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旅游翻译研究

2016-03-27 19:18秦中书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译者译文重庆

秦中书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外国语学院, 重庆 401524)



【译学研究与文化传播】

重庆旅游翻译研究

秦中书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外国语学院, 重庆 401524)

以重庆旅游翻译文本为研究对象,梳理文化信息缺失与误译、专业名词翻译规范、修辞美学等翻译问题,提出改进重庆旅游翻译的建议,呼吁加强翻译教学、翻译行业与旅游部门的互动联系,使得旅游翻译实践与理论研究相得益彰,从而促进重庆旅游业“走出去”。

旅游翻译;翻译策略;文化;重庆

旅游业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名片,翻译是促进旅游城市扩大对外宣传、传播本土文化、提升国际形象的一个重要手段。作为应用翻译的一个分支,旅游翻译研究题材广泛,理论视角不断拓宽,研究日趋深入细化。近年来,接受美学、认知语言学、功能主义、多模态视域、关联理论、跨文化交际等为旅游翻译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视角和依据。生态翻译学、景区语料库建设、译者主体性、翻译质量评价、术语翻译等问题也成为研究中的热点话题。此外,区域旅游翻译研究、旅游翻译与翻译教学、旅游翻译研究史等也受到广泛关注。对旅游地翻译情况进行实践总结和理论思考将对旅游业发展大有裨益。

一、重庆旅游翻译的问题解析

重庆地处中国西南腹地,拥有秀丽多姿的自然山川和独特的人文景观,既是古巴渝文化的发源地,也是红色革命胜地,民族文化特色鲜明,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重庆经济发展迅猛,对外开放力度加强,旅游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要提高旅游业服务水平,必须确保旅游翻译质量。然而,由于长期以来旅游部门对翻译行业规范缺乏认知,认为旅游材料只要有译文便能达到传播的目的,不了解翻译质量评价体系,忽视译文质量评价和传播效果反馈。

笔者带领学生到市内各旅游景点、博物馆和文化中心实地调查,收集了大量双语资料,从中发现不少翻译错误,如:在气势恢宏的夔门中,那南岸峭壁上,一到露天书法长廊。或大或小有历代题刻十三款,篆、隶、行、楷兼备,风格迥异。译文:At the magnificent Kui Gate,on the southern cliff,there is an open-air calligraphy gallery,which includes 13 kinds of different styles inscribed in different times.译者不仅将中国传统书法篆、隶、行、楷四大体例略而不译,而且还以style代“款”,旅游翻译谬误由此可见一斑。

译文质量堪忧,误译、漏译、拼写错误、用词不当等问题在重庆旅游翻译中屡见不鲜,极大地影响了重庆作为直辖市的旅游文化形象和旅游信息的传递效果。其根本原因在于违背了外宣翻译的“三贴近”原则,即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和语言习惯[1]。笔者在此梳理出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几个翻译问题。

(一)文化信息缺失与误译

翻译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跨文化交流活动。文化具有民族特性,是不同民族在特殊历史地理环境里的独特创造。通过翻译,尽量加强和增进不同文化在读者心目中的可理解性,缩短由于缺乏理解甚至误解所产生的障碍和距离,是一个既合理又符合愿望的要求。旅游文本材料中常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能否传达出足够的背景信息,减少西方读者的阅读障碍是对译者的考验。

例1:从公元1243年到1279年,钓鱼城军民在守将王坚、张钰的率领下,“春则出屯田野,以耕以耘;秋则运粮运薪,以战以守”,历经大小战斗200余次,抵御了蒙古倾国之师,创造了“坚持抗战36年”这一古今中外战争史上罕见的奇迹,取得了击毙蒙哥汗(元宪宗)、迫使蒙古帝国从欧亚战场全面撤军的辉煌胜利。

From 1243 to 1279,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general Wang Jian and Zhang Yu,the soldiers and citizens of Fishing Town “plough the fields in spring and harvest in autumn”.They experienced over 200 battles and resisted the well-armed Mongol forces for 36 years,which was a great wonder in the war history.Finally they killed Monke Khan here and forced the Mongol Empire to retreat the army form their Europe-Asian battlefield.

钓鱼城是重庆合川区著名旅游景点,以上双语宣传手册中提到的蒙哥汗系元太祖成吉思汗之孙,1259年战死于钓鱼城,此时距其继任帝位尚不足10个年头。译文未对蒙哥汗这一历史人物做注释补充,对于不熟悉中国历史的西方读者而言,了解这一人物的必要信息缺失,译文难以突出独特的历史背景和钓鱼城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蒙古集三代统治者之力仍兵败弹丸之地——钓鱼城。

例2:在中国境内,从1206年到1234年,经历了成吉思汗和窝阔台的御驾亲征以及木华黎和托雷的全力征讨,1227年灭西夏,其后在得到南宋的援助下灭金。

In China,from 1206 to 1234,Genghis-khan,Wokuotai,Muhuali and Tuolei led the Mongol forces to conquer West Xia Dynasty in 1227 and conquer Jin with the assistance of South Song Dynasty.

译文仅对人名简单罗列,人物之间的关系全无指涉,蒙宋对峙和朝代更替的复杂信息即便是中国人也未必悉数知晓,何况西方旅游者。对于不熟悉中国古代历史的英美读者而言,这样的翻译难以引起他们的阅读和探索兴趣。笔者建议改为:In China,from 1206 to 1234,the arrogant ruler Genghis-khan,together with his two sons Wokuoutai and Tului,led Mongol troops fighting all over China.They and courageous general Muqaliconquered West Xia Dynasty in 1227 and later Jin with the assistance of South Song Dynasty.

例3:从《三国演义》上知道,关羽失荆州,败走麦城,被东吴大将吕蒙所杀。刘备为了替二弟报仇,不听群臣苦谏,亲率大军攻打东吴。

According to the Romance of Three Kingdoms,after Guan Yu lost Jinzhou and was defeated in Maicheng,he was killed by Lv Meng,a general of the Kingdom of East Wu.In order to revenge for his brother Guan Yu,Liu Bei led his army to attack the East Wu Kingdom in spite of his ministers’ oppositions.

以上材料选自重庆市奉节著名旅游景点白帝城的宣传材料。白帝城以三国时期刘备托孤的故事闻名遐迩。关羽、刘备因也其鲜明的个性形象和广为传颂的故事成为中国历史和古典文学中的重要人物。桃园三结义的典故在中国家喻户晓,刘备、关羽虽以兄弟相称,但那是结拜情义,译为brother 有歧义。译者的粗疏大意导致译文的拙劣,更损害了原文深厚的文化寓意。可改为sworn younger brother。

(二)专有名词翻译的规范问题

专有名词包括人名、地名、组织机构名称等,翻译时应遵循相应规范。术语学家G.隆多指出,术语的语义外延是根据所指关系而不是能指关系而定义的[2]19。在术语学中,问题不在于知道某个语言形式指的是什么,而在于知道当某个概念有了明确的定义后,用某个语言形式代表这一概念。

例4:冉琎冉璞:播州(今贵州遵义)人。有文物才。

Ran Jin and Ran Pu,born at Bozhou,are all talent people in politics.

地名古今称谓有别,在涉及古时地名翻译时,通行的做法是补充其当前的通行名称。译文对读者是否能明白这一时空关系全然不顾,由此而造成的曲解困惑可想而知。

例5:大厅正中的大悬棺是用一根楠木做成的,是从瞿塘峡里的风箱峡取下来的。

The big cliff coffin in the center of the hall was made of Nan Mu,which was taken down from the Bellows Gorge,part of Qutang Gorge.

植物名称的翻译应遵循相应规范,通常采用国际通用的林奈双名法。楠木为中国独有树种,因材质坚韧而被视为制作家具的上佳木材。由于语言和文化差异,严格精确的植物名称对译较为少见。就翻译而言,大部分可采取省译、增译、创译等方法。此处音译为“Nan Mu”,读者虽知其音,却不知其为何物;拉丁学名虽准确,但却有损于译文可读性,也不是旅游者关注的主要信息。倒不如化具体为抽象,翻译为 a special tough wood,从而点名所指。

例6:赤甲楼Chijia(Bare Armor) Building at the Kui Gate

赤甲楼为白帝城景区一建筑,得名于三峡夔门赤甲山。赤甲山与白盐山同为三峡夔门两侧高山,因特殊地质化学元素而形成红、白二色。杜甫有诗云:“赤甲白盐俱刺天,闾阎缭绕接山巅。枫林桔树丹青,复道重楼锦绣悬。”因此,此处的赤是red 而非bare。一词多意现象在汉语中较为普遍,翻译时不能依凭译者的主观臆断,寻根究底,探本溯源才能确保不误译。同理,“鱼复八阵图遗址”被翻译为Site of Yufupu Eight-Battle Diagram也属误译。

例7:钓鱼城是重庆直辖市唯一获“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殊荣的游览胜地

Fishing town is the only scenic spots in Chongqing Municipality which is granted “State Major Scenic Attraction” and “State Major Relics Preserve Unit”.

景区级别称谓名称的译名混乱也是旅游翻译中的一大问题。“国家级”与“全国重点”均被翻译为State Major,二者的区别未突显。

(三)修辞美学问题

中西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差异导致了语言表达习惯的差异。傅凌认为,中国侧重于以抒发情感为主的表现艺术,语言表达简隽空灵、委婉含蓄、节奏铿锵,诗情画意跃然纸上[3]。用词华丽铺张,音韵谐美,追求内在“意”而非外在的景,因此最后产生的意象较为抽象。如:在钓鱼城举目眺望,山峦起伏、江流蜿蜒、山林野趣、田园风光,历历在目。

西方民族偏重客观理性、突出个体,主客观对立,体现在语言形式上,就出现了英语句式构架严整、表达思维缜密、行文注重逻辑理性、用词强调简洁自然,追求一种自然流畅之美[3]。译文在传达信息的基础上,如何追求语言的审美功能和格调趣味便成了难题。

例8:一旦洪水来临,即使水流平缓之地,亦与前后险滩激流一样,旋涡四起,波涛汹涌,势如脱缰野马,令人望而生畏。

In flood season,even apparent smooth water has deadly whirlpools and rip currents.

以上汉语小句多,四字格的使用使得语言节奏感强,加之以野马喻汹涌波涛,气势宏大,读后感觉洪水之声仍在耳畔回响。英语译文则平淡质朴,毫不夸饰。

诗词楹联是中文旅游文本中的常见现象。如:在白帝山白帝庙大门上,有近代人黄元藻撰写的一副对联:

万国衣冠拜冕旒,僭号称尊,岂容公孙跃马?

三分割据纡筹策,托孤寄命,赖有诸葛卧龙。

对于多数译者而言,出于自身文化修养、语言水平的限制,同时也充分考虑到目标读者的实际需要,对原文历史性、文学性较强的内容进行删减便成了权宜之策。即使努力为之,也恐面对懂行的读者挑剔的眼光。

例9:瞿塘峡内风光独特,名胜古迹众多,两岸双峰欲合,断岩千尺,绿苔青藤,好似绣幕高悬。清代诗人张问陶曾写过“便将万管玲珑笔,难写瞿塘两岸山”的诗句。

Qutang Gorge is unique in its scenery and is bestrewed with numerous attractions of historical significance.The mountains on both sides of the river seem to be coming together.The incised rocks stand thousands of feet high,covered with green vines,which makes it look like an embroidered curtain.Zhang Wentao,a poet of the Qing Dynasty once wrote,“Even with a smartest pen,it is still hard to paint the mountains in Qutang Gorge.”

译文基本传达了原文的语义,由于中英两种语言的差异,中文的语言特色和节奏韵律在译文中难以再现,汉诗的简练和气韵在英译中荡然无存,英语强调句式完整的形合特征是其根本原因。

三、重庆旅游翻译的策略反思

中国文化“走出去”是当前的国家战略。重庆旅游产业实施“走出去”必须转变思想观念,以翻译质量为保障,从而提升旅游品牌,促进旅游经济增长。

(一)建立旅游翻译各要素之间的联动机制

Justa Holz-Mantari 提出的翻译行为论认为,翻译是为达到某一特殊目的的复杂行为,是传递信息的跨文化交际过程。翻译行为包括发起人、委托人、原文作者、译者、译文接受者和译文使用者等参与者,他们各自起着不同的作用。翻译的发起人是根据译文文本的需要确定翻译目的从而引出翻译行为的个人、组织和机构;委托人是指要求译者根据某一特殊目的或人群对原文进行翻译的人;译者是翻译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翻译行为的各个参与者相互联系,是翻译成功进行的必要因素。

作为旅游主管部门或旅游经济实体应该承担起翻译委托人或发起人的责任,对翻译任务提出明确要求,包括译文预期功能、译文读者、译文接受的时间和空间,译文的传播媒介以及其他翻译要求。重视对外宣传材料的规范,旅游部门聘请翻译行业的专业人员参与翻译,同时听取他们对翻译的建议,亦即翻译发起人与译者之间调停,达成翻译基本目的共识。严格把好译文的质量关,加强翻译行业与旅游部门的动态联系和工作协同,共建立译文质量评价体系。

(二)整合旅游宣传模式

旅游宣传的媒介和渠道很多,包括宣传画册、政府官网、城市宣传片以及景区标识标牌、导游语音服务和微信公众号等。各旅游景点应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和形式加强对外宣传力度。就重庆地区而言,旅游景点大都有双语,甚至多语宣传文本,但由于缺乏统一协调和部署,以上各种宣传形式的译者往往并非同一人,因此同一术语、名称、文化现象通过不同的渠道产生五花八门的译文,不利于整体旅游形象的打造。外国游客往往会先通过网络媒体或旅游官网了解旅游地基本情况,优质的译文才能激发他们的游览欲望。他们在旅游地也主要是通过英文翻译来获取当地文化信息。统一规范的译文无疑可以强化其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和感受,文化传播的目的才能真正实现。这一问题值得旅游管理部门思考。

(三)深化对旅游翻译的实践和理论研究

翻译教学与研究人员以旅游翻译实践为基础开展研究,加强翻译教学与旅游业的联系,开展诸如实习基地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合作,师生可以参与旅游翻译实践和研究,旅游主管部门也可以效仿上海、北京等成功先例,发起旅游翻译纠错工程,吸引广大群众,尤其是翻译教学或翻译行业一线的人员,参与到对旅游翻译的建设和评价中来,改善翻译生态环境,提高译文质量,促进交流,为旅游业发展铺路。

四、结语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全球背景下,内陆直辖市重庆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投资眼光。打造好重庆旅游形象,寻求本土文化信息传播的有效途径,扩大经济文化影响力是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职责所在。重庆地区当前旅游翻译质量有待的提高应引起高度重视。正确认识翻译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打破翻译教学、翻译行业、翻译实践及应用之间的壁垒,建立联动工作机制是解决旅游翻译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是一个出路。

[1] 李梅.《中国名园》英译策略探讨[J].中国翻译,2012(1).

[2] G·隆多.术语学概论[M].刘刚,刘健,译.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

[3] 傅凌.旅游英语翻译中修辞和文化差异探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9(1).

(责任编辑周江川)

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从课堂到社会——民办应用型大学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改革研究”(133324)

秦中书,讲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翻译教学。

10.13769/j.cnki.cn50-1011/d.2016.12.020

秦中书.重庆旅游翻译研究[J].重庆与世界,2016(12):60-62.

H085.3

A

1007-7111(2016)12-0060-03

猜你喜欢
译者译文重庆
重庆客APP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译文摘要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重庆人为什么爱吃花
“逗乐坊”:徜徉相声里的重庆味
在这里看重庆
I Like Thinking
元话语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