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类人才本硕一体化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2016-03-28 21:53:22张玲彬束龙仓河海大学大禹学院江苏南京210098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培养

王 娟,张玲彬,束龙仓(河海大学 大禹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8)



水利类人才本硕一体化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王 娟,张玲彬,束龙仓
(河海大学 大禹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8)

摘 要:以河海大学大禹学院为例,从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体系、管理体制等方面,阐述了如何在本硕一体化培养中实现水利类人才的创新能力提升,以期对国内其他高校的人才培养有所启示.

关键词:水利类;本硕一体化;培养

本硕一体化是指将原来独立的高校硕士研究生培养和本科生培养,通过教学、管理、科研等方式融合成一种更加合理,更加具有效率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

河海大学作为水利特色院校,肩负着为我国水利事业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任,2009年学校成立了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荣誉学院——大禹学院.近年来,学院加大改革力度,从培养目标、培养体系和管理模式等方面对水利人才本硕一体化培养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以促进本科教育向研究生教育的延伸和扩展[1].

1 培养目标

明晰人才培养目标是构建培养体系的基础.大禹学院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具备较强的外语及计算机应用能力,获得工程师的基本训练,掌握专业基本知识、专业技能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在专业及相关领域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拔尖人才.

2 培养模式

通过厚基础、宽口径的大类基础培养与自主性、个性化的专业培养相结合的模式实行本硕一体化,具体为:学生在前两年不分专业按水利土木大类培养,强化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英语、计算机、制图等基本技能,为优秀人才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三学年开始,根据个人综合评价和分流志愿确定专业方向,方向定好后每位学生配备一名专业导师,学生在专业导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特点、特长、兴趣和志向,制订个性化的专业课程修读计划,参加导师课题研究、工程设计,实行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第四学年开始,满足条件者经免试推荐提前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

3 培养体系

3.1 厚基础、宽口径、模块化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1].大禹学院的课程设置分通识课程、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和个性课程四大类.通识课程由公共必修课和通识选修课构成,旨在加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贯通和融合,引导学生广泛涉猎不同学科领域,拓宽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思考能力、批判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科基础课按基础性、公共性和学术性原则设置,打造完整规范的知识体系,使学生获得严格的学科基础训练.专业主干课是指各主修专业制定的核心课程,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个性课程是指在导师指导下修读个性化的课程计划,包括专业内选修课、专业外选修课,前者分为学术研究型与工程技术型两类,后者是为培养交叉型、复合型、国际化人才而设.通过这几类课程的整合,学生在前期打下宽厚的通识教育基础,后期又接受系统、交叉的专业教育,较好地实现了知识的宽、专、交.

此外,学院在部分学科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中设置了全英文课程、双语课程、研究型课程、研讨课程、翻转课堂等教学特色课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专业内选修课的包含了“数值分析”、“数理统计”、“矩阵论”、“计算方法”、“数学建模”等研究生基础课程,帮助学生掌握应用数学知识开展科学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本科生学习向研究生学习的过渡.

3.2 人才培养的催化剂——高水平师资队伍

3.2.1 任课教师

大禹学院充分利用学校优质资源,积极发挥各专业学院的师资特长和学术特长,选聘长江学者、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课程负责人、博士生导师、优秀主讲教师等一批学识渊博、思想活跃、经验丰富、对教学充满热情的教师承担教学任务,其中80%以上为教授和副教授.他们都是各个学科的带头人或骨干力量,处于学科研究的最前沿,把各自领域中的新观点、新视角、新方法引入课堂,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收到了很好的成效.

为吸引这些优秀教师投入到大禹学院的教学工作中来,学院拿出专项资金用于这些教师的课酬补贴,年终计算工作量乘以1.25的系数,设立“大禹名师”、“优秀主讲教师”等专项奖励基金.有了这些优秀任课教师的加入,大禹学院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力度突飞猛进.

3.2.2 双导师制

所谓“双导师制”就是班导师加专业导师.班导师一般选聘热心学生工作的年轻教师,全面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和学习生活,为学生排忧解难提供帮助,做学生最知心、最贴心的引路人.

专业导师制是本硕一体化培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专业分流结束后,大禹学院和各专业学院成立专业导师工作组,推荐具有副高职称或博士学位的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作为候选人,通过师生双向选择完成专业导师的配备.每位导师指导学生不超过3名.学生在导师带领下完成后期个性化的培养,包括专业课程的修读,创新训练的指导,科研项目的介入,并最终完成高水平的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在研究生阶段,由于这些学生早两年接触到了导师,相互之间了解加深,对导师课题领域有一定熟悉程度,科研能力得到初步锻炼,其优势不言而喻[1].专业导师制将宽口径、重基础的前期培养和专业化、系统化的后期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了本硕一体化培养.

3.2.3 能进能出的动态调整机制

培养良好的竞争心理对于创新人才非常重要.大禹学院生源主要由全国各地的高中保送生和报考河海大学的高分考生组成,此外还在入学新生中选拔一部分.选拔有笔试、面试等环节,除了考核知识的掌握程度外,还考察学生的心理素质、谈吐修养等非智力因素.

学院实行开放式办学,学生在第一学年结束后如有不适或不愿继续在大禹学院学习者,可申请转入其他学院任何一个专业学习.同时,学院在全校范围内选拔10%的一年级学生补充进来,要求申请者平均学分绩点4.0以上,获过相关奖励.

淘汰制是严格学生管理,培养学生竞争意识的一种制度.大禹学院的淘汰制度是,每学年末达到以下情况之一的淘汰至普通学院培养:①学年末平均学分绩点小于3.0;②不及格必修课程大于等于6个学分;③有违纪行为并被认定予以处理者.第一学年淘汰学生可以在全校范围内选专业,第二学年只能转入专业学院的相应普通专业,第三学年则学籍转入专业学院,本人继续留在大禹学院跟班学习.

3.2.4 内容丰富的跨文化交流平台

随着我国水利行业的不断发展,很多大的用人单位纷纷在国外投资、承包工程,从而对我们的学生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即除了要掌握本专业知识以外,还要熟悉国际管理惯例,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在本领域开展国际竞争与合作.

为适应这些需求,学院提供了一系列培训和实践的机会.新生入校即接受一年的纯外教英语口语训练,除大学英语外,还要选修高级综合英语、英语写作、商务英语、科技英语翻译、英语报刊选读等拓展课程;每个班级配备一名英语导师,指导学生开展课外英语活动;到了高年级,部分专业课设置为双语教学或全英文教学.此外,学院还鼓励学生参加校外的雅思、托福、GRE等培训,所得成绩计入个人综合附加分.

学院每年约有10%的学生参加各类国外合作培养项目,包括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3+1+1本硕培养项目,美国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2+2联合培养项目,英国思克莱德大学2+2和3+1+1联合培养项目,英国邓迪大学3+1+1联合培养项目,中荷合作培养硕士项目,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2+2本科项目,法国里尔一大本科和工程师项目,法国杜埃矿业学院工程师项目,法国尼斯大学综合理工学院工程师项目等等,既有本科项目,又有本硕一体化项目,学成后能拿到国内国外两份学位证书,更具竞争力.

短期交流学习方面,有各种类型的暑期夏令营、国际会议、国际竞赛,其中每年暑假为期一周的港澳交流是学院的品牌项目,由学校和学院共同出资,选拔30%左右的优秀学生到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参加学术、文化交流活动,深入了解了异域文化,接触学术研究最前沿,不仅拓宽了视野、增长了知识,还培养了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实践、协作的能力.

4 管理模式

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是实现本硕一体化人才培养的重要保证.2012年之前,学生的管理模式是教育教学工作全部在大禹学院,与专业学院没有任何关系;2012年,管理模式从一贯制转变为“2+2+3”,即前两年在大禹学院按水利土木大类培养,学院统一组织教学,全面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后两年在专业学院个性化培养,专业学院负责教学管理工作,配备班导师和专业导师,提供出国交流、留学深造等相关信息和机会,学生日常管理、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各类评奖评优、推荐免试研究生则仍由大禹学院负责;获得推免资格的学生硕士三年的学习和教育全部在专业学院完成.这样做既能防止因专业分流而导致的班级凝聚力流失,又能避免“一贯制”中专业归属感缺失的问题,学生享受到双方学院的优质教育资源,大大受益.

5 结束语

大禹学院在本硕一体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管理体制以及导师制等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对国内教育教学改革在一定范围内起到了示范和引领作用.通过特殊培养,这些学生无论在“创”的思维、意志和品质,还是在“创”的学识和能力上,都得到了严格的锻炼.如今,大禹学院的毕业生已经遍布国内外知名高校和企事业单位,他们或是继续深造或是走上工作岗位,都表现出扎实的基础理论功底、很高的创新思维能力、强烈的创造欲望和自信心.

参考文献:

〔1〕颜进,张兵,张蕾.研究型大学贯通式本硕连读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6(4):68-7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6)05-0268-02

收稿日期:2016-03-12

基金项目:2013年度“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JGZZ13_021)

猜你喜欢
培养
中等职业教育名师培养与名师成长探析
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 22:10:45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谈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篮球意识的培养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20:35:15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9:14:43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9:06:43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6:4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