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玉汉
(长安大学,西安 710064)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现状及趋势研究
夏玉汉
(长安大学,西安710064)
摘要: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话语模式单一、形式固化,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遭遇结构冲击,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功能失调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出现话语沟通危机、话语转化危机和实践危机。展望未来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除了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科学化和规范化,还要进行基于时代、文化和生活的思想政治话语建构,以及话语范式和沟通机制的创新和发展。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建构;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经过30多年的学科建设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以及独具特色的话语体系。海德格尔曾说过,语言是存在的家。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话语表征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本质和存在,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虽然取得巨大成就,但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话语研究的范式和方法上还略显滞后和不足。试图描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话语现状,分析其话语困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话语构建的具体路径。
1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现状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在系统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以思想道德教育为内容的学科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完整的学科体系。经过三十多年的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得到了丰富与发展。然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话语研究却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史新的问题视域。
1.1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涵研究范式建构
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话语内涵的研究还略显单薄,但其基本要义的研究也取得了重要成果。从话语的语辞分析入手,学者们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概念和内涵的基本要义。董世军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体出发,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经验上界定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通过一定方式表达出来的指向一定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话语。但是,这一界定缺乏对思想政治教育深刻关照。邱仁富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定义从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从语言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结合,从而突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基本要义。洪波则更为完善地表达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话语系统的本质和经验实践的导向。可以看出,学者们大都是从思想政治教育学这一单一角度来建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这样建构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涉及诸多学科的实践导向的研究领域,单从思想政治教育学来定义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难以体现出其本身丰富内涵和学科交叉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涉及语言学、教育学、政治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多门学科交叉的领域,在语言学、政治学和心理学的拓展研究还有很大空间。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建构偏向总体性研究,而在具体的应用领域其研究乏善可陈。最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建构内容和形式重复单一,缺乏创新性。总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涵研究建构上未能形成统一的范式,人们在理解其概念内涵上存在一些差异。
1.2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逻辑研究建构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自身的逻辑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把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导向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本质相结合的保障。李宪伦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逻辑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经验的升华,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实践的逻辑依据。具体来讲,学者们把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逻辑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学理逻辑, 即既要实现思想政教育话语客体行为的社会化的学理形态,又要具有一定超越意义的价值引导性;二是历史逻辑,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历史表征;三是生活逻辑,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规律的总结。这三个逻辑路径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理论深度、历史内涵和生活化实践经验。
1.3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功能研究建构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功能是思想政治话语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显现的,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道德水平为核心的功用。鲁杰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功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辩护功能。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作为具有意识形态功能的话语形式为统治阶级作合法性与合理性的辩护,这种辩护是统治阶级实现统治与稳定的舆论和思想文化基础。第二,引导功能。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作为舆论导向和价值导向引导民众在思想政治领域走向舆论自觉和价值自觉。第三,规范功能。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不仅能够在教育实践中运用,而且能够转化为话语权力规范和导引受教育者[1]。当然,这些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功能基础上的基本功能。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还具有政治心理的牵引功能、社会文化的普及功能和思想教育生态的拓展功能。
2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困境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虽然取得许多成果,但思想政治话语的语境和生态的变化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陷入了新的困境。
2.1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体系化和话语理解的碎片化造成的话语沟通危机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是在长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基础上而来的。长期的经验实践和理论建设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体系,即以思想政治学科逻辑支撑与政治、历史和思想为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硬核,及灌输话语、宣传话语和说服话语的话语保护带。在这一硬核和保护带的作用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不断丰富和发展。然而,这一模式根源于中国革命、建设和发展历史逻辑,这就形成了一套固定的话语体系。而这一话语体系在当今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显得十分单薄。首先,在政治上,国家治理强调治理体系的构建和依法治国,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仍带有革命话语色彩。其次,在经济上,经济改革向市场化推进,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在微观经济领域略显薄弱。最后,在社会生活领域,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重视灌输、宣传和说服,而当今多元化的文化环境使得这种话语方式的功效降低。也就是说,时代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语境和生态发生了改变。然而,由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巨大变化,个体所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总呈现碎片化的状态。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体系性与个体理解的碎片化的矛盾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了话语沟通的危机。如果不研究和适应这些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功能将进一步削弱,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将受到威胁。
2.2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逻辑泛化造成的话语转化的危机
德里达认为,“我们极易表明结构概念甚至结构这个词本身是与认识一样古老的——那就是说,与西方哲学和科学一样古老——它们的触角已深深扎进日常语言的沃土之中,在其最深处认识用一种隐喻式的替换来组织它们,使其成为自己的组成部分。”也就是说,“解构就是消除和分解结构”[2]。由于主体的不在场,话语结构和逻辑结构遭到消除和分解。而这种消除和分解往往针对的是权威的话语模式。因为,权威的话语模式作为知识的权威结构具有导向性和固定性,因而不同的认知主体对其理解就会产生差异性和多样性。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而言,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权威话语面临着被消解和解构的危险,以至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呈现碎片化、离散化和陈旧化的倾向。这种倾向的后果就是认知主体理解的差异化,认知内容的模糊化和认知效果的退化,从而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实际效果的弱化。然而,文本解构和语言学解构并不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面临的唯一挑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生态的变化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权威话语面临解构危机的重要因素。一方面,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革命话语向现代建设话语转化。传统的革命斗争话语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在下降,应该定位好这些教育内容的地位和作用。而现代的与人民利益切身相关的社会建设为主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还有待加强。另一方面,多元文化的冲击倒逼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转型。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中国既要引进来,又要走出去。在这一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不免会受到西方文化和其他文化的冲击,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走出国门后也必将受到其他文化的挑战。面对诸多挑战,如何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促使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型。
2.3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功能失调造成的话语实践的危机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功能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展示出来的话语模式、话语逻辑和话语形式应有的作用。这些作用指向维护、引导和规范受教育者,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的目的。然而,在实际生活中,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往往会失语,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功能失调。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适用场和生态域越来越窄。思想政治话语的讲授、宣传和探讨被局限于学校,而学生和教师又总是从应试教育的角度来看待思想政治教育的。这就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使用和推广变得极为有限,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功效也非常有限。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讲授的方式也使得其功能失调。在高校之中,思想政治教育往往集中于基础理论研究,而其实用性往往缺乏以实证性为基础的实用性研究。在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往往被当做应试工具,难以真正调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激励性。而在社会宣传上,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总以口号的形式被直接挪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真正社会教育作用难以发挥。最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转型并不成功。鲁杰认为,在思想政治教育整体话语上,还没有完全摆脱革命话语特性,话语处于一种自发演进状态,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转型逻辑混乱无序,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应对现实无所适从。总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还难以兑现和实现提高我国思想道德水平的应有之义和理想目标。
3应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危机的现实路径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之中必将进行新的转向,但转向的思路和建构的路径仍在探索之中。就其基本方向来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将是在新的时代条件和文化环境下,以科学化的研究思路和生活化的话语方式形成新的话语范式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功能的实现。
3.1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和教学的科学化与规范化
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经过长期的经验总结和探索已经建立起以高校为主导全面的学科研究体系。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仍旧处在初步探索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还没有形成学者已达成的共同的研究范式和话语范式。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还处在总体研究和规范研究的阶段,还没有走向科学化和规范化。同时,在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高校之间和高校与社会之间缺乏相应的交流。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要从两个方面加强自身的研究层次和水平。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要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话语发展的规律性。也就是说,在思想政治话语研究上研究者要以真理为导向,以实事求是为原则,以严谨科学的态度从事研究。另一方面,在研究成果上要做到分享与共享,加强研究的合作和交流。不仅要研究开花结果,更要在交流与发展上开花结果。总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功能的实现是建立在科学的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的。
3.2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时代的建构和创新
任何话语都是随着时代的变革而变革,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也是时代精神的反映。中国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实践起源于中国革命斗争时代的,沿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逻辑演进的。然而,当今中国已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需要进行现代转化、建构和创新。当前中国正在进行以“中国梦”为伟大理想的、以“四个全面”为现实路径的、以“三大自信”为支撑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时也是中国深化改革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充满着许多挑战,无论是来自国内的还是来自国外的。如何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来宣传教育民众,凝聚民心,维护稳定和发展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重要任务。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应该紧跟时代步伐,进行现代转型。
3.3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文化传承与创新
任何一种话语都包含着话语形式、话语逻辑和历史传承与文化传承的话语功能。而这种历史和文化要素又作为话语内容反映着这些话语主体的思想文化素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民族性,这种民族性内在于民族历史和民族文化之中。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华人民的民族历史和民族文化塑造和铸就着人民的话语形式和话语内容。中国传统文化是以政治文化为核心的,思想道德塑造和文化心理塑造的历史最为悠久的文化形式。这些文化形式中包含的修生养性、治国理政、求真务实和以民为本的优秀思想文化都能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服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发展离不开也不能离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当然,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并不是拿来主义,而是再创新的基础上对传统文化话语内容和形式进行改造,以适应当今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的需要。
4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生活建构和沟通机制的建构与创新
阻碍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沟通问题,因为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问题引来众多学者的研究和争议。吴海江认为,教学话语及其言说的方式,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权力关系的函数。因此,他主张从“独白”走向“对话”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创新的重要形式[3]。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生活建构和沟通机制正是建立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的。“对话”的方式主张教师与学生都是平等的言说者,通过理性沟通和思想交流来探讨共同面对的理论和现实问题。也就是说,受教育者在参与思想政教育对话当中,通过与老师、学生合作与协作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传达方式是交往理性和对话理性,而不是单一的传输和接受。
参考文献:
[1]鲁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功能定位与实现路径研究[J].理论与改革,2011(02):121-123.
[2]刘放桐.新编现代西方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28.
[3]吴海江.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的创新[J].思想理论教育,2014(01):60-64.
Research on present situ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iscourse and the trend
XIA Yu-han
(Changan University, Xian, 710064, China)
Abstract:At present, in the subj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discourse mode is single with fixed form and tradit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iscourse encounters structural impact. Malfun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iscourse leads to discourse communication crisis, discourse transformation crisis and practice crisis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iscourse. Looking to the futur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iscourse research, in addition to improving the scientification and standardiz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searc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discourse construction based on the time, culture and life, as well as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discourse paradigm and the communication mechanism are also needed.
Key word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iscourse; construc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收稿日期:2016-01-26
作者简介:夏玉汉(1990-),男,陕西安康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496(2016)02-0040-04
DOI:10.14079/j.cnki.cn42-1745/tv.2016.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