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晓荣
(甘肃省畜牧业产业管理局,甘肃兰州 730030)
甘肃省羊产业发展的思考
潘晓荣
(甘肃省畜牧业产业管理局,甘肃兰州 730030)
近年来,我省以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为主线,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草食畜牧业转型升级,全力推进现代畜牧业建设。目前,全省畜牧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牛、羊存栏居全国前列,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50%以上,草食畜牧业大省的地位初步确立,已成为全国重要牛羊肉生产基地。
羊产业;发展;思考
2013年全省羊饲养量3 015万只,居全国第五位;羊存栏1 913万只,羊出栏达1 102万只。全省累计新建或扩建种羊场61个,引进优质种羊5 000多只;完成肉羊改良配种450万只。全省34个羊产业大县羊存栏1 641万只、出栏970万只,分别占全省的84%和88%。
全省农区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达到38%,羊产值达到86亿元。
2014年,全省羊存栏2 119.4万只,出栏1 222.31万只(比上年下降1.1%)。
2015年,全省羊饲养量达到3 436.02万只,存栏2096.7万只,出栏1 339.29万只(比上年增长9.6%)。统计数据显示,我省养羊生产呈现一个稳定增长的态势。
羊肉价格变化很大,养羊效益下滑。胴体羊肉每公斤比2013年下降10~6元,平均以8元计算,我省2015年出栏1 339.29万只,受羊肉价格下滑的影响,来自养羊的收入至少减少30多个亿。
2014年以来,我省羊产业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部分地区受突发的小反刍兽疫和布病的影响,导致活羊集中出栏,羊肉市场库存积压,加之近年来低价进口羊肉等多种原因,致使我省羊产品市场价格下行,肉羊、种羊价格一路走低,养羊企业出现了大量活羊滞销和空栏等现象,一些养羊企业纷纷退市转型。养羊业发展受到效益降低和成本增加的双重挤压,这一系列问题使我省养羊业发展迎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
(一)供应量增加,消费力下降,市场疲软
市场供应量加强,一方面由于近年来在政策支持和市场价格拉动下,各地规模化养殖生产和从业人群增多,羊肉生产能力得到持续增加;据统计2014年我省活羊存出栏量、同比2013年均有所增长。另一方面2014年部分地区先后发生多起小反刍兽疫,为加强小反刍兽疫防控,防止疫病扩散,农业部印发《小反刍兽疫防控工作指导方案》的通知,明确指出了对于疫病高风险省(区)暂停活羊调运,并关闭疫区内所有牛羊交易市场,防止疫情跨区域传播。禁运后由于活羊流通受限,导致养殖企业存栏压力加大,活羊收购价开始下降,养殖企业(户)因价格下降开始压栏或低价销售、甚至恐慌性抛售,致使羊肉市场供应量增多。
受整体经济增速放缓,餐饮业不景气,购买力大幅度下降,致使消费力下降,市场行情疲软,部分养殖企业、屠宰企业亏损严重。
消费群体变化,来自养羊业的收入减少。由高消费群体向百姓消费群体转移。
(二)小规模饲养加速退出,规模化养殖比重进一步扩大
据了解,2013年以后,全省100只以下小规模饲养比重自2010年起连续三年下降。规模化饲养比重实现三连增,特别是500~1 000只和1 000以上的规模化养殖比重明显提升。最近了解发现,近年来各地区万只甚至几万只以上的大型规模化羊场不断涌现,(张掖的金利、民勤的中天、广河的寺后子、天祝的三洋盛等养殖公司)在当前市场行情下,企业希望通过规模化、标准化饲养,提升管理水平,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率,延长产业链条,增加企业抵御市场波动的能力,增强企业行业竞争力。
虽然规模化饲养比重不断提高,但散养户及小规模饲养仍是目前我省养殖业的主体。因此,在2014年的市场波动中散户和小规模饲养抵御风险能力较弱,市场竞争力不足,部分选择观望或者退出。
(三)养羊企业、养殖户难以维继
在养殖生产中各项成本逐年提升的情况下,受消费市场拉动,全省羊肉市场价格在2013年底以前持续拉高,达到了历史最高值,养殖企业(户)保持在合理盈利范围内。
但2014年市场发生变化,面对市场价格下行和羊只禁运,养殖户选择将活羊快速出栏,甚至恐慌性抛售。特别是2014年7月后,活羊调运逐渐放开,市场上难以消化集中上市的羊肉产品,导致产品流通环节受阻,屠宰库存压力加大,收购活羊时进一步压价,使养羊企业特别是育肥场亏损严重。散户饲养成本较低,对于价格回落影响较轻,但收益大幅度降低。养羊企业和养殖户基本处于亏损状态,部分地区活羊价格最低跌至12元/千克左右,极大挫伤了养殖户的养殖积极性。
随着农业部对畜牧标准化规模养殖政策的出台实施,国家对羊产业扶持政策力度进一步加强,在严格遵循生态保护的基础上,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比重将持续上升,在目前行业发展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羊产业发展也面临着“提质增效”的重要挑战。养羊企业应该通过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提高管理水平,降低饲养成本,增加养殖效益,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目前来看小反刍兽疫造成的后续影响正在逐渐消退,市场价格滑落态势也基本止步。市场行情和养殖效益将会缓慢回升,预计未来较短一段时间内难以恢复至2013年底的整体水平。但目前羊产品市场比2015年活跃,活羊销售好于去年。
从国家政策层面看,对节粮型畜牧业和草食家畜产业发展不断重视和支持,行业发展前景依然看好。
从消费层面看,虽然目前消费水平有所放缓,整体呈现低迷状态,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肉类消费结构的不断调整丰富,羊肉消费量仍有提升空间,羊肉供应呈紧平衡状态的格局仍未从根本改变。
农业部发布的《全国节粮型畜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指出:大力发展草食节粮型畜牧业,是为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缓解粮食供求矛盾、丰富居民膳食结构重要途径,通过加强肉羊优势区域建设,提高肉羊出栏量,满足市场需求,势在必行。
我省周边地区的新疆、青海、宁夏和广大穆斯林地区,其他肉食品不可代替,羊肉消费市场十分广阔,受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还将得到其他行业和资本市场的加入,大量的外界资本涌入养羊业,养羊业进入发展的快车道为期不远。
(一)提升养殖生产效率势在必行
通过调研了解到,同比2013年养殖成本上涨,主要在雇工成本与饲草饲料成本两方面。因此在雇工方面通过提升机械化程度,降低雇工成本。例如张掖的金利、民勤的中天、广河的寺后子等养殖公司采用的TMR精准化双向投料车,最大程度的降低雇工成本,一栋600只存栏量的羊舍通过TMR投料车只需要1.5分钟左右即可完成全部投料,每辆车可以一次投料12立方米(4吨左右),平均每台投料车可负责饲养1.5万只成年羊每日的撒料工作,大幅度节约了羊场的雇工成本。
在饲料使用方面,通过合理的饲料营养配方和加工方式,增加采食量和饲料的营养价值,减少浪费,提升羊的料肉比,增加养殖效益。
(二)羊产业面临解决去产能、去库存、降成本和补短板四大问题
首先是去产能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淘汰落后的产能,既小规模养殖、散养户自然淘汰。
二是调控纯种羊(进口)的产能;在调整羊群结构、适度规模饲养、压缩数量,提高质量等方面做文章。纯种羊要由条件优越、技术过硬、有一定生产能力的种羊场生产。数量控制在年生产8 000~10 000只,建议省上从良种工程建设方面给于支持。
其次是去库存,目前主要是给羊找销路。解决大型养羊企业(饲养量在万只以上)和以放牧为主规模养殖户,存栏多、销路不畅问题,尤其是进口种羊销路不畅的问题。
再次是降成本,也包括两个方面,即生产成本和流通成本。据养羊生产成本分析,每公斤胴体羊肉生产成本大概36~38元,(饲料费、人工、医药、折旧、技术输入)生产纯种羊会更高。进口就冷冻羊肉,每公斤不到20元,这跟畜牧业的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是分不开的。
流通成本高的原因:是由于我省畜牧业的组织化程度较低,利益联结机制还不完善。“有时候流通成本(中间环节)甚至超过了生产成本,致使养殖端和消费端两头亏。”
四是补短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环境的问题。养羊业每年产生大量羊粪,而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只有50%左右,“希望到‘十三五’末,粪污的资源化利用率可以达到75%”增加附加值。
另一方面是科技问题。我省畜牧业的科技贡献率目前为50%左右,羊的育种问题非常突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更少,这说明畜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偏弱。
第一,推动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程度低是我省养羊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还加重了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不稳定、先进技术难推广等现象。
第二,推动畜牧业的绿色发展,这也是畜牧业贯彻五大理念的措施。要大力推进粪污的资源化利用,发展循环经济,让养羊业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产业。
第三,推动产业节本增效。首先要大力推进品种改良,提质增效,提高单位产量;输入绵羊人工授精技术(子宫角输精、胚胎移植)、TMR饲料喂羊、标准化羔羊育肥等技术;其次是继续实施振兴养羊业发展行动。再其次是推进秸秆饲料化(全珠玉米青贮)。
第四,推动产业安全发展。全面实施《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加强饲料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强化疫病防控和检测,打击违法添加,开展“瘦肉精”专项整治等活动来完成这一目标。
第五,推动畜牧业创新发展。这其中最重要的是羊的育种的问题。加快“中天羊”、“塔基斯克雪山羊”、“甘肃中部肉羊”选育,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羊的新品种及早问世。
(编辑:刘国华)
S274
A
1673-9019(2016)14-0020-03
2016-05-12
潘晓荣(1976-),男,甘肃民勤人,助理畜牧师,主要从事畜牧产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