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利用传统文化促进河北文化产业发展路径

2016-03-25 21:25:28温淑环康丽滢司红十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新形势传统文化

温淑环,康丽滢,司红十

(1.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党政办公室,河北 承德 067000;2.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发展规划处,河北 承德 067000;3.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社会科学部,河北 承德 067000)



新形势下利用传统文化促进河北文化产业发展路径

温淑环1,康丽滢2,司红十3

(1.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党政办公室,河北承德067000;2.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发展规划处,河北承德067000;3.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社会科学部,河北承德067000)

摘要:通过对河北省传统文化资源发展优势、文化产业发展的前景及其文化产业竞争力提升面临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河北省以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为抓手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这对于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充分利用传统文化的价值意义重大。

关键词:新形势;传统文化;文化产业

新世纪新阶段,伴随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如何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的文化强国成为中国当前文化建设的主题。国家文化建设目标的实现,需要地方的积极配合。就地方层面来说,如何促进地方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强地方文化产业成为重要的课题。文化产业的发展会增强社会主义文化的实力,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资源宝库,河北省作为传统文化资源丰富的大省,如何利用好这些资源,发展河北省文化产业,实现与京津地区协同发展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1河北省传统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1.1河北省具有传统文化资源的发展优势

河北省地处京畿地区,春秋战国时代起为燕国和赵国之地,因此又被称为燕赵大地。可以说,河北省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河北省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三项五处:分别为长城(山海关、金山岭)、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清东陵和清西陵;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7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30处;县级以上的文物保护单位有3 780处。除了这些重要的文物保护单位之外,还有132项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可移动文物遗存3万余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5处。除了以上的文化遗产之外,河北省还有大量民间手工艺品:曲阳石雕、易水砚、磁州陶瓷、武强年画、蔚县剪纸、张北面塑等。河北省还有河北梆子、评剧等地方传统戏剧26种,地秧歌、拉花等地方舞蹈146种[1]。由此可见,河北省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1.2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前景

为落实中央提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理念,推进省内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河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河北省在文化产业上不断进行创新,文化产业发展迅速,成为河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河北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关于深入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若干意见》、《河北省文化产业振兴规划(2010—2015年)》等一系列文件,制定相关优惠政策,鼓励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是各级政府优先发展的产业领域。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河北省经济发展增速,GDP排位居全国第六,文化产业的发展贡献不容忽视[2]。经济增长的动力越来越依赖结构性的转型升级,以消费结构升级带动经济增长是大势所趋,文化消费将成为消费结构升级的重要引擎,文化产业将逐步成为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河北省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曾提出:到“十二五”末,也就是2015年末,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将达到1 500亿元以上,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将达到5%[3]。政府的重视使河北省文化产业整体实力提升较快,日益成为经济的支柱产业。

2河北省文化产业竞争力提升面临的问题

2.1传统文化资源亟待传承发展

河北省虽为文化资源大省,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1978年中国社会开始改革开放,在这种大的背景之下,河北省的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也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在此过程中,河北省的优秀传统文化受到来自市场经济的冲击,许多优秀的非物质文化正在因为不能带来足够的经济利益而消失。我们不可否认,传统文化有着它落后、封闭、不适应社会发展的一面。但同样,剔除这些落后因素的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可以与时代发展相契合的。因此如何在中国社会现代化、经济市场化的背景下,保护好、发展好河北省的传统优秀文化,使之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实现文化传承,能够推陈出新,彰显时代魅力,尤为重要。

2.2文化产业观念落后

河北省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提高面临的第一个大的问题就是文化产业观念转变的问题。长久以来,观念的滞后阻碍了河北省文化产业的转型发展,也使河北省文化产业多次错失发展机遇。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缺少主动性、没有明确的、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在文化产业发展中过于重视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不能做到文化产业发展以及文化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这就经常出现文化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出现瓶颈,产业后续发展无力。文化产业有规模而无质量,长期以粗放式经营为主,漠视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小农意识过重,对新型文化产业没有探索的欲望,对于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了解,总认为文化产业是经济的陪衬,忽视了文化作为软实力在省际竞争中所能发挥的重要作用。

2.3文化产业结构不合理

自十四大提出了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全国各地纷纷进行改革。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文化产业各部门间存在保护主义倾向,导致文化产业行业的竞争不能做到公平、公正、平等。文化产业布局也就无法做到合理有序。在文化产业结构上,河北省的文化产业以传统文化产业为主,以表演艺术团体、公共图书馆、广播电视传媒、图书期刊报纸出版为主,在新兴的文化产业方面,电影传媒、文化旅游、网络娱乐等行业的发展则相对较为缓慢。地方、行业保护主义的存在使河北省的文化产业之间的相互协调能力不强,没有形成上、中、下游产业相互衔接的文化产业链条,因此不能形成良性文化产业的互动与循环。

2.4文化产品科技含量低

河北省的文化产业要想做到快速跨越式的发展,除了需要资金的支持外,还需要科技的支撑。伴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各行各业都在为后续的发展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文化产业同样如此。河北省文化产业中,科技水平较低,新科技开发运用能力不足,河北省的文化产业主要集中在产业链的中低端,科技含量低,经济利润回报低。河北省的文化产业在此背景下谋求转型升级,科技支撑的发展遂成为重中之重。

2.5文化创新人才缺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生产发展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拥有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人才是国际国内竞争能够胜出的关键。河北省的文化产业发展恰恰缺少足够的高素质创新人才。河北省虽然是传统文化资源大省,但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由于创新人才的缺失导致资源优势并没有有效地转换为经济和社会效益。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急需拥有创新能力和先进科学技术知识的人才。

3以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为抓手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探析

3.1传承民族精神,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得以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民族文化凝练升华的产物。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结晶,无疑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展现。独特的民族精神也是文化产品能够行销世界的重要因素。举例来说,美国的影视娱乐产品风靡世界,其中最著名的是美国好莱坞大片,这些场景华丽、特效炫目的美式大片中,无论情节如何,总会让观众从中体会到美国精神的内核——勇于冒险、开拓进取。这种具有美式民族精神文化的产品,吸引着全世界青少年,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向全世界输出美式价值观,使美国成为世界超级大国,体现其文化软实力。中国作为五千年的文明古国,也拥有自己独特的民族精神,而河北省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大省,如何把彰显河北特色的中国民族精神融入我省的文化产品中并实现市场化,这是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河北省的文化产业要想进一步壮大发展,还要集中优势资源打造特色的文化品牌。文化品牌,可以有效地整合社会的各类文化资源,优化组合,提升文化品牌影响力,提高其文化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除此之外,特色文化品牌,还可以更有效利用文化建设中的无形资产,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壮大自身力量。在信息化时代,消费者能够接触各类文化产品的信息。如何吸引消费者最终选择我们的产品与服务,靠的是品牌。对消费者来说,优秀的品牌可以使他们更易识别产品特点,再根据自身需要作出选择。优秀的品牌在消费者心中不仅仅是个名字,优秀的品牌还意味着产品高质量以及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因此,在河北省的文化产业发展中要重点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例如,在旅游产品上,河北省有独具北方特色的古城如正定古城、永年广府古城、定州古城、滦州古城、鸡鸣驿古城、蔚县古城等,可以尝试开辟古城系列旅游,开发各类独具特色且与之相匹配的旅游文化周边产品,打造特色燕赵古城品牌。

3.2丰富传统文化内容,促进文化产业创新

中国传统文化生生不息,“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观念、“经世致用”的时间概念、“和而不同”的文化胸怀等传统文化精髓无一不体现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但同时我们应该明确,传统文化并非一成不变,它也是可以随着时代发展,在保持内核的同时,对自身进行修正。因此,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上,我们要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文化重构的同时,进行创新,注入符合时代精神的内容和形式。

文化创新有赖于社会主流文化的充实与丰富。首先,主流文化应从生活实践中获取文化的养分,世界上所有的文化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都是来源于实践的,通过实践丰富发展自身。其次,主流文化要从其他种类的文化形态中吸取养分。主流文化虽然在社会文化中占据主导,但是社会还会存在其他类型的文化,对待这些文化,我们应汲取一切可利用的优秀文化成果,与它们在竞争、交流中发展自己。再次,主流文化还应该改变自身的文化形象,适当地增添人文关怀,在高唱主旋律的同时,要掌握民间话语权,多些平民化的风格,使得民众乐意接受。

文化创新同意要求精英文化勇于追求文化的原创力。首先,摆脱对西方文化的简单移植,我们学习西方现代文化的目的是解决中国社会的实际问题,因此我们要实现这些西方优秀文化的中国化。其次,尊重自身文化传统,在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中发掘和获取原创的动力,在批判继承中保留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传承发展中凸显自身的文化特色。再次,精英文化的创新发展要超越世俗,淡泊名利,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

3.3健全人才培育机制,提高文化产业人才的传统文化素养

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所面临的一大难题就是人才的缺乏,尤其是高素质复合型创新人才的缺乏。文化产业的发展与科学技术是紧密相连的,这就要求我们能够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人才。这就要求在人才培养上要尊重人才、爱护人才、合理使用人才,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为人才的培养创造良好学习交流环境,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除此之外,我们还要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提供发展空间和创业平台。改进各项人才管理使用制度,为人才的脱颖而出提供制度保障。这些人才除了具有创新能力之外,还应该具备优良的中国传统文化素养,要有针对性的培养选拔具有中国传统文化鉴赏能力、且创意能力强、管理能力突出的高端文化人才。文化产业作为一个产业链条是环环相扣的,我们要根据产业链条的需要,有针对性的培育选拔人才。根据市场经济的需要,河北省的文化产业要进一步发展应从国内外引进大批文化产业人才,带动本土文化产业人才的培育,为河北省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与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高超,刘晓春,杜福光,等.基于SWOT分析的河北省文化产业定位选择研究[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5(3):53.

[2]http://hebei.news.163.com/15/0206/09/AHOS7OKU02790HT1.html.

[3]张琳,李珊珊.关于加快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J].河北企业,2015(1):47.

简讯

2015年我校科研到校经费创历史新高。2015年,我校教职工积极开展科学研究,职工科研参与率与科研团队研究能力不断提高,承担省科技厅、教育厅、承德市科研项目23项,到校经费181.5万元,承担石油行业、地方企业科研项目30项,到校经费418.65万元,总计600.15万元,创历史新高。

Exploration of Ways to Promote Cultural Industry in Hebei Province Under New Situation

WEN Shu-huan1, KANG Li-ying2, SI Hong-shi3

(1.Department of Party Affairs and School Administration,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Chengde 067000,Hebei, China; 2.Department of School Development Planning,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Chengde 067000,Hebei, China; 3.Ministry of Social Sciences,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Chengde 067000,Hebei, China)

Abstract:By exploring the advantage of developing traditional culture in Hebei province, the prospect of culture industry, as well as the problems in promoting the competitiveness of culture industry, the paper proposes the idea of developing culture industry by way of inheriting and developing traditional culture. Thi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culture and making full use of the valu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Key words:new situation; traditional culture; culture industry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446(2016)01-0080-04

作者简介:温淑环(1972-),女,河北承德人,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党政办公室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校党政工作管理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收稿日期:2015-06-27

基金项目:河北省社科联社会发展一般课题(中华传统文化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价值研究):2015030107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新形势传统文化
新形势下如何加强部门预算管理
探究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新形势下“管理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中国市场(2016年36期)2016-10-19 05:10:43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43:28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22:24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新形势下班集体建设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2:31:28
文化产业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57
文化产业
中国记者(2014年7期)2014-03-01 01:4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