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颖
【内容摘要】学讲模式倡导教师落实“五步”,打造高效小学数学课堂,具体策略如下:教师充分行使教育的主导权,给予学生时间保证,“退一步”耐心倾听学生,检测反馈中落实“五步”。
【关键词】学讲计划 五步 耐心 检测反馈
学讲计划在徐州教育界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并已进入深水区。学讲计划强调教学方式转变中“生进师退、学进教退”的理念,体现在“五步”的要求上,即“让一步”、“慢一步”、“退一步”、“停一步”、“缓一步”。小学生思维尚未发展成熟,更需要一些具体的、生活化的思维指导,“五步”关注差异,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如何走好这五步,对于落实学讲计划,构建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效率至关重要。
一、教师充分行使教育的主导权
学讲模式下,教师不是课堂的主宰,而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协助者、参与者、指导者。其主导地位主要体现在:对学情的把握,进行教学设计;组织学生学习活动;问题的点拨、指导;组员帮助解决或小组讨论解决。如在“讨论”环节:低效课堂教师仅将讨论问题抛给学生进行讨论,但没有注意指导的时间,甚至是在学生对问题未充分讨论、未形成共识时。这样,就会产生一系列的弊端,如压缩了学生自主学习讨论的时间和空间,剥夺了学生充分讨论交流的机会,没有做到“慢一步”,对问题的理解停留在表层等。导致的原因是: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淡化了自己的主导作用,对学情不了解,对学习进程把握不准,追求教学环节的完整性,赶时间。而正确的方法是:学生学习不在状态,对问题一筹莫展,对问题有较大分歧,对问题认识片面,思维僵化;提供较低程度的指导,教师“指路”、“引路”,学生自己“走路”;体现“指导学法”的原则。要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如“学讲”对学生学的要求,如何预习教材,找到自己的疑点、困惑点;在小组讨论中,我应该做什么;“讲出来”大家讲什么,如何讲等。
二、给予学生时间保证
“缓一步”要求在教学任务即将完成时,不要急于总结、概括,给学生留有想一想、悟一悟的时间,让学生通过板演、回答问题“讲出来”,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学生问题的形成也需要有一个酝酿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在让学生质疑时,给他们足够的时间。一方面,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让他们能有机会对问题进行自我整理与加工。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有的教师在让学生质疑时,略显着急,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都没有:“同学们,对于这部分内容,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没有的话,我们就进入下一环节……”;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注意合作学习的力量,要适时地让学生在小组的交流与研究中筛选自己的问题,让粗浅的问题在小组中先行解决,在此基础上产生高质量的问题。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思考或讲出来遇到困难或障碍的过程中,要学会“慢一步”,“静待花开”。
三、“退一步”耐心倾听学生
在学生进行交流展示和质疑拓展时,教师要学会“退一步”,不要将其变成自己的“秀”,把黑板和讲台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讲出来”。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能力存在差异,理解能力也会有所不同,对于同一个问题、同一个事物,其质疑情况也会不同。有时问题是有价值的,有时价值不断,这时,高明的教师总是能包容、耐心地倾听,不时地点点头,以最大限度地呵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如特级教师张齐华“认识分数”一课,在认识1/2以后,他让学生自己动手折出1/4、1/8……等不同的分数,接着组织学生展开交流是怎样折的?一生说:“我把一张纸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张纸的1/4”,显然他没有说出老师期望的答案(丢掉了关键字:平均分),而张老师却用充满惊喜的语气评价:“说的不错,只差两个字就完美了。”而那名学生则充满自信地又重新表述了一遍:“把一张纸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事实上,倾听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一种呵护,一种期待。
四、检测反馈中落实“五步”
检测反馈是评价、反馈、矫正的环节,是提高学生课堂活动质量的根本保障。检测反馈也是教师自我反思,检验自己教学效果以及改进教学的依据,是不断改善课堂教学生态的重要环节。通过提问、观察、测试等手段,评估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学习成就,给学生提供明确的反馈,指导学生查漏补缺,提高当堂目标达成度。学习要求是出发点,活动方案是核心点,反馈检测是落脚点。导学案或活动单结构中的“检测反馈”就是本课题内容反馈与评价的纸笔测验形式,也是本课题内容的全面反映,设计时应注意处理好与“活动方案”中涉及内容的关系,既要起到检测的作用,又要对活动内容进行合理的补充、拓展,以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测试与反馈以本堂课知识内容为主体,要求学生独立、闭卷、限时、规范完成;客观题一般当堂检查结果并迅速订正,计算或应用题采用抽样收取详阅部分学生反馈检测卷。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以中等学生能解决问题为标准,对于优生采取“智者加速”的方式,即加大问题数量和难度;对于后进生则采用“惑者求助”的方式,可以向组内优秀者,也可以在教师巡视时求助。练习要着眼于培养举一反三和思维的灵活性,变“讲—练—讲”为“练—讲—练”,变“一法一题”为“见题—想法”。这样的训练,学生能看到教师的解题方法,自己获得解题的方法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