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博
(河南师范大学,河南 新乡 453007)
高校宿舍导师制的育人模式研究
——以河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为例
刘博
(河南师范大学,河南 新乡 453007)
颇具特色的宿舍导师制为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提供了新思路。给大学生配备指导教师,一方面可以及时解决了大学生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有助于形成正确的思想政治理念,另一方面利用本科导师所带博士、硕士研究生资源共同指导本科生的社会实践与科研创新,实现学生、导师、学办老师、辅导员的无缝网状链接。
宿舍导师制;思想教育;人才培养
导师制度(Tutorial system)起源于英国牛津大学,这一制度为牛津大学培育了4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20多位首相,被誉为“牛津皇冠上的宝石”[1]。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本科生导师制逐渐走进我国高校,广大教育工作者亦在本科生导师制的道路上不停探索前进。
河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充分发挥师资优势,通过每个宿舍分配一个和学生们专业相关的教师作为宿舍导师,探索出了以学生宿舍导师为单元的大学生思想教育模式。该模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社会性和实践性,是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机制。
“本科生导师制,增加本科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机会,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2]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的每个导师与自己所带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共同指导8人为一组的本科生的专业学习、技能提升、就业择业与科研创新,实现学生、导师、辅导员的相互连接,保证了每一位学生接受到较为全面的指导,使他们在本科生阶段,形成正确的思想政治理念,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为走向社会、促进就业打下坚实基础。“本科生导师制是高等教育模式的创新,是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3]
在导师分配阶段,面对大一、大二年级的学生,导师着重帮助和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心理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问题。从三年级开始,导师制将进行阶段转变,导师分别在学生的专业学习、科研能力、就业指导、就业能力、个人兴趣和爱好等方面进行着重的指导和培养。该阶段由学生和导师进行双向选择。导师们可以优先让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提前参加科学研究组日常科研活动。
(一)导师寄语学生,学生为导师颁奖
在新生入学教育活动中,利用导师寄语活动,从学习、生活以及成长成才等方面用正能量引导学生,老生毕业晚会上,导师寄语毕业生,对所有即将走进大社会的毕业生们做出勉励和就业指导,同时,毕业生们集合自己在校阶段的学习、生活和求职经历,与导师们畅所欲言,交流了各自的收获与感悟,也表达了对导师们的浓浓的感激之情。许多优秀的导师在学生宿舍导师制的平台中凸现出来,院系学生会组织同学们自主选举出十佳本科生导师并隆重举办相应的颁奖典礼。每位导师在整个指导环节和评选颁奖过程中认识到自己工作中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学生们通过导师事迹也进一步了解了导师,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拉近了导师与学生的距离,激发了导师的工作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学习、科研能力、心理素质以及社会就业能力的提高。
(二)以生为本,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构建长效育人机制
由于学生多教师少,相对而言,教师有些难以面面俱到,顾及到每一位学生,有的学生甚至会感到强烈的无助,教师的传教育人也难以满足学生们日益增长的求学要求。高校学生宿舍导师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坚持以生为本,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通过把教学、科研、就业等任务进行分解,明确和强化导师们不同阶段的职责,将全院学生分成每8人一小组与导师有机结合,并形成长效的育人机制,建立相对完善的导师遴选标准、导师手册等一系列文件准则。高校学生宿舍导师制的实施与不断完善,使得导师教书育人的主动性与自觉性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就业指导也工作事半功倍。
(一)促进了和谐校园文化环境和学生文化氛的构建
我院自2007年实施宿舍导师制以来,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理念,在社会实践、科研训练、专业技能提升、就业能力强化等方面综合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来进行课程设置、导师指导,学生在接受教学的过程中也目标明确,兴趣十足。从2009年至今成功开展了六届包括“十佳导师评选”和五届“十佳教学名师评选”工作,学校党委、宣传部、学生处、就业指导中心和校团委等各职能部门的领导老师热切关注,积极参与颁奖晚会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同时还在校报和教学简报上进行专刊宣传报道,将好的做法和成绩渗透到各个院系,影响到每一位莘莘学子,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激励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为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和学生文化氛增添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二)结合实际,构建了科研创新新平台
我院学生宿舍导师制以教师技能培训中心和大学生创新实验基地为依托,通过开展学院特色活动科技文化节储备具有科研能力的优秀学生,选拔他们进行挑战杯科技作品制作比赛、电子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和开展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教育实习、毕业论文等学术活动,导师全程指导学生掌握正确学习方法,培养科技创新能力,进行教学技能训练和科研创新指导,为学生提供教学、科研和创新的新平台。同时,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有了信心和团队归宿感,促进了本科生在科研创新、教学实践以及日常管理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实行本科生导师制也调动教师进行科研与教学的积极性,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4]。
(三)搭建了良好的就业平台
通过学生宿舍导师制,不同层次的学生与导师联系起来,利用学生导师们所带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资源,通过开展模拟工厂实习、毕业生双选会等活动,共同指导本科生的社会实践、就业择业能力,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社会实践能力和就业择业能力、就业技能和就业必备素养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为学生迈出校门走向社会去就业或择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重视导师言传身教的人格魅力
“教师良好的师德和人格形象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和人格示范。教师师德的高下,将对一代甚至几代人的成长产生直接的影响。”[5]导师要重视自身的人格感召力、创造力和辐射力等人格魅力的影响。导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也必须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和丰富自己的阅历、知识储备,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强化自己的责任意识,真正做到爱生如子,唯有如此才能对学生产生知识上和人格上的吸引力,才会真正做到上有所施、下有所效。
河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在建立和实行学生宿舍导师制时,充分认识到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两者间相互渗透的重要性,开拓了学生思想工作新局面。实践证明,高校学生宿舍导师制是一项行之有效、与时俱进的好措施。此项制度将教师育人显性化,将育人对象具体化,使教师真正承担起育人的实际责任。导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掌握科学知识、提升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更重要的是,如何教会学生去做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为把每一位学生培养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而不懈努力。
高校宿舍导师制的大学生思想教育模式开展以来,赫赫成绩中也伴随着不足之处。诸如有学生向辅导员老师反映导师在专业或就业指导上面存在一定原因的消极状态;也有导师反映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够、自律性太差等问题。“目前高校普遍的现象是教师更愿意教书而不是育人,教书育人更多停留在口号上,并无硬性的考核指标来落实。”[6]在今后的工作重要积极主动关注导师需求,如改进鼓励与奖励制度,大力支持项目开展的资源、经费等,帮助导师们尽早调整好工作状态,及时解决导师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同时也要进一步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和引领工作,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帮助学生找准前进方向,加强对学生的关怀,主动地去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自律性。总而言之,高校宿舍导师制的开展仍然需要在不断的摸索中前进,在实践中继续积累经验,发扬优势,改进劣势,为学生、教师和学校的教育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1]TAPPER T,PALFREYMAN D.Oxford and the Decline of the Collegiate[M].London:Woburn Press,2000:96.
[2]章舜钦.论在高等学校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实行导师制[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2).
[3]朱红林.对本科生导师制管理模式的思考[J].新西部,2013,(35).
[4]刘振彪等.对本科生导师制的思考[J].现代大学教育, 2003,(04).
[5]牛维麟.新世纪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1,(20).
[6]唐耀华.论本科生导师制对高校发展的促进作用[J].高教论坛,2005,(03).
G640
A
1671-5993(2016)01-0005-03
2016-01-20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专项任务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5-sz-142)
刘博(1986-),男,河南新乡人,河南师范大学助教,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