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师范学院音乐学专业“1+5”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6-03-28 14:10李永云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11期
关键词:音乐学音乐学院办学

李永云

楚雄师范学院音乐学专业“1+5”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李永云

转型发展、特色发展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将成为全国高校发展的热门话题。楚雄师范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尤其为基础教育事业培养“思想品德优,专业基础实,职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工作适应快”,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音乐学专业为顺应高校发展潮流,在学校转型发展中坚持音乐学专业的师范性,培育音乐学专业的师范特色,打破传统的培养模式并进行“1+5”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以期为音乐学院在全省音乐学专业办学中争得一席之地。

音乐学;师范性;专业;特色;人才培养

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主动为社会服务、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因此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也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楚雄师范学院音乐学院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意识,要积极思考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改革、要着力加强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课程教材建设、深化教学改革等工作;要积极支持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要结合自身实际,正确理解“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含义,做到严格教学管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增强诚信意识,养成良好学风,最终使之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与风格,让楚雄师范学院音乐学专业在全省同类院校的办学实践中彰显特色,争创一流。

一、楚雄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音乐学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音乐学院刚刚成立,就音乐学院而言,我省绝大部分同类院校已在升本后就相继按音乐学院的建制进行办学,到了今天它们已经初具规模,从常规教学管理方面、学科专业建设方面、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等等都已经形成了自身独有的特点。也就是说,我们楚雄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刚刚形成雏形的今天,同类兄弟院校的音乐学院办学通过十年、十五年的发展,已经长出强劲的肌肉,可以独立小跑前进。目前,各兄弟院校都在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打造自身品牌,争夺办学资源和教育市场份额,抢占发展先机,赢得发展机遇。在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对音乐学院来说,不仅是站在不同起跑线上的一次短跑比赛,而且在赛跑中还有以下问题需要解决:首先,教师们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切实需要转变,有的老教师教育观念仍保留在20多年前云南艺术学院那种精英教育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采用传帮带的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是一对一的个别课教学,而年轻教师的观念是采用带研究生式的培养方式,教学脱离了目前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对象这一实际,采用的教学手段单一,沿用师傅带徒弟的办法来进行教学;其次,专业拓展受限、办学规模难于扩展。目前,学院仅有音乐学和音乐表演2个专业,招生地域虽扩大到15个省、市、区,全日制在校生达434人,音乐学专业属于校级在建的重点专业,各方面运行情况还算良好。但音乐表演专业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属于一个面临淘汰的专业,就音乐学院而言,学校2016年已经暂停招生,学院的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办学格局尚未形成,与学校规模、质量、效益及应用型本科办学的转型发展步伐有差距;其三,教学规范化管理与教学质量提升急需加强。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不断推进教学改革;以教学管理机制、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为重点,建立完善高等教育、教学体系,办学水平的人才培养质量工程还需继续努力完善;其四,结合学校转型发展所需、培育优良教风与学风需出重拳。目前,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不严格执行教学大纲,对学生的学习要求不严,教学随意,教学手段与考核手段单一,考试试卷内容容量小、考核评价标准低,学生缺旷课现象严重,考试作弊现象时有发生,教师的爱岗敬业需进一步引导。

(二)音乐学院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首先,2016年学校获批成为云南省第二批转型发展试点高校,学校转型发展获得了更有力的平台支撑。同时,学校启动了2018年迎接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准备活动,“十三五”期间是学校办学向应用型转型发展和特色发展的重要时期,属于学校调结构、增规模、新校区投入建设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随着我校“十三五”战略的实施,我们不仅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也是对我们办学能力与水平的一次重大检验。其次,按国家教育的发展战略,教师资格认证的国考将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云南省有望2017年推行,此举将楚雄师范学院音乐学院的办学和云南艺术学院等所有兄弟院校的办学推到了同一平台上,各校教师资格认证的合格率将会打破现行音乐院校办学质量的评价标准,各学校办学质量的排名将面临重新洗牌。其三,我校音乐学专业自2007年开始就属于全国45所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试点学校之一,近10年来一直紧跟“教育部音乐学课程改革指南”参与课程改革活动,把学校基础教育中音乐学科的改革作为我们课程设置、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依据,这为我们今后打造和凝练音乐学专业的师范性办学特色提供了有利的参考。

音乐学院从原来艺术学院中独立建制后,使音乐学院自主发展的主动性得到了加强,也为音乐学专业办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但音乐学院必须要紧跟我省高等教育迅猛发展的趋势,紧跟学校作为云南省转型发展试点高校的发展趋势,借助学校转型发展、特色发展的契机,为社会经济建设和文化事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从目前看,音乐学院今后发展的唯一基石就只有音乐学专业,而随着近年来云南省音乐考生的不断递减、考生专业素质的逐年下降、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竞争越来越激烈等情况下,让音乐学院的办学面临巨大挑战。通过认真思考、反复论证,音乐学院在今后的发展中只有借鉴其他兄弟院校的办学经验,同时又要避开其他兄弟院校走过的老路,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辟一条与其他兄弟院校不一样而又符合自身实际与社会需求相吻合,并且还能培育音乐学院音乐师范办学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之路后,方能赶上或超过目前省内兄弟院校音乐学专业办学的步伐,才能在全省音乐学专业办学中争得一席之地。为此,笔者认为音乐学院对音乐学专业的办学将在学校“整合连贯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背景下,推出“1+5”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借学校转型发展和“整合连贯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契机,培育和凝练音乐学专业师范办学特色,为音乐学院走出专业单一的困境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音乐学专业“1+5”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措施

音乐学专业“1+5”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意图是充分利用课外学习时间,将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学生的课外自主学习内容与中小学音乐教材的主要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音乐学专业学生的音乐基本功与音乐应用能力。

(一)音乐学专业“1+5”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含义

音乐学专业“1+5”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含义是:坚持师范性,突出实践性和适应性,以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质量评价为重点,以学生知识、素质和能力的协调发展为目的,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的音乐基本功与音乐应用能力,通过构建“技能与理论并举、应用与能力并重”,凝练音乐学专业师范特色。简单地说,“1+5”中的“1”是音乐学专业学生必须按学校规定修完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全部课程,“5”就是学生在就读的大一年级至大三年级的三年内通过课内外结合训练后,必须具备中小学音乐教师应具备的5项基本功,它们分别是钢琴的独奏基本功、声乐的独唱基本功、自弹自唱与歌曲即兴伴奏基本功、课堂教学中的教案撰写与教学内容实际试讲基本功、教育基本理论与音乐专业理论基本知识的基本功。

(二)音乐学专业“1+5”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与要求

根据音乐学院“十三五”发展目标(即以师范教育为主,综合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专业建设为重点,以育人为根本,以质量为核心,以师资队伍为关键,把音乐学院建成楚雄地区基础教育音乐人才培训基地及应用音乐领域科技创新的窗口,把音乐学专业培育成省级特色专业)的要求,“1+5”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是音乐学院今后五年内的一项系统工程,为了将“1+5”人才培养中的“5项基本功”确实落到实处,抓出成效,我们将采用整体联动、分级划分任务的办法来实施,具体办法是“1+5”人才培养改革要求音乐学专业学生从入学的始业教育开始,就让学生明白在校就读四年期间的学习目标与任务。具体任务是在四年大学的就读期间,除了完成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全部课程外,大一年级期间还需完成小学1―3年级音乐教材内相应难度歌曲的演唱与伴奏,并且对这些歌曲能基本具备自弹自唱的能力,特别是在识谱视唱和自弹自唱方面,通过视唱练耳课程的学习,学生要能基本达到小学1―3年级教材难度的歌曲视唱能力、视唱练耳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度融入小学1―3年级音乐教材中的歌曲作为学生课堂练习和课外练习的内容,通过基础乐理和钢琴的学习与训练,学生的钢琴演奏能力要能做到小学1―3年级教材相应难度的儿童歌曲伴奏,并通过乐理知识的应用能做到相应歌曲的自弹自唱;音乐学院要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到中小学进行见习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与步骤;大学二年级期间需完成小学4―6年级音乐教材内相应难度歌曲的演唱与伴奏以及自弹自唱的能力,特别是在识谱视唱和自弹自唱方面,通过视唱练耳课程、基础和声课程、部分史类课程的学习,学生要能基本达到小学4―6年级教材难度歌曲的视唱能力、视唱练耳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度融入小学4―6年级音乐教材中的歌曲作为学生课堂练习和课外练习的内容,通过基础和声和钢琴的学习与训练,学生能用钢琴演奏一定难度的独奏曲外,还要能做到小学4―6年级教材相对应难度的儿童歌曲伴奏,并能应用基础和声的知识来给歌曲编配简易伴奏且具备自弹自唱能力;初步具备应用钢琴及音乐理论知识完成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基本能力;大学三年级期间需完成基础教育7―8年级教材内相对应难度歌曲的演唱与伴奏以及自弹自唱的能力,特别是在识谱视唱和自弹自唱方面得到全面提升,通过曲式分析课程、音乐欣赏课程、史类课程的学习,学生要能基本达到基础教育7―8年级教材难度歌曲的视唱能力,声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度融入基础教育7―8年级教材中的歌曲作为学生课堂练习和课外练习的内容,通过基础和声、曲式分析和钢琴演奏等课程的学习与训练,学生除了能演奏一定难度的独奏曲外,还要能做到基础教育7―8年级教材难度的歌曲伴奏,并能应用基础和声、作品分析、中外音乐史与音乐欣赏等理论课程的知识来给歌曲编配简易的即兴伴奏且能完整地做到自弹自唱;通过系统的学习,能把以上知识应用到撰写规范教案,初步具备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讲授能力;在大三学年的上学期还将进行教育基本理论知识与音乐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的测试,对学生的钢琴伴奏与自弹自唱能力、教案撰写与授课试讲能力进行测试,大学三年级下学期对学生的钢琴独奏能力、声乐演唱能力进行测试,对以上基本功测试未能达到合格者将取消大四年级上学期的教育实习资格。音乐学院音乐学专业“1+5”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工作将在2014级、2015级学生中逐步推行,在2016级学生中全面实施。

三、音乐学专业“1+5”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意义

(一)助推学科课程的整体联动,提高教学质量

在实施音乐学专业“1+5”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最核心的东西就是解决了高校音乐学专业主干课程(声乐、钢琴、视唱练耳、基础乐理、基础和声、作品分析等)在传统教学中内容陈旧、单调的问题;解决了学生只知道按传统方式去孤立学习以上课程,而导致普遍学生学习中重技能、轻理论的错误思想;解决了课程内容考核互不相干、考核标准各异等问题,更新了考核方式和考核内容,把中小学音乐教材中的部分内容纳入音乐学专业学生技能课程(声乐课程和器乐课程)考核中;构建了专业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专业课程与其他文化课程之间所学知识的网状互通平台,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更新教学内容,在教学中让学生广泛去接触中小学音乐教材中的作品,采取分级式教学,将基础教育中不同年级的教材内容有机地融入到音乐学专业的技能课程(声乐、钢琴、视唱练耳、基础乐理、基础和声、曲式与作品分析等)的课堂教学与课外训练的教学内容中,让学生在声乐训练中积极地将钢琴、乐理、视唱练耳等课程的学习内容有机地利用在学习中。同样,在钢琴训练中将声乐、基础乐理、视唱练耳等课程的学习内容有机地利用于训练中,最终促成了所学课程间的整体联动,培养了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打破任课教师的各自为阵,培养团队精神

目前,国家对高等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的主要任务已经不是单纯的“量”的增长,而是“质”的提升,包括人才培养的质量、师资队伍质量、学术科技成果质量、毕业生就业质量等等的提升。就现阶段而言,音乐学院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有来自内部的,也有来自外部的。但笔者认为更重要的还是内部因素,由于学科特点,一般情况下音乐学科课程的内容可以允许专业教师独立完成,所以多年来音乐学科教师们在课程教学中形成了各自为阵的习惯。如:一般情况下声乐老师在教学中就只是单一地去完成声乐为主的演唱技法,钢琴老师更多的要求也是以钢琴演奏的技能技巧为主,专业理论课程就以基础理论教授为主。也就是说,所有专业教师均不会去考虑和要求学生如何将课程之间的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学习,教师平时自我学习也好、课堂教学也好,均是各自为阵,如学生在键盘中出现的问题,理论教师和声乐教师认为跟他没有任何关系,所以长此以往就导致了教师间的互通受阻,教师的团队意识淡薄,个别教师甚至出现自己确立教学内容,单独确定课程标准,在技术问题出现唯我独尊,排斥其他教师的技法与教法等等。通过实施音乐学专业“1+5”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可以使教师们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得到彻底的转变,从一名高高在上的高校教师的思想转变成自己是一名中小学音乐教师的老师的思想,真实地弄清楚了“我们的培养对象是谁”这一关键问题,也弄清楚了“我是谁”,“我该做什么、怎么做”这一问题,如音乐学专业的技能课教师将把原来的“声乐老师或钢琴教师”这一角色定位转变为“音乐教师”的角色定位,教师们只有进一步加强音乐理论知识的全面学习,把原来那种注重“声”的教学改变为注重“乐”的教学,将原来的单纯教学生唱歌(或弹琴)转变为教会我们的学生如何去教别人唱歌(或弹琴)。音乐学专业“1+5”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效地打破了学科课程之间的界线,做到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内容互补、改变原来那种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教学内容是“攀大作品”、“啃难作品”的不良教学行为,搭建了不同课程教师教学内容互通的网状平台,督促教师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培育了音乐学专业教师的团队精神。

(三)学生的课余时间被充分利用,培养良好学风

音乐学专业“1+5”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必然要求音乐学院去积极与楚雄州内的教育实习基地、社会团体、教育行政部门、文化部门搭建良好的互通关系,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成就自我的平台,充分拓展第二课堂来延伸课堂教学内容。从新生入学的始业教育开始,就让他们明确学习目标,让他们清醒地认识到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各门课程与5项基本功之间的必然联系。同时,第二课堂的组织与开展将给我们的老师与学生提供教学相长的实践平台;给我们的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增进情感的相互交流,提高学生专业学习的自信心与自觉性,培养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综合的专业素养,使学生的课余时间得到充分的利用,让学生踏踏实实地度过四年大学,让音乐学院承担起教育者的责任。通过音乐学专业“1+5”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课外训练活动中,可以解决既能让学生全员参与,又能避免“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问题,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按各自的意愿发挥所长,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展示自我,结合学校“文明委”、大学生艺术团,积极开展不同类型的课外活动来巩固和加强学生基本功训练,训练中以学校大学生艺术团为载体、鼓励学生组建各类团体。如成立合唱队(可以是大合唱、小合唱、重唱不同类型的演唱团队)、舞蹈队(可以是民族舞、现代舞等不同舞种)、器乐队(管乐队、民乐队、电声乐乐队等)、节目主持活动组、舞美设计活动组、舞台化妆活动组等活动团队;并定期、不定期地举办音乐会(声乐专场、器乐专场、声乐与器乐同场、个人音乐会、班级音乐会等)、综合文艺晚会、校友音乐会或文艺晚会等。借助音乐学专业“1+5”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立“楚雄州中小学、幼儿园音乐教师教育联盟”,组织师生到楚雄州音乐课程教学较好的中小学校学习交流,组织师生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到楚雄州音乐课程教学较差的学校进行音乐课程教学指导活动。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的价值得到体现,在办学中形成以实践活动促学风、以实践活动促教风的氛围,最终形成良好的学风,培养出合格的专业人才,形成自己办学的亮点。

(四)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得到全面提升

教育部针对义务教育制定的《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素质教育日益被人们重视起来,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形成完整人格、丰富思维模式、培养创造意识的重要课程。新课程要求中小学音乐教学和音乐教师的素质是综合的,中小学音乐教师不但要有很好的教学组织能力,更应具备娴熟的专业技能,以及较好的音乐表现能力。音乐课堂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融入到音乐课堂的教学中来,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感受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的实践活动中。通过音乐学专业“1+5”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后,音乐学专业的师范性得到进一步巩固与完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完成了人才培养方案中所有课程的学习,已经基本具备了一名音乐教师的要求,再通过课外训练完成音乐教师必备的5项基本功,学生的专业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为今后音乐学专业学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中小学音乐教师打下了坚实基础;为下一步音乐教师资格的国考提供了保障;使得楚雄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学生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自信、课堂教学能力与文化基础自信,毕业后在人才市场的就业考核中过关斩将,抢占市场份额,音乐学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实力得到全面提升;学生就业后能应用精湛的专业技法展现高水平的教学艺术,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五)坚持师范特色,为音乐学院的办学打下坚实基础

音乐学专业如果继续沿着传统的办学模式走下去的话,在学校未进入转型发展之前,该专业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与其他专业比较而言还相对明显;但是从学校转向云南省应用型发展的试点高校后,音乐学专业应用性的含义与学校转型发展所要求的应用型含义进行比较,二者之间还一时难以找到它们的融合关系。音乐学院在学校转型发展、特色发展的背景下、在学校“整合连贯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下,展开了音乐学专业“1+5”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既顺应社会发展所需,又贯彻和执行了学校的培养目标,同时解决了音乐学专业难于体现应用型这一难题,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云南省高校音乐学专业的办学中尚属首例。在改革成果显现的同时,楚雄师范学院音乐学院音乐学专业的师范性特色也将同时显现,音乐学专业的应用型特色也将相继凸显。同时,为推动音乐学院专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辅助作用,使音乐学院走出专业扩展难以突破的困境。

总之,音乐学专业“1+5”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完全符合学校坚持应用型本科大学的办学定位;它的着力点是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尤其为基础教育事业培养“思想品德优,专业基础实,职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工作适应快”,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责任编辑 朱和双)

(楚雄师范学院音乐学院,云南 楚雄 675000)

Research on the 1+5 Professional Cultivation Model for Music Majors of Chuxiong Normal University

LI Yongyun

(MusicConservatory,ChuxiongNormalUniversity,Chuxiong, 675000,YunnanProvince)

In the coming years, transformation and characteristic will remain top topics of China’s universities, which is especially true for Chuxiong Normal University (CNU) whose objectives include developing professional teachers of high moral standard,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rapid career adaptability, pioneering spirit, practical ability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to suit social and economic needs, both local and national. As required by general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ies, music majors are ready to become teachers after graduation and, therefore, teaching capability of our music majors should be included in the 1+5 professional cultivation mode so as to make sure that our university are competitive enough compared to other universities in Yunnan Province that offer this course.

musicology; quality of being a normal university; major; specialty; professional cultivation

2016 - 10 - 05

李永云(1969―),男,楚雄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音乐学。

J603

A

1671 - 7406(2016)11 - 0092 - 05

猜你喜欢
音乐学音乐学院办学
音乐学院概况
音乐学院简介
音乐学人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浙江音乐学院举办2021新年音乐会
第三届音乐学学术前沿中青年学者论坛
标注及口述史视角下的《音乐学人冯文慈访谈录》
论中国音乐学百年来之三大阶段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