行了分析。

(一)外部环境优化模式

1.社会环境优化模式。生活在社会之中的大学生,会受到各种各样的人和行为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为了净化这种环境,就需要发扬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风气,传播社会正能量,造就良好的社会氛围,促进大学生积极向上、乐观进取,扼制消极社会舆论的负面作用,感染他们生周围的亲人朋友和同学,进而使之形成健康积极的心理,满足他们的接受心理,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

2.校园文化凝结模式。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化提供无形的支撑和力量,以学生为本的校园文化凝结模式是注重其合理需求和心理期望的营养基地,看重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这样的培养模式就会更加容易满足其接受心理,形成强大向心力和凝聚力,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双方进行合理的利益预期和行为走向。这种尊重学生价值需求、容纳个体差异的校园文化为构建良好的育人环境提供了坚实的支撑,更加容易形成良好的校风。这种看不见的能量保证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化的优良效果,成为满足大学生接受心理凝结的动力。

(二)内部环境优化模式

1.需求一致模式。大学生是能动的有差异的教育对象。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中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的合理需要,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使学校和大学生对彼此的心理期望和主观需求尽可能的一致,达到双方诉求的相融,这就需要学校和大学生尽量多的交流沟通,尽量丰富地互动,了解明确彼此的心理预期,感知对方的心理需求。学校需要拓宽沟通交流的通道,使双方传递意愿的管道达到畅通宽松。一定的心理咨询和团体活动是必须的,要通过科学的暗示手段保证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并且愿意表达想法,透露思想心愿。学校应该从这种交流中及时发现满足学生接受心理的条件。

2.价值观认可模式。价值观是促使学生评判各种社会现象并且促使学生进行各种社会行为的最核心的诱导力量,要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内化的效果,就必须保证大学生能够认可传授的价值观。大学生作为一个群体,由于知识水平、价值判断等方面的共性,更易于在思想意识上达成共识,那么学校就需要为他们提供群体活动的条件,注重其接受心理的特点,增强价值观点渗透作用,使大学生在人际圈和交往圈之中能传递积极的能量,为满足其接受心理奠定基础。

3.情感激励模式。注重情感关怀是满足大学生接受心理的重要方法,只有这样,教育者和大学生之间的距离才能拉近,彼此才能更信任对方。学校必须运用正确全面的情感激励手段以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情绪,穿过心理边界满足他们的接受心理。对于教育者来说,自身的行为表现将成为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内化的无声力量,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具有穿透力,是大学生接受心理扩散的张弛有度的弹力,更能培育他们无意识的自我教育,使学生提高自我约束的意识和能力,有利于其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不足,促进自身的不断完善。只有达到这种效果,才是满足学生的接受心理,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达到该有的效果,引领大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保证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邱柏生.思想接受学[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

[2]郑永廷.现代思想道德教育理论与方法[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杨芷英,王希永.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5]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概论[M].武汉:湖北科技出版社,1995.

[6]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80-81.

[7]胡守棼.德育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责任编辑:姚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531(2016)03-0019-03

猜你喜欢
内化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德鲁大叔内化营销胜过广告
大学生之歌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朗读教学呼唤文本情感的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