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红
(青岛农业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9)
唯物史观视域下的先进性别文化构建
刘丽红
(青岛农业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山东 青岛266109)
摘要:构建以男女平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先进性别文化,需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澄清其理论基础。唯物史观认为,作为社会意识的性别文化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先进性别文化构建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需要超越性别对立的思维方式,以两性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在法律政策层面,正确把握自然性别与社会性别的关系;在社会生活层面,营造女性和谐的家庭与职业关系的文化氛围;在女性自身层面,处理好主体意识与性别角色的关系。
关键词:唯物史观;性别文化;男女平等;社会主义文化;妇女观
伴随着女性在社会生活中作用的提升,先进性别文化构建的呼声越来越高。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召开,世界各国开始关注先进性别文化建设;同时,我国也正式提出了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20年来,在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指导下,我国的先进性别文化研究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贯彻实施取得了丰硕成果。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从性别角度而言,两性关系是人类社会关系的自然基础。在新时期,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指导先进文化构建,可以为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基础。
一、先进性别文化的含义
性别关系是人类最基本的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性别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内容。马克思指出:“人与人之间的直接的、自然的、必然的关系是男人对妇女的关系,在这种自然的类关系中,人对自然的关系直接就是人对人的关系,正像人对人的关系直接就是人对自然的关系,就是他自己的自然的规定。……从这种关系就可以判断人的整个文化教养程度。”[1]184因此,两性关系、性别文化是衡量个人及社会文化水准的重要因素。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先进性别文化是性别平等与两性和谐的文化,即以男女平等为核心的性别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5-7。先进性别文化构建是先进性别文化理念深入人心的过程,亦即使男女平等、两性和谐的文化成为人们处理两性关系主旋律的过程。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性别文化需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
二、唯物史观视域下先进性别文化构建的基本原则
(一)先进性别文化构建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作为社会意识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化具有较强的历史继承性,这决定了文化发展往往与经济社会的不一致性。因此,先进性别文化不会随着新的经济基础的建立而自发产生,落后性别文化也不会随着其经济基础的消失而迅速消亡。先进性别文化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处理两性关系的文化观念。人类社会经历了原始社会、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性别文化也经过了从原始平等到不平等再到趋向平等的发展阶段[3]12-16。现代以男女平等为核心的性别文化是相对于传统社会的男权文化提出来的,“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上的反映”[4]694。传统的男权文化是与男性在农业社会改造自然的重要作用相适应的文化观念。在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男女两性之间的自然差别往往起决定作用,直接影响到两性的社会分工。母系氏族时期,女性的采集和生育活动对部落、氏族的生存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与之相适应的是一种原始的男女平等的性别文化观念。伴随着社会的发展,男性越来越多地承担起改造自然的劳动,人们获取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主要靠男性来完成。恩格斯指出“家庭内的分工决定了男女之间的财产分配”[5]181,社会生产分工决定了男女不平等的文化观念的形成。现代工业社会打破了体力劳动能力在人类生存和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女性自然的生理特点不再成为制约其参与社会生产的决定因素,女性在社会发展中同样发挥着巨大作用。先进性别文化正是现代女性的社会生产分工发生变化的必然要求,然而农业社会长期以来形成的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文化观念阻碍着男女平等观念的形成。先进性别文化不是一种静态的文化理念或目标,而是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文化观念。由此,先进性别文化构建既是与落后性别文化、腐朽性别文化作斗争的过程,也是一个由现代社会生产推动的自然历史过程。
人们实践活动的社会历史性决定了性别文化构建也是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从人类的社会实践不断发展的角度而言,构建男女平等的先进性别文化观念,需要摒弃潜在的逻辑前提,即女性达到男性的社会状态意味着男女平等的实现。事实上,男女平等的先进性别文化构建只能是由实践推动的不断发展过程,是改变不平等的两性关系的过程,只要社会仍然由男人和女人组成,男女平等的文化观念的构建就不会终结。
(二)先进性别文化构建要超越性别对立的思维方式
马克思指出,男女之间的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直接的、自然的、必然的关系[1]184。性别之间的差异是人类的自然状态,先进性别文化的构建需要辩证地看待两性关系。西方近代社会形成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对立的思维方式深刻地影响着性别文化,资本在全球的扩张进一步加剧了这种主客对立的思维方式。这种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在两性关系上表现为狭隘的男女之间的绝对对立,有些极端的女性主义者否认两性之间的任何差别,呼吁女性要在任何领域获得与男性一样的权利。这种忽视女性在自然和社会领域的特殊性、否认性别差异和社会角色而争取女性权益的做法,看似是对女性权利的维护,其实质仍然是受男性文化思维控制、追求抽象性别平等的“努力”。这种形式上所谓的“平等”往往掩盖事实上的不平等,造成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更大压力。形式平等的两性关系往往与先进性别文化要求的性别公正的价值诉求背道而驰[6]14-18。
超越性别对立的文化观念需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充分考虑两性之间的自然差别,辩证地看待男女两性的特殊性和性别差异。马克思认为:“人只有凭借现实的、感性的对象才能表现自己的生命。”[1]210从性别角度而言,男性是女性的感性对象,男性的社会状况是女性自身存在状态的确证,先进性别文化只能是两性和谐的文化观念。从生理差别角度而言,女性在性别关系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恩格斯指出,人类生产包括两类:生活资料的生产和人自身的生产[5]15-16。由于女性承担了人口生产的重要任务,因此女性应尽量避免从事那些对人口生产具有较大伤害的工作,这是两性的自然差别对社会差别的影响。不加区分、一味地追求男女“平等”的做法是传统性别对立的文化观念的现代复活。
(三)先进性别文化构建要以两性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自由自觉地活动是人的类本性,全面发展是每个人的追求。马克思指出:“个人的全面性不是设想的或相像的合理性,而是他的现实关系和观念关系的全面性。”[7]P36两性关系是人的全面发展的自然基础,先进性别文化的构建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先进性别文化的倡导是从性别角度促进社会文化观念发展的重要途径。列宁指出:“无产阶级如果不争得妇女的完全自由,就不能得到完全的自由。”[8]171平等、和谐的两性关系是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本性的必然要求。在资本逻辑的统治下,男性往往更多地成为资本增值的工具,其自由和全面发展仍然受到遏制。先进性别文化的形成需要充分考虑男性解放的作用,发挥女性在遏制资本扩张带来的社会问题如生态危机、道德失范、意义失落等中的作用,通过发挥女性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天然优势,形成两性共同发展的和谐关系[9]。以两性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为目标的先进性别文化构建,实质是向人类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目标努力的过程。建立在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之上的两性关系,必然是男女平等、和谐的性别文化。
(四)先进性别文化构建要充分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
唯物史观认为,历史继承性是社会文化相对独立性的重要表现。因此,先进性别文化构建一方面要反对落后、腐朽的性别文化,另一方面充分发掘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先进性别文化构建也是扬弃传统文化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传统社会“男主外、女主内”的两性关系是适应生产力不发达的性别文化观念,而在现代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女性已逐渐走出单纯的家庭生活,需要构建新的性别文化观念。然而,传统社会女性在持家过程中发展出诸多优秀美德,这些美德延续下来,成为维系现代家庭关系的重要因素。“家和万事兴”,女性的勤俭、贤惠、宽容等传统美德在维持传统社会家庭的稳定与和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反对落后性别文化、构建先进性别文化不是摒弃掉这些优秀品德,而是发挥其在构建先进性别文化中的积极作用[10]。市场经济使女性从家庭中解放出来,女性在社会生产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女性社会参与的普遍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逐渐成为一些女性的信仰,甚至有些女性以刁蛮、任性、霸道为荣,逐渐丧失了优秀传统文化中蕴涵的道德品质。优秀传统文化是传统社会中基于两性关系形成的对女性素养和道德水准的基本要求,这些优秀文化超越社会生产,具有普遍价值,因而是新时期构建先进性别文化、形成和谐的两性关系的重要基础。
三、唯物史观视域下先进性别文化构建的具体要求
按照唯物史观要求的基本原则,先进性别文化构建需要法律政策、社会生活和女性自身等方面的共同努力。在政策文化层面正确把握自然性别与社会性别的关系,在社会文化层面营造女性和谐的家庭与职业关系的文化氛围,在女性自身层面处理好主体意识与性别角色的关系。
(一)法律政策层面,正确把握自然性别与社会性别的关系
人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通常性别可以分为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11]58-61。所谓生理性别也就是自然性别,女性在人口生产中的特殊作用需要受到更多的保护。尽管男女平等的原则已经成为现代国家的普遍观念,然而“法律上的平等还不是实际生活中的平等”[7]170,国家法律层面的平等观念只有落到实处,才能实现事实上的平等。基于自然性别的男女差异,国家的法律、政策和法规必须加大宣传与监督,并不断加强立法的具体性与可操作性,加大违法犯罪的处罚力度,引起整个社会对妇女的生理变化以及带来的心理变化的重视,形成由于人口生产而对女性特殊尊重的法律文化。对于女性受教育权利和机会的被剥夺、就业过程中对女性的事实性歧视、家庭暴力等,要进一步完善国家法律、政策和法规等,最大限度地减少女性由于生理性别带来的各种伤害。
由男女的社会角色差异形成的性别差异通常称作社会性别差异。对于社会性别而言,国家的法律政策要保障两性之间的权利平等,即女性享有与男性同样的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教育等方面的平等机会。与两性自然性别的刚性原则不同,基于社会性别的男女差异不是按照两性的人口比例关系来确定男性和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人数。以女性的政治参与权为例,按人口计算,女性干部的比例远远低于男性,女权主义者认为这是女性被歧视的重要表现。实际上,两性对于政治生活的不同态度是造成政治参与状况差异的重要原因,这是两性基于社会差别的不同选择。针对男女社会差别带来的差异,不能硬性地规定男女的比例一定要平均,国家法律、政策和法规注重提供机会平等,保障意愿参与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女性不受阻碍。
从两性的自然差别来看,女性相对较弱,因此从国家法律政策要尽可能地加强保护;从两性的社会差别来看,男女之间的平等更多地体现为权利和机会平等,法律政策要保障女性参与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平等权利。
(二)社会生活层面,营造女性和谐的家庭与职业关系的文化氛围
社会生产的发展使得多数女性逐渐从传统社会的“家庭”中走出来,获得了自己的职业身份。一方面,由于经济地位的提升,女性的社会地位不断得到认可;另一方面,现代社会的职业要求又给女性带来了压力。在现代社会,职业成就是判断一个人成功的重要标准,由于自然生理条件的限制,女性职业成就的获得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女性与家庭之间的天然联系是女性参与职业生活必须面对的现实,而家庭与职业之间的矛盾关系恰恰是推动先进性别文化构建的重要动力。
马克思指出:“每个了解一点历史的人也都知道,没有妇女的酵素就不可能有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的进步可以用女性(丑的也包括在内)的社会地位来精确的衡量……”[12]299正确处理家庭生活与职业生活的关系,不仅需要女性自身的努力,而且需要整个生活观念的转变。随着女性职业身份的获得,传统社会“男主外、女主内”的两性关系失去了相应的现实基础,但作为一种文化观念仍然影响着社会生活。大多数情况下,现代社会对男性的要求更多的是事业或职业成就,而女性却面临着家庭和职业的双重压力。女性如果不能处理好家庭关系,其事业方面的成功也大大折扣;同时,女性如果在事业上不能有所发展,其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又往往难以得到保障。因此,现代职业女性承受着家庭和职业的双重压力,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先进性别文化必然是要求形成女性和谐的家庭生活与职业生活的文化。在职业成就成为判断个人成功的重要标准的条件下,家庭已经不仅仅是女性“管辖”的范围,和谐的家庭关系的营造、子女的教育和家务劳动等不再与男性无关,而是需要两性共同承担的责任。男女两性共同承担家庭事务、相互促进事业发展的文化观念既是对现代女性的尊重,也是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性别文化观念。
(三)女性自身层面,正确处理主体意识与性别角色的关系
现代社会生产和职业生活极大地解放了女性,女性的主体意识有了明显提高。然而,传统男权社会中女性依赖男性的文化观念并未完全消失。从女性自身角度而言,构建先进性别文化要求女性充分认识自身的价值,坚持自我的独立性,不断学习相关的法律政策,了解自己的权利,并自觉地同侵犯自身权益的行为作斗争。
从传统社会“男尊女卑”中解放出来的女性,在维护自己主体意识方面也极易走向另一极端,对自身定位的不准确往往成为束缚女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女性的独立是人格和尊严的独立,而不是将男性拒之千里之外的“独立”,更不是在任何领域都与男性一争高低的“主体意识”。女性的主体意识是作为平等的个人与男性相处过程中的自尊、自信、自强精神,也是集优雅、宽容、贤惠等于一身的品德与智慧。女性的主体意识和独立精神是在与男性相处中不断展现出的性别之美,性别角色不是对女性发展的限制,男女平等也不是要求女性都成为“女汉子”。女性要正确处理好主体意识与性别角色的关系,在充分发挥性别优势的基础上坚持自立、自信、自强,准确把握自身的价值。辩证地看待两性关系是先进性别文化建设的重要理论基础,只有在男女两性的相互尊重、共同进步、协调发展中,才能构建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先进性别文化。
总之,唯物史观是构建先进性别文化的理论基础。先进性别文化构建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需要国家政策、社会文化以及女性自身的共同努力,既要在国家法律层面加强对女性权益的保护,在社会层面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又要现代女性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文化修养,树立正确的性别文化观念。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陈至立.深入开展先进性别文化研究,为社会主义文化法发展大繁荣贡献力量[J].妇女研究论丛,2012(6):5-7.
[3]吕红平.中国性别文化的变迁及现实意义[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12-16.
[4]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杨霞.性别公正:先进性别文化的价值诉求[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14-18.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8]列宁全集:第3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9]苏映宇.转型期妇女社会保障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第三期中国妇女地位调查之福建数据观察[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68-78.
[10]李育富.《周易》女性伦理析论[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5(5):94-100.
[11]陈耀.关于性别文化与性别不平等的思考[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5(4):58-61.
[1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张佑法)
The Construction of Advanced Gender Cul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LIU Li-hong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ety, Qingdao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Qingdao 266109, China)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advanced gender culture of male-female equality needs to clarify its theoretical basis with the guidance of Marx’s historical materialism. According to the Historical materialism, gender culture, as a kind of social consciousness, should be developed in the pa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practice. Constructing the advanced gender culture is a dynamic process, which needs to discard the Gender Opposition thinking mode, and set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the two sexes as the goal, so as to give a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the excellent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 the aspect of the legal polic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atural gender and social gender should be rightly grasped; in the aspect of social life, a cultural atmosphere of the female harmonious family and professional relations should be created; as to women themselves, subject consciousness and gender role should be wisely handled.
Key words:historical materialism; gender culture; gender equality; socialist culture; female view
收稿日期:2015-10-30
基金项目:山东省妇女/性别研究重点课题“先进性别文化建设实践研究”(2014SDWR07)
作者简介:刘丽红(1981—),女,山东高密人,讲师,研究方向:哲学基础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
doi:10.3969/j.issn.1674-8425(s).2016.05.015
中图分类号:C913.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8425(2016)05-0111-05
引用格式:刘丽红.唯物史观视域下的先进性别文化构建[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6(5):111-115.
Citation format:LIU Li-hong.The Construction of Advanced Gender Cul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J].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2016(5):1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