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土瑶人的家族社会、民间信仰和村落空间——以广西贺州市沙田镇大冷水村为例

2016-03-24 10:55党延伟陈容娟
关键词:土地庙冷水村落

党延伟,陈容娟

贺州土瑶人的家族社会、民间信仰和村落空间——以广西贺州市沙田镇大冷水村为例

党延伟,陈容娟

运用空间理论研究贺州土瑶人的家族社会、民间信仰和村落空间。认为村落、民间信仰等是凝固的历史,是特定群体与自然环境长期交融的产物,反应特定群体深层次的社会意识和社会结构。大冷水村的自然环境、生产方式、家族结构等形成了独特的村落空间,村民借助共同的信仰和仪式活动,解决村落空间的秩序失衡问题,维系了人与人、人与鬼神和人与自然的秩序平衡。

大冷水村;土瑶人;家族社会;村落空间;民间信仰

在20世纪文化思想的震荡转型中,对空间理论的研究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并对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和范式产生了深刻影响,提供了新的切入点与研究方法。埃文思·普理查德在《努尔人》中通过考察棚屋、家宅、营地、村舍等组成的村落格局,研究了努尔人地域维度上的空间结构[1]127。福田亚细男通过对日本传统村落的研究,提出了村落领域的“三重同心圆结构”[2]。吕晶对国内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研究进行了梳理,从村落空间形成因素及形成机制2个方面进行探讨,指出了研究不足和展望了发展趋势[3]。文忠祥对土族人的空间观和村落空间结构进行了考察,并将土族村落空间划分为村落与村落、村落内部、庄廓及其内部3个层次,讨论了土族村落的同心圆结构[4]。

村落、信仰等是凝固的历史,是特定群体与自然环境长期交融的产物。费孝通先生认为,通过村落研究“可以在一定时空坐落中去描述出一地方人民所赖以生活的社会结构”[5]91,将村落视为理解中国社会的一个“完整的切片”。这就为村落研究在中国人类学研究中寻得了合适的位置。总体来说,在中国传统村落的研究中,村落空间研究是一个较为薄弱的环节。笔者从村落空间、民间信仰和家族出发,讨论土瑶人村落的空间秩序,以及人与人、人与鬼神和人与自然之间的空间秩序。

一、聚族而居:土瑶人的村落空间布局

(一)沙田镇大冷水村概况

沙田镇位于贺州市西南部,距离市区16 km,属半山区,南北长34 km,东西宽14 km,因镇所在地沙田街而得名。沙田镇东接鹅塘镇与苍梧县交界,西南连公会镇与钟山县毗邻,北与黄田镇接壤。全镇面积476 km2,辖25个行政村、106个自然村,共10.3万人。土瑶作为瑶族的一个支系,自称“投勉”(即土人的意思)。土瑶人最先迁到贺州定居,因此也称“在地瑶”或“土瑶”。大冷水村位于沙田镇的中南部,临近小冷水。大冷水河发源于村东南部的高山上,自东南向西北蜿蜒而下,沿岸是一座座连绵起伏的高山。因为大冷水地处高山下,山冲较宽、水凉,故称大冷水河。大冷水村也因位于河的发源地而被命名为大冷水村。该村有74户村民,450多人。大冷水河将大冷水村分成上寨和下寨。上寨有31户村民,聚居在大冷水河岸边封围山的平坦山坡上。下寨有43户村民,散居在大冷水河沿岸的向阳缓坡地带。这样的村落格局有利于日照、避风、排水和用水等。

(二)土瑶人的村落空间布局与变迁

大冷水村落的总体布局呈带状,4条小溪汇合成大冷水河,将村寨分为上寨和下寨。大冷水村整体空间布局清晰紧凑,村落沿河伸展,形成条带状延伸的村落格局。村落的主干道依村落中间的大冷水河而建,其他次干道则随着村寨的不断扩大,在主干道的基础上逐步向四周不规则辐射。村口位于西南,是与外界联系的唯一出口。在村口建有一个社王庙。

这里主要从生活区和生产区2个方面讨论村落空间格局的变迁。生活区主要指住宅区,生产区主要指住宅区外围的耕地、林地和山地等。影响大冷水村空间格局的主要因素是土地、房屋、大冷水河和土地庙。最原始的村落地址位于下寨大冷水河上游的兴旺寨区域,这是最早迁入大冷水的邓姓村民聚居区。刚开始只有几户人家,由于人口的增长对土地、房屋、物质等的需求不断扩大,聚居地的范围也随着扩大,村民开始往上寨和河流中游搬迁,因此村落聚居空间开始向外扩展。新中国成立前,整个大冷水村只有20户村民,不到90人,其中由下寨搬到上寨的有3户。新中国成立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有30多户村民,100多人,其中上寨有6户;2001年有63户村民,334人;2015年有74户村民,450人,其中上寨有29户村民。

随着人口增长和新建房屋增多,村落空间逐渐拓宽,土地庙的数量也随之增多,由最早的中央寨大土地庙,发展到上寨和下寨均有土地庙。每个土地庙管辖若干户人家,所管辖的区域会重新命名。沿着大冷水河自上而下形成了兴旺寨、中央寨、冲望口、犸溜口平安寨进福坪、围龙寨等小寨。中央寨土地庙管辖整个大冷水村,称为寨公,其他土地庙管辖所在小寨,称为土主。大冷水村的村落空间处于不断地扩大之中,由最初的下寨兴旺寨和中央寨发展到上寨,上寨因空间限制无法拓展,又向大冷水河中下游发展,形成了冲望口、犸溜口平安寨进福坪等小寨。可见,村落空间格局由一个集中点向周围扩散。

村落空间格局的变化不仅表现在住宅区上,还表现在生产区上。最初只有住宅区周围有小幅的菜地和耕地,其他都是较为原始的荒地,界限不分明,处于一种混沌状态。随着人口增长,村民开垦的菜地和耕地逐渐增多,种植玉米、生姜、茶树、旱稻等。原始山林逐渐被砍伐利用,并种植上新的树木。土瑶人针对山多、丘陵多、耕地少的环境状况,采取了分层种植的生产措施,构建了分层利用的自然生态体系。可见,大冷水村的村落空间格局是经过长期的历史变迁形成的。

二、家族与村落空间的构建

大冷水村村民的姓氏构成主要分为2个部分:一是迁入姓氏,即邓姓和赵姓;二是上门姓氏,即凤姓和赵姓。由于迁入的赵姓分为2支,当地人称大赵和小赵,而对上门的赵姓这里称三赵作为区分。因此,大冷水村实际有邓姓、大赵、小赵、三赵和凤姓这5个家族。

下寨共有45户,由大赵、小赵、凤姓和邓姓构成,其中小赵11户、大赵5户、凤姓2户、邓姓27户。上寨共有29户,其中小赵12户、三赵9户、邓姓8户。因此,上寨主要由小赵、三赵和邓姓构成,既有原始迁入的姓氏,也有后来上门的姓氏。从村落空间布局上看,各个姓氏处于一个因血缘而聚居的状态,如下寨兴旺寨主要是邓姓1支聚居,中央寨的赵满贵和赵求庆是兄弟,大冷水小学背后的5户大赵是毗邻而居的兄弟关系,小卖店周围也是邓姓聚居地。

村落空间的扩展路线主要有2条:1条是从下寨到上寨,再从上寨到下寨;另1条是从下寨大冷水河上游的半山坡往中下游的平坦山坡搬迁扩散。因此,分散于河流中下游的村民并非是因血缘而居,而是择地而居。所以,大冷水村的村落空间在总体上处于一种以血缘和地缘关系相结合的聚居状态。

综上所述,从小的看,各个姓氏尊崇本家族的祖先,祖先崇拜在本姓氏村民中具有粘合剂作用,加强了家族的凝聚力。从大的看,社王、土地公等是村民共同信奉的神灵,并通过仪式活动等将不同姓氏的家族联系起来,加强了村民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构建了和谐的村落空间。

三、民间信仰体系及其作用

(一)土瑶人的信仰体系

土瑶人长期居于大桂山深处,与汉族、壮族的互动较多,使土瑶人的宗教信仰深受影响,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结构特点。

1.社王崇拜

社王庙位于村口,内设庙坛,还塑有石头社王神像。村民认为“老虎进村,先拜社公”,位于村口的社王庙能防御邪恶势力和不洁之物进入村寨,只允许“好风水”和洁净之物进入村寨,起到保护村落的作用。社王管辖人丁、田地、六畜,村民每逢农历2月初2、8月初2等社日都会举行祭拜仪式和吃社酒,祈求社王保护人畜平安。

2.土地崇拜

大冷水村有土地庙11个,分为2种类型:1种是管辖整个村寨的土地庙,称为寨公,即位于下寨中央寨的土地庙保佑整个村落;另1种是管辖村寨内某一区域的土地庙,称为土主,共有10个,如上寨、兴旺寨和围龙寨的土地庙等。村内有4条小溪汇入大冷水河,这些小溪将村落的房屋隔离开来。而当地有“土地神不过河”的说法,管辖整个村寨的寨公并不能很好地保佑村民,为了更好地得到土地神的庇佑,村民会自行建立一个属于自己或相邻几个家庭的土地庙。另外,在村落空间的扩展过程中,村民在开辟荒地和建新房之前,往往会先建一个土地庙进行祭祀,得到土地神的允许后才开始破土动工,房子竣工后还要再次祭拜土地神。总之,村寨有村落保护神寨公,村落内部的小寨也有保护神土主。村民对生存空间的理解,既有家庭的空间构建,也有土地庙管辖的地域范围,基本上与居住区域的自然界限、家族的村落格局相重叠。这些都体现了土瑶人对土地的崇拜。

3.祖先崇拜

土瑶人祭祀祖先的形式主要有家祭和墓祭。家祭是指在家中厅堂祭祀祖先。家家户户的大厅中央都设有祖宗神龛,每天早饭和晚饭之前都要给祖先上3炷香,表示让祖宗先吃,然后自己才吃。农历每月的初1和15,要将神台上茶杯中的茶倒掉,将杯子洗干净,再换上新鲜的茶水供上。墓祭也叫“挂青”,在清明时检查墓地周围环境是否安好无恙,清除杂草等,即扫墓。祭品多为鸡、鱼、猪,在墓前举行祭祀仪式,祈求祖先在阴间庇佑家庭人丁兴旺、家族兴旺发达。春节、七月半等节日都有家祭或墓祭活动。农历7月15为“鬼节”,土瑶人称为“七月半”,认为这一天阴间放假,鬼门大开,鬼魂可以回家探亲,祖先的灵魂会回到阳间的家庭。这天晚上,家家户户都在供奉祖先的神台上摆放米饭、肉、酒,点上香烛,在厅堂焚烧纸钱,供奉祖先。祖先神龛是房屋空间的中心,也是房屋的灵魂以及维系个人和家庭延续之地。祖先神龛作为房屋最重要的部位,从房屋的初建到入住,都占据重要地位。即使房屋尚未竣工,神龛尚未立好,也会在大厅中央的神龛位置挂上一块红布,以示吉利,并表示对祖先的尊重。由此可见,土瑶人的祖先崇拜观念极为浓厚。

(二)民间信仰的作用

1.维护村落空间秩序

土瑶人对土地神、社王、祖先的崇拜是源于对超自然的恐惧,自然灾害被视为是人类违背了自然的和谐本性,村落生活、空间秩序的失衡等都可以通过祭祀仪式来得到恢复。土瑶人通过祭祀活动来祈祷和重塑超自然界与人类的和谐关系,并借助超自然力量消灾解惑,祛灾除厄,安定村落生活秩序,构建和谐的村落空间,从而维护土瑶社会中人与人、人与鬼神和人与自然的既有秩序。

在土瑶人的信仰体系背后有一套与之相呼应的仪式活动,如祭祀仪式、送鬼仪式、安龙仪式、丧葬仪式等。社王、土地神等作为村落的保护神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要通过举行祭祀仪式进行娱神、酬神,祈求神灵继续保佑人们。每当家里有人久病不愈、遇到天灾人祸或见到一些奇异现象时,都要请师公举行送鬼仪式。“鬼”作为陌生的外来者的象征,是对村落固有的生存秩序和空间秩序的破坏,对村落的危害甚大,因此村落必须定期举行相应的仪式来驱逐孤魂野鬼[6]142。通过举行祭鬼和送鬼仪式等,用祭品、纸钱等安抚鬼魂,满足它们对食物、金钱等的需要,希望它们不要再来干扰活人。在村落空间扩建过程中,人们也要举行安龙仪式,通过神明驱妖逐鬼、庇佑村民,解决村落空间的秩序失衡问题。

2.强化村民认同感

举行仪式活动是对村落空间的维护,以仪式作为纽带维持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秩序。共同生活在大冷水村这个自然环境中,土瑶人容易产生一定的归属感和依恋感,有着紧密的利益关系和地缘关系。社王和土地神是村民共同信奉的神灵,与之相关的祭祀仪式、安龙仪式等都是村民共同组织参与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共同的信仰促进了彼此之间的认同与交往,尤其是不同姓氏之间的通婚,更是促进了村民之间的交往与融合,逐渐形成了一个由血缘、亲缘和地缘相结合的村落共同体。而且,“族群和宗族中的成员共同感受到内心的信仰,获得团体的认同感,产生希望归属族群的心理需要,而仪式的举行恰恰为这种需要提供了满足的途径。”[6]25

四、结语

当地的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共同影响了土瑶村落的空间布局及变迁,土瑶村落空间的主要构建方式由家族聚居发展成为各姓氏家族混居,不同姓氏的家族空间划定形成了村落空间格局,同一祖先形成了由血缘和地缘共同构建的村落空间格局。家族、神灵等因素共同影响着村落地理空间与精神空间的布局,各个姓氏家族在对祖先、社王、土地神等共同信仰基础上构建了村落共同体的精神空间,共同创造了村落的历史与文化。“村落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创造着自己的祭祀制度,同时也借助仪式的象征意蕴,以神或祭祀作为超越宗族的地域认同核心,仪式也因此具有了超村落的意义。”[7]258仪式活动凝聚着家族和村落的力量,安定村落的生活秩序,构建和谐的村落空间,从而维护土瑶社会中人与人、人与鬼神和人与自然的空间秩序平衡。

[1]埃文思·普理查德.努尔人:对尼罗河畔一个人群的生活方式和政治制度的描述[M].褚建芳,阎书昌,赵旭东,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2]福田亚细男.村落领域论[J].周星,译.民间文化论坛,2005(1).

[3]吕晶,蓝祧彪,黄佳.国内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综述[J].广西城镇规划,2012(4).

[4]文忠祥.土族村落的空间结构及土族的空间观[J].青海民族研究,2007(1).

[5]费孝通.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6.

[6]刘晓春,仪式于象征的秩序:一个客家村落的历史、权力与记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7]覃德清,冯智明,等.南岭瑶族的民俗与文化[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编辑:文汝)

G122

A

1673-1999(2016)10-0089-03

党延伟(1987-),男,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桂林541006)漓江学院学生工作处秘书,研究方向为民族文化、高等教育;陈容娟(1990-),女,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人类学专业2013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南方族群文化。

2016-07-05

201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南岭走廊土瑶传统村落的仪式与村落空间建构”(YCSW2015055)。

猜你喜欢
土地庙冷水村落
冷水泡面
炖肉秘诀
油画《村落》
高邮土地庙拆除风波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绿豆汤冲鸡蛋治嘴角糜烂
孙红雷:请把冷水换成温水
土地庙联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