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文化杂识二题

2016-03-28 06:50罗小华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集韵广韵中华书局

罗小华



巴文化杂识二题

罗小华

(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南长沙 410005)

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中均有关于“廪人”的记载,据此,巴人领袖“廪君”在“奉以为君”之前,可能担任过类似“仓库收藏、出纳管理”的职务。汉代巴郡属县“朐忍”,后代或作“䏰”。追根溯源,这两个字本来是不存在的。在传抄过程中,由于出现讹误,于是有了“”字,由于出现类化,于是有了“䏰”字。

廪君;廪人;朐忍;䏰

一、廪君臆说

有关巴人领袖“廪君”的记载,见于传世文献。《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巴郡南郡蛮,本有五姓:巴氏,樊氏,瞫氏,相氏,郑氏。皆出于武落钟离山。其山有赤黑二穴,巴氏之子生于赤穴,四姓之子皆生黑穴。未有君长,俱事鬼神,乃共掷剑于石穴,约能中者,奉以为君。巴氏子务相乃独中之,众皆叹。又令各乘土船,约能浮者,当以为君。余姓悉沈,唯务相独浮。因共立之,是为廪君。乃乘土船,从夷水至盐阳。盐水有神女,谓廪君曰:‘此地广大,鱼盐所出,愿留共居。’廪君不许。盐神暮辄来取宿,旦即化为虫,与诸虫群飞,掩蔽日光,天地晦冥。积十余日,廪君(思)[伺]其便,因射杀之,天乃开明。廪君于是君乎夷城,四姓皆臣之。廪君死,魂魄世为白虎。巴氏以虎饮人血,遂以人祠焉。”[1]2840《晋书》、《世本》与《水经注》也有类似的记载。

“廪君”之“君”,指的是君长。《仪礼·丧服》:“君,至尊也。”郑玄注:“天子、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2]1100“廪君”之“廪”,历来众说纷纭,刘自兵先生对各家之说做了很好的梳理[3]。目前,比较有影响的是管维良先生读“廪”为“灵”的意见(管维良《巴族史》)[3]。廪,来纽侵部;灵,来纽耕部。声纽相同而韵部远隔,目前不见二字互相通假的例证。因此,此说有待商榷。我们怀疑,“廪”可能与文献中的“廪人”有关。《周礼·地官·廪人》:“廪人掌九谷之数,以待国之匪颁、赒赐、稍食。”[2]749《仪礼·少牢馈食》:“廪人摡甑、甗、匕与敦于廪爨。”郑玄注:“廪人,掌米入之藏者。”[2]1197《孟子·万章下》:“其后廪人继粟,庖人继肉,不以君命将之。”[2]2745《国语·周语上》“廪协出”,韦昭注:“廪人掌九谷出用之数也。”[4]25《睡虎地秦墓竹简·效律》:“入禾,万石一积而比黎之为户,及籍之曰:‘某廥禾若干石,仓啬夫某、佐某、史某、稟(廪)人某。’”[5]73另外,“廪人”还见于二年寺工壶铭:“二年,寺工师初,丞拑,稟(廪)人莽。”[6][7]“廪人”,黄盛璋先生释为“廪入”,指“仓廪所贡入”。[8]233王辉先生认为“廪人”是“仓库收藏、出纳管理人员”,并指出:“铭文之所以要刻上廪人的名字,在于说明壶之容量是经过廪人校验、核准的,莤府用它从仓廪取用米谷,具有标准器的性质。”[7]83裘锡圭先生指出:“壶为盛液体的容器,不大可能用作从仓廪取用米谷的标准器。……壶铭‘廪人’的含义似与典籍及秦简中的‘廪人’不同,需当另求别解。”并提出怀疑:“壶铭的‘廪人’,意即廪取粮食之人,廪食于公之人,词例与后世所谓‘廪生’相似。”[9]对比王、裘二位先生的意见,后者似乎更适合用于解释二年寺工壶铭中的“廪人”。而对于“廪君”,我们怀疑,“廪君”在成为“君”之前,可能担任过类似“廪人”那样的“仓库收藏、出纳管理人员”。董其祥先生也曾有过类似的看法:“君为部落酋长之号,‘廪’有仓廪之意,表示农产品有了剩余,需要加以储存,故有廪君之号。”(董其祥《巴史新考》)[3]另外,为君之前担任官职的现象,古书中不乏其例,如大禹曾担任司空。《书·舜典》:“舜曰:‘咨!四岳,有能奋庸熙帝之载,使宅百揆,亮采惠畴?’佥曰:‘伯禹作司空。’”孔安国注:“四岳同辞而对,禹代鲧为宗伯,入为天子司空。”[2]130

总之,笔者怀疑,巴人领袖“廪君”在“奉以为君”之前,可能担任过类似“仓库收藏、出纳管理”的职务,因此号为“廪君”。

二、朐忍正音

朐忍,汉代置县,属巴郡。《汉书·地理志上》:“巴郡,……县十一:……江州,临江,枳,阆中,垫江,朐忍,安汉,宕渠,鱼复,充国,涪陵。”[10]1603《后汉书·郡国五》:“巴郡……江州,宕渠,朐忍,阆中,鱼复,临江,枳,涪陵,垫江,安汉,平都,充国,宣汉,汉昌。”[11]3507文献中或作“朐”。《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二年春二月甲辰,朐县获灵龟以献,归之于相国府。”[12]153《晋书·地理上》:“巴东郡:鱼复、朐、南浦。”[13]437丛文俊先生指出,“忍”字增“肉”旁作“”,是“晚出之类化形声字”。[14]朐忍故城在今重庆市云阳县西。

县名“朐忍”之“朐”,《汉语大字典》、《故训汇纂》等大型工具书均据《广韵》认为此字的读音为“尺尹切”。[15]864[16]2062《说文》肉部:“朐,脯挺也。从肉,句声。”[17]89可见“朐”是形声字,应该从“句”得声。“句”,《广韵》、《集韵》均归侯部。[18]62[19]78“朐”是个多音字,其读音主要来源于《广韵》、《集韵》二书。

(一)《广韵·侯韵》:“眗,脯也。(其俱切)”[18]19《广韵校本》将“眗”改为“朐”。[20]76可见,《广韵》中“眗”当为“朐”字之误。所谓“其俱切”,就是“朐”的读音。

(二)《集韵·虞韵》:“朐,朐衍,戎名。在北地。(匈于切)”[19]21“匈于切”仅见于“朐衍”的专用名,可不予考虑。

(三)《集韵·肿韵》“昫,日出温也。《司马法》:‘鼓旦明五通为发昫。’或作朐。(诩拱切)”[19]88“昫”、“朐”均从“句”声,谐声通假,故“昫”可写作“朐”。只是,“朐”乃是“昫”的假借字,“诩拱切”的读音可不予考虑。

(四)《广韵·准韵》:“朐,汉朐䏰县名,在巴东郡,地下湿多朐䏰虫。䏰,音闰。(尺尹切)”[18]79准韵中收有“朐”字,是十分值得注意的。《集韵·准韵》:“,䏰,县名,在汉中。或从匀。俗作朐,非是。”[19]103对比可知,《广韵》中的“朐䏰”与《集韵》中的“䏰”,应该是同一个地名。考虑到“朐”从“句”得声,而“”从“旬”得声。“句”属侯部,而“旬”在《广韵》中属真部,在《集韵》中属谆部。[18]30[19]35侯与真、谆二部远隔。因此,《广韵·准韵》中的“朐”,实际上应该是“”字。然而,“”字却是个错字。蔡梦麒先生指出:“,巨宋本、巾箱本、元泰定本等均作‘朐’,《汉书》、《后汉书》、《晋书》亦作‘朐’。”[21]601不仅如此,《隶释》所载东汉“巴郡太守张纳碑”、明万历初年在陕西郃阳县旧城出土的“汉郃阳令曹全碑”与2004年出土于重庆市云阳县旧县坪遗址的“汉巴郡朐忍令景云碑”等石刻资料中,该县名均作“朐忍”。[22]62[23]5凡此说明,“朐忍”当为县名正字。

[1] 范晔.后汉书[M].李贤,等,注.北京:中华书局,1965.

[2] 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影印本,1980.

[3] 刘自兵.廪君巴人为越族辨析[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18.

[4] 徐元诰.国语集解[M].王树民,沈长云,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2.

[5] 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睡虎地秦墓竹简[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

[6] 李光军,宋蕊.咸阳博物馆收藏的两件带铭铜壶[J].考古与文物,1983(6):图四.

[7] 王辉.二年寺工壶、雍工敃壶铭文新释[J].人文杂志,1987(3):图一.

[8] 黄盛璋.试论战国秦汉铭刻中从“酉”诸奇字及其相关问题[M]//古文字研究:第10辑.北京:中华书局,1983.

[9] 裘锡圭.“廪人”别解[J].人文杂志,1988(1):28.

[10] 班固.汉书[M].颜师古,注.北京:中华书局,1964.

[11] 司马彪.续汉书志[M].刘昭,注补.北京:中华书局,1965.

[12] 陈寿.三国志[M].裴松之,注.北京:中华书局,1959.

[13] 房玄龄,等.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14] 丛文俊.新发现《汉巴郡朐忍令景云碑》考[J].中国书法,2005(5):27.

[15] 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字典(缩印本)[Z].湖北辞书出版社、四川辞书出版社,1992.

[16] 宗福邦,陈世铙,萧海波.故训汇纂[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17] 许慎.说文解字[M].徐铉,校定.北京:中华书局,1963.

[18] 陈彭年,等.宋本广韵[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19] 丁度,等.宋刻集韵[M].北京:中华书局,1989.

[20] 周祖谟.广韵校本[M].北京:中华书局,1937.

[21] 蔡梦麒.广韵校释[M]长沙:岳麓书社,2007.

[22] 洪适.隶释[M].北京:中华书局,1985.

[23] 初拓汉曹全碑[Z].天津:天津杨柳青画社,2005.

[24] 钮树玉.说文新附考、续考、札记:第1册[M]//《丛书集成初编》影印本,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

[25]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26] 陶潜.新辑搜神后记[M].李剑国,辑校.北京:中华书局,2007.

(责任编辑:郑宗荣)

Two Notes on the Culture of Ba

LUO Xiaohua

(Archaeological Institute of Changsha, Changsha, Hunan 410005)

In the handed-down and excavated documents, there are some records about “linren(廪人)”. According to these records, “linjun(廪君)”, leader of Ba, might have taken the stockman position before he served as monarch. “Quren(朐忍)”, a county belonging to Jun Ba, is written as “quren(䏰)”. Tracing the origin, both of the two words aren’t found. When transcribed, they are written as “quren(䏰)” due to mistaken compilation and analogy.

linjun(廪君); lingren(廪人); quren(朐忍); quren(䏰)

K204

A

1009-8135(2016)02-0016-03

2015-12-02

罗小华(1982-),男,湖南衡南人,历史学博士,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馆员。

猜你喜欢
集韵广韵中华书局
荆璞《五音集韵》之形制
《集韵》征引《说文》过程中的几个问题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s Function in Daily Life
《集韵》征引《广雅》研究
王国维《广韵》批校与治学精神
浅谈中华书局企业文化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集韵》编撰的起讫年代考辨
从《离骚》看《楚辞补注》与《广韵》反切注音的差异
明孤抄本韵书《辨音纂要》舌音考
On Observing Etiquette and Custom —— A Case Study of the Essence of the Funeral and Burial in the Six Dynast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