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刘海粟小学 朱金花
基于平板技术下的品德课堂活动重构
——以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六下《从世界看中国》一课为例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刘海粟小学 朱金花
当今的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已成为一种顺应潮流的趋势。信息技术和媒体平台作为品德课堂活动的支撑,可以为学生的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提供有利条件。笔者把平板运用到品德课堂的活动中,不但改变了学习工具,提高了学与教的效率,更构建了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从而提升了品德教学活动的实效性。
平板技术 品德活动 重构
品德课堂的活动设计一般要兼顾趣味性和实效性。没有趣味的活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会被大打折扣。没有实效性的活动是流于形式的活动,不能真正达到教学目的。《从世界看中国》这课的教材内容中涉及地理知识。六年级学生对地理知识的了解甚少,要在世界地图上用专业的地理术语确定中国的地理位置时,对他们来说有难度。因此,设计找到中国地理位置这一活动时,笔者充分利用平板技术,让每个学生都能动手找一找、说一说,弥补学生地理知识缺失的不足。
活动一:学生了解中国在世界上的地理位置,在世界地图上寻找确切的位置。
生:从南北半球看,中国属于北半球;从东西半球看,中国属于东半球。从世界大洲和大洋的位置看,中国在亚洲的东部和太平洋的西岸。
传统的课堂对这一部分地处理是,教师拿着地球仪或挂图让学生在图上指出来,学生局限于地图等教学资源,收效不大。教师利用平板电脑完成活动,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找一找”“说一说”的活动。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收效比教师说、学生听要好很多。课堂上枯燥的知识点会变得有趣、有意义。
传统的品德课堂如果要设计活动,教师要事先准备活动的工具,这些工具或材料的制作常常要花费教师很多的财力物力,课堂上完成活动花费的时间相对长些。教师利用平板技术可以化繁为简,让活动变得简约而不简单。《从世界看中国》一课中,教师对比中国、瑞典和欧洲面积大小,让学生感知中国地域宽广。针对教学目标,笔者充分利用平板技术,设计了活动二。
活动二:比较中国、瑞典和欧洲的面积,感受中国的地域宽广。
教师出示资料,分别表明中国的陆地面积,欧洲的陆地面积以及瑞典的陆地面积。教师打开平板里事先准备的三种颜色的方格纸图片,橘色代表中国,黄色代表瑞典,蓝色代表欧洲。每一小格代表10万平方千米。学生利用画图工具裁剪出它们各自的面积,进行比较,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学生利用画图里的裁剪功能,利用数方格的办法进行比较,很快得出结论。
传统课堂如果对三者面积进行对比,教师事先要准备大量的工具,利用剪一剪、比一比的方式让学生感知中国、瑞典和整个欧洲面积的大小。教师利用平板电脑后优势凸显。教师只需事先在平板里准备好图片,课上利用网络直接分发给学生。一旦学生测量错误,可以利用画图里的擦除功能,进行再次的裁剪和测量对比。这样既节约了大量的课前准备时间,又能有效避免课堂上一些突发状况。对学生来说,两种方式得到的效果是相同的,而用平板进行测量活动,更受学生青睐。
感受中国物产丰富这一环节中,笔者设计了一个情境题:安排中国的小导游为外国学生迈克设计旅游路线。小导游为迈克介绍旅游路线的活动中,能促进学生对中国“地域宽广,物产丰富”的体验,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活动三:小导游很热情,为迈克策划好了四条经典的旅游路线(出示图片):欢乐东北行,南国风情游,中原文化行,魅力水乡游。
小导游为迈克聘请四个旅游路线的当地导游,介绍各地的风土人情。每一小组选一条旅游路线,小组合作搜集资料,利用平板推屏介绍相关地区的旅游资源。
学生利用平板整理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小组汇报(包含当地的旅游景点、物产、特色小吃、水果等),其他小组进行补充。
传统课堂在这一环节的教学可能会比较单一,不能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使学生对地大物博的理解局限于字面意思,效果不突出,很难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学生组织语言对旅游路线进行介绍时,势必要把这些信息进行加工、整理,这一过程促进了学生知识的内化。图文并茂的介绍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同时,学生可以利用平板,拓展教材内容,对相关地域资料进行补充。
新时期的品德课堂不能再局限于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平板技术的支撑可以使品德课堂的活动设计更加丰富多彩,更加简便有效,缩短了时空差距,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与信息量,符合时代要求。平板技术支撑下的活动重构为品德课堂注入了无限活力,使学生思维活跃灵动,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得到发展,是充满生长气息的活课堂。
ISSN2095-6711/Z01-2016-12-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