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亮
(重庆交通大学 思政部,重庆400074)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长效机制的构建
张亮
(重庆交通大学 思政部,重庆400074)
分析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长效机制的科学内涵,提出构建核心价值观教育长效机制的基本原则,并从高校模式的领导机制、保障机制、评价机制3个方面,探讨了高校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长效机制的实施路径。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长效机制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高校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往往容易出现偏差、混乱的现象。虽然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因此,着力构建和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长效机制,是高校教育工作的当务之急。
关于长效机制的内涵,理论上而言,它是一种保证制度长期稳定运行,并能积极推动其发挥显著效能的制度体系,是根据一定的运作方法和手段进行规律变化的机制,是具有相对规范性和稳定性的机制。那么,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长效机制,就是指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接受和内化过程中,各种构成要素通过一定机理形成的持久有效的运转方式,是指高校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长期稳定开展并能够显著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机制体系,是高校领域中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机构成部分[1],目的是研究高校在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一系列要素的运行状况、交互作用及其发展规律。总的来说,是一个各要素之间相互融合并不断革新的系统工程。
2.1方向性原则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长效机制的构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但是在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必须要同我国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展的要求保持一致。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各种西方思潮和意识形态不断涌入,多元文化交织已然成为不争的事实。当今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存在认同失衡的现象,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价值观念混乱,对社会现象的是非曲直缺乏准确的判断力,容易受到不良思想或信息的影响而随波逐流;二是价值认知模糊,盲目追求利益和贪图物质享受,思想意识懈怠,缺少奋发向上的朝气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面对严峻的形势,高校要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能够长期稳定地开展和运行并发挥显著的实效,就必须坚持以科学的思想体系作为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建设经验,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不动摇[2]。高校既要着力对大学生进行文化理论和社会实践的系统教育,同时也要帮助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努力将大学生培养成为国家栋梁之才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接班人。这是高校必须坚持的方向和目标[3]。
2.2实践性原则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命题仍然具有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实践是高校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和必要选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长效机制的构建如果仅仅停留在传统的理论知识灌输方式上,是很难调动大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热情的,从而直接导致高校在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过程中难以取得实质性的效果。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认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经过理论的认知、实践的感知,最后内化为情感的认同,这是一个从外化到内化的学习过程。因此,坚持实践性原则就是要积极引导大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走出书本世界去感悟生活、体验生活,在现实生活中更深入地理解并充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在手段上,要采取科学灵活的教育手段;在形式上,要不断探索大学生乐于接受的实践形式;在教育教学方式上,要不断创新满足大学生个性需求和提升品德的教学形式[4]。最后融入到一系列的实践教育活动中来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和亲和力。坚持实践性原则是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长效机制建立和发展的客观规律,它能提升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与针对性。
2.3以人为本原则
马克思主义的“以人为本”思想中强调,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是社会历史发展进步的标志。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4月与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强调,政府、企业、个人牢牢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才是实现“中国梦”战略任务的必要路径。国家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思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人本思想积极成果上的继承和发扬。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就是以学生为重要的个体,将满足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和促进其全面发展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隐性渗透入贴近学生实际学习生活的教育中。同时,培养大学生独立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提高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坚持以人为本原则,还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部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识不充分,而且在知识水平和思想觉悟方面也不可能做到完全一致。所以,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准确把握和尊重不同层次的大学生在知识能力、政治素养方面的差异性,努力培养和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核心价值观,从而达到长效机制构建的主要目的。
3.1构建高校模式的领导机制
高校模式领导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是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长效机制建设的现实需要和组织保证。一套组织结构健全、符合高校教育发展规律的领导机制是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取得实际效果的关键和保证。
在高校内部,由于组织机构设置以及行政部门分工的不同,往往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不能形成合力,同时也不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领导机制的建设和发展。因此,应当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提到的相关要求,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高校要将领导机制的建设落到实处,学校党委统一领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面规划和部署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要分工明确,共同执行管理的监督工作,同时制订一套完整可行、符合长效机制构建原则的运行机制。第二,高校要关注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把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第三,创建良好的育人环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各级党组织要着力加强学生党员的培养工作,加大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经费投入和设施、设备等的物资保障力度。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学校教学科研、社会实践及服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为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的构建提供正确的导向[5]。
3.2构建保障机制
高校要通过建立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提供工作队伍、资金投入、方法手段等必要的内外部条件,从而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序进行和目标的实现。
第一,工作队伍保障。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队伍主要是由学校党政干部、党团组织干部、高校辅导员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等组成。工作队伍的成员都有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的责任和义务,各组成部分都要坚持恪尽职守、协调统一的工作态度和理念。同时,高校要高度重视教育工作队伍的建设。一方面,完善工作队伍的培养考核标准;另一方面,切实落实激励和管理计划,选拔优秀人才加入教育工作队伍,源源不断注入新鲜血液,使高校骨干教师队伍和青年人才协同发展,更好地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务。
第二,经费及设备投入保障。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离不开教育经费和设备的投入和支持,为了保证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高校要按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相关要求,做好规划,合理确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所需要的经费,并纳入学校财政预算[6]。要逐步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和校园文化的建设,更新优化多媒体设备,建立学生实践活动中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
第三,政策制度保障。政策制度是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长效机制构建的指南,高校党政部门需要建立健全一系列与国家法律法规相协调,与高等教育发展要求相适应,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相补充的规章制度,并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具体要求体现在各项制度中,纳入到学生的日常行为守则中。其次,高校要不断加大和强化规章制度的影响力和约束力,鼓励大学生自觉遵守学校制度准则,从而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认同感[7]。
3.3构建评价机制
要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全过程和教育效果作为评价对象,对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要进行系统科学的、公平合理的且具有明确目标导向性的评价。这是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事业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第一,高校要建立完善丰富、多维立体化的评价内容。从全面发展需求的角度来看,教育评价的内容必须要涉及评价教师教学的过程和结果;涉及评价学生在知识学习、人格素质、道德水准方面的提升和发展;涉及评价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指导思想、教育内容、方法手段、影响因素;涉及评价高校教育环境、学生同龄群体、社会、家庭甚至社区等外在因素的重要影响。
第二,高校要建立多样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在坚持客观公正的评价理念基础上,评价方式的选择应该从多样性的角度出发。比如:选择自评加他评的方法,即除了学生自我总结评价以外,学校辅导员、任课教师、学生同龄群体、家庭及社区都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相应的评价环节[8];选择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即要在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的质的规定性上有一个正确的把握,才能更好地控制变量和指标,从而建立起科学有效的系统模型,进行综合性的评估,使教育评价结果更加准确和可靠;选择网络评价方法,即利用现代技术日益成熟的网络媒介和手段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展开评估,以提高评价工作的效率和实效性。
综上所述,高校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长效机制是一项重要且紧迫的战略任务,在坚持方向性、实践性、人本性的原则基础上,需要进一步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实施路径以保证构建工作取得实质性的效果和发展。以综合客观的评审角度来看,单从领导机制、教育评价机制、保障机制3个因素来构成长效机制的途径选择,依然欠缺其研究的深度。但它也为高校更进一步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长效机制的构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参考价值,也有利于推动当前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长效机制的构建和完善。
[1]吕振宇.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
[2]郑承军.理想信念的引领与建构: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286-289.
[3]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朱健.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长效机制建设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11):68-71.
[5]海松梅.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若干机制探析[J].科学社会主义,2014(5):93-95.
[6]郝琦,房磊.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机制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12):16-18.
[7]邓纯余.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长效机制运行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23):30-31.
[8]曾令辉.论构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的切入点与维度[J].思想教育研究,2015(12):51-54.
A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Long-Term Mechanism for the Educ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ZHANG Liang
(Ideological Education Teaching and Research Department of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74,P.R.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cientific connotation of the long-term mechanism for the educ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presents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its construction,and probes into relevant ways of the construction in three aspects of leadership,guarantee and appraisal mechanism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educ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long-term mechanism
2016-05-18
重庆市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yjg153113);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度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题科研项目(重点项目)(djsz201504);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项目(15SKS020)
张亮(1992-),在校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G641
A
1008- 8032(2016)04- 0001-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