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研究与译本研究的结合:《家》沙博理英译本研究展望

2016-03-25 05:41任东升郎希萌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英译本巴金译本

任东升 郎希萌

(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青岛266100)

译者研究与译本研究的结合:《家》沙博理英译本研究展望

任东升 郎希萌

(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青岛266100)

巴金的小说《家》沙博理英译本是目前唯一英译本,已出版近60年,然而近年才出现对该译本的研究。目前已有的四个视角的研究均有其优点和不足。结合《家》沙博理英译本出版的时代和沙博理的“制度化译者”身份,可采用译本研究与译者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展开创新性、深入性、综合性的研究。沙博理对《家》的英译及其研究,是巴金作品对外传播研究的一部分,也是巴金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沙博理;译者研究;译本研究

巴金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家》描写了封建制度的多重弊端和青年一代的反抗,1931年于上海《时报》连载,1933年由开明书店首发单行本,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一代代读者及研究者。1958年,沙博理英译的《家》(The Family)由外文出版社出版, 1972年《家》沙博理英译本(以下简称“《家》沙译本”)由奥尔格·朗(Olga Lang)作序,美国Doubledlay&Company、Cheng&Tsui Company和Waveland Press出版发行,并于1989年再版。《家》在美国大学界产生了强烈影响,被列为学生必读书籍,甚至还有关于《家》的学位论文[1](P221~231)。《家》沙译本多年来一直是《家》唯一英译本,吸引了国外众多研究者的目光,反观国内,《家》沙译本研究成果却屈指可数。本文以《家》沙译本研究现状为基础,探求《家》沙译本未引起学术界重视之缘由,进而探究其研究之不足,进行研究展望,重点将译本研究和译者研究相结合,以盼引起研究者对《家》乃至巴金作品英译的重视。

一、《家》沙译本研究现状

笔者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以“《家》+英译”为关键词搜索,进行穷尽式统计,去除曹禺改编话剧《家》的英若诚英译本研究,共得关于《家》沙译本研究的期刊和硕士论文7篇。此外,笔者发现,某些文章声明研究主题为《家》的英译,实则讨论的是曹禺改编话剧《家》的英若诚译本[2],或者指出《家》有多种英译本[3]。巴金的《家》以觉新三兄弟所代表的新一代的爱情纠葛和对封建婚姻、伦理制度的反抗为主线,而曹禺改编话剧《家》落墨在觉新、瑞珏和梅三者的爱情悲剧,文章结构大幅调整,戏剧语言多呈现为口语性较强的对话,和巴金的《家》差别显著,不能混为一谈,英译本自然也差之千里。《家》沙译本研究中硕士论文有5篇,期刊论文有2篇,从研究视角可分为4类——翻译美学、文学文体学、系统功能语言学和功能翻译理论学派。

(一)翻译美学视角

“美学与翻译的结合,乃珠联璧合;美学与翻译的结合,乃天作之合。”[4](P1)翻译美学视角下,《家》沙译本研究共有3篇硕士论文:贺耀萱《汉语语言美感在英译过程中的磨蚀——以〈家〉的英译本为例》[5]、马俊涛《〈家〉英译本的美学视角分析》[6]以及张光云《翻译美学视角下的〈家〉英译本研究》[7]。

贺耀萱指出,由于汉英两种语言和思维的差异,《家》英译过程中汉语美感不可避免地被磨蚀。其文章篇幅长达170多页,论述虽详实,但对硕士论文而言过于冗杂。马俊涛[6]和张光云[7]从翻译美学标准下的形式美和内容美出发,认为《家》沙译本成功再现了原文的美,但偶有不足。以上论述皆认为,《家》沙译本大体传达了原文之美,但稍有缺憾。笔者认为,缺憾和成功的标准皆是研究者简单结合理论的主观定性论断,并没有进行关于中西方读者接受度的调查统计,缺乏客观证据佐证。

(1)老太爷因为觉群在堂屋里说了不吉利的话,便在一张红纸条上写着“童言无忌、大吉大利”,拿出来贴在堂屋的门柱上。觉慧看见,忍不住在心里暗笑。[8](P135)

译文:Because young Chueh-chun had let slip an unlucky remark there,the Venerable Master Kao wrote the phrase“A child’s words cannot prevent good fortune and prosperity”on a piece of red paper and pasted it on the door post.Chueh-hui couldn’t help smiling.[9](P116)

“童言无忌、大吉大利”是典型汉语四字词的表达,四字词形式凝练、音韵优美、内涵丰富。贺耀萱指出,沙博理的译文虽然表达出了原文大意,但是没有再现原文的结构美和押韵美,汉语四字词之美不可避免地被磨蚀。英文中并不存在四字词语的表达,但英语俗语简洁凝练,其功能类似于四字词,呈现形式为短句。笔者认为,沙博理译文更有利于读者接受,译者已尽力表达原文风格,将此例作为翻译美学视角下的一例败笔难免有失偏颇,且难逃片面之嫌。沙博理曾提出,“翻小说,切记不可逐字直译,而是要用我们的英语把我们的中文意思传达出来。”[10]翻译美学以文化转向为大背景,从这个视角看,沙博理已然实现双重文化视角的转换,他结合英语俗语的结构,传递出了原文的文化内涵。[11]

(二)文学文体学视角

文学文体学是文体学的一个分支,“是连接语言学和文学批评的桥梁,注重探讨作者如何通过语言的选择表达以加强文本的主题意义和美学效果”,使文学研究实现从主观性到客观性的转向[12]。运用文学文体学分析《家》沙译本的论文有两篇:一篇是马丽的硕士论文《〈家〉沙氏英译本之文体学评析》[13],另一篇为李立的期刊论文《文化词语在〈家〉英译本中的实现手段》[14]。

马丽从文化载体词、主题意义和审美层面出发,认为《家》沙译本总体再现了原著的主题意义和美学价值,虽然有少许文体风格和艺术特色并未呈现,然而翻译不等于写作,译者往往使出浑身解数来展现原文的曼妙风采仍不能如愿,沙译本功力深厚,已属凤毛麟角。李立对文化词语的分析与马丽文化载体词所举译例和结论十分相像,文化词语实则为文学文体学分析的一个方面,此处不做赘述。

(2)克明把觉慧唤到他的书斋里正言教训了一番,没有用;温和地开导了一番,没有用;又雄辩地劝诱了一番,也没有用。觉慧老是推诿说他不知道。[8](P283)

译文:Ke-ming called Chueh-hui to his study and gave him a lecture——to no avail. He offered friendly guidance——to no avail. He tried argument and exhortation——to no avail.Chueh-hui insisted he knew nothing.[9](P218)

例(2)是审美层面的句法平行结构。译文基本保持了原文的句法结构,原文为3个分句并列,译文添加了主语“He”,成为3个独立句。“没有用”和“也没有用”皆译为“——to no avail”,译文比原文形式更工整,传达了原文内涵,凸显了觉慧帮助觉民的决心,形象刻画了旧制度下的反抗者形象。此例不仅是文体学的成功译例,亦可从美学的形式层面的句法结构来评析。这从侧面反衬出《家》沙译本的研究仅局限于某几个理论简单结合的视角,并没有深层次探究和创新型成果。

至于两药的安全性,有报道称奥沙利铂常见神经毒性反应,其中急性神经毒性反应的发生率可达到85%~95%[19]。本研究中神经毒性反应较少,而胃肠道反应较多,但有研究表示,奥沙利铂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较低。另有研究中也见肝功能损害,照理讲二药均无需经肝转化与胆汁排泄,所以一般情况下肝功能不受影响[20]。而吉西他滨可能引起白细胞、血小板减少而致骨髓毒性症状。TACE具有不良反应少的优点,从本研究结果看,二药联合并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

(三)功能翻译理论视角

功能翻译理论仅有邹丽的期刊论文《鱼和熊掌可以兼得——浅谈沙译本Family的翻译策略》[15]。功能翻译理论的建立是以“现代语言学”和“逻辑思维学”为基础。[16]邹丽根据诺德的文献型翻译策略,从语言和文化两个层面对《家》沙译本进行了描述性分析。语言层面包括词汇和句法层面。在词汇层面,沙博理运用威妥玛拼音法杜撰了两个新词,将“爹”、“爷爷”音译成“Tieh”,“Yeh-yeh”,为了帮助译入语读者理解,分别加脚注“father”,“grandfather”。据笔者统计,《家》沙译本中“Tieh”出现了10次,而“Yeh-yeh”作为《家》中的最高权威,出现了72次。沙博理的译文独具特色,音译尽力保留原文风格,其对常规翻译的背离更突出了原文的文化特色。此外,《家》中主人公的名字皆为威妥玛音译,如觉慧译为Chueh-hui,觉民译为Chueh-min。沙博理采取的异化翻译策略,是一种适度的文献型翻译,尽可能保留原著文化,并照顾外国读者的接受力。虽然穿上“英美服饰”,依旧为“中国文化内涵”,可谓鱼和熊掌兼而得之。[10]

(四)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

林娜《从语域分析的角度看〈家〉中对话的翻译》[17],是唯一运用语域理论分析《家》沙译本的硕士论文。韩礼德(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和翻译相结合,是运用功能语言学指导翻译的重要实践。系统功能语言学以语域三要素——语场、语旨、语式为理论框架,语域变量由语义系统实现,而语义系统又由语法词汇层面实现,因此对《家》沙译本的对话翻译进行分析,可以从语法词汇层面来实现。

(3)①你现在中学毕业了。②我已经给你看定了一门亲事。③你爷爷希望有一个重孙,④我也希望早日抱孙。⑤你现在已经到了成家的年纪,⑥我想早日给你接亲,⑦也算了结我一桩心事。……⑧我在外面做官好几年,⑨积蓄虽不多,⑩可是个人衣食是不用愁的。11我现在身体不大好,12想在家休养,要你来帮我料理家事,13所以你更少不掉一个内助。14李家的亲事我已经准备好了,15下个月十三是个好日子,16就在那一天下定。……17今年年内就结婚。[8](P22~23)

译文:①Now that you’ve graduated,②I want to arrange your marriage.③Your grandfather is looking forward to having a greatgrandson,④and I,too,would like to be able to hold a grandson in my arms.⑤You’re old enough to be married;⑥I won’t feel easy until fulfill my obligation to fide you a wife.⑦Although I didn’t accumulate much money in my years away from home as an official,⑧still I’ve put by enough for us to get along on.⑨My health isn’t what it used to be;⑩I’m thinking of spending my time at home and having you help me run the household affairs.11 All the more reason you’ll be needing a wife.12 I’ve already arranged a match with the Li Family.13 The thirteenth of next month is a good day.14 We’ll announce the arrangement then.15 You can be married within the year…”[9](P25)

语场决定语篇的概念意义,概念意义又决定语篇中句子的及物系统和单词的词汇意义。例(3)中原文共划分为17个小句,体现物质过程和关系过程的小句共有14个,约占篇幅比重的82.3%;译文共划分为15个小句,体现物质过程和关系过程的句子占80%。原文只有⑧、⑨、⑩分别为存在过程、关系过程和关系过程,相对应的译文为环境过程、物质过程和物质过程,因而《家》沙译本基本上和原文的及物系统一致,较好地体现了原文的语场。把功能语言学的理论和翻译结合起来,是将翻译批评纳入量化分析的尝试,增加了翻译评价结果的客观性,是摆脱主观性判断的有益尝试。

二、《家》沙译本研究展望

国内有关《家》原作的研究硕果累累,数量和质量都十分可观,《家》沙译本虽然比原作要晚27年问世,却也出版发行近60年,然而《家》沙译本研究仍处于起步状态。国内《家》沙译本的研究文章寥寥无几,研究成果层次浅、数量少,缺乏系统核心成果,《家》沙译本的学术价值和整体魅力尚未开发。巴金国际学术研讨会自1991年首次召开,至今已有10届,然而巴金作品如《家》和《寒夜》的英译研究仍未引起关注,实为研究之缺憾。

第一,研究方法更加科学化。《家》沙译本现有研究皆为主观性较强的定性研究。应将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定性研究从宏观层面考察《家》沙译本研究全貌,定量研究从微观层面的实验设计、实验检验来衡量,并与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实证性翻译研究方法相结合。自建《家》小型双语平行语料库,调查译者风格如措辞偏好,采集特定词汇频率,更是《家》英译研究的空白。使用语料库亦可展开段落整合和句法结构研究,《家》原作和英译本的段落整合是原文和英文最显著的区别。实证研究和语料库相结合使研究结果更加客观,可发放调查问卷,检验外国读者对《家》沙译本主题、语言和风格的认知,了解《家》沙译本在国外的真正接受情况。采取访谈的形式,比如对巴金的国外著名研究者奥尔格·朗、内森·K·茅进行访谈,使国内和国际的巴金研究相接轨。

第二,研究人员的优化及规模化。去除《家》沙译本和话剧《家》英若诚译本的几篇硕士论文和期刊成果相对集中在郑州大学,其他研究皆为高校教师指导在校研究生的个体研究。在校研究生毕业后,如不进行后续研究,无疑是对现有知识资源的浪费,长此以往更导致没有巴金英译研究权威出现。国家应设立巴金作品英译及研究资助项目,吸引更多国内研究者和译者的目光,推动以《家》为代表的巴金作品英译的深入研究。此外,巴金国际研讨会可以把巴金作品英译作为一项重要议题,汇集国内研究者的智慧。

第三,国家对巴金的作品整体对外推广。《激流三部曲》可谓家喻户晓,然而《激流三部曲》中只有《家》有英译本,《春》、《秋》并没有走向国际,无法让海外读者感受到中国青年热情澎湃的激流。巴金的作品不像鲁迅及沈从文的作品多次由国内外著名翻译家、汉学家及学者推向西方读者,《爱情三部曲》、《随想录》等代表作品的译介理应早日提上议程。尽管如此,《家》在国外的发行和再版仍旧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专著有内森·K·茅(Nathan·K·Mao)的《巴金》(Pa Chin)和奥尔格·朗(Olga Lang)的《巴金和他的作品》(Pa Chin and His Writings)。

第四,研究视角应该更多样化。《家》沙译本研究视角僵化,多为翻译理论的简单套用,局限在翻译美学、文学文体学、功能翻译理论和系统功能语言学,《家》英译特有的翻译现象和翻译理论的结合缺失。如《家》中占总篇幅四分之一的心理描写独具特色,塑造了主人公个性鲜明的形象,传达了反对封建势力的主旨,值得探讨。《家》沙译本和《家》其他外译本如法译本的接受现状对比亦是系统研究的重要课题。此外,巴金的翻译作品对巴金创作的影响也值得探究。巴金是著名的翻译家,王尔德的《快乐王子》最早由巴金译介到中国,巴金还翻译了诸多俄国作家如高尔基、屠格涅夫、克鲁泡特金等的作品。《家》中多处体现着巴金翻译作品中的反封建思想、民主主义思想和人道主义思想。巴金翻译作品与巴金代表作品、巴金代表作品与巴金代表作品的英译关联,都是巴金研究的空缺。

继翻译文化转向后的社会翻译学转向,除译本细读外,翻译过程、译者行为与时代背景的结合备受关注,翻译研究重点关注译本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沙博理在翻译《家》时受中国对外翻译政策和所在翻译机构外文出版社的影响,《家》原文底本在翻译前的删改也受到社会背景的影响。沙博理翻译的《家》和《水浒传》在西方都大受好评,其双重文化身份对译文的影响值得探讨。翻译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具有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多重属性,可以借鉴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和传播学的知识,拓宽《家》沙译本研究视角。

三、沙博理制度化译者身份与译本研究相结合

翻译的社会学转向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沙博理独特的外来译家身份和《家》英译本相结合是重要的研究方向。社会学的翘楚布迪厄提出[(惯习)+(资本)]+场域=实践[18](P101),将社会学公式和翻译学相联系,“译者带着惯习(由一系列译者定势组成)和各种资本,在权力场中争斗,从而形成翻译场域”[19]。权力场域和翻译场域有着密切联系,国家权力机构是权力场域的重要载体,对国家翻译机构中翻译制度的设定和执行、译者的译本选择和翻译政策的选取、翻译产品的选定和发行起着指导作用。国家翻译机构内翻译群体合理、有序、稳定的分工和协作是“翻译制度化”的重要标志。[20]“制度化译者”为翻译制度化体系的译者,其资本的掌控对译本产生影响,也受惯习影响,反过来影响惯习,进而影响翻译实践和译作。[20]沙博理长期供职于对外文化联络局、《人民画报》社和外文出版社等国家机构,深受国家权力场域影响,然而译者是翻译行为的真正实施者,其自身的文化资本是翻译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反过来通过自身惯习和资本来反作用于权力场域,影响翻译实践。杨宪益长期供职于外文出版社,他就曾提到,译者和编辑经常因为翻译作品的选取争论不休。[21](P190)

沙博理翻译作品近千万字,涵盖古典文学、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其翻译生涯可分为三个阶段:新中国十七年:红色革命文学作品翻译;“文革”十年:《水浒传》译名之争;新时期三十年:自主的译者和作者。[22]沙博理在1958年翻译《家》,属于新中国十七年阶段,此时新中国政权刚刚巩固,新中国的外宣任务主要是树立新中国的形象以及鼓舞被压迫的民族早日取得政权独立。沙博理在这一时期翻译了大量的反封建和红色革命文学作品,如《新儿女英雄传》、《林海雪原》、《保卫延安》。《家》中对封建制度的反抗和青年一代追求革命的激昂精神必然受到时代意识形态的影响。

沙博理翻译《家》,与其所处的时代大背景和对外政策密不可分,也与其自身的兴趣紧密相连。沙博理对中国文化十分感兴趣,他1915年出生于美国,曾在哥伦比亚大学和耶鲁大学学习中文,1947年来到上海,与凤子相遇,在中国度过了其后半生,结下了和中国的不解之缘。沙博理对中国文化充满了兴趣,而翻译则把沙博理的兴趣和其自身的英文功底结合起来。沙博理的翻译模式可以归结为“三人一体”的翻译模式。他以“中国人”的文化身份解读作品,以“文化间”双重身份进行作品转换,以“英语读者”的身份进行译文把握。[20]《家》中多处表现出传统文化的痕迹,以及封建婚姻制度和伦理制度的踪影,如第六章提及觉新的婚姻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从定亲到婚礼仪式规矩繁杂,第十三章对尊卑有序、等级森严的新年祭祖仪式的描写。《家》沙译本里的中国英语现象如“爷爷”、“爹”音译为“Yehyeh”,“Tieh”等多次出现,体现了沙博理了解与尊重中国文化,致力于促进中国文化的弘扬与传播。此外,沙博理对《家》中部分中国特色事物语篇的删减,如第十三章年夜饭上飞花令和行急口令两段,皆受沙博理双重文化身份的影响。《家》沙译本与其翻译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沙博理的“制度化译者”的身份紧密相关[23],沙博理的译者身份与译本的选择、底本的修订、翻译策略的选取相结合,是研究《家》沙译本的重要途径。

四、结语

促进巴金等当代作家作品在国外的传播任重而道远。斯诺曾在《活的中国》前言中提到,中国现代文学只有“很少的零零星星的几篇译成英语”[24](P13),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以巴金为代表的当代作家作品的对外译介还存在显著空白。《家》作为巴金作品的总纲和代表,其译本的研究不能仅仅是和现有翻译理论的简单结合,创新性、深入性、综合性的研究亟待展开。其中,沙博理的制度化译者身份和《家》英译本研究相结合,是《家》英译的重要切入点,能弥补《家》英译研究之匮乏。沙博理对《家》的英译及其研究,是巴金作品对外传播研究的一部分,也是巴金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巴金及其作品需要走出去,接受异域文化的沉淀和反馈,唯有如此,巴金研究才是完整和完善的。

[1](俄)A.H.热洛霍夫采夫.爱国作家巴金[A].张立慧,李今.巴金研究在国外[C].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

[2]杨政红.论巴金英译本小说《家》中的语言文学研究[J].短篇小说,2013(32).

[3]张光云.翻译美学视角下的《家》英译本研究[J].海外英语,2015 (1).

[4]毛荣贵.翻译美学[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5]贺耀萱.汉语语言美感在英译过程中的磨蚀——以《家》的英译本为例[D].中南大学,2010.

[6]马俊涛.《家》英译本的美学视角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06.

[7]张光云.翻译美学视角下的《家》英译本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 2015.

[8]巴金.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9]Shapiro,Sidney.The Family[M].Beijing:Foreign Languages Press,1978.

[10]沙博理.中国文学的英文翻译[J].中国翻译,1991(2).

[11]林克难.翻译研究:从规范走向描写[J].中国翻译,2001(6).

[12]申丹.论文学文体学在翻译学科建设中的重要性[J].中国翻译, 2002(1).

[13]马丽.《家》沙氏英译本之文体学评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3.

[14]李立.文化词语在《家》英译本中的实现手段[J].出版发行研究, 2013(6).

[15]邹丽.鱼和熊掌可以兼得——浅谈沙译本Family的翻译策略[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

[16]杨英明.论功能翻译理论[J].中国翻译,2011(6).

[17]林娜.从语域分析的角度看《家》中对话的翻译[D].郑州大学, 2011.

[18]Bourdieu,Pierre.Distinction:A Social Critique of the Judgment of Taste[M].Trans.Richard Nice.Cambridge,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4.

[19]邵璐.翻译社会学的迷思——布迪厄场域理论释解[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

[20]任东升,高玉霞.从国家翻译实践视角看沙博理翻译研究的价值[J].上海翻译,2015(4).

[21]杨宪益.漏船载酒忆当年[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1.

[22]任东升,张静.沙博理——中国当代翻译史上一位特殊翻译家[J].东方翻译,2011(4).

[23]任东升,高玉霞.翻译制度化与制度化翻译[J].中国翻译,2015 (1).

[24]Snow,Edgar.Living China:Modern Chinese Short Stories[C]. London:George G.Harrap&C.,1936.

责任编辑 强 琛 E-mail:qiangchen42@163.com

H315.9

A

1673-1395(2016)10-0062-05

2016-07-0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2BYY018);中国外文局沙博理研究中心中国海洋大学基地研究项目

任东升(1966-),男,河北井陉人,教授,主要从事宗教翻译思想、国家翻译实践研究。

猜你喜欢
英译本巴金译本
巴金在三八线上(外四篇)
基于语料库中英译本译者主体性的对比分析——基于韩国作家韩江的《素食主义者》中英译本平行语料库
一生
瑞典文《红楼梦》译介源流考*——兼驳霍闵英译本转译论
杨宪益-戴乃迭《红楼梦》英译本后四十回底本考证
功能对等理论下《醉翁亭记》英译本的对比研究
《佛说四人出现世间经》的西夏译本
《通玄记》的西夏译本
小巴金“认错”
向巴金学习讲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