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源子
幼儿园课程实施现状与对策研究
邱源子
国家教育部在2001年颁布了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将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推向了崭新的局面。为进一步提升幼儿园课程实施的水平,探讨幼儿园课程实施的现状成为学前教育领域关注的重点。本研究将选择鞍山地区的幼儿园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法、实地访谈、实地观察等研究方法进行资料采集,在归纳幼儿园课程实施的特征与影响因素基础上,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
幼儿园课程实施;现状;对策
[作 者]邱源子,鞍山师范学院。
本研究在调查鞍山地区的幼儿园过程中,发现对于所设置的课程,每个幼儿园均显现出较大的自主性,而且基本都能遵照主管部门要求,从幼儿的兴趣出发,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拟定教学计划并安排教学进度。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许多幼儿园没有将设计好的课程理念真正转化到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教师理论与实践水平偏低
第一,教师对活动目标理解不透,活动组织能力较弱。不少幼儿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之前,对教学内容的目标并不十分明确,在教学过程中盲目指导,造成课程实施效果不佳。并且,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过分依赖既定的方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突发情形不能够进行灵活地处理,对课程的实施不能因实际情况进行改进,导致教学过程呈现生硬呆板的状态。
第二,教师在课程实施时生搬硬套。由于一些幼儿教师在缺少对教材的钻研与理解的同时,也缺少课程的创造性,不能把课程的教学目的真正变成满足儿童需要、促进儿童发展的活动内容,缺乏对教学材料进行再次筛选、加工与设计的意识和能力。在课程的实施中,教师的教学反思也常流于形式,对所发现的问题缺乏有效地分析与改进。部分教师将教学反思的重点放在了幼儿的需求上,而那些“吃不了”“吃不饱”的少数幼儿却很少获得老师的关注。还有的教师不知该反思哪些内容、怎样全面透彻地反思、从哪些角度进行反思,这些问题都反映出教师多角度思考分析的能力较弱。
第三,教师的责任意识不强。通过观察发现,在幼儿户外活动时间,多数教师往往站在一旁,一边休息或闲聊一边看护幼儿安全,而根本没有真正参与幼儿的活动中去。笔者还观察到,有的教师在户外活动时间甚至抱着自己的小孩在树荫下乘凉,根本对本班的幼儿不理不睬。对于幼儿来说,教师在活动中积极地支持、鼓励、指导能增强加幼儿集体活动的积极性,幼儿的体能、协调能力均能得到提升。由此,教师必须提高责任心,使教育与保育做到真正的融合。
(二)小学化倾向严重
幼儿园课程实施过程中小学化倾向严重,主要表现在教学规范小学化和教学过程小学化两个方面。笔者调查的幼儿园是鞍山市的一所中档民办幼儿园,通过对幼儿家长的访谈了解到幼儿园招生情况一直较好,家长对幼儿园开设的课程比较满意,幼儿能学到许多东西,而且对幼儿的要求比较严格。
如在一节大班的学汉字课程中,笔者看到,下午3点半23名幼儿围着1名教师坐成两排,课前老师说了上课的规范,如小手放在膝盖上、小嘴快闭好、不许说话、不许下地跑跳、大眼睛盯老师、回答问题要举手等,然后老师出示10张字卡,带领幼儿朗读,再让幼儿逐一读出每张字卡后,又将字写在黑板上,要求幼儿认读。最后给幼儿讲解每个字的字义,并组成简单的词。一节课半小时下来,幼儿们利用10分钟时间完成喝水、去厕所、洗手的事项准备放学。可是,4点20放学后,大班的幼儿除了2个要去其他机构学习兴趣班外,其余幼儿都没有放学,准备继续上幼儿园组织的葫芦丝课程或书法课程,该时间是从4点半到5点。课题组成员在其他幼儿园调查时均不同程度地发现类似问题,民办幼儿园的问题更集中突出。
(三)游戏类课程受到较大冲击
幼儿园开设的游戏类课程主要有晨间游戏、户外游戏与区域游戏三种。晨间游戏一般在每天吃完早饭后活动半小时,主要内容是早操;户外活动在每天上下午都固定时间进行;而区域活动一般每周两次。与生活类、教育类课程相比,游戏类课程虽然在课程计划中每天都有,但受重视程度还不够,经常受到冲击。在调查中发现,晨间活动几乎每个幼儿园实施得都不错,只要天气正常,幼儿们都会参加晨间游戏。对于区域活动而言,公办幼儿园实际运行状况较好,幼儿们都能在固定时间到固定区域游戏,比如骑小车、玩球、走独木桥、跳小马等,而民办幼儿园由于场地限制、活动器材少,基本上不能保证幼儿按需进行区域活动,区域活动的时间基本上都被其他教育类课程取代。户外活动基本上在公办幼儿园每天能够正常实施,通常由教师带领幼儿做游戏,但调查时段正赶上幼儿园排练毕业晚会,这期间幼儿的户外活动时间完全都是在排演节目,对于民办幼儿园户外游戏时间基本上被教育类课程取代。
(四)课程资源有限
幼儿园课程实施过程中不可缺少课程要素,一方面,课程资源可以为实现课程目标服务;另一方面,课程实施质量也受制于课程资源是否足够丰富以及开发的程度。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只有3成幼儿园能够充分开发课程资源,使幼儿尽可能多地亲身体验不同课程资源。如笔者参与一所民办幼儿园中班的一节语言阅读课,课程主题为“我们爱动物”,课程目标是让幼儿用语言描绘出不同动物的特征,并通过游戏的方式表演各种动物。为了使幼儿有更直观的感受,本节课选择在户外动物园进行,并将本节课由午睡后调制早饭后,同时与晨间活动和上午户外活动时间合并,延长课程时间。出于对幼儿安全的考虑,幼儿园决定让部分家长代表参加,协助教师管理幼儿。果然,幼儿在实地观察每种动物之后,都兴奋地描述自己喜欢的动物,并用肢体表达它们。通过在可投喂区为小动物喂食,增进了幼儿与动物的情感。还有一所民办幼儿园,在开设的演讲口才课时标注的授课地点是户外,在对幼儿园管理者访谈的过程中了解到,该演讲口才课是幼儿园的特色课程,由园长授课。园长为鞍山市媒体专业播音员出身,有标准的普通话基础。为了使幼儿的演讲能力提升,增强幼儿的表现力,该课程的大班幼儿一年四季,只要天气允许都在户外(通常选择公园)与园长进行互动授课,在有围观的情况下,幼儿也能较好地表现自己。
在调查中还发现,公办幼儿园能更好地与社区、社会协作办学。如在生活类课程中涉及幼儿牙齿保护问题,幼儿园会与医院的牙科医生沟通,让专业医生为幼儿上课。有的幼儿园会邀请社区民警,到幼儿园为幼儿讲解安全常识等。
(五)课程实施的评价体系相当不完善
幼儿园的课程评价体系应该包含对幼儿的评价、对教育活动的评价、对老师的评价等,而评价的主体有教育部门、园长、教师、家长等。调查发现,对幼儿园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评价的一般是园长,但往往只流于形式,例行询问授课教师的课程实施情况;家长除了主动提意见之外,并未有发言权,而家长考虑到幼儿在园的被关照问题,几乎没有主动就课程实施问题向幼儿园提出质疑的;而大多数教师一般不会违背园长的意见,课程设计一般由园长和管理者制定,一旦固定下来,教师也就按部就班实施,教师通常认为完成课程目标即可,不会真正考虑课程实施的效果和幼儿的身心成长;对于教育部门而言,只是对幼儿园的课程设计和设施进行定期检查,而没有真正参与课程检查和对课程实际运行进行评价。值得注意的是,幼儿园课程评价体系不仅是检验教学任务实施效果的手段,更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与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必要前提。因此,各幼儿园必须有制定一套完备的评价体系,从教育主管部门、教师、家长、园长几个方面制订出具体方案,并真正进行运行,使学前教育课程问题受到全社会的关注。
(一)提高幼儿教师专业素养
幼儿教师是幼儿园课程设计的直接执行者,可谓最关键的因素。因此,促进幼儿教师的发展应成为学前教育关注的核心。教师的教育应该是终身的,这不仅意味着要增加教师的理论素养,更要增加教师的实践能力。要求幼儿教师应在入职后以提升自我专业素质为目标,积极参加各类培训,获得专业成长。教育行政部门在幼师的培养中应主动发挥作用,组织幼师分批分期进行培训,如开办专题讲座、到一类幼儿园现场观摩有经验的教师授课、请专家定期指导等方式均可以在实践中促进教师发展。此外,幼儿园还应该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种进修,在幼儿园中形成老教师带新教师的和谐氛围,使新教师快速成长。
(二)园长应加强课程管理
园长是幼儿园课程的主要规划者,但同时还是课程实施的协调者。幼儿园课程实施必须改变已有的观念,完全抛弃园长决定论的观念。园长的课程管理一方面指园长要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的开发方向,在课程设计中必须有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全园教师投入课程开发有利于教师充分理解课程目标,从而更好地引领教师完成教学目标;另一方面指在课程方案已经确定的前提下,带领教师集体备课,探讨教学手段,并在课程周期结束后,讨论授课效果。作为园长,可以将对教师的封闭式管理变为开放式管理,所有本园幼教工作者地位一律平等,在课程设计及实施过程中均可能发表意见。
此外,幼儿园与家长应本着平等、合作的原则,应选出家长代表委员会,定期组织家长参与听评课,提高家长对幼儿教育实质的理解,与家长探讨课程改革的相关意见。
(三)国家应颁布幼儿园课程标准
我国目前颁布的《纲要》中虽然提出了学前教育的目标与五大领域的教育内容,但没有具体明确地指出要点,并且没有统一的教材,可操作性差。当前,各幼儿园的园长、教师专业素质有较大差异,课程理论基础比较薄弱,自然课程设计的科学性令人质疑,加之没有统一的教材,国家关于幼儿教育的思想根本不能落到实处,严重影响了课程实施的效果,幼儿的全面发展也受到影响。可见,国家尽快颁布明确的课程标准,具体规定幼儿园的课程设计目标、深度、范围,课程实施的方式,教材选择或编写的原则、课程评价的具体原则等予积极指导幼儿园的课程建设将成为提高学前教育水平提高至关重要的因素。[本文系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立项课题“幼儿园课程实施现状与对策研究”(编号:JG14CB013)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