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江门市新会东方红中学 郭静华
用爱浇灌,用心沟通
——试析初中生逆反心理的疏导及措施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东方红中学郭静华
摘 要:逆反心理是初中生成长阶段经常出现的心理状态,主要体现为个体与常态对立的一种反常情绪和行为。这样的情绪会使初中生对校规校纪产生抵触心理,不服家长与教师的管教,想要突破传统。本文简要分析初中生逆反心理存在的具体原因,从加强预防、尊重学生、树立良好榜样等角度提出具体应对措施,以期对初中生逆反心理进行疏导,帮助初中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
关键词:初中生 逆反心理 疏导 原因 措施
逆反心理在学生的初中阶段最明显。一方面这与学生自身的生理发展特点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学生受到外界因素影响,造成其自身心理的波动。分析逆反心理存在的原因,才能有效改善问题本质,帮助初中生走出心理误区,形成健康思想状态。
1.青春期的变化。初中生产生逆反心理,最主要的主观因素是其遭遇青春期的变化。这一阶段中,学生的生理与心理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占据思维模式的主要地位,他们喜欢模仿成人独立思考问题的行为,存在标新立异的心理。一些学生喜欢对传统的思维进行挑战,勇于怀疑和争论,对人们遵从的权威发起挑战,敢于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这是一个人逐渐开始有自己独立思维意识且逐步走向成熟的标志,但这一阶段的初中生心智不够成熟,思维比较片面,社会阅历尚浅,会导致他们看待问题过于片面和偏激,遇到事情过分钻牛角尖。这样就容易使学生的情绪受到影响,固执己见,坚持错误的做法和思想。同时,初中生的情感波动很大,容易出现的事情就是走极端。他们遇到问题和挫折会情绪失控,行动草率。无论是学习困难、成绩变化、人际关系遭遇挑战,都很容易使学生产生负面情绪,进而产生一系列逆反和对抗行为。成人感的出现是造成初中生形成逆反心理的重要原因。伴随着生理的发展,许多初中生开始渴望得到与成人同样的尊重。他们在情感方面开始刻意模仿成人间的感情,如早恋现象在这一阶段较常见。一旦遭遇失恋或者家长的制止,学生自身的独立人格会遭到挑战。学生可能过分悲伤,难以控制,进而在心理上疏远他人,在行为上拒绝他人,造成内心的封闭与叛逆。
2.家庭教育的影响。当前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家长在家中对其溺爱,在学习方面则给予他们极高的期望值。高期望往往会被学生转变为内心难以排解的压力。一旦这些负面情绪不能得到相应改善,就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此外,许多家长不会与学生进行正确的沟通和交流,这也是造成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重要原因。家长只顾着让学生按照家长想要的方式学习和生活,全然不顾学生内心的想法。家长会为学生报许多补习班,抑制学生兴趣特长的发展,使学生自身的独立意识遭到遏制。长此以往,学生会格外厌恶家长的粗暴和干涉,产生逆反行为。
3.学校教育的影响。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国家更加注重对学生全面综合的培养。传统的教育形式往往使得学生感到厌恶。例如,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课程过于死板,缺乏时代感和新鲜感。教师的讲解形式格外单一,只是要求学生记住一些理论性内容。长期下去,学生会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抵触心理。
一些教师要么对学生过于冷淡,使学生害怕教师,造成师生关系紧张。要么对学生放任自流,使教师的威信力荡然无存。师生关系处理不当,会使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产生反感情绪。教师一味地批评学生,会让学生的逆反心理更加严重,学生甚至会做出违背初中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法律的行为。
1.加强预防。教师和学校要重视学生的逆反心理。学校和教师要与家长一起,共同预防初中生逆反心理的出现。家长和教师要掌握帮助学生形成辩证思维的方法,使学生在面临逆境或不顺心现象的时候可以及时调控情绪,使学生遇到事情可以客观分析,善于控制负面情绪,尽可能地避免产生一些过激行为与逆反行为。教师和家长还应该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引导学生客观分析与评价自己。此外,教师和家长还需要掌握新的教育观念,及时了解学生内心的变化,掌握学生特点,这样才能够预防学生逆反心理的出现。
2.尊重学生。学生也是独立个人,所以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必须树立起对学生的尊重意识。初中生强烈的成人感是其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现象,家长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学生的内心得到满足,成人感才能有所体现。同时,家长还要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遇到事情的时候家长和学生可以通过民主协商的形式进行分析,充分保障学生的发言权与决策权。家长能交给学生自己完成的事情就由学生自己完成,家长仅仅需要提出意见即可。只有建立起彼此尊重、相互信任的关系,才能使家长与学生之间形成真正的朋友关系,进而有效消除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逆反心理,确保初中生在这一成长阶段平稳过渡。
3.树立榜样。榜样的力量是强大的。初中生的成长过程中,教师和家长应该成为其学习和模仿的榜样。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育过程中,能够感同身受。教师的教育方法也应该是情理交融的。教师通过正面的道德教育以及自身榜样的示范,让学生心服口服,内心愿意接受教师的道德教育,从而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教师处理问题还需要做到公平公正,言必行、行必果。教师只有秉承公正态度且始终对学生同等看待,学生才能感悟教师形象的高大,进而在未来的成长过程中将教师作为榜样。家长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也应该注意自身的言行,切记不可过分谩骂和指责学生。整日充斥在学生耳中的都是谩骂的词汇,必然不利于初中生的健康成长。家长要格外注意自己的言行与教育方式。家长遇到事情冷处理,往往可以有效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避免学生逆反心理的出现。
4.给予鼓励。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需要注重对学生的日常鼓励。例如,家长进行某一事情探讨的过程中,学生想要发表自己的意见,家长则应该尊重且认真倾听。学生正确的内容家长可以采纳,错误的也不要讥笑,而是认真指出,引导学生改或者无期徒刑;其中对国家和人民危害特别严重的或者情节特别恶劣的,最高可以判处死刑。”高校在日常教育中,可以通过定期开展法律讲堂,宣传有关国家安全犯罪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高校还可以利用QQ、微信、微博、博客等网络信息平台进行普法宣传。胡锦涛指出:“教育不仅是学校的事情,全社会都应参与。”大协同思想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方法。高校可以联系公安或相关部门,共同为大学生提供法律教育。
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是建设祖国的强大后备军。高校加强对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教育势在必行,应引起全社会的足够重视。面对敌对势力的威胁和渗透,大学生应该时刻保持警惕,做到不被策反,决不背叛自己的祖国。笔者希望本研究能为高校预防大学生被网络策反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刘跃进.论国家安全的基本含义及其产生和发展[J].华 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
[2]于志纲.危害国家安全罪[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杨红英.素质教育视域下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探微[J].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正。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的时候,家长不应该大声吼骂,而是应该认真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找到改进的方法,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充分看到每一个学生的优点。学生犯错误的时候,教师不要一味批评,而应该辩证看待,使学生可以看到自己的闪光点,形成不断向上的动力,自觉改正缺点和问题,及时消除一些不必要的负面情绪。
5.优化环境。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避免初中生出现逆反心理,需要家长、教师、学校和社会为其创设良好的成长环境。相关部门应加强法制建设,及时根除一些社会的阴暗面及不良风气。要净化网络环境,避免一些负面信息对青少年思想的侵蚀。通过阻隔负面信息的形式,初中生的成长能够得到和谐、稳定、安静、有序的环境,防止其逆反心理的出现。
6.运用方法。学校可以运用适当的方法对初中生进行思想教育。学校可以定期对初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从宏观角度帮助学生分析自身的心理特点。学校通过一些积极健康的活动,消除初中生的负面情绪。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提高,可以减少逆反心理对其行为的影响。
初中阶段的学生,很容易出现逆反心理。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学生的学习压力不断增大。社会对学生的影响因素不断增多。这使学生逆反心理的出现成为必然。只有家长、教师、学校以及社会多方共同努力,帮助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空间和氛围,才能使初中生尽快剔除不健康的负面情绪与思想。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科学引导与积极疏导,学生能够远离逆反心理,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健全的人格与强健的体魄。
[1]薛亚萍.初中生逆反心理及其疏导策略[J].教学与管理,2007
[2]卢 艳.初中生德育中消极逆反心理探析[J].教师,2012
[3]吴琼芳.论初中生叛逆行为的疏导[J].家教世界,2013
[4]安 妍.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及疏导策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
[5]刘淑玲.初中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对策[J].甘肃教育,2014
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6-05-0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