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族竹文化的影像传播

2016-03-28 06:41马敬深马梦蝶覃荣娜
传播与版权 2016年2期
关键词:布依族文化

白 静 赵 倩 马敬深 马梦蝶 覃荣娜

布依族竹文化的影像传播

白 静 赵 倩 马敬深 马梦蝶 覃荣娜

布依族的竹文化由来已久,竹子跟随着布依族人不断地发展传承,形成了独特的竹文化,渐渐融进了布依族人的日常生活,成为布依族人精神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媒体高度发展的今天,借助大众传媒,以影像的方式来对其进行传播,积极实现影像化与布依族竹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的双赢局面势在必行。

民族文化;布依族;竹文化;影像传播

[作 者]白静、赵倩、马敬深、马梦蝶、覃荣娜,中南民族大学。

中国素有“竹文明国度”之称,不仅竹类资源丰富,而且对其开发利用较早。在悠悠几千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竹子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位于中国南北盘江流域的黔西南地区,地理环境复杂,属于热带、暖温带气候,降雨量丰富,气温适宜,无霜期长,为植物尤其是竹子的生长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世代居住在此区域的布依族百姓是当地的主要人口构成,比重高达97%。他们的生产生活与竹子息息相关,将竹子作为重要的生产、生活用具,久而久之,便形成独特的布依族竹文化。

布依族竹文化是中国传统竹文化当中的一支重要分流,两者渊源深厚,相互交织,互为补充。后者为前者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和参考,而前者则为后者的进一步弘扬与发展推波助澜。

布依族竹文化就其内容来说可以分为竹文化景观和竹文化符号两部分,即为特定的实践需要而有意识地用竹所创造的景象与为象征表现情感、思维、价值等精神世界的符号。

一、布依族文化中的竹元素

布依族的竹文化由来已久,布依族人运用他们独有的智慧默默接受着大自然的赠予,经过千百年的文化积淀,竹文化的踪迹贯穿了布依族人的整个生命,影响着他们的生产和生活。

(一)日常生活中的竹元素

长期以来,布依族竹文化中竹制工艺的发展尤为突出。竹用品在布依族人民的家中几乎随处可见。作为布依族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竹制工艺不仅反映出了布依族人真实的生产生活状况与社会个性,也是布依儿女创造力的有力体现,更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民间手工艺方面的重要代表之一,因而具有不可忽视的历史文化价值。以竹编工艺为例,其作为布依族优秀的传统编织技艺之一,技术复杂。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贵阳布依族乡的“播那摩”簸画,就曾凭借其精巧的构思和奇特的设计,跨过重洋,作为礼物悬挂在中国驻外使馆,声名远播。而荔波县茂兰、洞塘一带编制的凉席不仅历史悠久,而且精致美观,约明末清初就有出产,新中国成立前还曾销售到东南亚等热带地区。

(二)艺术传播中的竹元素

布依族的传统器乐多以管乐为主,大部分都是由竹子做成,如勒浪、勒尤、姊妹箫、笔管等。这些乐器大都与青年们的恋爱、婚姻有着密切联系,是布依族青年互相传情达意的重要乐器,也可以作为求爱信物。

布依族人能歌善舞,尤善竹舞。在长期的劳作中,布依族人还巧妙地把劳作融入舞蹈元素中,创造出了许多美妙的舞蹈。如娱乐大众的竹竿舞、雯当姆;喜庆丰收的斗笠舞、粑棒簸箕舞、铜鼓刷把舞;迎新春祭祀祈福的舞龙等。

(三)风俗习惯中的竹元素

(1)搭桥。搭花桥是布依族的一种特殊人生仪式。花桥是用竹子扎成桥模,由两根较大的竹竿撑起,用红绿纸剪成许多纸人、纸花挂上,竹棒卷花插上,一般放在卧室里,无子求子,有子求福。

(2)送花。布依族已出嫁的女儿,如果新盖了房子,要“进新房”时母亲就会用竹子卷红纸做花插在装满紫红色糯米饭的花盆里送到女儿家,寓意保佑女儿日子红红火火、家宅平安。

(3)供梁。梁是做给老人的,就是取一两根竹竿连根拔起,与家里最大的房梁捆绑在一起。每逢节日就拿供品供奉,以保佑老人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二、布依族竹文化影像传播的媒介

布依族竹文化分布广泛,内容丰富,渗透在布依族人民的生活生产中,从衣食住行,音乐舞蹈到宗教祭祀,无不透露着竹文化的影子。因此,我们可以借鉴前人成功经验,通过实地考察,利用影像传播的手段,根据布依族竹文化的具体要求,拍摄一系列布依族竹文化的影视作品通过电视、网络等渠道进行文化宣传和推广,达到文化普及的目的。

(一)影像传播对传播偏向论的新突破

传播媒介的性质往往在文明中产生一种偏向,这种偏向或有利于时间观念或有利于空间观念。多伦多传播学派先驱伊尼斯在传播偏向论中提出,传播和传播媒介都有偏向,大体上分为口头传播的偏向与书面传播的偏向、时间的偏向与空间的偏向。

影像传播在传播媒介的空间延伸和时间延续上达到了一个新的平衡——既在时间上具有长久性,又在空间上可以远距离传输。许多文化的衰亡都是由传播不当所引起的。在大众传媒不发达的古代,许多资料文献的遗失,导致许多文化不能得以保存、流传。也正是由于空间限制,许多的文化在传统媒体的传播条件下只能进行小范围传播,不能大范围展现在世人面前,文化闭塞,故步自封,最终导致了文化的衰亡。

把布依族竹文化应用于影像传播,不仅可以保证资料保存的完整性和长久性,还可以用最快的速度进行大范围的传播,确保布依族竹文化的普及率。

(二)布依族竹文化的电视传播

影像传播覆盖范围广泛,许多传统媒体无法涵盖的内容,利用影像传播的方式都能够得到解决。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在布依族聚居的许多村落人们对报刊书籍的订阅率极低,而电视网络的覆盖率却特别高,尤其是电视,其覆盖率基本上达到了98.5%。在这种情况下,电视传播无疑成为最好的传播方式之一。

电子影像最早出现于19世纪末期,一出现就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其种类丰富,功能独特,除了认知功能、教育功能和文化传播功能外,还能直接影响人们观念和生活方式,对人们产生深远的影响。毫无疑问的是,电视是目前最具影响力的大众传播媒介之一。电视的吸引力来自它的媒介特性,它集视听觉手段于一体,给受众以强烈的现场感、目击感和冲击力。

(三)布依族竹文化的网络传播

20世纪末,互联网也以磅礴的气势加入了大众传播的行列。互联网传播迅速,内容海量,交互性强,将影像应用于互联网可以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播。将竹文化灌输于形式新颖的数字视频或网络社区中,通过特殊的渠道进行传播,如创建形象生动的卡通动漫形象,抑或是投放民族文化纪录片宣传布依族竹文化。

同样,在自媒体发展迅速的今天,将布依族竹文化运用于网络社区或者微博,配以精美的民族文化图片或视频,通过独特的方式可以形成强烈的视听感觉,也可辅助“大V”的转发和广泛宣传,提高关注度和知名度。总之,将布依族竹文化更好地融入现代新媒体影像的技术之中,综合利用各种新兴媒介,使传播更加生动化、形象化、立体化,发挥出新媒体影像传播的更高效用。同时可以确定目标受众,针对各个阶层的群体进行更加广泛而系统的传播,提高布依族竹文化的曝光度,打造品牌效应。

三、布依族竹文化影像传播策略

对于布依族竹文化影像传播的具体表现方式,在结合其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后,现将其大致分为三类:动画片、纪实片和音乐片。这三种表现方式各有所长,彼此独立又互相联系,对于全面展现布依族竹文化有着巨大影响。

(一)利用动画片展示布依族竹文化的演变过程

动画因其极简性与夸张性的特点,最易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尤其是年轻消费者群体。动画具有强大的表现力,因此相对于其他表现手法来说,更加具有吸引力。表现形式极具特色,充斥大量想象,更易抓人眼球。

将布依族竹文化加以再次整合,在动画世界中,既引入传统布依族竹文化的特色,又融入现代动漫技术和科学手段,创造出符合人们期望的动漫形象,并投入再次创作,形成完整的动画片通过大众传媒进行广泛传播,这更利于普通大众理解布依族竹文化,从而将该文化加以不断传承。

(二)利用纪实片传播布依族竹文化的优秀传统

纪实片和新闻片同源。但是,纪实片不是新闻报道。相比新闻报道而言,纪实片要求展现事实过程的全貌,具有作者强大的主观意识和艺术性加工。它表现的不仅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理念,表现了作者对所关注现象的记录和关注,运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关注展示这个世界。

纪实影片以布依族日常生活为创作素材,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和展现,更为真实地反映出竹文化对布依族人的衣食住行产生的深刻影响。可以以布依族一家人的生活为例,用以小见大的方式窥探整个布依族竹文化的传承;或者是从布依族传统节日入手,展现布依族节日庆典中与其他少数民族之间的差异,更显其特色;又可以将展现布依族村寨的风土人情,通过专题纪实片来进行记录,投放网络或者电视加以传播,推动布依族竹文化走向社会。

(三)利用音乐片呈现布依族竹文化的精神气质

布依族是一个擅长歌舞的民族,竹竿舞、斗笠舞、铜鼓刷把舞无不与竹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将布依族的歌舞加以编排,形成歌舞剧制作成为音乐片,吸引更多的受众进行观看。

音乐片中的音乐作为主要剧情的有机组成部分,直接由影片中的人物表现出来,绝大部分都是非阐释性的。“音乐片不是那些把音乐作为外部的手段从情感上来支持情节的影片,相反的,它是把音乐结合在叙事的关联之中,并且实际上是由叙事内的人物具体演出或直接反映的。”这对于布依族竹文化传播来说,既可以从客观上真实地再现布依族竹文化在音乐舞蹈中的体现,又能从主观上展现其细腻的情感。

早在很久之前就已经有利用影像手段传播少数民族文化的影视作品出现,如表现彝族歌曲的影视作品《听见凉山》就原汁原味地展现了彝族青年对本民族歌曲的传承。随着电影《刘三姐》的放映,桂林山歌一时间名声大噪,带动了当地的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直接地推动了经济发展。

[1]贵州省民族事务委员会,贵州省民族研究所.贵州“六山六水”民族调查资料选编:布依族卷[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08.

[2]黄义仁.布依族宗教信仰与文化[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

[3]姚宝瑄.中国各民族神话:布依族 仡佬族 苗族[M].太原:书海出版社,2014.

[4]罗曲.布依族的竹崇拜[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0(11).

[5]李伟红.布依竹韵:布依族竹文化概览[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23).

[6]哈罗德·伊尼斯.传播的偏向[M].何道宽,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7]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8]匡文波.新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9]吴信训.文化传播新论:以历史与现实为镜鉴[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10]惠恭健.世博影像传播的种类与实现途径初探——传播视野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J].河南社会科学,2010(9).

猜你喜欢
布依族文化
关于布依族舞蹈的传承与发展论述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贵州布依族民歌中女性意识的觉醒——以黔西南布依族《十二部古歌》为例
谁远谁近?
布依族古村落平寨
布依族验方“神阙散”的早期安全性评价研究
布依族经典古籍《布依嘱咐经》古文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