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车可斯基(Paul Zurkowski)提出了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的概念,将信息素养定义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1]。
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指出,一个人要具有信息素养,就必须能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和具有查寻、评估和有效利用所需信息的能力,而那些真正具有信息素质的人是知道如何学习的[2]。
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美国图书情报学委员会(NCLIS)联合召开的信息素质专家会议发布的布拉格宣言认为:“信息素养包括对信息重要性和需要的知识,为解决面临的问题确定、查寻、评价、组织和有效生产、使用与交流信息的能力,这是有效进入信息社会的前提条件,是终身学习的基本人权的组成部分”[3]。
医学生的主要培养方向是临床医生和医学科研工作者,这两个职业都需要具备很强的科研能力,而科研能力则与其信息素养水平息息相关。
医学实践正由传统的经验医学模式向循证医学模式转变,循证医学要求临床医生能全面查找相关证据,并对证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实用性做出评价,然后将最佳的循证证据应用到临床实践当中[4]。这就要求医学生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水平,而信息素养教育是提高信息素养水平的关键手段。
目前,我国医学院校的信息素养教育主要是依靠图书馆开设的医学信息检索课来实现的。当前使用比较广泛的教学模式主要分为两类。
一类是“以教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医学信息检索课分为理论课讲授和上机实习两部分。该教学模式的优势在于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控制整个教学过程,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概念比较系统;缺点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多数情况下处于被动状态,学生缺乏主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查找信息的意识[5]。
另一类则是近几年学者们比较关注的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PBL教学法)、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这类教学方法的共同特点都是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均属于“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其优势在于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其问题是学生对基础知识、基础概念掌握不清晰,忽视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不能保证教学质量,容易偏离教学目标等[6]。
“以教为主”和“以学为主”教学模式的最终目标都是优化教学效果,促进学习,但是由于教与学的基础理论不同,两类教学模式的核心和效果必然不同。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优势互补,才能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简称“双主”模式)是何克抗教授在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动机理论”、“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7],其在实际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对象的特点以及教学目标内容的要求灵活运用以教为主的教学策略和以学为主的自主学习策略,教学设计过程的取长补短,相辅相成,有机结合,互为补充。
为了提高首都医科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的信息素养教育水平,我校在医学信息检索课上实施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课前在教务处的帮助下,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知识基础、学习愿望、学习目标。通过对教学目标的分析,将有助于我们合理制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本次课程采用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同时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特点,分别采取了传递——接受式教学(讲授法和演示法)和发现式教学(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两种教学策略的优点,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
传递——接受式教学中主要采用讲授法和演示法。理论知识、系统知识最好的学习方式是教师讲授加演示,这样有利于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知识,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控制教学进度,增进师生情感交流。在讲授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和课堂反映适当采取提问、讨论、启发等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发现式教学中主要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PBL教学法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堂的讲授只能让学生对知识达到一定程度的理解,要想让学生牢固地掌握、应用所学知识,必须使学生在“做中学”,让学生去解决问题,通过自学、研究、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综合思考能力的新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8]。
组织教研室的全体老师利用Blackboard平台制作了医学信息检索课的网络课堂,包括课程基本信息、师生互动交流的平台、提供课程所需的各类资源。学生可以上传作业和同学互动评价,教师也可以在线评点。
从历年《首都医学科研发展基金》中标的课题中选择难易适中的课题,加以修改,作为讨论题目供学生选择。
“双主”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是将“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设计和“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相互融合、同时进行的(表1)。
表1 “双主”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
为了解双主教学模式的医学信息检索课的教学效果,课后我们对学生进行了网络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双主教学模式的医学信息检索课教学效果十分认可,82.5%的学生对双主教学模式的医学信息检索课的教学效果表示满意,80.7%的学生认为双主教学模式的教学有助于熟练掌握数据库的检索方法,81.1%的学生认为双主教学模式的教学对今后的学习和研究会有帮助。
多数学生认为双主教学模式的医学信息检索课可提高自身能力,66.6%的学生认为这种模式的教学有助于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57.9%的学生认为这种模式的教学有助于提高交流能力,54.4%的学生认为这种模式的教学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56.1%的学生认为这种模式的教学有助于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多数学生认为双主教学模式并没有过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只有13%的学生认为这种模式的教学加重了学习负担,15.8%的学生认为这种模式的教学布置的任务难度比较大。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认为双主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比较好,在没有明显增加学生负担的情况下,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对以后的工作和学习很有帮助。
在我国医学信息素养教育改革的实践中,有很多教师尝试过从西方引进的教学方法(如PBL教学法、翻转课堂等),这些大都属于“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由于我国教学条件的限制和学生的学习习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实际上“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只能部分实现。而“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又忽视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这些都影响了教学效果。“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是将“以教为主”和“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相结合,既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又能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更加符合中国的教学条件和学生的学习习惯。
从某种程度上讲,“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并不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而是一种将各种有益于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有效整合在一起的教学模式。虽然教师在信息素养教育中也使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但是并没有应用现代的教育理论将这些教学方法整合起来,难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只有应用现代的教育理论将这些教学方法有效的整合在一起,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2015年2月,美国大学和研究图书馆协会发布了《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9],其主体内容分为6个部分(权威是创建的和情境相关的、信息创造是一个过程、信息是有价值的、研究是反复探询的过程、学术过程是交互式的对话、检索是有策略的),每部分包含阈值、知识实践和意向。《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借鉴了“元素养”的概念,把信息素养重新定义为“信息素养是一系列连续的能力、实践与思维习惯,并通过参与信息生态系统拓展深化学习”[10]。《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将信息素养和学术结合在一起[11]。因此,信息素养教育也要和学术活动联系起来,和专业知识联系起来。
双主教学模式的信息素养教育通过“传递——接受式教学”讲授信息检索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数据库的简介、检索技巧;通过PBL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法构建了一个学术环境,让学生通过解决学术问题,增强信息意识。双主教学模式即兼顾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又通过以学为主的自主学习策略让学生结合专业知识完成了检索实践。因此,双主教学模式是既符合中国国情又能适应信息素养教育特点的教学模式。
2012年,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WFME)对2003年版的《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标准》进行了修订,将临床医生培养目标及培养策略概述为“为将来从事的医学相关领域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能够担负起卫生部门规定的医生的职责,能够开展毕业后医学培训,具备终身学习能力”[12]。
医学生要具备终身学习能力,就要具备很强的自学能力。医学生由于专业课较多,公共基础课相对较少,基础学习阶段的授课形式以教师讲授和实习为主,能够培养医学生自学能力的课程非常有限。双主教学模式的医学信息检索课则为培养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供了一个平台,在保证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PBL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多维互动式教学理念,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培养医学生自学能力[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