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勤
【摘要】英美文学课程作为英语专业学科中一门专业必修课,包含了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体材,在这些文学体裁中,诗歌是最具灵性和美感的一种,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地更加淋漓尽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充分利用诗歌这一文学体裁,进行听说读写译这类基础知识的强化教学。写作作为英语听说读写译技能中的重点和难点,反映了一个人的英语应用能力和思维方式,在英语专业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主要讨论在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借鉴听说课和写作课中的教学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强化教学内容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关键词】仿写 英美文学 诗歌教学 英语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101-02
一、前言
无论在母语还是二语学习过程中,写作都是语言学习过程中的最高环节,往往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薄弱的环节,教师教学过程中感到难度最大的环节。要写出令人满意的文章,学生在前期准备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知识输入,循序渐进,反复实践,才能有效的输出。但在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由于二语学习者词汇量和知识面等方面的限制,想要写出有思想内涵,结构新颖的文章对学生来讲难度较大,因此,仿写是针对英语初学者较为有效的方法。诗歌作为一门语言艺术,具有强大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经久不息的诗歌作品是诗人强大的文学功底和人生阅历的体现。文学课上,教师可选择内容和篇幅适合的诗歌作品进行细化教学,同时可借鉴听说课的听读法,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在学生熟悉作品后可进一步尝试进行修辞手法,文章结构,内容方面的模仿训练,基础扎实后再进行创造性写作。通过这样的练习过程使学生的基础知识更加牢固,同时也提高了英语写作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因此诗歌的赏析、研究及写作在对提高英语学习者学习兴趣和坚实语言基础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训练后从而达到提高英语水平和人文素养的最终目的。
二、听说、仿写练习在文学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英美文学教材中选取了各个时期的英美经典诗歌,与其它体材文学作品相比,诗歌篇幅较短,因此在教学中更加便捷有效。依据教学实践可把学习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唱。这一阶段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兴趣的阶段,通过聆听、诵读经典作品,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中国有句俗语,“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充分说明了阅读,朗读在语言学习中的巨大作用。在英语二语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进行大声朗诵的意义和作用同样巨大,朗诵可激发学生进行深入研究,拓展形象思维能力,通过听觉的感应激起情感上的共鸣,使诗歌所表达的意象与思想更加鲜明,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大声吟唱诗歌同时更是练习发音,改进语流语调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反复的诵读与欣赏过程中,教师可及时发现学生语音中存在的问题,如重音,停顿,连读,音调,节奏是否处理得当,有助于培养语感,同时也可以更好地领略诗的节奏美和音韵美以及诗人通过诗歌要抒发的个人情感,增强了对诗歌的领悟力。诵读练习具体在教学中可采取多种多样的竞赛形式诸如个人赛,小组赛,朗读示范,群读等方式进行。
第二阶段是赏。相对于第一和第三阶段,赏的过程主要由教师占主导地位。教师在这一阶段应尽可能帮助学生进一步领略英美诗歌的魅力,如意象美,情感美,寓意美等。使学生在初步熟悉作品后内在精神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心灵境界得到进一步升华。在这个阶段,首先需要教师强化对相关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传授,具体形式可采取在课下提前设置问题,布置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培养学生搜集,辨别、整合和梳理信息的能力,课堂上可采取学生分组汇报,教师补充、强调重点的形式,对诗歌的格律、文体、修辞,创作风格等写作特点做进一步介绍,并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第一阶段相对而言学生获得的是较为感性的知识,比较直观,可使教学内容化繁为简,使课堂教学效果短期内收效最大。在第二阶段中经过深化和对感性材料的加工,学生可获得更抽象的理性认识,有助于对诗歌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第三阶段是仿。在学生充分领会作品精髓,掌握诗歌基础知识后,会产生写作甚至是创作的欲望,借以抒发内心的情怀。青年学生的理解力有了进一步提高,想象力也更加丰富,此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仿写练习,学生在仿写诗歌作品时,首先需要前两阶段所获得的大量的,直观的,具体的感性经验和第二阶段强化过程中获得的理性经验的支持,此时的仿写练习是自我实践的过程,才真正获得了巨大的物质力量,使得先前获得的经验得到检验,修正和发展,最终强化了英语应用能力。仿写练习根据难度和学生的英语水平也可分为两个阶段:初级阶段的仿写练习可在原文的基础上进行小范围的改写,如词汇,修辞手法等的改变;在高级阶段可尝试鼓励学生在表达真情实感的前提下,进行内容方面的重新创作,或文体不变,根据个人情感需要,改动文章内容。经过各种形式的亲身 实践,学生对学习成果的记忆将更加深刻。最后还可通过PPT 展示的形式,讨论各自仿写作品的优缺点,克服了传统教材的不足,充分体现了传统教学和互动式教学互补的思想。
三、结论
英语诗歌语言精练,寓意深刻,渗透了大量的英语文化知识和人文底蕴,如英语语言国家的风土人情,思维方式,历史背景和价值取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可砥砺师生的意志,因此是学习英语的一个较为便捷有效的手段之一,在文学课堂中应当重视并充分利用。听说和仿写训练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提高文学理解力和艺术素养,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有助于营造积极的课堂学习氛围。对学生来说,多样的学习方法可提高学习积极性,同学们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学习压力也相对较小,使学习的自信心增强。通过诗歌的听说读写反复练习表明,学生对诗歌的记忆和理解也有了相应提高,翻译水平也得到相应改善。灵活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拉近学生与英美诗歌的距离,更加灵活的掌握和运用英语,真正的提高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际水平。
参考文献:
[1]闫建华,张平.英语专业诗歌教学新探[J].外语教学.2004
[2]林景鸿.英语诗歌与英语教学[J].龙岩学院学报.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