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成大旅徽及诗歌创作

2016-03-28 14:10:37汤洪丽陈文苑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11期
关键词:次韵范成大徽州

汤洪丽,陈文苑

范成大旅徽及诗歌创作

汤洪丽,陈文苑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范成大曾任徽州司户参军,在徽州度过了一段难忘的岁月。任职期间,范成大兢兢业业,勤勉为政,很好地履行了自己的责任,深得三任太守的器重。另外,成大在徽时,仕宦氛围非常融洽,友人颇多,与同僚们关系较好,甚至结交了几位道士,与他们时常交游唱和。徽州期间,范成大诗歌创作颇为丰富,内容主要包括“表达羁旅之愁与生命之悲”“抒写思乡之情与归隐之念”“表现爱国情怀与悯农意识”及“描摹徽州奇幻的风景”等方面。自徽州生活后,成大诗歌“骨力乃以渐而遒”。

范成大;徽州;司户参军;诗歌创作

南宋著名诗人范成大一生为官四方,行迹遍布大江南北,古徽州也曾留下过他的踪迹。在其漂泊的仕宦生涯中,徽州时期是其发轫点。绍兴二十四年,成大高中进士。2年后,诗人沿高淳、溧水、宣城等地入徽,担任该地司户参军,自此开始了他以后30多年的官宦生涯。

宋代,司户参军主要职责为掌户籍、赋税、仓库交纳等事,官事琐碎,事务繁重,成大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尽职尽责,“究心吏事”。[1](P421)在徽州任职期间,成大经历三任太守:李稙、潘莘、洪适。三任太守虽处事方法各异、为政风格相迥,但对成大均颇为尊重、敬赏有加。“吴郡范至能为户曹新安三年,州三易将:始安抚李公,刚毅有大度,为郡以严称,人眎之肃然者也;李公既牵,继以检详潘公,仁厚乐易,号长者,然谨绳墨,不可挠以非法;最后,秘书洪公有文章,名最高,又方以政事称一时。三公所趣不同,而至能事之,辄见引重。”[2](P265)

此次任职,成大刚过而立之年,但年轻的他便显现了非凡的吏治和才干。当看见世间文法松乱,成大上书李稙,力求改变现状:“学优则仕,仕优则学。是终身之间,有时而仕,无时而不学也”(《上李徽州》)、“荐士而束以文法,王公大人可以少愧;而草茅抱负挟持之才,亦可流涕太息,无复当时之望矣。又况法已大弊”(《上李徽州》)。诗人认为崇尚教法、以文为基、以法为辅可以达到社会稳定及人心归向,法是治理社会根本的准则。文章陈辞恳切,直指时弊,不仅可现诗人睿智的治世眼光,其家国天下的责任感、使命感亦跃然纸上。凭借着非凡的工作能力,成大赢得了李稙的敬重,一向御下苛严的他“独霁威待公”。[1](P421)潘莘在徽州时,对违反规定的人员异常苛刻,“格郊赦,不弛诸军粮欠”,[1](P421)官员们颇有异议,成大不畏强势,“径为免符”,[1](P421)最终,“白守行之,乃定”,[1](P421)从而稳定了事态,营造了和谐的仕宦氛围。3人中,洪适对成大最为赏识,“范公至能为州司户参军。公(洪适)一见知其远器,勉以吏事”,并鼓励成大说:“吾视君齿,必致两府地,其自爱!”[1](P422)日常管理中,成大是洪适的得力助手,“每以讼牒付公,必问一牒几人”,[1](P421)闲暇之余,两人还“商榷古今”,甚为投缘。成大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强烈的责任意识及出众的才干不仅获得了太守的肯定,连州府中倚老奸猾的老吏官们对他也彬彬有礼,“老奸吏视新进士如儿女子,侮慢且持之者,皆缚手屏迹,不敢弄以事。”[2](P265)

成大在徽时,仕宦氛围非常融洽、友人颇多,与同僚们关系交好,甚至结交了几位道士。这一时期,同僚、友人的酬赠作品占据了诗歌创作的大半,犹可见交往之频繁和深入。据作品来看,推官胡宗伟、林公正、刘庆元、滕子召、伯安,法曹黄伯益,通判林彦强,录事景琳,主簿黄必先,知丞胡经仲,赡军诸葛伯山,通守赵子英,教官严焕、詹亢宗,道士方宾实、程助教等均与成大有诗文唱和,交往较密。

值得注意的是,成大与同僚、友人的酬赠诗作并不是舞文弄墨的斗技争胜,也不是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应景敷衍。虽然不免有官场上礼尚往来式的礼貌和署僚之间的记事抒情成分,但更多的是表达诗人们共有的雅兴,记录他们相互间难得的情谊。诗作中,他们共叙进退出处,互诉衷肠,彼此勉慰,感怀忆旧,乡思念别。

如《送詹道子教授奉祠养亲》,成大首先切实中肯地表达了对詹亢宗孝行的肯定和赞扬,后又实在地道出了自己的感受,“世间此乐几人同,看我风前孤泪堕”句表现了对人伦之乐的向往和无法实现的现实的无奈;《次韵温伯雨凉感怀》中,成大则向友人真情袒露了当前自己的处境和对世间浮萍的人生感悟;《次韵温伯谋归》写道:“官路驱驰易折肱,官曹随处是愁城。随风片叶乡心动,过雨千峰病眼明。一脔何须当世味,寸田久已废吾耕。羡君早作归与计,屈指从今几合并。”这首回赠温伯诗篇毫不掩饰地诉说着对官场的厌倦和对家乡的浓浓眷念,全诗感情真挚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送滕子召绩溪罢归》作者肯定了滕子召的才能,以天马作比,对同僚的勉励和宽慰之心真切实在。

绍兴三十年,成大离任新安户曹时,也写了诸多诗篇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之情和对情谊的怀念,“明朝归客上归艎,重到晞真计渺茫”(《晞真阁留别方道士宾实》)是离别的伤感,“赖得溪流通尺素,蒲根仍有一双鱼”(《次景琳录事赠别韵》)是对友谊保持的希望,“西园剥栗催奴课,东院寻梅劝客留”(《次黄必先主簿同年赠别韵二首》)是对往昔交往的怀念,“交情弥岁竟忽忽,短棹归寻一亩宫”(《次伯安推官赠别韵》)是恋恋不舍,“期君踵祖武,勿惜儿女别”(《次诸葛伯山赡军赠别韵》)则是语重心长的勉励和希望。徽州的同僚及友人们与成大谈诗论世、咏物抒怀、结伴畅游,结下了一段难以忘怀的情谊。

成大在徽5年,诗歌创作颇为丰富,据笔者统计,共创作诗歌122首。按题材写作内容来分,其中酬赠诗61首,行旅写景诗32首,记事感怀诗12首,悯农诗5首,挽诗5首,咏物诗4首,题诗3首;按诗歌体裁来看,其中古体诗50首,近体诗74首,包括绝句34首、律诗40首。就诗歌的主题来看,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

(一)“浮生饱外莫求余,羁旅东来计已疏”:羁旅之愁与生命之悲

成大在得知自己将要赴徽州任职时,心情是极其复杂的,写下了《天平先陇道中,时将赴新安掾》诗:“霜桥冰涧净无尘,竹坞梅溪未放春。百叠海山乡梦熟,三年江路旅愁生。松楸永寄孤穷泪,泉石终收漫浪身。好住邻翁各安健,归来相访说情真。”还未上任,诗人便期待着返回家乡。对于第一次为官,他并没有憧憬和喜悦,而是展现了奔波的愁苦和对故乡的思念。到徽州任职且将要经历不短的时间,对已习惯依傍赏山水的成大来说无异于羁绊,“客行落此乱山中,但欲寻人诉羁旅”(《次温伯用林公正、刘庆充倡和韵》)、“浮生饱外莫求余,羁旅东来计已疏”(《再韵答子文》),离别家乡心存牵挂,告别亲友情有不舍,但又不能抗拒命令,不愿意又不得不愿意,无可奈何的勉强之下自然满腹愁绪。愁一直是成大此时诗歌的主基调,“东风不早计,愁眼何当明”(《雪后守之家梅未开,呈宗伟》)、“问讯白鸥相忆否,谓言久客不胜愁”(《胡宗伟罢官改秩,举将不及格,往谒金陵丹阳》)、“一杯何处洗愁颜”(《黄伯益官舍赏梅》)、“许多佳景奈愁何”(《次韵即席》)、“穷愁无复理”(《送子文杂言》)、“酿愁积雨寒”(《新岭》),愁的情绪蔓延在身体上下,是难以剔除、难以理平的,诗人愁的是离家久远,愁的是异乡为客,愁的更是理想与现实的抵牾。

抽剥不尽的愁思围绕着巨大的现实挫败感,让成大感觉生命的虚幻和无常。在他眼中,人生是虚无一切的,生命如梦如幻。读书期间,身世坎坷的成大就过早地看透了人生,表现了与青春年龄不相符的苍凉心态,他常常与朋友说到释家的“苦谛”论:“四者自难并,造物岂我偏”(《中秋卧病呈同社》)、“莫问前程事,漂然海上舟。命乖逢鬼国,缘合遇篷丘”(《戏答澹庵小偈》)。来到徽州,远涉蛮乡,又遇疾病,“病多无脚力,遥羡落鸿轻”(《次韵温伯城上》)。命运似乎一直在与成大较劲,种种境遇加重了他那种梦幻虚无的生命意识,诗中多次表达了这种思想,这不单是“生平我亦一沙鸥”的自我存在价值的否定,而是整个人生都是虚幻的。《次韵子文》中作者说道:“幻尘久已破狐涎,身世谁能料鼠肝。暮夜雨收千嶂出,晨朝风卷四维宽。我今无事不如梦,君岂有心犹觅安。但促小槽添压石,龙头珠滴夜珊珊。”诗歌前两句毫不隐晦地发出人生虚无的感慨,常人口中的现实观作者大力驳斥为“狐涎”,人的一生在自然面前微不足道。“鼠肝”一语出自《庄子·大宗师》:“俄而子来有病,喘喘然将死,其妻子环而泣之。子犁往问之,曰:‘叱避,无怛化。’倚其户与之语,曰:‘伟哉造化,又将奚以汝为?将奚以汝适?以汝为鼠肝乎?以汝为虫臂乎?’”诗中的5、6句更诉说着诗人浮生若梦的人生消极心绪,全诗语气悲沉、诗境苍凉!

(二)“送公使我归思动,破烟冲雨忆扁舟”:思乡之情与归隐之念

羁旅困顿自然加剧思乡之情,浮生若梦不如乘早遁隐。乡恋是自古至今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的情结,如新陈代谢般嵌入了每一位炎黄子孙的内心。这方魂牵梦萦的土地,得意时想到它,失意时想到它,逢年逢节,触景生情,随时随地想到它。辽阔的空间,悠邈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

范成大作为中国古代典型的文化人,当然无法逃离开这个心结。他14岁丧母,18岁丧父,家庭接连变故让他的心灵受到冲击,他像一只孤单受伤的小鸟不愿闯荡陌生的外界。父母逝后,成大更无心科举,只读书于昆山之下,并自号为“此山居士”,与乡人们组织诗社,相互唱和之余偶然出游,生活平淡不乏惬意。平静的生活让成大对家乡更是恋恋不舍。后在父亲挚友王葆激励督勉下,成大才勉强应试。即便如此,在应试时他脑海中充盈着的一直是“宇宙此生原是客,不须弹铗更思家”的恋家念头。

徽州古代山限壤隔,人烟稀少,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经济较为落后,对像成大这样的吴中人士来说自然是“穷乡僻壤”。诗中他不断诉说着对该地的抵触情绪,“穷山更瘅暑”(《次韵温伯雨凉感怀》)、“穷乡眼冷见未曾”(《送子文杂言》)……诗人偶尔也有“穷山薄宦我无恨”(《送通守林彦强寺丞还朝》)的自我慰藉,但还是排遣不掉“客行到此真蹉跎”(《送子文杂言》)的煎熬和“逆旅百忧集”(《番阳湖》)的抑郁,甚至“但欠清歌对芳醑”(《七月五日夜雨快晴》)的自我放浪依旧丝毫不减潮水般涌动的哀愁。来到这里又仅仅是任司户参军一职,对于这些,虽然他看似不十分介意,但现实中的巨大落差加上对未知人生的迷茫毕竟让他难以接受。“谓言久客不胜愁”(《胡宗伟罢官改秩,举将不及格,往谒金陵丹阳》)、“孤客心断绝”(《盘龙驿》)、“啼鹃撩客心”(《次韵子文冲雨迓使者,道闻子规》),屡次对“客人”角色的重复透露着埋藏于心的孤单寂寥,浓浓的思乡之情一直贯穿于整个徽州期间。这里,诗人静夜独坐生出的是“乡心几回首”(《次韵温伯夜坐》)的情怀,触碰景物泛起的是“随风片叶乡心动”(《次韵温伯谋归》)的遐想,看到美景发出的是“令我思故乡”(《晓出古城山》)的感慨。可以说,此时的范成大内心无时无刻不在翻腾着回家的呼唤。

成大追求的不仅是故乡的返归,更是心灵的回归。不仅是返乡,更是归隐,归隐至昆山东禅寺下读书、与社友唱和的安宁的生活。官场奔波、仕途无常本就不适合成大的性格,在他看来,功名是短暂的,“岁晚功名一纳衣”(《题漫斋壁》),为官是痛苦和煎熬的,“官路驱驰易折股,官曹随处是愁城”(《次韵温伯谋归》),范成大对这种无法改变的生活进行了否定,他所希望的是道家逍遥自适、无拘无束的境界,“门阑我亦似彭宣,想闻横玉叫苍烟”(《风月堂》)、“葛巾羽扇吾身健”(《次韵甄雪卿晚登浮丘亭》),以道家人物或形象自比。范成大不是颓废,而是人生旨趣不在官场在世外,在湖光山色间,在高雅的林泉里。美好的山水田园风光无时不激起诗人出世的愿望,让他泛起归隐的冲动,他恨不得早点放下名位,寻找身心自由:“万境何如一丘壑,几时定解冠裳缚”(《胡宗伟罢官改秩,举将不及格,往谒金陵丹阳》)、“何当从汝去,履綦寻蕙亩”(《次韵温伯夜坐,今日忽得舍弟到杭消息,喜见》)。一旦触及自然,无限惬意便油然而生:“惟有登临心未厌”(《再韵答子文》)、“浮生此景万事足”(《七月五日夜雨快晴》)。纵观诗人一生,他时时说归,常常道隐,乡恋和归隐贯穿仕业始终,无论是仗节使金,还是吏治地方,这种心绪并没随着时间而冲淡、随外界而改变。

(三)“章成竟何用,知能救穷不”:爱国情怀与悯农意识

成大虽深处穷地,即使自况不佳、满腹哀愁,但却心系国运、关注局势,他的心时时刻刻与祖国的命运同呼吸、共荣辱!国家的安危、边境的安定是范成大最为关切的事。那份深切的爱国之情、赤诚的爱国之心浓烈的流淌在血脉之中,无论何时、何地、何况,这种最崇高的信念不曾有丝毫动摇和改变。徽州期内,有对时局的关注:“莫对溪山话京洛,碧云西北涨黄埃”(《次韵朱严州从李徽州乞牡丹三首》),有对国运的担忧:“不图太平日,复见起兵簿”(《寄赠泉石石使李元直入觐》),有对友人安邦治世的激励:“兹行公勿逊,安国如鼎吕”(同上),更有对建功立业不惜性命的无悔执着:“凌烟何处在,风雨上铭旌”(《龙学侍郎清河候张公挽词》)。

“士若怀居,不足为士也”(《论语·宪问》),诚挚的爱国情怀激发着诗人想要一展抱负,实现宏图之志。范成大主观上虽不愿出世,祈望过着恬淡的生活,隐归之念也时刻不离脑海,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济世安邦、学优则仕的人生信念牢牢树立在每一位读书人的心中,成大亦不例外。治国平天下作为一个读书人的愿望,在中国知识分子身上自始至终没有消失,也不会消失,这是一种潜意识的积淀。尤其在宋代,面对积贫积弱、软弱无力的现状,那些身怀雄心壮志的知识分子们不甘凌辱,希望入仕能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梦想,改变现状,恢复自信,实现强盛。徽州期内,范成大不止一次地表达过一展伟业的雄心:“高怀妙康济,未试君前笏”(《寄上鄙句之明日,舟次梅口,南枝已有春意》)、“平生经济心,十不一二吐”(《寄赠泉石石使李元直入觐》);面对官微人困的局面,成大自我勉励:“斗升留滞休惆怅,枳棘从来著凤鸾”(《积雨蒸润,体中不佳,颇思故居之乐,戏书呈》);当自我宽慰被当下处境消磨殆尽,现实无疑升华了内心的愁绪,诗人一方面开始怀疑自己的价值:“嗟余独委琐,无用等木屑”(《次诸葛伯山瞻军赠别韵》),一方面也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焦虑:“断肠华年一掷梭”(《次韵即席》)、“客行到此真蹉跎”(《送子文杂言》),蹉跎的不止是年华,更是理想!诗人无奈发出了“章成竟何用,知能救穷不”(《次韵温伯雨凉感怀》)的叹息,“穷”不是经济的拮据而是理想的受挫。在最后将要离任时,诗人感慨说道:“非无凤与麟,终然侣虫鱼”(《古风上知府秘书》),可见心中巨大的现实挫败感和无比彷徨苦闷的心情。

范成大浓浓的爱国情怀与对人民的关怀相互捆绑在一起,呈现出人民性的深广和真挚,这是一种悯农意识,也是一份爱国情怀。徽州底层任职使得范成大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触底层人民,了解人民的疾苦。《后催租行》一字一泪写出了人民重赋下悲惨的命运。全诗以人民的口吻发出痛苦的呐喊,对封建统治阶级提出了愤怒的控诉。诗人真心关心人民,为人民操劳,与民共忧同乐。遇到酷暑难耐时,诗人联想农民的艰辛:“遥知陇上耘,暴背愁白丁”(《次韵庆充避暑水西寺》);农民割麦遇雨时,诗人发出“丐我一晴天易耳,十分终惠莫乘除”(《刈麦》)的祈愿;遇到插秧时,成大油然迸发“谁知细细青青草,中有丰年击壤声”(《插秧》)的欢喜心;看到晒蚕时,成大流露出“叶贵蚕饥危欲死,尚能包裹一丝窠”(《晒茧》)的担忧。范成大这种根植于“忧民”即是“忧国”的爱国之情是对杜甫爱国精神的继承,他身上呈现出的这份悯农意识让爱国情怀更具一种悲天悯人的特点,也使得诗歌的内涵更加丰富,更具有现实的深刻性。

(四)“向非来远游,那有此奇瞩”:描摹徽州奇幻的风景

“踪迹遍天下,审知四方风俗,所至登览啸咏”[3](P399)的范成大偏爱大自然,游赏山水一直是他的爱好和习惯,诗人总爱抽出时间单独与外界零距离接触,去体验大自然的钟灵毓秀,感悟外在世界的清静美好。徽州景象自古独具特色,境内六水回澜,群峰拱秀,“郡之境多山,山多涧谷,水贯其间,脉络如织,断崖绝壑,间出道间”(吴儆《竹洲集》),元代程文临在《溪石桥记》中说:“徽之州在万山中,视他郡最高。”公务略闲的成大一有机会便投身自然,在行游与观赏间体味着徽州独特的风景。在此期间,他遍访胜迹、寻赏美景,足迹遍布徽州各县。别具特色的山光水色立即唤起了诗人的创作热情,每到一处即把自然的雄奇瑰丽和游览的感受尽遣笔端。在他看来,徽州景色是奇绝的,“天风无边吹海月,景入溪山更奇绝”(《风月堂》)、“溪山四时佳,今日更奇绝”(《赏雪》)。奇绝之处首先在于特别的地理风貌,“沟塍与涧合,陇亩抱山转”(《寒亭》),溪水自然成为田地的沟渠,农田则散布在山丘的四周,以涧作沟,依山而种,写出了徽州“七山二水一分田”的实际状况;奇绝处还在于山之奇,如“歙维群山囿”(《次诸葛伯山赡军赠别韵》),奇之于群山怀抱,“歙浦烟山蟠万叠,钓台云日拥千章”(《次韵朱严州从李徽州乞牡丹》),奇之于山峦起伏,“万山丛丛石凿凿”(《送子文杂言》),奇之于山石嶙峋,“我瞻浮丘亭,山高璇柄没”(《寄上鄙句之明日,舟次梅口,南枝已有春意》),奇之于山势突兀,“老桑跼潜虬,怪蔓挂腾蟒”(《新岭》),奇之于山中非常景观;奇绝之处又在于常云屯雾集:“城外屏峰云白叠”(《奉题胡宗伟推官揽秀堂》)、“屯云日夜相吞吐”(《次温伯用林公正、刘庆充唱和韵》)、“宿雾锁山常幂幂”(《次景琳录事赠别韵》);奇绝之处更在于“郁攸甑常蒸,觱沸鼎百沸”(《温泉》),独步华夏的黄山温泉。

总之,深入万山丛中的徽州山山水水在诗人眼中是异样的,当山水遇到点缀时,诗人更觉不同寻常,《回黄坦》中说道:“渥丹枫凋零,浓黛柏幽独。畦稻晚已黄,陂草秋重绿。平远一横看,浩荡供醉目。落帆金碧溪,嘶马锦绣谷。世界真庄严,造物极不俗。向非来远游,那有此奇瞩!”文中通过对四种不同环境的植物现状的对比点出晚秋时令。放眼望去,呈现在眼前的气象不是千篇一律,而是有差别的和谐,虽然枫叶凋零、稻穗泛黄,但仍旧充满生机!“落帆金碧溪,嘶马锦绣谷”,波光粼粼的水面配上多姿多彩的山峦,又增添了画面的多重色彩,加之渔舟唱晚、撕马扬尘,一幅美妙的晚秋山色图跃然纸上,作者见此景必然大呼:“向非来远游,那有此奇瞩。”

徽州山水在成大心中还是厄险的。说水的险,如“篙师叫怒破涛泷,水石如钟自击撞”(《淳安》),水浪汹涌澎湃、气势急促。《浮梁》诗写道:“大滩石如林,小滩石如蘖。微生抛掷过,两桨砉将割。一滩复一滩,食顷经七八。崎岖幸脱免,已足凋鬓发。我家五湖船,镜面贴天阔。行迷勿浪远,归与泛花月。”作者采用比喻、夸张、对比的修辞手法或正面描绘或侧面烘托水的险、急、怪。整诗语气急促、险景环环相扣、气象逼人。“崎岖”两句让读者触目惊心,情绪震撼!又说山的险,“陵高类登天,斗下据窥井”(《灵山口》),危峰兀立,“回肠山百盘,挥手天一握”(《桑岭》),高耸险峻,“魂惊板桥穿,足侧石子滑”(《盘龙驿》),山陡路徒。总之,徽州山水的险恶就像诗人总结的“万山绕竮竛,二水奔澒洞”(《临溪寺》),山峦是巍然屹立的,水流是浩漫恣睢的。这种景色自然与江浙一带的温柔丽景差异较大,无怪范成大直呼“残山恶水”。

徽州任职期内,诗人异地为官、远涉他乡,观赏了山川形胜,增长了阅历,拓展了心胸,扩大了眼界;了解了人民疾苦,感受了朝廷的腐败,“诗言志,歌咏言”这种经历无疑增加了诗歌的素材,激发了创作灵感,丰富了诗歌的内容,“诗境益为开阔”。[4](P93)徽州期间,多重情绪的相互交织让成大始终被愁绪困扰,不断深化着原本生命里的悲剧意识,致使无论是抒情还是赠答甚至写景时,诗人屡屡表达出穷困的叹息,“穷而后工”的艺术规律也促使着他的诗至徽州后“骨力乃以渐而遒”,[5](P2142)较之以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绍兴三十年,范成大徽州司户参军之职秩满去任,此时在徽州已度过了5年的时光。当他离去时,同僚友人们纷纷送别,范成大亦一一回赠诗篇。“三年风波险,尽付一笑阅”(《次诸葛伯山赡军赠别韵》),心中虽有离任官职的愉悦与轻松,但更多的是依依不舍之情,这份情中有对上司赏识的鸣谢:“恩情一未报,终古铭肌骨”(《知府秘书遣帐下持新诗追路赠行,辄次韵寄上》),有对友谊的难忘和难舍:“惟君同怀抱,各坐天机拙”(《次诸葛伯山赡军赠别韵》),还有对此段生活的怀念“别来怅望何时见?漫上重城漫上楼”(《次黄必先主簿同年赠别韵》)。

[1](南宋)周必大.资政殿大学士赠银青光禄大夫范公成大神道碑[A].转引自:于北山.范成大年谱[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2](宋)吴儆.竹洲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3](宋)黄震.黄氏日抄[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8.

[4]孔凡礼.范成大年谱[M].济南:齐鲁书社,1985.

[5](清)纪昀.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六十[M].北京:中华书局,1995.

(责任编辑 王碧瑶)

(安徽中澳科技职业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0;中南民族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4)

On Fan Chengda’s Travel and Poems Written in Huizhou

TANG Hongli & CHEN Wenyuan

(AnhuiZhong-AoInstituteofTechnology,Hefei, 230000,AnhuiProvince;South-CentralUniversityforNationalities,Wuhan, 430074,HubeiProvince)

Fan Chengda, a patriotic poet of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1127-1279), spent a few unforgettable years in Huizhou when he was a serviceman, fulfilling his duties in a diligent manner and had thus won favor of his superiors. There he also made friends with the intellectuals, his colleagues and even some Taoist priests, writing and exchanging literary ideas with them. It was during that period of time that Fan Chengda wrote a large number of poems of a variety of topics, especially his fettered life, misery, homesickness, the idea of withdrawal from public attention, patriotism, sympathy with the farmers as well as the beauty of Huizhou. His life in Huizhou, as a matter of fact, eventually established his fame and writing style.

Fan Chengda; Huizhou; military staff; poem writing

2016 - 09 - 14

汤洪丽(1984—),女,安徽中澳科技职业学院基础部讲师,研究方向:中国传统文化、地域文化。陈文苑(1982—),男,中南民族大学博士研究生,黄山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民族文化与艺术文化遗产保护。

I207.25

A

1671 - 7406(2016)11 - 0058 - 05

猜你喜欢
次韵范成大徽州
宋 苏轼 行书次韵钱穆父还张天觉行县诗帖
中国书法(2023年9期)2023-12-26 18:03:59
高山仰止处 幽密跌宕地——徽州大峡谷
中老年保健(2022年5期)2022-08-24 02:36:38
徽州春雪
江淮法治(2022年3期)2022-03-16 06:54:26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当代音乐(2021年12期)2021-12-15 09:55:43
徽州绿荫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黄河之声(2018年4期)2018-04-24 02:43:57
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夏日田园杂兴(其一)
溪边桥下,春里徽州
火花(2016年7期)2016-02-27 07:45:42
宋代次韵诗现象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