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技工作者科研论文发表动机的调查研究

2016-03-22 12:14,,,,,,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2016年7期
关键词:职称动机工作者

,, , ,,,,

2014年,中国科协调研宣传部会同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北京科技咨询中心参考中国科协既往的科技工作者分类[1],针对理学、工学、农学、医学4个核心学科的科技工作者开展了我国科技工作者论文发表情况的调查,以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特别是探究我国科技工作者论文发表的动机以及与考核评价的关系。

科研动机是驱使人们进行科研活动,从而满足需要、达到目标的内在动力。科研动机包括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外在动机是指人们从事科研活动的动力源于外在诱惑或压力;内在动机指人们从事科研活动的动力源于对科学真理的探索,对实现自身价值的渴望,它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科技工作者的创造力[2-5]。本文对我国科技工作者论文发表的动机及其与考核评价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问卷内容及发布

调查问卷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发表论文的动机、评价机制,提高我国科研论文质量的对策建议以及其他方面的内容。

个人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从事科研工作时间、专业、研究领域、学位、职称、单位、单位类型、学科类别、研究类型、工作性质等内容。

通过问卷星网站(http://www.sojump.com)发布调查问卷。

1.2 调查对象检索及电子邮件邀请

通过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1-2014年论文作者的电子邮件地址以及SCI-Expand数据库2013-2014年度中国作者发表论文的电子邮件地址,发送电子邮件邀请被调查人员网上填写调查问卷。

1.3 统计分析

利用SPSS 21进行统计分析,包括均值计算及交叉分析。其中,交叉分析主要通过对不同分类人群结果进行卡方检验,分析差异的显著性。

2 调查人群总体情况

本次调查共收到有效答卷3 103份,覆盖全国各省份,主要包括北京、江苏、上海、广东、山东、陕西、四川、浙江、湖北、湖南、辽宁等。

2.1 年龄

有效答卷中填写年龄信息的人数共3 095人,其中30-40岁人群占37.9%,41-50岁占29.7%,51-60岁占15.7%,30岁以下占13.6%,60岁以上占3%。

2.2 性别

有效答卷中填写性别信息的共3 041人,其中男性占82.28%,女性占17.72%。

2.3 从事科研工作时间

有效答卷中,填写从事科研工作时间信息的人数共3 090人,其中大于20年的占30.6%,11-20年占28%,5-10年的占27.3%,小于5年的占14.1%。

2.4 学位

有效答卷中填写学位信息的人数共3 077人,其中博士占70.8%,硕士占16.4%,在读研究生占6.0%,学士占5.5%。

2.5 职称

有效问卷中填写职称信息的人数共2 950人,其中正高级职称占44.4%,副高级占29.8%,中级占18.3%,初级占7.5%。

2.6 单位类型

有效答卷中填写单位类型信息的人数共3 058人,其中高等院校占58.7%,科研院所占26.9%,医疗机构占7.2%,企业占4.7%。

2.7 学科类别

有效答卷中填写学科类别信息的人数共3 072人,其中工学占38.6%,理学占3.7%,医学占15.1%,农学占10.7%。根据中国科协调研宣传部和中国科协发展研究中心编写的《中国科技人力资源发展研究报告》(2012),1960-2011年我国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各学科的科技人力资源数量分布为442.5万、2577.3万、206.5万、667.9万[6]。本次调查理学、工学、农学、医学人数所占比例基本能反映各学科科技工作者的人数比例。

2.8 研究类型

有效答卷中填写研究类型信息的人数共3 069人,其中应用基础研究占53.0%,基础研究占25.9%,应用研究占18.0%,开发研究占2.4%。

2.9 工作性质

有效答卷中填写工作性质的人数共计3 093人,其中科研人员占49.5%,教学人员占28.5%,在读研究生占8.4%,医护人员占7.9%,管理人员占1.9%。

3 结果与分析

3.1 我国科技工作者论文发表数量多,但国际影响力有待提高

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统计数据,SCI数据库2013年共收录中国科技论文23.14万篇,排在世界第2位,占世界份额的13.5%。EI数据库2013年收录中国论文16.35万篇,占世界份额的28.83%,排在世界第1位[7]。我国科研论文总量大,但论文被引用频次相对较低,平均每篇SCI论文被引用7.57次,而世界平均值为11.05次。同时,我国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的论文数量相对较少,Cell、Nature和Science 3个顶级科技期刊2013年刊登中国论文226篇,排在世界第6位[7],说明我国科研论文的国际影响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本次调查的科技工作者群体中,近3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含综述)的平均篇数为12.2篇,其中医学学科15.3篇,农学13.0篇,理学11.5篇,工学11.5篇。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内外期刊发表SCI学术论文(含综述)的平均篇数为5.7篇,其中理学学科6.8篇,医学6.2篇,工学5.0篇,农学3.9篇。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内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含综述)的平均篇数为6.3篇,其中医学学科10.3篇,农学9.7篇,工学5.4篇,理学4.5篇。

可见不同学科的科技工作者发表国内期刊论文与SCI论文的平均篇数存在一定的差异,理学科技工作者发表SCI论文平均篇数较其他类别人员相对更多,医学科技工作者发表中文期刊论文平均篇数较其他类别人员更多。这种差异可能与研究工作性质、不同期刊数量以及考核评价要求存在关系。

3.2 考核评价是我国科技工作者论文发表的主要动机

调查显示,考核评价是我国科技工作者论文发表的主要动机。被调查者对于论文发表动机的排序选择中,将职称要求排在第一位的占28.6%,学术交流排在第一位的占22.6%,主观意愿排在第一位的占19.2%,考核要求排在第一位的占15.2%,学位要求排在第一位的占12.7%(表1)。

按年龄分类,小于30岁人群平均排序排在第一位的为学位要求,30-40岁以及41-50岁人群为职称要求,51-60岁人群为考核要求。按性别分类,男性和女性排在第一位的均为职称要求。按学位分布,学士、硕士、博士排在第一位的均为职称要求,在读研究生为学位要求。按职称分类,初级职称排在第一位的为学位要求,中级和副高级职称为职称要求,高级职称为考核要求。按单位类型分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企业排在第一位的均为职称要求。按学科类别分类,理学、工学、农业、医学排在第一位的均为职称要求。按研究类型分类,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排在第一位的均为职称要求。按工作性质分类,科研人员、教学人员、医护人员排在第一位的为职称要求,在读研究生为学位要求,管理人员如果不算“其他”选项,排在第一位的为职称要求。

表1 论文发表动机问卷调查结果(多选)

3.3 科研论文数量是考核评价我国科技工作者的主要手段

对于单位是否对科技工作者论文发表数量有要求,64.2%的被调查者选择“是”,35.8%的被调查者选择“否”。按年龄分类,<30岁人群选择“是”的比例最高(74.6%),>60岁以上人群选择“是”的比例最低(54.5%),差异具有显著性。按性别分类,女性选择是的比例更高(66.2%),男性较低(62.5%),差异无显著性。按学位分类,在读研究生选择是的比重最高(83.9%),硕士和学士最低(62.6%),差异具有显著性。按职称分类,初级职称选择“是”的比例最高(79.8%),正高职称最低(61.3%),差异具有显著性。按单位类型分类,选择“是”的被调查者中,高等院校最高(72.6%),企业较低(49.3%),差异具有显著性。按学科类别分类,选择“是”的医学最高(64.7%),理学最低(60.4%),差异无显著性。按研究类型分类,选择“是”的,应用基础研究最高(65.1%),开发研究较低(47.8%),差异具有显著性。按工作性质分类,选择“是”的在读研究生比例最高(82.1%),管理人员较低(40.4%),差异具有显著性(表2)。

表2 单位是否对科技工作者论文发表数量提出要求的分类统计

注:a均为Pearson卡方检验

对于单位是否对科技工作者论文发表范围提出要求,选择“是”的占73.5%,选择“否”的占26.5%。按年龄分类,<30岁人群选择“是”的比例最高(78.9%),而>60岁人群选择“是”的比例最低(60.7%);按性别分类,男性选择“是”的比例为71.7%,女性为73.3%,差异无显著性;按学位分布,在读研究生选择“是”的比例最高(86.7%),去除“其他”选项,学士最低(64.6%),差异具有显著性;按职称分类,随着职称的升高,选择“是”的比例降低,初级职称为80.1%,正高职称为71.4%,差异具有显著性;按单位类型分类,医疗机构(79.5%)和高等院校(79.3%)选择“是”的比例较高,企业较低(50.0%),差异具有显著性;按学科类别分类,选择“是”的比例依次为医学(79.1%)、工学(73.9%)、农学(72.4%)、理学(71.2%),差异具有显著性;按工作性质分类,在读研究生选择“是”的比例最高(86.2%),管理人员最低(47.5%),差异具有显著性(表3)。

对于单位对科技工作者两年内论文发表数量以及发表期刊级别的具体要求,总体选择国际论文1-2篇的比例最高(占43.0%),其次为中文论文1-2篇(占35.4%)、中文论文3篇以上(占18.5%)、国际论文3篇以上(占11.9%)、其他(占9.6%)、不清楚(占7.6%)。

对于单位对科技工作者论文发表范围的具体要求(多选),选择SCI期刊的所占比例最高(占90.6%),其次为中文核心期刊(占70.0%)、EI期刊(占55.9%)、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占18.8%)、Medline(美国医学索引)(占5.4%)、其他(占4.4%)。

对于是否应该对科技工作者论文发表数量提出要求,选择人数占比例最多的为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占39.2%),其次为应该有要求(占25.3%)、不应该有要求(占25.2%)、有没有均可(占10.3%)。

对于单位对论文发表的要求合理性如何,选择基本合理的所占比例最大(占60.52%),其次为不太合理(占20.1%)、合理(占14.6%)、很不合理(占4.7%)。

表3 单位是否对科技工作者论文发表范围提出要求的分类统计

注:a均为Pearson卡方检验

统计结果显示,大部分科技工作者面临着单位论文发表数量、范围的要求,并认为基本是合理的,但具体要求应根据不同情况而定。

4 讨论及建议

4.1 讨论

过于量化的科研评价机制强化了论文发表的外在动机,导致我国科技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的内在动机不足。过强的外在动机会促使科研人员过度追求地位、荣誉等外在的东西,或是承受过度的外部压力,而降低了对科研本身的兴趣。内在动机有助于创造力,而外在动机对创造力有消极影响[4]。我国当前的科研评价机制把科研论文作为一项重要的评价指标,客观上强化了科技工作者论文发表的外在动机,而削弱了内在动机。外在动机虽然可以促使科技工作者发表更多的论文,但也容易造成科技工作者学术浮躁,为了发表论文而发表论文,甚至产生学术不端行为。

科技工作者内在动机不足制约了高水平科研论文的发表。创新性的研究成果更多的是基于研究者的兴趣、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对真理的渴求。相比被动地为了科研评价而进行科学研究,内在动机具有更大的创新驱动力,更易于产生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我国科技工作者发表论文总量大,但具有高影响力的论文数量相对较少,这与我国科技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的内在动机不足存在一定的关系。

4.2 建议

4.2.1 改革科研评价机制,激发科技工作者论文发表的内在动机

一是倡导建立适度宽松的科研学术环境,激发科技工作者论文发表的内在动机。相对宽松的科研学术环境可以使研究者更多地按照自己的兴趣进行研究,而不是被动地为了职称、考评的需要。适度宽松的科研学术环境需要适当延长科技工作者,尤其是青年科技工作者的考评周期,为其提供一个能够潜心研究的科研环境。该环境需要宽容失败,科学研究不一定都能达到预期目标,要给科技工作者提供从失败走向成功的机会,激发科技工作者自身的科研热情,让其能够在总体研究方向明确的前提下,按照自身的科研兴趣开展研究工作。

二是改变过于量化的考核评价机制,降低科技工作者论文发表的外在动机。科研评价的导向与推动是影响学术论文发表的重要因素[8]。适度量化的考核评价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科研工作,但过于量化的考核评价机制会产生一些弊端。考核评价中对论文数量和影响因子过于单一和量化的要求,容易滋生学术浮躁,甚至助长学术不端行为。考核评价应针对不同学科、不同群体的科技工作者采取不同的标准。2013年12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科技评价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实行分类评价,对基础研究人员的评价以有利于潜心研究、长期积累,催生重大原创性成果为重点;对应用研究人员的评价以聚焦需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重大技术突破为重点;对软科学研究人员的评价以服务决策需求,形成战略研究报告,支撑思想库智囊团建设为重点[9]。该意见需要认真落实,同时其他部门也可借鉴。

4.2.2 构建创新科研文化环境,提高科研软实力

创新性的科研成果不仅需要有力的基础设施等硬件条件保障,更需要规范的管理以及创新性的科研文化环境。许多从海外回国的科技工作者反映我国当前的科研设施、科研经费与一些发达国家的差别已不是非常明显,但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与论文相对较少,可能更多的与科研软实力有关,包括创新科研文化环境。当前,我国确立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于进一步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需要创新科研文化环境支撑,需要激发科研人员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需要形成一种良性竞争的氛围。同时,需要发扬“两弹一星”工程中老一辈科学家艰苦奋斗、为国争光的拼搏精神,促使我国更多创新性科研成果的产生。

致谢:感谢在繁忙的工作中,能够认真填写该调查问卷并提出宝贵建议的3 000余名科技工作者。

猜你喜欢
职称动机工作者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关爱工作者之歌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动机比能力重要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六部门:职称评聘向乡村教师倾斜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公共图书馆不应认可的职称期刊论文探析——基于重庆图书馆职称期刊论文的实证调研
动机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