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案设计和实施策略研究

2016-03-24 08:55李宗群
课程教育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杜郎一节课素质教育

李宗群

【摘要】素质教育无论在内涵还是在外延上都不是完全排斥应试教育,应试作为促进和巩固学生学习效果的教育手段,过去、现在乃至将来都不会退出教育的舞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找准素质教育与提高教育质量的结合点,提高教育的效能,通过发挥课堂各方面的效度达到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尤其是,学生的在校时间忽然减少了,但课程的设置暂时还没有减少,惟有提高课堂的质量,通过课堂设计实现常规课堂的有效性,从而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素质教育 常规课堂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203-01

近几年来,中学教育已全面正式步入素质教育的轨道,这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经过多年博弈取得的成果,更是教育评价观念进步的标志。但是素质教育无论在内涵还是在外延上都不是完全排斥应试教育,应试作为促进和巩固学生学习效果的教育手段,过去、现在乃至将来都不会退出教育的舞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找准素质教育与提高教育质量的结合点,提高教育的效能,通过发挥课堂各方面的效度达到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尤其是,学生的在校时间忽然减少了,但课程的设置暂时还没有减少,惟有提高课堂的质量,通过课堂设计实现常规课堂的有效性,从而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第一,对一节课设计的基本要求

首先,量的问题要有度。达到一定的知识量,这是对一节课客观的评价指标。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一节课的运算量、知识高度、知识目标都要达到一定的标准,这个标准不是由老师的认知高度决定,而是以学生的能力基础决定。质是量积累的结果,达不到一定的量,质就无从谈起。当然,练习题的准备,还要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接受能力,既要有基础练习,也要有拓展提高。对于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基础训练是他们落实课本知识的重要途径,而对于认知水平较高的学生,如果没有经过一番苦思冥想就轻易地完成了任务,时间久了,他就会逐渐失去对本学科的兴趣。量的设置,也最能体现出一个老师的教学经验和兢业态度,因为对一节课知识量的设置,既要考虑到每个学生的不同需要,又需要老师在大量的题目中精心设计和筛选,这就需要老师多做题,不但要做本学期的题目,而且要做本年度的中考题,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引导学生把握重点,才能真正把学生从题海中置换出来。

另外,点的问题要找准、点透。在培养学生能力上抓几个亮点,也应该成为常规课堂的基本要求。通过对一道题目的提升而得到的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由一道题目所衍生出的多种解法,都需要老师去恰当地点拨。例如:不规则图形面积的求法“割补法”;由线段比例而推得相似三角形的“三点定形”;由平衡思想建立等式的“方程思想”;从多种角度多种方法解题的“辨证思想”;比较两数大小的“比商法”与“比差法”等等,这些恰好是拓展解题思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点。这些关键点才是最能体现老师风格的东西,没有亮点,就容易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从而产生厌倦。学生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节课两节课就能做到的,这种意识应该作为一种理念,渗透到每一节课中去,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乐趣。这里说到老师的点拨作用,不得不提风行一时的“杜郎口”式自主学习模式。自主学习作为一种素质教育理念应该得到重视,但是,我们一节课能够完成的,他们要上到一至两节甚至三节课才能完成,这种高耗能、高耗时的做法真有点像愚公移山。对于已经定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只能扬其长,而不能搬回家。其实,我们的课堂在很多方面是比“杜郎口”优越得多也先进的多的,我们学习它的地方只在于课堂民主化意识。我校实行的“学案导学,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即注重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并且,我们设计的学案是高于“杜郎口”的。“杜郎口”的课,老师参与太少,很多该由老师点拨的地方课上没有体现出来,那么这个点拨过程是不是放在了早自习或晚自习?我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所以我们必须在课上完成这个环节。

我非常信服孙维刚老师的课,他用学识和风度编织每一堂课,堂堂有精彩的耀斑,课课有独特的设计。相比之下,我觉得我们应该学习的不是“杜郎口”,而应该是孙维刚。

第二,老师与学生情感的共鸣

如果老师教得很精彩而学生没有产生共鸣,这算不上是一节成功的课。当老师们到外校去讲公开课时都有这样的顾虑:学生的基础怎样?学生的群体性格适合怎样的交流方式?如果与自己的思路不共鸣,无法对接时,怎样调节速度?其实,一位高明的老师,他的每一节课(即使内容相同)都是不完全一样的。对于学生不解的问题,不是要急于求成,而是暂时停下来,想办法让学生跨越这个障碍,可以给他一个笑容,一句鼓励的话,给他一句点拨语。也可以由小组同学共同研究,由于学生之间在思维、语言等各方面都是相近的,他们相互之间更容易沟通。让学生讲解时,老师赶紧把问题归类,把思路条理化,及时调整,及时评价。环节的调控过程就是一个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要根据学生的反应,适时地改变交流方式。

同样一节课,同样一个教案,在实施过程中也会千差万别。有的老师上的生动有趣,有的老师上得平淡无味,其关键在于教师的个人素养和教师对事业投入的热情。在上课过程中,忽然产生的灵感、学生有创意的想法以及学生在学习中易出现的错误,都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素材。所以,老师要在授课过程中不断地调整思路去适应学生的思维,同时不断修改教案,作好笔记。一节课下来,你会发现,学生很多时候并不是完全按照老师备课的思路去解答问题。上完课后再一次备课,就会使教案因学生灵感的参与会变得更加贴近学生的思维了。如果每节课都能用积极的心态对待常规课,那么这个老师离成家成名亦不远了。

猜你喜欢
杜郎一节课素质教育
我最喜欢的一节课
过骊山
托马斯的一节课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导学案设计的逻辑起点:从学出发:以一节课为例,谈基于脑的导学案再设计研究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
面对杜郎口,我们有话要说
我看杜郎口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