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衡县域校际教学质量的思考

2016-03-21 06:52童义清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6年3期
关键词:校际主管部门县域

童义清

第一,高精组织——全配备。做好顶层设计,健全教学组织,是推进县域学校教学水平均衡发展的保障和抓手。目前,各个县区下至幼儿园上至普通高中学校林立,有的甚至有上百所学校,亟须配备健全不同层级的教学组织。不同层级的教学组织可以各有侧重,互相补位。如,教育局层面,应配齐各个学科各学段的教研员,局领导要下决心充实教研室,花力气培养教研员;在中心学校(学区)层面,要成立教学专抓班子,组织专门人员负责不同学科的教学和教研工作;在基层学校层面,更需要健全教学组织,分工明确,不可偏废。

为了更好地领导教学工作,教育局、中心校(学区)和基层学校还要配备业务强、作风硬的教学主管领导和教学主抓主任。鉴于县域情况各异,有困难的话,可以采用选聘、兼职等办法把最优秀的教师配备上。配备这些高精组织,不但可以保障各校教育教学的中心地位,还可以通过评比他们,牵住各个学校管理教学的“牛鼻子”,缩小学校之间管理层的差距。

第二,高端培训——全覆盖。教学组织配备齐全了,管理评比有抓手了,接下来就需要对全体教学人员花大代价、下大力气进行培训。首先,要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大批量、高频率组织各级教学领导和教学骨干参加各种高级别培训。目前,虽然社会上各种教研培训活动琳琅满目,但其中也不乏有一些高精尖的培训。其次,教育主管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善于通过网络、平面等媒介手段,让县域内每个学校的每一位教师都能定期享受到最优质的培训。如,县区教研室可以创建教研QQ群、教研远程视频、新浪UC视频、空中课堂、教研报刊等培训平台,通过这些平台让理念前沿新颖、内容贴近一线、形式生动活泼的业务培训惠及县域的每个角落,让各个学校的教学管理人员和各个学校的师资水平能够有机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第三,高效教研——全参加。教研水平的高低,可以折射出教学质量的高低。均衡校际教学水平,不能向最差学校的底线看齐,只有全体教师共同参与,与优质教师常态互动,才有实现全体教师的均衡发展。教育主管部门应通过强有力的行政措施,保障每所学校的所有教师悉数参加教研。教研水平相称了,教学水平才有可能相当。

教研活动的安排,教育主管部门要“因段制宜”。如高中阶段学校较少,可以采取成立学科核心教研组的方式带动薄弱学校教学水平提升;初中阶段学校稍多,可以采取成立学科教研片的方式融汇各校教学经验;小学阶段学校最多,可以采取成立中心学校(学区)小学教学管理指导办公室主抓均衡各校教学质量。通过这些接地气、互动性强的教研活动,让县域内的每所学校摆脱那种闭门造车,逐渐缩小与优质学校的差距。

第四,高强评比——全动真。真正缩小校际差距,要定期把各校的办学质量放在一起晒一晒、比一比,让大家明白自己学校的位次,便于扬长避短。

校际间最有说服力的评比就是教学质量的评比。教育主管部门可以通过调研、座谈、论证等方式,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让教学评比尽量公平。在公平评比的指引下,教育主管部门要敢动真刀真枪,对先进学校大力表彰,树立典型,推广经验;对落后学校,要大力处罚,找出原因,限期整改,通过这种全县一盘棋,校校参评比的见血见肉的排队评比,在县域内营造出教学水平上争先进位的浓郁氛围,让薄弱学校不再薄弱,优质学校更加优质,向着县域学校教学水平均衡发展的美好愿景不断奋进。■

(作者单位:安徽合肥市屯溪路小学)

猜你喜欢
校际主管部门县域
论提升县域环境质量的现状及治理思路
基于融媒体环境的县域媒体技术创新
长三角地区“戏曲进校园”校际联盟在上海市金山区授牌
我国环境立法的演变
县域高中文科数学生态课堂的“三味”
常州高职园区校际体育课程教学资源配置现状及共享分析
国家十项举措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
新《环境保护法》4个配套办法发布
林业工作站职能作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