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繁菊
(沈阳音乐学院,辽宁 沈阳 110818)
流行文化对艺术院校大学生的影响调查与分析
孟繁菊
(沈阳音乐学院,辽宁 沈阳 110818)
在流行文化的传播过程中,艺术院校的大学生以其崇尚流行、追求时尚、张扬个性、与众不同的审美视野和审美情趣,成为流行文化积极的追逐者、爱好者、受众者和参与者。流行文化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交往以及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对艺术院校大学生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了解他们在流行文化影响下的行为表现,剖析他们对流行文化的选择趋向和价值判断,为加强和改进艺术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建议和相应对策。
流行文化;艺术院校;大学生
流行文化是社会上大多数成员参与,并以物质或非物质的形态表现出一个时代人们的心理状况与价值取向的社会文化[1]。其突出特点是生产、生存周期短,复制效率高。流行文化主要以商品经济为基础,以大众传媒为载体,以消费娱乐为目的,以流行趣味为引导。在社会生活领域,它往往有着丰富的内容与表现形式,包括时装、时髦、消费文化、休闲文化、奢侈文化、物质文化、流行生活方式、流行品味、都市文化、次文化、大众文化以及群众文化等[2]。
艺术院校作为文化与艺术融合交汇的艺术殿堂,对流行文化有着更高的敏感度。在文化发展和教育开放的大背景下,相比于其他院校而言,艺术院校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流行文化,也更易受到各种文化潮流和文化现象的冲击和影响。艺术院校大学生思维活跃、行为表现时尚前卫,日益成为流行文化实践中的重要主体。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客观、真实地了解艺术院校大学生对流行文化的认知、理解和行为表现,深入剖析艺术院校大学生对流行文化的选择趋向和价值判断,并以此为依据,为加强和改进艺术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积极建议和相应对策。
为了确保研究资料的真实性、针对性和有效性,课题组经过多次讨论和反复斟酌,设计了问卷题目,选定了沈阳音乐学院320名本科在校生作为问卷调查对象,通过扫描二维码网络微信参与答题。网络微信参与答题有效问卷样本总数316份,网络微信参与答题原始数据来源:专业在线问卷平台“问卷星”http://www.sojump.com/report/4135686.aspx?qc=。
流行文化是社会文明的产物,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进步性。伴随信息技术的进步和普及,流行文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深度、广度传播开来,新媒体的兴起和繁荣进一步加速了这种趋势。调查数据显示,艺术院校大学生对流行文化的选择趋向凸显了他们的交流意识、开放意识和归属意识。
(一)网络文化的持续升温凸显了艺术院校大学生的交流意识
网络文化是人们在网络环境中进行工作、学习、交往、娱乐、休闲等形成的活动方式及其反映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心态等方面的总称[3]。调查显示,互联网已经成为艺术院校大学生对外发布和接收信息的首选平台,网络虚拟生活状态已成为艺术院校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平均每天用电脑或手机上网的时间在3小时以上的学生约占65%;认为“通过网络获得的流行文化资讯可以拓展视野,充分了解外面的世界,使思想不局限于学校周围”的约占81%;而选择利用上网来打发自己业余时间的占到了81.3%;有80%以上的学生们认为正是“简单方便,适应快节奏的生活脚步”、“能随时随地分享所关注人的消息”、“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资讯”才使得“微信微博以独特的魅力迅速强大起来”。通过以上问题的回答和选择性趋向不难看出:在网络文化持续升温的同时,艺术院校大学生的交流意识在日益增强。
(二)外来文化的备受青睐凸显了艺术院校大学生的开放意识
随着文化对外开放的扩大和深化,外来文化已渗透到人们的学习和生活各个方面,如图书影视文化、节日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休闲文化等多个文化领域。调查显示,90%以上的学生吃过西餐或洋快餐;51.3%的学生选择过西方情人节;70.9%的学生选择过圣诞节;40.5%的学生喜欢韩流或欧美文化;22.7%的学生喜欢韩剧中流行服饰的展现;30.3%的学生更喜欢韩剧或美剧中男女演员引领时尚的前沿形象设计。上述数据显示了艺术院校大学生文化吸纳的多元化特点和开放意识的不断增强。
(三)社团文化的日益繁荣凸显了艺术院校大学生的归属意识
社团文化是校园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大学生展示自我、体现自身价值的良好平台。在调查中,社团文化位列“可以代表艺术类大学生的流行文化”的第三名,仅次于网络文化和影视文化;30%以上的学生报名参加过社团,52.5%的学生参加过社团文化活动。艺术院校的社团通常既富有专业特色,又极具个性魅力。这些社团吸取当今各种流行元素,结合自身优势,将活动内容和形式进行不断创新,具有鲜明的文化符号和气息。许多社团都是带着艺术院校学生的独有气质而发展起来的,这些社团的日益繁荣使艺术院校的大学生有了展示自我、彰显个性、与流行文化前沿对话的多种平台,凸显出了艺术院校大学生的归属意识。
调查发现,艺术院校大学生对流行文化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和兴趣,是流行文化忠实的追随者和参与者,对流行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和多元性。从艺术院校大学生对流行文化的选择,可以看出他们对流行文化的价值判断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流行文化要符合自身的价值观念
对本次调查问卷中提出的“你接受非主流文化吗”这一问题,有超过70%的学生表示“不接受”;在被问及“你认为流行的韩剧文化中你最喜欢哪些内容”时,选择最多的是“剧中对亲情友情爱情的诠释体现了传统价值观的意义”,占33.9%;在被问及“流行文化对大学生有什么影响”时,出现频率最多的选项分别是:“与时俱进,思想不局限于学校周围”,占81%;“拓展视野,可以充分了解外面世界”,占80%。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在接受现代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大学生形成了对主流文化的客观清晰的判断和对传统文化地位支撑的清晰理解,绝大部分学生表现出对流行文化以及非主流文化的理性价值判断。
(二)流行文化要有助于自身的专业学习
在网络化、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学生们既可以运用多种信息媒介手段去追逐潮流、展示自我,又可以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知识平台去分享网络带来的信息资源。在问卷调查中,85.4%的学生选择上网听音乐,52.5%的学生选择上网查专业资料,近50%的学生表示他们通过电子媒体和微信微博等途径了解与专业相关的文化资讯,53.1%的学生认为艺术实践应在校园文化中占主导地位。这一结果表明,艺术院校的大学生已经把流行文化与自己的专业学习联系起来,并作为专业学习的一种辅助手段,他们更倾向于有助于自身专业能力锻炼和提升的艺术实践形式。
(三)与自身审美标准相符合的流行文化
从艺术院校大学生对流行文化的选择趋势可以看出,艺术院校大学生的整体审美需求在不断提高。他们希望在摒弃媚俗的基础上充分体现作为“艺术人”而与众不同的审美感受,充分展现艺术院校学生身上特有的青春气息、审美需求和独特敏感的艺术鉴赏力,所以在被问及“艺术院校大学生是否应该有属于自己的流行文化生活”时,有87.3%的学生表示“应该有”。艺术院校大学生在思想观念上具有非常强烈的突破、创新和时尚要素,他们在接受专业熏陶的学习过程中试图打破陈规,寻求属于自己的流行文化和时尚方式。
(四)流行文化要体现自身的个性特征
艺术院校大学生个性张扬,在个人发展道路上更加强调自我元素的释放。在问卷调查中,当被问及“当下什么可以代表艺术类大学生的流行文化”时,选择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影视、网络和社团文化。我们可以从这些数据看出,大学生更加理性地将校园文化生活与个人能力展示和提升相结合,把校园文化生活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愿意通过主流校园文化活动释放自己、结交伙伴、展现自我。
从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出,多数艺术院校大学生能够比较理性地对流行文化进行认知、选择和判断,符合艺术院校大学生的个性特征、专业特征和文化特征。调查中也发现部分学生沉湎于网络文化,在聊天、玩游戏、看影视剧上消耗大量时间,不仅影响学习,甚至影响身心健康。部分大学生对流行文化的选择和吸收缺乏过滤和筛选,认为外来的就是流行的,就是好的,缺乏基本的判断和价值标准。面对这些问题和现状,既不能强行禁止、一味否定,也不能漠视不理、任其蔓延,而应该正视现实、因势利导,采取积极的对策,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流行文化、理性选择流行文化、科学判断流行文化,参与和宣传积极、健康、向上的流行文化。
(一)了解艺术院校大学生的主观需求,坚持正面疏导和教育
在网络资讯时代,艺术院校大学生已经把QQ、微博、微信等网络形式作为交流和获取各种信息的平台。他们热衷于网上聊天、网购、网游,乐于在网上分享所见所闻和各类信息,喜欢热播的影视剧,常常被剧中的情节和男女演员的时尚形象深深地吸引。对于艺术院校大学生的这些主观需求,应坚持正面的疏导和教育。教师和学生管理工作者应主动建立起与学生联系和沟通的网络平台,关注学生在网络平台上的动态,发布和传递积极健康、真实客观的信息和资讯,对学生在网络平台上的不当言行进行善意的提示和提醒,让学生的主观需求获得更多的正能量的满足。
(二)坚持文化主流方向,努力实现“德育”与“美育”的完美结合
艺术院校大学生肩负着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责任和使命。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积极向上、崇尚美德、朝气蓬勃、德艺双馨的精神风貌是艺术院校的重要职责。应当让学生认识到,流行文化只是社会主流文化的一种补充,过度宣传和传播流行文化难以承载文化传承的历史重任。学校开设的专业课程和人文社科类课程要坚持维护主流文化方向,积极引导学生的正确文化价值取向,在不断提高专业教学水平的基础上努力实现“美育”和“德育”的完美结合,将健康的人文精神贯穿于艺术教育的始终。
(三)发挥艺术院校的专业优势,营造浓厚的主流文化氛围
艺术院校专业优势突出、专业资源丰富,有利于营造浓厚的主流文化氛围。学校的各类演出、论坛、专业讲座、大师课、艺术实践、排演经典剧目和音乐会、音乐采风、新生音乐会、优秀毕业生音乐会、优秀作品展演等形式都是大学生充分展示自我、锻炼和提高专业能力的平台。这些平台有助于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审美品质,使主流文化占领艺术院校大学生的文化阵地。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突出艺术院校文化特色
校园文化是大学生校内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作为校园文化的主体,艺术院校大学生对流行文化具有强大的复制力量和超乎想象的传播能量。艺术院校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专业优势,借助流行文化的平台优势,创新校园文化的活动内容和活动载体,开展积极向上、学生喜闻乐见、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在寓教于乐中达到理想的育人效果。
[1]高宣扬.流行文化社会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常楠.高校如何有效利用流行文化开展思想政治教育[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14(3).
[3]杨东,胡孝红.网络流行文化影响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2(9).
2016-05-26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流行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研究”(L13DZZ081)。
孟繁菊(1962- ),女,教授,从事思想政治理论研究。
G641
A
2095-7602(2016)11-017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