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北地区两菜两菌配套栽培技术

2016-03-27 09:14:26吴清山
蔬菜 2016年1期
关键词:鸡腿菇扁豆菌袋

吴清山

(滨州职业学院,山东 滨州 256603)

滨州市惠民县沙河沿岸是传统的时令蔬菜种植区域,随着设施蔬菜对本地市场的冲击,菜农种菜效益急剧下降,青壮年劳力大都外出打工,传统蔬菜种植面临着行业转型的困境。为此,滨州职业学院的专家与当地菜农一起,以朱苏庄村为试验点,经过3年试验研究和田间栽培实践,摸索出了两户联营、两菜两菌四种四收配套栽培模式,该模式2014年在石庙镇、皂户李镇传统蔬菜种植地区推广种植462 hm2(约6 930亩),一般每667 m2年产值在76 000~84 000元,高者85 000元以上,取得了非常好的经济效益。

1 模式特点及茬口安排

1.1 模式特点

针对目前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大多为老年劳动力的现状,本模式指导思想是降低传统种植的劳动强度,利用茬口安排保证种植效益。具体做法是采用两户联营协作的方式,每户2个棚,每棚约400 m2(0.6亩),两户临界处留400 m2空地作为共用生产场所,生产时相互帮助,管理时自主管理,缓解了劳动力匮乏的状态,每棚中每种作物种植密度大约为常规的60%,减小了种植密度,降低了劳动强度。通过茬口安排,菌菜轮作代替时令蔬菜种植,错开上市高峰,保证了种植效益。

1.2 茬口安排

早春设施栽培扁豆,12月上旬育苗,2月下旬定植,5月中旬至7月上旬采收。鸡腿菇菌棒1月中旬制作,3月上旬进棚,3月下旬开始采收,5月下旬采收完毕。甜玉米于7月下旬播种,10月下旬前后采收。平菇8月上旬开始制袋,9月上旬进棚,9月中旬至翌年2月上旬出菇,进行批次栽培,出完3茬菇的菌袋及时运出菇棚破碎发酵,准备用于鸡腿菇栽培。

2 效益

2.1 产量与经济效益

扁豆属喜凉蔓生蔬菜,采用春提早设施进行反季节栽培,可以避开上市高峰,取得良好经济效益。上市平均批发价大约在8.0元/kg,每667 m2产量1 000 kg左右,产值8 000元。鸡腿菇属于珍稀食用菌,鲜销价高,但因为其生长迅速且集中,不易保存,本地菜农部分鲜销,部分批发价卖给冷藏公司进行加工出口,平均价格为7.0元/kg左右,每667 m2投料5 000 kg,转化率100%,产鲜品5 000 kg,产值35 000元。甜玉米口味好、营养高,作为鲜食品种深受消费者喜爱,菜农以鲜销嫩玉米穗为主,每667 m2产量为1 500穗左右,平均2.5元/个,产值约3 750元。平菇每667 m2投放菌袋5 000袋,投料7 500 kg,产平菇7 500 kg左右,平均批发价4.0元/kg,产值约30 000元。

2.2 生态效益

2.2.1 减轻农药污染

长期栽培食用菌或种植蔬菜的大棚,易引起土壤中致病微生物种群的富集,同时虫口基数也在不断积聚、扩散,导致病虫害发生严重,作物产量下降,影响栽培效益,食用菌和蔬菜轮作可以减轻重茬带来的病害和虫害,提高经济效益。

2.2.2 降低化肥用量

本模式中扁豆和甜玉米可以为食用菌提供7阴3阳的生态小环境,栽培料经食用菌分解后是优质有机肥,可以为扁豆和夏玉米提供养料,减少化学肥料的施入。蔬菜光合作用产生O2,能促进菌丝生长,菌丝体代谢产生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两者相辅相成,带来不错的生态效益。

2.2.3 提高土壤肥力

食用菌出菇后的菌渣中残存有大量的菌丝体,可以在土壤中分解木质素、纤维素等大分子物质,使土壤变得细腻,通透性增加,有利于保水保肥,改良土壤的理化性状。此外菌渣中富含的氮元素,可以解决土壤微生物菌群分解时的缺氮问题,提高土壤肥效。

3 扁豆栽培技术

3.1 适期播种

扁豆春提早设施栽培在12月上旬育苗,采用大棚套小拱棚覆盖,电辅热温床穴盘基质育苗,播种前浇足底水,每穴播2粒种子,播后覆盖2 cm基质,苗床上覆盖薄膜,待扁豆苗3片真叶时移栽。

3.2 整地移栽

扁豆畦与大棚走向垂直,一般南北向做畦,扁豆每畦栽双行,行距60 cm,株距20 cm,两相邻畦间预留180 cm,做成宽120 cm的菇畦,菇畦两边距扁豆行各30 cm,作为通道,用来采菇和行走。

3.3 搭架整枝

主蔓50 cm时摘心促生子蔓,留5~6个子蔓。搭人字形支架,架高2 m,支架顶端沿扁豆畦走向拉铁丝固定支架,搭架后及时引子蔓上架。当子蔓长至架顶时摘心,促使子蔓分生侧蔓,侧蔓长出4片叶时摘心,促使果穗生长。

3.4 肥水管理

扁豆比较耐旱,前期不需要浇水,鸡腿菇菌棒入畦覆土后,浇透水,水渗透到扁豆根部,即可满足扁豆生长。后期补充水分可结合鸡腿菇菌棒的浇施营养液同时进行。

3.5 病虫害防治

扁豆虫害主要有豆野螟、蚜虫、红蜘蛛等,可用1.8%阿维菌素乳油5 000倍液来防治,施药时间是上午10:00,喷洒花蕾和嫩荚以及落地花荚,10 d喷1次药,连喷3次。

3.6 适时采收

当扁豆豆荚饱满、种子未膨大、背腹线尚未纤维化时要及时采收。采摘时一手握果序,一手轻摘,注意保护好尚未开花、结荚的花序。

4 鸡腿菇栽培技术

4.1 品种选择

选择高邮食用菌研究所的特白33为主要生产品种。

4.2 菌袋制作及培养

鸡腿菇母种、原种自制或者购买都可,11月初准备完毕。于11月上旬制作出菇菌袋,配方为平菇废料70%、棉籽皮20%、棉籽饼4%、生石灰5%、石膏1%。选择规格为17 cm×40 cm×0.015 cm的聚乙烯菌袋。用出菇完毕的平菇料袋作燃料,常压灭菌,常规接菌,干燥通风处发菌,菌丝满袋时后熟培养10 d,为生殖生长积累营养,为高产打下基础。

4.3 菇畦处理

在扁豆畦间预留处依大棚南北长度,做宽120 cm、深20 cm菇畦,将起畦时挖出的土壤过筛,去除杂草和石块,拌入30%炉渣、2%生石灰、1%碳酸钙。拌匀后用0.2%敌敌畏乳油和0.5%甲醛溶液各均匀喷雾1遍,用于杀菌、杀虫,然后盖上塑料薄膜堆闷48 h,覆土前24 h揭膜散堆,药味去除后即可使用。菌袋入畦前2 d,大水浇透菌畦,待水下渗后,畦内撒1层生石灰粉。

4.4 摆放菌袋

揭去菌袋外层薄膜,从菌棒中间截为两段,截面向下摆放,菌棒之间留5 cm空隙,用处理过的覆土将菌棒之间间隙填满,上层覆土4 cm,然后向畦面浇1遍透水,露出菌棒之处及时覆土掩盖。待菌丝爬满覆土层时,细细喷1遍雾化出菇水,即可转入出菇管理。

4.5 出菇管理

菌丝长满覆土层后,7 d左右即可出菇,此阶段温度控制在10~27 ℃,湿度控制在85%~90%。菇芽露出土层后生长极快,5 d左右即可采收,鸡腿菇极易老化,要及时销售或者加工。每茬菇采收后要及时清理畦面,补充覆土,菇畦浇1次营养水,营养水用菇根等下脚料煮沸冷却,之后加入0.2%尿素和0.2%磷酸二氢钾配成,鸡腿菇可采收3茬。采完后浇1次透水,便于土壤内废料的发酵,使其转化为有机肥,为玉米高产打下基础。

4.6 病虫害防治

对鸡腿菇危害最严重的杂菌是叉状炭角菌,又称鸡爪菌,多发生于头茬菇采收完毕时,感染后要及时将子实体连根拔除,并运到远处焚烧,在感染区域撒生石灰消毒。虫害主要有跳虫、螨类、菇蚊、菇蝇等,平时可以在菌畦周围放蘸有0.5%敌敌畏乳油的棉球来驱逐害虫,虫害基数较大时可以用1.8%阿维菌素乳油5 000倍液结合扁豆防虫一起施药处理。

5 甜玉米栽培技术

5.1 品种选择

选择品种为京科甜183。

5.2 适期播种

扁豆于7月中旬及时拔秧,深翻土地,揭去棚膜晒棚,7月下旬播种甜玉米,播种时给平菇菌袋留出空间,加大行距和穴距,行距1.2 m,穴距30 cm,苗期4叶1心时定苗,每667 m2栽植1 500株左右。

5.3 肥水管理

因土壤中富含鸡腿菇分解后的菌渣,菌渣营养丰富,一般不用再施底肥,可以结合给平菇喷营养液时给予追肥,营养液用菇根等下脚料对水煮沸,冷却后加入0.2%尿素和0.2%磷酸二氢钾配成。给玉米浇水时要勤浇,但水量要小,保持菌垛间湿润即可,10 d左右浇1次,即可同时满足玉米和平菇生长需求。

5.4 病虫害防治

虽然玉米生长季节高温多雨,但是土壤中食用真菌菌丝具有数量优势,竞争力强,因此苗期根腐病、灌浆期茎腐病、后期锈病等玉米常见菌类病害发生并不多,只采用防虫网覆盖大棚防治虫害即可。如需用药防虫,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如2.5%溴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来防治,这类农药对玉米和平菇防虫均有效,采收前20 d停止用药。

5.5 适时采收

当顶部子粒有浆、子粒排列紧密无空隙时为采收最佳期。采收时只收玉米穗,采收后及时销售或速冻处理,10月中旬采收结束。秸秆待平菇种植结束后再移到棚外粉碎,作为平菇原材料或者作为燃料。

6 平菇栽培技术

6.1 品种的选择

前期温度较高,选用高温型海南2号、高邮9400等品种,中后期选择广温型2106、大丰425等品种。

6.2 平菇菌袋制作及培养

平菇母种、原种自制或者购买都可以,8月上旬准备完毕。于8月中旬开始制作出菇菌袋,培养基配方为棉籽壳50%、土肥绒30%、麦麸10%、棉籽饼5%、生石灰2%、过磷酸钙2%、石膏1%,料水比1∶1.4,培养料发酵15 d,中间翻堆3次,菌袋规格为28 cm×55 cm×0.015 cm,采用4层菌种3层料方式装袋,接种量15%,阴凉、通风、弱光处发菌35 d,菌丝即可长满菌袋。

6.3 平菇出菇管理

菌丝发满的菌袋放入玉米畦中,利用晚上加大通风的方式给予低温刺激,10 d左右即可现蕾。出菇后玉米茎叶提供的7分阴3分阳的小环境为平菇提供了合适的温度和光照,平时注意湿度即可,每天早晚在菌袋上方喷雾化水各1次,菌袋垛之间10 d浇1次水,增加大棚内的湿度。

6.4 平菇采收

当平菇菌盖由内卷转向平展时应及时采收,采收后将袋口残留菇根清除干净,露出底层菌丝,便于后期菌丝扭结,重新出菇。第1茬菇后要喷营养水,营养水用菇根等下脚料加水煮沸,冷却后加入0.2%尿素和0.2%磷酸二氢钾配成。

6.5 病虫害防治

玉米套栽平菇主要的病害是黄菇病,为喷水时水滴顺着玉米叶落到子实体上引起的细菌感染所致,发现后及时将感染子实体移到棚外深埋或者焚烧处理,感染部位用生石灰处理。平菇主要虫害是菇蚊、菇蝇、跳虫等,平时可以在菌畦周围放蘸有0.5%敌敌畏乳油的棉球来驱逐害虫,如果害虫基数较大,可用1.8%阿维菌素乳油5 000倍液,或者2.5%溴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来防止。

猜你喜欢
鸡腿菇扁豆菌袋
河南省食用菌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到宜阳县开展科技服务
乡村科技(2021年17期)2021-12-05 19:58:04
东北林业大学成功研发“袋顶出耳技术”
农家书屋(2018年6期)2018-07-03 06:16:12
鸡腿菇菜谱
食用菌(2018年3期)2018-01-31 22:05:07
“菌菇新秀”——鸡腿菇
祝您健康(2016年12期)2016-12-08 16:21:47
固定菌袋插杆
科技资讯(2016年9期)2016-05-14 00:55:35
扁豆
穷山沟铺就黄金路
盛夏保健宜喝扁豆汤
白灵菇14种出菇方式的操作方法与优劣性评价
中国食用菌(2010年3期)2010-02-09 15:24:52
鸡腿菇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