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修平
我国小学管理的主要形式是校长全权负责制。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在该制度下小学校长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同时学校师生也获得了良好的发展,因此,在学校的管理中我们要坚持校长责任制这一管理制度,还要跟随时代的脚步,顺应我国新课改的要求,不断完善校长责任制,这是我国小学校长责任制的面临的主要任务和挑战。
一、当前小学校长责任管理体制的现状
1.缺乏明确的办学理念
在小学管理体制中,校长的管理理念直接关乎学校的发展,这就要求校长在管理中要树立明确的管理理念。在具体的管理中,有些校长没有与实际的教学情况相结合,在管理中仍旧沿用陈旧的成绩评价模式来实行对学生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遵循的管理模式和评价过于单一
我国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对学生实施评价中,主要依靠学生的成绩对学生实施评价。这样的情况充分说明了校长在管理中仍旧对教学成绩比较重视,一切都以成绩的提升为标准安排教学活动,对于正处于全面发展阶段的小学生非常容易造成不良的影响,还增加了教师和学生的负担,束缚了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学生其他能力的发展。
3.轻视教师的专业水平
教师队伍是学校实施教学的重要保障,只有教师队伍拥有良好的素质,教学管理才能走上新的台阶。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学校的教学水平是密切相关的,但很多校长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甚至有的校长认为小学教学中应用到的知识并不需要太高深,轻视小学教师的知识能力,对教学的知识素养的提升没有采取相应的帮助措施。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新课程教学理念的不断深入,小学教师的素质也需要不断提升,重视小学教师的知识能力素养是小学管理中必然的趋势。
二、改善小学校长负责管理体制的具体措施
1.提升小学校长的素质
校长的素质关系整个学校的教学质量,教学部门在对小学校长进行选拔中要加强选拔的力度和综合素质的考核。在小学校长的选拔中重点考核校长的管理水平,保证小学校长具备良好的管理能力。校长聘任制度的实行对提升校长的综合素质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在聘任制度中对校长的管理能力、知识能力等做出了详细的要求,并建立校长公开招聘和竞争上岗的机制。同时教育部门加大了对小学校长的培养力度,针对校长在管理学校上的素质能力以及需要具备的常识进行综合系统的培养,同时在培训中还要结合校长在管理实际中面对的问题开展专题讨论会,针对小学管理中的难题和症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提升校长解决管理难题的效率。
2.保证校长和教师之间对教学管理的交流探讨
脱离了教学管理实际的校长负责管理是没有任何管理意义的,要保证学校的良好发展就要保证校长和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与合作。在实施管理中校长要多和教师之间进行交流,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往往是比校长要充分的,要多参考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并鼓励教师多参与学校的教学管理,校长和教师之间形成相互合作的管理模式。具体的管理形式以校长为指导,教师的意见为参考,借助教师的力量具体有效地实施管理,并通过教师对管理实施的效果进行反馈。
3.对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进行尊重
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要具备丰富的知识,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的质量,因此,教师专业能力的不断提升在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校长在教学管理中要多鼓励教师进行创新,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来实施教学活动,这样才能实现学生的全面综合的发展。同时在小学的管理工作中校长要多培养教师实施多元化教学的能力,为教师营造轻松自由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的效果,同时校长还为教师提供展示多元化教学讨论和实施的平台,多组织教师在平台中展开各种各样的教学讨论,在培训、讨论和学习中开阔教师的视野,拓宽教师的知识面,提高自身的学历,实现小学教师的教育走在时代的最前沿。
4.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
在新课程理念中,提出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同时这也是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的具体体现。学生的发展不能只局限在成绩上,更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和综合发展。校长更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管理中改变应试教育的理念,将学生放在管理的主体位置上,尊重小学生的尊严和价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金地自在城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