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在对近年来基于学习策略的汉语偏误研究成果作出统计和梳理的基础上,对这一领域的研究状况做了一个综述。探讨这一研究领域呈现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以利于这类研究的继续发展。
关键词:学习策略;偏误;第二语言
在语言习得理论中,语言学习策略(learning strategy)是指学生在发展第二语言或外语技能中,促进学习进步而使用的具体的行为、步骤或技巧,它被认为可以促进第二语言或外语的内化、存贮、提取或使用。由于学习策略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独特地位,愈来愈多的国外学者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不同背景和不同类型的学习者使用学习策略的情况。近年来,作为学习者策略(learner strategy)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学习策略的研究在我国越来越受到重视,并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果。而偏误分析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近年来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如果从1984年鲁健骥先生引进中介语理论算起,偏误研究在对外汉语教学界只有短短30多年的历史,但其发展速度却非常迅猛,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研究队伍日益壮大、研究手段的不断更新,偏误分析的各项成果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在对外汉语语音、词汇、文字、语法等各个领域破土发芽。”同时,随着人们对学习者心理认知机制的逐步重视,对学习者学习策略的研究也引发了人们的兴趣。于是出现了这样一种趋势,就是将学习者的学习策略与偏误分析结合起来,从学习策略角度进行汉语偏误研究,进而探讨学习策略与汉语偏误之间的关系,本文主要以现有的研究成果为基础,总结该研究的类型、特点、对象以及总的研究趋势,力求客观的给予述评,探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利于该研究方向的进一步发展。
1 学习策略视角下的汉语偏误研究的基本类型
一是总论,即从大的语言要素的方面(如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等),对偏误现象做一个总体介绍或综合研究,而不是以某国或某个小的语言点(如“把”字句等)的偏误为研究对象。
例如李菡幽《基于学习策略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语法偏误研究》,从学习策略角度出发,以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靜态研究和动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语法偏误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得出了研究结论:偏误成因可以分为根源和诱因两个不同的层面,根源包括L1和L2之间的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学习环境的差异;诱因则是学习者的学习策略,诱因的形成要以根源为基础,而根源必须通过诱因起作用。不管哪种潜在因素,都要通过学习者的学习策略起作用的。也就是说,所有的偏误都是和学习策略紧密相关的。研究结果还表明,学习者的语法偏误与学习策略呈显著负相关,同一个语法偏误是多个学习策略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学习策略的动态变化也会对语法偏误的动态变化产生影响。
再如刘树苓《汉字书写偏误研究及其与学习策略的相关分析》,在统计和分析学习者汉字书写偏误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汉字书写偏误与学习策略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得出结论:汉字学习策略和书写偏误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但母语文字背景等变量因素对汉字学习策略和书写偏误之间的相关性数据分析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是有目的、针对性地对某种偏误进行调查分析,收集语料,分析偏误,然后研究偏误与学习者学习策略之间的关系,一般都建立在区分学习者的国别因素的基础之上。
如:张薇《韩国留学生语气词使用偏误分析及学习策略》,文章对韩国留学生在语气词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偏误进行总结、归类和分析,依据韩国留学生二语习得的特点,提出韩国留学生使用语气词过程中偏误形成的原因,以及学习语气词的策略。
再如:樊进《中亚东干族留学生汉语语序学习策略研究》[1],从学习策略的角度,针对东干族七种语序偏误,从语际负迁移、语内迁移、教学因素、学习策略不足四个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2 研究所呈现的特点
纵观近年来的学习策略视角下的偏误研究, 不难发现总体上呈现出一种趋向精细、科学、深入发展的良好势态。具体说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学习策略与汉语偏误之间的关系,将学习策略的研究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之前学界较为认可的一种看法是:学习策略只是引起语法偏误的原因之一,甚至还算不上是主要原因。翻看任何一篇关于语法偏误成因的论述,我们会发现,研究者们总是将“学习策略”这一因素置于母语负迁移、目的语规则泛化、学习环境(含教师讲解不当,教材编排不合理,社会环境语言输入不纯正等)等各项原因之后,给人感觉学习策略只是顺便提及的引起语法偏误的一个次要的因素。事实上,如果对学习策略进行深入研究,会发现在学习者的偏误与他所使用的学习策略之间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当前的研究都注意到了这一点,积极探索和研究学习策略和偏误产生之间的关系,得出了许多具有开创性的结论。重视学习策略在偏误研究中的作用,无疑是此类研究的创见。
2.积极借鉴和运用其它理论的成果来对偏误作出分析,将理论成果与偏误研究相结合,从而提升了对偏误的解释力。学习策略的研究主要建立在Oxford(1990)的学习策略分类的基础之上,即一般将学习策略分为两类,直接策略和间接策略。直接策略包括记忆策略、认知策略和弥补策略,间接策略包括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补偿策略。同时学者们在探索学习策略与汉语偏误的关系时,大都借鉴了Stem和Oxford的语言学习策略理论,制作出语言学习策略调查表,然后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
3. 研究越来越细致,越来越注重偏误生成者的个体差异、尤其是母语背景差异。这不仅是学习策略视角下的偏误研究的特点,更是整个汉语偏误研究的特点和发展方向。学者们在进行研究时,首先会确定特定的语言背景,特别是母语背景,然后会考虑学习者的汉语水平,一般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研究对象一般为留学生,这样使得研究更具针对性。如谢秀秀《泰国高中生汉字书写偏误及学习策略调查研究》,张薇《韩国留学生语气词使用偏误分析及学习策略》[2]。
4. 研究方法日趋多样化、科学化。随着中介语语料库的建立和数学的统计分析方法在语言教学研究领域的运用,学习策略视角下汉语偏误的研究方法朝着多样化和科学化的方向迈进。研究从问卷和访谈的方式入手,同时注重学习策略调查量表的制定和使用以及语料库的建设,并且注意对同一个对象的长期研究,从而使定量和定性研究相结合,静态和动态研究相结合。例如李菡幽《基于学习策略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语法偏误研究》,采取了多种研究方法,如平行语料库的建设,调查和访谈每一个语料生成者的学习策略,对其中两名学习者进行了为时两年的跟踪观察,将学习策略调查量表与数学分析和统计结合起来,从而使结论更加科学。
5. 对学习策略视角下的偏误分析的逐步深入也促进了其它相关研究的发展。这类研究探索分析学习策略和学习者偏误之间的关系,得出了颇有创见的结论,一方面推动了学习策略的研究,例如人们更加重视对优秀者的学习策略进行研究;通过大规模的实证研究,对各种学习策略的有效性进行检验,并通过统计的方法计算出学习策略对偏误是否产生的预测力;对语言学习者进行专门的学习策略的培训,从而使语言的学习更加简单。另一方面,学习策略的研究也会相应的促进教学对策的发展,在了解了学习策略与偏误的关系的基础上,学者们就能更加清楚明了的提出相应的教学对策,从而促进语言学习。
3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就目前的研究状况看,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在这方面研究中存在的最大的问题就是相关研究较少,直接从学习策略的角度对汉语偏误进行研究,分析探寻各种学习策略与偏误产生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成果相当少,学习策略大多只是偏误产生原因中的一小部分而已,大多数学者对于学习策略的重视程度不够。
2.目前对学习策略的研究,以静态研究居多,动态研究难得一见。虽然有动态研究,例如李菡幽对于研究对象历时两年的跟踪调查,但毕竟是少数,大多数研究在分析学习策略与偏误之间的关系时,都缺乏宏观动态研究,没有从历时角度探索不同学习策略在学生学习汉语的不同阶段的不同相关性。
3.在分析研究学习策略与汉语偏误产生的关系时,对于学习策略是如何对汉语偏误产生影响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目前的研究仍更多地停留在主观和经验层面,缺少实证和定量研究。目前学者们对于这种相关性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学生对于某种学习策略使用的情况来得出结论的,然而学习策略是如何起作用的以及学生使用某种策略是否会出现必然的结果這样的问题,还缺乏实质性的证据。
4 研究展望
1.当前的研究存在许多盲区,许许多多的问题都还没用涉及到,所以希望学者们更加注重学习策略视角下的汉语偏误研究,积极探索学习策略与汉语各语言要素、语言项目之间的关系,使研究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2.希望当前的研究对于汉语教学发挥更多的作用,更加注重实践性的研究。例如在教材编写上可以把语言内容和学习策略融为一体,从而使课堂教学中语言教学和策略培训相结合。另外可以根据当前的研究成果,进行策略培训,与实际教学相结合。
参考文献
[1]鲁健骥.中介语理论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语音偏误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3(3).
[2]李菡幽.基于学习策略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语法偏误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7(6).
[3]刘树苓.汉字书写偏误研究及其与学习策略的相关分析[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13.
[4]张薇.韩国留学生语气词使用偏误分析及学习策略[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11.
[5]樊进.中亚东干族留学生汉语语序学习策略研究[D].陕西,陕西师范大学,2012.
[6]谢秀秀.泰国高中生汉字书写偏误及学习策略调查研究[D].广西,广西师范大学,2012.
[7]张薇.韩国留学生语气词使用偏误分析及学习策略[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11.
[8]李大忠.偏误成因的思维心理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9(2).
[9]邹洪民.语言单位的同一性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偏误分析[J].语言与翻译,2002(2).
[10]高玮.留学生作文的认知分析[J].语言文字应用,2006(2).
[11]徐子亮.对外汉语学习理论研究二十年[J].世界汉语教学,2004(4).
作者简介
徐林(1991—),男,湖北武汉人,武汉大学文学院2013级研究生,专业为对外汉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