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性无聊感、生命意义感与自杀意念*

2016-03-25 03:35向思雅魏绮雯郑少丹李炳全中国肇庆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广东肇庆526061mailsiyamoilqqcom通讯作者mailLibq1221163com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6年4期
关键词:大学生

向思雅 魏绮雯 郑少丹 杨 慧 李炳全中国.肇庆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广东肇庆) 526061 E-mail:siyamoil@qq.com 通讯作者 E-mail:Libq1221@163.com



大学生社会性无聊感、生命意义感与自杀意念*

向思雅 魏绮雯 郑少丹 杨 慧 李炳全△
中国.肇庆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广东肇庆) 526061 E-mail:siyamoil@qq.com △通讯作者 E-mail:Libq1221@163.com

【摘 要】目的:调查大学生社会性无聊感、生命意义感与自杀意念的关系。方法:采用无聊倾向量表、生命意义感量表、自杀意念问卷对646名大学本进行调查。结果:①大学生社会性无聊感得分在性别、就读地区、年级、是否独生等几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大学生社会性无聊感与生命意义感存在显著负相关(r=-0.336,P<0.001),大学生社会性无聊感与自杀意念存在显著正相关(r=0.382,P<0.001);③生命意义感中的部分维度如成就、快乐、信仰和人际关系等4个维度对大学生社会性无聊感有负性预测作用(R2=-0.136,P<0.001;R2=-0.165, P<0.001;R2=-0.179,P<0.01;R2=-0.187,P<0.05),大学生社会性无聊感对自杀意念有正性预测作用(R2= 0.146,P<0.001);④大学生社会性无聊感在生命意义感与自杀意念存在显著中介作用。结论:生命意义感的提高,有助于降低大学生社会性无聊感,减少自杀意念的出现。

【关键词】大学生;无聊感;生命意义感;自杀意念

当今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既激发人们愈来愈高的精神需求,又促进社会处于一种物化和功利化过程或状态,带来愈来愈严重、愈来愈普遍的社会性精神困顿和人的生命意义缺失以及由此产生和构成的社会性无聊感。对于大学生尤其是地方院校大学生而言,既面临着考研、就业等多方面的巨大压力,又因社会的发展导致所学知识陈旧而失去对知识的兴趣,同时又没有明确的精神追求和生命意义诉求,由此容易产生普遍性的社会性无聊感。

许多人或许认为,无聊是极为常见,以至于被认定为无伤大雅的事情。但2010年2月《国际流行病学杂志》刊载Annie Britton和Martin J Shipley的一条研究报告称,“无聊感强烈”者与感觉充实者相比,因心脏病或中风致死的可能性高出2.5倍,无聊因而可能是一个“折寿”因素。国外一些研究表明,处于12~19岁的青少年有51%的人报告“非常容易觉得无聊”[1]。有研究表明,无聊与大学生的问题行为(吸烟、嗜酒、药物滥用、赌博等等)均有显著相关[2]。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无聊是引发青少年犯罪的高危因素[3]。除此之外,无聊和消极负性的情绪体验有关,如:焦虑、抑郁、孤独等[4]。研究也表明,抑郁、物质滥用等是自杀意念的重要影响因素,而这些因素又与无聊密切相关[5]。由此可见,无聊带来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有学者表明,无聊尤其是深层无聊(人作为存在者在一个特定时代所遭遇的一种深层意义丢失,当存在者被畏忧烦等情绪裹挟,导致方向或者希望的迷失[6])或存在性无聊(现代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人的存在意义丧失所产生的无聊感[7])与人的生命意义缺失或虚无化密切相关。其中,生命意义感由弗兰克(V E Frankl)提出,他认为人最基本的原始动机是追寻生命意义与目标,当缺乏生命意义感时,人会感到空虚、无聊、厌烦[8]。生命意义感指自己的生命有某种目标、意义和价值的感觉[9]。生命意义的缺失或虚无化,会使人感到焦虑、空隙、迷茫、痛苦,因而容易产生自杀尤其是失调性自杀意向甚至自杀行为[10]]。

彭维、张慧超等人认为生命意义感对无聊感有显著影响[11-12]。陈艺华等人认为大学生的生命意义感与自杀意念存在极显著相关[13]。黄时华等人认为无聊感与自杀意念有密切关系[14]。本研究拟通过对大学生社会性无聊感、生命意义感与自杀意念以及三者之间关系的进一步的探讨,为高校在今后的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提供一定的素材和启迪。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广州和肇庆两地的地方高校共707名大学生为样本进行测试,获得646份有效问卷(91.37%)。其中,广州市233 人,肇庆市413人;男生248人,女生398人;独生子女111人,非独生子女535人;大一225人,大二187人,大三121人,大四113人。

1.2 方法

1.2.1 无聊感量表 采用Farmer和Sundberg编制的无聊感量表(BPS)[15]。共有28道题目。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79~0.83,重测信度为0.79,信效度符合要求。该量表采用7级计分,1表示“完全赞成”,7表示“完全不赞成”,反向题则正好相反。得分越高表明个体有越高的无聊倾向性。

1.2.2 生命意义问卷 釆用盛正群于2007年修订的大学生生命意义问卷[16]。量表共46道题目,包括成就、人际关系、公平、追求、信仰、家庭、亲密关系、自我超越、自我接受、快乐等10个维度。该量表采用7级计分,从“1=非常不符合”到“7=非常符合”。量表总分322分,全部为正向题,总分越高表明生命意义感越强,总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930,各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639 ~0.887,信效度符合要求。

1.2.3 自杀意念自评量表 采用由夏朝云、王东波等编制的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17],该量表由26个项目组成,包括4个因子,即绝望因子、乐观因子、睡眠因子和掩饰因子。自杀意念总分由前3个因子分相加,条目均以“是”或“否”记分,得分越高,则自杀意念越强。该量表的重侧信度为0.86,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9,分半信度为0.824。研究证实该量表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问卷的临界分为12分。1.2.4 施测 以班级为单位派发问卷,进行团体测试,问卷填写采用不记名方式。

1.3 统计处理

问卷的所有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数据分析采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中介效应检验。

2 结 果

2.1 大学生社会性无聊感的总体情况

见表1。大学生社会性无聊感总体分为(102.70 ±14.34),相当于每个题目的平均分在3~4分之间,问卷采用7点记分,4分为模糊状态,3分为不算太无聊,因此地方院校的学生的社会性无聊感在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

2.2 大学生社会性无聊感的各变量差异情况

通过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被试群体中的无聊感在性别、就读地区、是否独生子女、年级等维度上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t= 0.909,-1.904,1.049,1.290;P>0.05)。

表1 大学生社会性无聊感与自杀意念的皮尔逊相关(r)

2.3 大学生无聊感与生命意义感、自杀意念的相关

见表1、表2。无聊感与自杀意念呈显著正相关(r=0.382,P<0.001);无聊感与生命意义感呈显著负相关(r=-0.336,P<0.001)。

表2 大学生社会性无聊感与生命意义感的皮尔逊相关(r)

2.4 无聊感、生命意义感与自杀意念的回归分析

2.4.1 生命意义感对无聊感的回归分析 以生命意义感的各维度作为自变量,以无聊感作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见表3。生命意义中的部分维度如成就、快乐、信仰和人际关系等4个维度进入了回归方程,具有显著预测力,这4个变量能够联合预测无聊感的18.7%的变异量;其中,成就这一变量对无聊感的解释力最好,为13.6%,其次快乐维度为2.9%,接着信仰维度为1.4%,最后人际关系维度这一变量为0.8%。

表3 生命意义感对无聊感的回归分析

2.4.2 无聊感对自杀意念的回归分析 以无聊感作为自变量,自杀意念作为因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表4表明,无聊感可以显著预测自杀意念,能够预测自杀意念的14.6%的变异量。

表4 无聊感对自杀意念的回归分析

2.5 无聊感在生命意义感与自杀意念之间的中介作用

以生命意义作为自变量(x),以自杀意念作为因变量(y),以无聊感作为中介变量(w),采用温忠麟等人提出的三步回归分析法[18]考察生命意义与自杀意念的关系。第一步是做生命意义感对自杀意念的回归分析,得出系数c为-0.422;第二步是做生命意义感对无聊感的回归分析,得出系数a为-0.336;第三步加入无聊感,做无聊感与生命意义感对自杀意念的回归分析,得出系数b与c’,分别为0.271和-0.331。

见表5。第一步回归分析中,生命意义与自杀意念呈负相关;第二步回归分析中,生命意义感与无聊感呈负相关;在第三步回归分析中,将中介变量无聊感纳入方程,在控制无聊感对自杀意念影响的基础上,生命意义感仍与自杀意念呈负相关,但回归系数减小,说明无聊感在生命意义感与自杀意念之间起了中介作用。由于4个t检验都是显著的,所以是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0.336 ×0.271/0.422=21.6%。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1-21.6%=78.4%,即生命意义感对自杀意念的效应中,有78.4%是直接效应,21.6%是通过中介变量无聊感的中介效应。

表5 无聊感(W)的中介效应依次检验

3 讨 论

3.1 大学生社会性无聊感人口学差异

本次结果表明,大学生的无聊感得分整体上处于中等水平。大学生无聊感在性别、年级、学校地区、是否为独生子女等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这可能是与“无聊”现象的蔓延范围以及导致无聊蔓延的社会处境有关。无论什么性别、哪个年级、什么地方、是否独生,都会由于同样的原因处于同样的处境等感到无聊。

当前,大学生尤其是地方院校大学生处于比以往更多的无聊的易发和多发因素的处境中:①他们处于社会转型期。在社会转型期,各种价值观、人生观、精神追求相互冲突,一方面已有的价值观遭到质疑、否定,另一方面新的价值观又尚未形成或确定,由此导致社会的价值缺位和精神空档,使得选择或追求茫然,进而感到无聊;②他们处于高校转型期。高校转型必然带来目标定位、教学内容和方法等的转变,这些转变会使他们感到不适宜而无聊;③他们面临着诸多压力,这些压力会使他们感到生活没意思而感到无聊。所有这些,都是大学生共同面对的,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共同的,因此他们的无聊不存在显著差异也就自然而然。

当前中国社会,精神水平跟不上物质生活水平发展的节奏,容易让人因精神失落而觉得无聊。感到无聊的人,容易体验到孤单。很多大学生为了排遣无聊和孤单而选择网络,对网络产生明显的依赖性,但是网络却不能根本上解决无聊感的问题,反而沉迷于网络的人更容易体验到无聊,这就使无聊感不断循环。在当今时代,网络技术的提升,以及手机的普遍使用,使不同年级、不同高校地区、不同性别的大学生更多地成为“低头一族”,对上课、人际、室外活动等不感兴趣,这往往容易导致学生所产生的无聊感的恶化,同时,使无聊感普遍化。

3.2 大学生社会性无聊感与生命意义感、自杀意念的相关

本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社会性无聊感与生命意义感及其各个维度有显著负相关。这说明了,个体生命意义感得分越高,大学生无聊倾向性越低。通常情况下,个体成就越高、人际关系越好、自我认同越高等等,其对生活就越发有信心,更加地倾向把自己的生命与时间投入于积极的活动中,体现自己的自我价值,感受生命的意义,热爱自己的生活,喜欢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其无聊倾向性越低。

大学生无聊感与自杀意念及其各因子有显著性正相关,与黄时华[5]的研究结果一致。其原因可能是:①无聊会导致个体的焦虑、孤独、寂寞、痛苦等不良情绪,个体觉得生活乏味、没意思,由此产生轻生的意向;②大学生为排遣无聊,有可能选择一些不恰当的方式或途径,这些方式或途径虽然短暂消减其无聊,但这些活动之后,他们会感到更加无聊。大学生沉迷于一些不良的行为活动中,长期处于无所事事的状态,缺乏积极的心态,往往容易导致自杀。比如,对物质刺激的沉溺,会暂时让人们忽略了无聊,但短暂愉悦过后是更为强烈的空虚感或无聊,进而导致人们追求更为强烈的物质刺激,这就形成一系列恶性循环。再如,通过感官刺激、游戏等等排遣无聊,虽使无聊得以暂时缓解,但缓解之后反而会增强人们的无聊感,由此不得以寻求更强烈的刺激来排解已加强的无聊,形成恶性循环。

3.3 无聊感在生命意义感与自杀意念间的中介效应

本研究发现,无聊感在生命意义感和自杀意念之间的中间效应显著。这说明缺乏生命意义感的大学生,既容易产生无聊感,又容易产生自杀意念。正如以上分析,当个体体验不了生命意义时,会对现状失去兴趣,感到生活没有目标,不主动参与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觉得干什么都没有意思,每天只从事重复又觉得单调的事情,时间久了会感到无聊。个体长期处于无所事事的状态,会容易产生空虚感,引发一系列的情绪问题,使人胡思乱想,对生活失去信心,容易出现自杀意念。目前,青少年自杀意念发生率仍然较高,需要家庭、社会和学校的共同努力,建立起有效干预机制和社会支持系统[19]。

参考文献

[1]Eastwood J D,Cavaliere C,Fahlman S A,et al.A desire for desires:Boredom and its relation to alexithymia[J].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07,42(6):1035-1045

[2]郑美娟.“无聊”的研究综述[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8,25 (11):85-112

[3]潘旋.无聊症候群与青少年犯罪[J].犯罪研究,2013,33(4):53-58

[4]钟泳如,黄时华,熊松滨.大学生的无聊倾向性与心理健康[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7):1086-1090

[5]黄时华,刘珍仪.广州部分高校学生无聊倾向性和自杀意念现状调查[J].医学与社会,2010,23(8):88-90

[6]李侠.遭遇无聊:制造意义还是寻找意义-读《无聊的哲学》有感[J].民主与科学,2010,22(5):41-43

[7]拉斯·史文德森.无聊的哲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12-17

[8]Safaria T,Othman A,Wahab M N A.Role ambiguity,role conflict,the role of job insecurity as mediator toward job stress among Malay Academic staff:A SEM analysis[J].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2011,3(3):229-235

[9]Fried Y,Ben David H A,Tiges R B,et al.The interactive effect of role conflict and role ambiguity on job performance[J].Journal of Occupat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1998,71(1):19-27

[10]陆运青,田黛,马天宇,等.学习动机、焦虑、人际信任对中学生自尊的影响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4):449-450

[11]彭维.生命意义感对大学生无聊倾向性的影响[D].江苏:南京师范大学,2012

[12]张慧超.大学生无聊状态与生命意义感的关系研究[D].内蒙古: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

[13]陈艺华,叶一舵,王丽馨,等.大学生生命意义感与自杀意念的关系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6):423-426

[14]黄时华,刘珍仪.广州部分高校无聊倾向性和自杀意念现状调查[J].医学与社会,2010,23(8):88-90

[15]Farmer R,Sundberg N D.Boredom proneness-the development and correlates of a new scale[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ssessment,1986,50(1):4-17

[16]盛正群.大学生生命意义问卷[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7

[17]夏朝云,王东波,吴素琴,等.自杀意念自评量表[M].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2,12(2):100-103

[18]温忠麟,张雷,侯杰泰,等.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M].心理学报,2004,36(5):614-620

[19]李群,金燕,孙逊.心理健康课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8(2):1467-1469

·论 著·(社会心理)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Local College Students’Social Boredom, Life Meaning and Suicidal Ideation

Xiang Siya,Wei Qiwen,Zheng Shaodan,et al
Educational-Science College,Zhaoqing University,Zhaoqing 526061,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local college students'social boredom,life meaning and suicidal ideation.Methods:“The boring tendency scale”,“the meaning of life scale”and“questionnaire of suicidal ideation”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646 college undergraduates.Results:①College students'boredom did not exi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everal aspects,such as sex,studying areas,grades,only child or not acts;②Students'boredom proneness and the meaning of life were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related(r=-0.336,P<0.001),college students’boredom tendency and suicidal ideation had a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ion(r=0.382,P<0.001);③The success,happiness,faith and relationship which were included in the sense of life meaning had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predicted to students'boredom tendency(R2=-0.136,P<0.001;R2=-0.165,P<0.001;R2=-0.179,P<0.01;R2=-0.187,P <0.05),Students'boredom tendency had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predicted to suicidal ideation(R2=0.146,P<0.001);④Students'boredom tendency had a significant mediating effect between the sense of life meaning and suicidal ideation.Conclusion:The higher of sense of life meaning,the lower of college students’boredom and suicidal ideation.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Boredom;Life meaning;Suicidal ideation

(收稿时间:2015-10-17)

doi:10.13342/j.cnki.cjhp.2016.04.011

中图分类号:R39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252(2016)04-0522-05

*基金项目:肇庆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编号:20151058002)

猜你喜欢
大学生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国际大学生节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从8 个字看大学生的政治认同
关于大学生中弱势群体就业问题的思考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