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2016-03-28 14:26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

韩 旭

(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亳州 23680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韩旭

(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亳州 236800)

[摘要]随着全球化浪潮接踵而来,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也遭到了西方意识形态、多元文化、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严峻冲击和挑战,存在教育内容空洞、教育渠道单一、教育导向片面和教书育人脱节等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方向的明确性、话语的通俗性、理想的合理性和方法的可行性等方面对解决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问题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信念是人类最高的人生价值追求,是起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对人们的思想与行动具有决定作用。培养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客观需要。但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当前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尚存在一系列问题。

一、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的冲击和挑战

(一)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

西方国家在与中国进行经济往来的同时,大肆宣扬所谓的人权、人道主义,把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植入经济活动。近年来,西方敌对势力采用更加隐蔽的形式推销他们的“普世价值观”,通过刻意歪曲、特殊处理和扩大负面效应等多种方式攻击与污蔑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形象,并利用非政府组织开展渗透和颠覆中国政府的活动。与此同时,西方国家通过提供免费读物、出国留学和夏令营活动甚至资金支持等多种方式加强对中国青年学生的渗透,严重动摇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

(二)多元文化充斥理想信念的主阵地

多元文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与剥削阶级强调的个人至上、唯我独尊来说,多元文化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他们对祖国的前途十分关心,认识到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发展是紧密相联的。在思想政治方面,他们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充满信心。在生活和学习中,他们思想活跃,自尊意识突出,成才愿望强烈。但如若过分强调个人价值、个人至上,大学生就容易陷入歧途,深陷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的泥潭。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大学生的价值观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三)现实主义淹没了理想信念的崇高美好

市场经济带来了中国经济的崛起,但随之而来,“金钱万能论”、“有钱能使鬼推磨”等成为相当多人信奉的行为准则。许多人为了追求物质享受与现实利益,不惜出卖亲情、友情以及爱情等。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说:“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很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动乱和纷争能带来利润,它就会鼓励动乱和纷争,走私和贩卖奴隶就是证明”[1]。功利化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一些大学生的行为选择,就连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么神圣的举动也被部分学生当成谋取利益的手段。过于功利的现实主义行为无疑将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产生难以根除的影响。

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育内容空洞

如若只解释理想信念,脱离社会现实尤其是大学生的现实情况,那么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无疑是失败的。部分学校认为思想政治课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任何老师都可以教,导致部分非专业教师在讲授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时只能照本宣科,使得学生感到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可望而不可及,难以达到教育效果。

(二)教育导向片面

理想可分为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而传统的大学理想信念教育只是强调社会理想,却忽略了个人理想在实现社会理想中的重要作用。理想的实现需要长期和不懈的努力,需要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耐力,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实现更是如此。过于强调社会利益和集体利益而无视个人利益,必将不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对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无疑是不可取的。

(三)教书育人脱节

教师在正确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人格品质的培养,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一些教师只是注重理论课程的教学,而没有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一旦学生违反校纪校规,便将其移交给辅导员或者班主任来处理,这是教书和育人严重脱节的表现。“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教师。”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还需有良好的人格素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能恰到好处地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和人格的教育。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启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中国现实的生动写照,又彰显了中国传统美德,把国家、社会和个人梦想融会贯通,成为新时代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解决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其自身存在的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一)方向的明确性

大学生思想活跃、个性彰显,其思想发展到什么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其人生走向。因此,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其理想信念教育至关重要。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说到底就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要积极培育他们健康向上的个人信念,并逐步引导他们将个人信念融入共产主义伟大信念中来,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共产主义道德的决定性力量是信念。使每个受教育者形成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这是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

(二)话语的通俗性

理想信念教育作为一种意识形态,要使受教育者易于理解、接受和认同,并使他们为之而努力奋斗。所以,在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语言要尽量通俗。然而,当下众多高校依然采取晦涩的说教方式,导致大学生逃课现象屡禁不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迎合社会需要,把艰涩难懂的政治性语言转化为广大人民群众乐于接受的大众化语言,迅速为全国人民所理解和认同,并指导我们一言一行。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亦应如此,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把深奥的理论通俗化、大众化,从而易于大学生理解、认同。

(三)理想的合理性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我们在鼓励帮助每个人勤奋努力的同时,仍然不能不承认各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才能和品德的差异,并且按照这种差异给予区别对待,尽可能使每个人按不同的条件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总目标前进。”[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分别从国家、社会和个人方面论述了实现梦想的层次性。因此,当代大学生必须从客观情况出发,把个人梦想和社会、国家梦想统一起来,从而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四)方法的可行性

列宁指出:“在探索的认识中,方法也就是工具,是在主观方面的某种手段,主观方面通过这个手段和客观发生联系。”[3]由此看来,方法是连接主观和客观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在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中,找到一种适合大学生教育的方法方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包含的国家、社会和个人层面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要从多角度、多渠道、多层次加强教育。高校应通过大力加强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技能大赛以及孵化基地等多种方式和途径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让他们真正感知到二者之间相互统一、密不可分,从而成长为共产主义的自觉拥护者和支持者。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871.

[2]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经典著作选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343.

[3]列宁.列宁全集:第5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189.

[收稿日期]2015-12-26

[作者简介]韩旭(1980-),男,讲师,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602(2016)05-0144-02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对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反思与改进
高职辅导员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作用及其实施途径
做好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宗教工作的几点思考
做好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宗教工作的几点思考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论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理想信念教育的新思路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