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松辉 袁彩美
【摘要】化学教材中的单元引言具有特有的功能,可以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科观念,提升综合素质。充分利用单元引言,运用一定的处理策略,可以服务于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单元引言 教学功能 处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150-02
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每单元开始时,都有一段关于该单元学习内容的叙述性文本,这些文本,往往短小精悍,从化学学科独特的视角,以廖廖数语,或高度概括单元内容,或设置情境引导启发,或提出问题激发兴趣……,在此称之单元引言。显然,教材编写者设置单元引言是有其意图和目的的。然而,遍查资料,对高中化学教材单元引言的研究和论述非常少见,而在对部分化学教师的调查中,也反映出实际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教师往往避开对单元引言的分析,忽略单元引言的存在,直接进入单元内容的教学,使单元引言形同虚设,不能发挥应有的教学功能。本文结合教学实际,以苏教版普通高中教材《化学1》(必修)[1]中的单元引言为例,探析化学教材中单元引言的教学功能和处理策略,与同行商榷。
一、单元引言的教学功能
1.有助于学生了解单元内容学习的背景,明确学习方向
对知识背景的介绍能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确立学习单元内容的明确方向,知道为什么学、学什么。明确的学习方向能让学生减少学习的盲目性,学习时能够有的放矢,从而产生强烈的主动学习的动力和欲望。例如:专题2第二单元铁、铜的单元引言:“铁、铜是人类使用最早、应用最广泛的两种金属”告诉我们铁铜的应用广泛,“铁和铜仍然是重要的基础金属材料”说明铁铜的应用广泛,“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强调铁铜的重要性。引言让我们清晰地知道本单元学习铁铜的知识,了解铁和铜的性质的必然。
2.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激发学习兴趣
教材中,学生重点学习了中学化学常见的11种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在呈现方式上,单元引言结合不同元素的特点,从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发现背景、冶炼难易、生活中的应用及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等方面分别选取不同的视角表述,呈现元素的语言精巧、视角丰富,但表达元素的性质和应用等语言科学合理,既有学科特色,又通俗易读,符合学生知识层次,紧扣学生的认知情感水平,毫无牵强晦涩之感,体现了编写者高超的语言驾驭艺术和能力,反复仔细研读,引言本身就是很好的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良好素材。
从学科要求上,单元引言以极其精炼的语言,充分描述了化学与人类文明、社会进步的关系,体现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2](下称《标准》)“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与决策能力”的课程理念,和 “赞赏化学科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例如:专题4第一单元硫部分,“从火山附近的温泉到硫磺香皂,从中国人引以为自豪的黑火药到今天重要的化工产品硫酸”、“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更为重要的是,这些转化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第二单元氮部分,“氮元素在生物生命活动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如何利用氮气为人类服务?科学家苦苦探索了几百年。……化学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便和氮气紧紧地连在了一起。”高度概括了硫、氮在自然界的存在和应用,介绍了科学家研究的成果,中国对世界的贡献,以及化学与人类文明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等。向学生展示了化学科学的魅力,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学化学、爱化学的热情和情感,提升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能吸引学生眼球的单元引言迅速抓住了单元学习的重点,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勾起学生学习的强烈愿望。
3.有助于学生体会化学学科文化之美,培养化学学科观念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化学学科也在不断发展,并形成其独特的学科文化。化学学科发展史、化学学科的思维方式和语言系统等是化学学科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3]。《标准》明确 “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高中化学课程体系,充分体现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在单元引言中,大量地提到了化学科学发展的历程,反映了化学科学发展的很多细节,体现了化学是以实验为主要方法的基础科学,介绍了大量化学史的知识,是对化学文化教学的大力补充。不仅充分呈现了化学发展的历史,更用优美的语言体现了化学学科之美。例如:专题1第一单元引言,“从‘点石成金的朴素愿望到今天多种性能优越的新材料的诞生,在漫长的岁月中,人类不倦地探索着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专题2第一单元铝部分,“但人们对它的认识经历了较为漫长的过程。…19世纪中期,铝十分昂贵,甚至超过了当时黄金的价格。1886年,电解法制铝工艺的发明”,反映出化学发展的艰辛和喜悦,化学科学研究的过程。充分运用单元引言蕴含的化学文化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化学学科观念的养成。
此外,单元引言中,教材编写者紧扣每单元主题,在单元引言中使用的语言简练巧妙,文笔灵动恰当,设计精妙科学,紧紧围绕化学学科知识展开阐述,也给学生以强烈的美感。例如:专题1第二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的引言,先提出实验是化学研究物质的重要方法,再介绍化学实验的作用,进一步强调“科学的实验方法为化学家打开物质世界的大门提供了一把金钥匙。实验对于化学研究而言,正如羽翼于飞鸟,划浆于轻舟。”,对实验作用的恰当比喻,轻快的语言使学生在享受文字的美妙之余,产生急切学习的兴趣。
4.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很多单元引言既言简意赅又意境深远,既视野开阔又不偏主题,既能横跨千年,又能不离当代,既表达严谨又不失生动,值得回味。例如硅的单元引言:“硅是带来人类文明的重要元素之一。从人类学会制造石器工具、用燧石取火,到人类利用硅酸盐制造水泥、玻璃,用二氧化硅制造光导纤维,用硅制造集成电路等,硅这一古老而具有青春活力的元素,伴随着人类历史发展的脚步,在从传统材料到信息材料的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如此优美的文字,读来让人忍不住要多读几遍,像把玩精美的艺术品一样,研究思考段落表达的意义,在此过程中形成主动思考的习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化学思维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单元引言在教学中有着一定的教学功能,作为化学教师,我们应充分研读单元引言,挖掘并充分发挥单元引言的教学功能。
二、单元引言教学的处理策略
1.利用单元引言创设情境,引入教学
通过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效果。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创设适合单元教学内容的情境的方式很多。利用合适的单元引言创设情境,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需要教师精心体会教材编者的意图,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教学素材。例如:专题1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的单元引言,紧扣单元教学内容,指出“100多种元素形成了数千万种组成、形态、性质各异的单质和化合物。”给出了人工制取的数幅图片,并提出问题:“面对丰富多彩、变化无穷的物质世界,你是否想过:化学家是怎样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的呢?”通过教师适当加工点拨,能顺利地引入本单元的教学内容[4]。
2.利用单元引言进行化学史的教学,拓展教学内容
单元引言中,涉及到很多物质发现、冶炼、使用的历史,由于学生接触到关于化学史的知识比较少,同时高中生有喜欢猎奇,标新立异的特点,结合单元引言的介绍,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有新鲜感,愿意去了解和学习。例如:围绕铝部分引言“19世纪中期,铝十分昂贵,甚至超过了当时黄金的价格”,介绍拿破仑向他人炫耀铝制餐具的化学史,使学生对铝单质的活泼性,铝的化合态的稳定性记忆深刻。
3.利用单元引言构建知识框架,强化巩固复习
单元引言虽然在每单元之首,且往往被用作新课导入或教学过渡,但是学习了单元内容后,再回头仔细咀嚼研读,我们会发现,很多单元引言本身就是对单元内容的高度概括,以这样的单元引言引导学生构建单元复习的框架,围绕单元引言展开形成知识树,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把握和理解,有效地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形成化学学习的基本方法,促进知识的巩固,增强学习的效果。例如:结合专题2第二单元钠引言,“(钠)只能以化合态存在,主要存在形式为氯化钠、碳酸钠、硫酸钠、氢氧化钠等,在生活和生产中用途十分广泛,钠单质在金属的冶炼、电光源、科学研究等领域也有重要的应用”。可以设计如下复习思路:钠以化合态存在说明了什么性质?具体表现在什么方面?如何冶炼?钠盐各有哪些性质?有什么用途?等等。也可以按如下主线复习:钠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钠的活泼性→钠的冶炼与性质→钠盐及其性质→钠及其用途。
综上所述,单元引言是教材编写者精心设计的单元内容之一,她与化学教材单元教学内容结合成有机的整体,不仅仅是教材编写结构上前后一致的需要,而且在化学教学中有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化学思维,提升综合素质等功能。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在充分理解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知识深度和广度,或引用,或拓展,强化单元引言的教学,以充分体现单元引言的教学功能,服务于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挖掘单元引言的潜在使用价值,使其成为化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王祖浩.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 第6版,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4
[2]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第1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刘芳,吴星.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科文化的育人功能. 化学教学,2013(10):11
[4]王祖浩,吴星.高中化学教学参考书·化学1(必修).第4版,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