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芳
(太原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英汉网络新词汇文化理据对比研究
于芳
(太原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摘要:网络新词汇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应用在网络语言领域出现的特殊语言现象,网络新词汇的文化理据研究是网络语言研究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对英汉网络新词汇构成和发展的文化背景和大众造词心理进行对比分析,探索了二者的个性和共性及相互关联,揭示了英汉词语发展方向和规律,为网络交际的规范提供参考。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文化理据;缩略语
网络新词汇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应用在网络语言领域出现的特殊语言现象。它们一般简洁独特且诙谐幽默,广为人们使用和推崇。对网络新词汇的构词理据进行研究是网络语言研究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新词汇的理据分为两类:词内理据(包括拟声理据、形态理据、语义理据)和词外理据(即文化理据)。词外理据是一种反映语言符号同外界世界联系的理据,即词语的构成以及发展的文化背景[1]。本文从英汉网络新词汇的文化背景来探索新词汇理据的来源及文化背景对词汇理据产生的影响,从文化角度阐释大众心理和社会价值观对英汉网络新词汇形成的影响。
1客观世界的发展对英汉网络新词汇形成的影响
任何新词汇的形成都和客观世界的变化及社会的快速发展紧密联系。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政治经济文化的快速进步、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观念的更新都直接促使大量网络新词汇席卷而来,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网络生活和现实生活。
政治形势的变化、国家领导人的影响以及新政策的制定都会促使网络新词汇的形成。例如美国总统奥巴马上任后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导致了Obamacare(奥巴马医改)这个词的出现和普及。而一些政府推出了一系列带有政治色彩的服务,同时也在网上进行各式选举活动,进而出现了一些英语政治新词。例如,e-campaigning电子竞选,e-precinct电子选区。而在中国网络上今年出现的“裸官”一词指的是配偶、子女等亲属以及大部分财产都在境外而自己孤身一人在国内做官的人;而“20%个税”指的是最犀利房产税政策引发最猛烈迅捷的(假)离婚潮。“鸟巢外交”指的是北京奥运会期间,各国政要来访进行的外交活动[2]。
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使很多网络词汇应运而生。例如,e-shopping网上购物,e-market电子市场,e-cash电子现金,e-business网上交易,e-service电子服务等。一系列新词汇都折射出了网络技术为传统的经济生活带来的影响和改变。而中文网络词汇中的“克强指数”源自于英国《经济学人》杂志于2010年推出的用于评估中国GDP增长量的指标。“影子银行”是指游离于银行监管体系之外、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和监管套利等问题的信用中介体系。“刚需”是刚性需求的简称,指生活必须的东西、生存必备的东西,比如刚需房[3-4]。
科学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很多相关的英汉网络新词汇也因此被创造出来。Typerventilating表示通过即时信息软件发送信息的时候无间隔地一条一条给对方发送信息,让对方插不上话的做法;Pad+addict表示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在平板电脑上的情况;Factivist指一个人不断在社交网络上发帖,致力于成为网络流行趋势的制造者或者参与者,认为这么做就能与众不同;Digitally Grounded用来形容“受到家长惩罚、无法接触网络”的状态。而中文中的版主、点赞、潜水、人肉搜索以及“百度一下”等都是科学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产物。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最早源自于西方国家,而英语又是全球通用的语言,因此中文网络词汇有相当一部分是借用的外来语。例如h黑客是由hacker的音译与意译结合构成的新词;电子邮件地址中的@符号在英文中被读为at,然后音译为中文就是“艾特”;网上“冲浪”源自surf,借用了水上体育项目的名称;常见的还有伊妹儿(E-mail)、博客(blog)等。通过比较,不难发现汉语网络新词中有很多是从英语借用过来的词语,而能够进入英语的汉语外来语则是凤毛麟角[4]。
2网络坏境下大众心理对英汉网络新词汇形成的影响
在飞速发展的网络时代,社会价值观和公众普遍的心理需求直接影响了英汉网络新词汇的形成。网络新词汇都是网民的个性和内心世界的反映,同时也是对社会文化现象和网络思维方式的折射。
2.1追求简洁快捷的大众造词心理
网络时代,社会的快节奏促使人们事事追求方便快捷。但键盘输入与口头交流相比却慢得多。为了达到高效通畅的网络交际目的,人们通过使用缩略法化繁就简,调高输入速度。因此,在英汉的网络新词汇中出现了大批的缩略词。
英语中的缩略词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由英语词汇首位字母构成的。如,PEM是Privacy enhanced mail的缩写形式,而BBL是Be back later的缩写形式,HAGO是have a good one day的首字母缩略词,用于结束电子邮件或离开聊天室时的告别语;TIA则是thanks in advance的首字母缩略词。另一种则为截短缩略,即缩略单词由词语中的部分字母构成,如大家熟悉的Internet的缩略语为net,plz是please的缩略语,technology的缩略语为tech,而popular的缩略语为pop。
汉语网络词汇中的缩略词种类和数量相对较少,主要是使用具有压缩式特点的缩略语,例如:白骨精是(白领、骨干、精英)的缩写;网红,就是网络红人,指在互联网上面走红的人;高富帅是高大、富有和帅气的缩写;穷矮挫指的是贫穷、矮小、猥琐。此外,“何弃疗”即“为何放弃治疗”的缩写,“不明觉厉”指的是虽然不明白对方在说什么,但感觉很厉害的样子。因为文字输入法的限制,中国网民采用的汉语拼音缩略语成为汉语网络缩略词汇的特色,它在汉语网络缩略语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例如:RP-人品,JS-奸商等。
除了缩略词外,英汉网络词汇都大量借鉴了谐音词来提高键盘输入速度。英语的谐音词主要有字母谐音和数字两种形式。字母谐音常见的例子如下:CU=see you(再见),IC=I see(我明白了),me 2=me,too(我也是),Q=Cute(可爱)。常见的数字谐音有纯数字谐音词和数字字母组合谐音词,例如:419是英语for one night的谐音(一夜情的意思),B=Before(在什么之前),4U=for you意为“为你”。
而汉语的谐音词主要是数字谐音,而字母谐音寥寥无几。常见的例子如下:818=八卦一下,9494=就是就是,98=酒吧,3344=生生世世。不过,还可以经常看到中英文混用的缩略语,如:I 服了 U, 3q-Thank you等。英语的谐音词也有受中文的影响,例如:250=stupid person 蠢人,520=I love you 我爱你,但明显不如汉语网络新词汇受到英语的影响大。总之,无论是哪种谐音和缩略方式都减少了敲打键盘的次数,大大提高了网络交流效率。
2.2反讽幽默,追求标新个性的大众造词心理
网络环境下,人们的想象力和创作欲望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他们通过创造活泼生动的网络词汇来抒发讽刺自嘲、无奈、惊讶等多种情绪,同时也在幽默诙谐中释放压力,享受到的是一种创造的成就感。例如美国网民用Wikidiot(维基傻瓜)讽刺那些相信维基百科上的所有信息都是事实或者将其视为可靠来源的人;用Brand name-dropping戏谑在别人面前频繁提及自己拥有的名牌物品,希望以此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浅薄之人;用Teacup(茶杯型人)生动形象地描述那些心理极其脆弱、不堪一击的人;用Phubbing诙谐地调侃在社交场合不关注身边的人,而是一个劲看手机的不礼貌行为。
而中文类似的网络新词汇更是不胜枚举,例如:躲猫猫和俯卧撑是中国网民根据时事对公务员的工作进行质疑和讽刺的产物。面对着物价飞涨,网民们创造出“蒜你狠”“油你涨”“糖高宗”等一系列网络新词汇来抒发他们无奈、嘲讽、抱怨的内心状态。随着最新苹果手机的上市,网友创造出“肾6”这个词汇,它的意思是卖了肾买苹果6手机,嘲讽iphone6手机太贵。“坑爹”意指一种内心的宣泄、不满,有被欺骗的意思。这些网络新词汇幽默而诙谐同时又意味深长,深受大家的欢迎和喜爱,很快通过网络为主的媒介迅速传播开来。
此外,中国的网民还特别喜欢通过谐音和方言来创造出生动有趣的网络新词汇,从而增加语言的艺术情趣,形成风趣、讽刺等效果。例如:用油菜花来指代有才华,用杯具表示悲剧,用四川方言“赶脚”来代替感觉,用台湾普通话中的“偶”来代替“我”,而年轻网民最爱用的“酱紫”则是“这样子”速读连音。这些借用的方言让网络语言变得活泼生动,标新立异又广为接受。
近年汉语网络新词出现一种新的现象,即采用古代汉语中一些笔画复杂的词生动形象地表达意义。如“槑”字由二呆组成,用来形容人比呆还呆的意思。在网络文化中,“囧”的内小“八”字视为眉眼,“口”视为嘴,表示一个人无奈尴尬的表情。而这种构词方式在英语网络新词汇中还未见到。
有些用来幽默和自嘲的汉语网络新词汇甚至被英语国家的网民所接纳和借用,如:土豪(Tuhao),大妈(Dama),Lianghui(两会),gelivable(给力),smilence(笑而不语),emotionormal(情绪稳定),circusee(围观),vegeteal(偷菜)等等。
3结语
通过对英汉网络新词汇的文化理据进行对比分析,不难发现二者表现趋同性的同时,也具有各自的特点。在新词汇形成发展的过程中,二者都受到客观世界发展和公众普遍心理需求的极大影响。但因为语言体系和所处文化的不同,它们表现出来的语言特征有所不同:英语网络缩略语明显数量更大种类更为繁多,而中文网络词汇对外来语和古汉语的借用现象比英语网络词汇多得多。但在英汉新词汇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二者是交叉影响和相互交融的,总体来讲汉语体现出更强的包容性,对英语网络词汇的引用和借鉴所占比例更大。
网络新词汇是时代进步、语言发展的产物,对英汉网络新词汇的文化理据进行对比分析有助于掌握英汉词语的发展方向和规律,促进网络环境下的跨文化交际,同时也为引导规范社会语言,为语言政策的制定、网络交际的规范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孔筱燕,杨廷君.英汉网络新词构词方式对比研究[J].现代语文,2014(2):157-160.
[2] 付铮.试论汉英网络语言的现状[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2(6):72-73.
[3] 李少平.词语的文化理据与汉语词汇习得[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6(4):41-44.
[4] 吴莉.论网络资源在法律英语翻译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12):136-138.
(责任校对龙四清)
doi:10.13582/j.cnki.1674-5884.2016.04.044
收稿日期:20150930
基金项目:太原科技大学校青年科技研究基金项目(20143011)
作者简介:于芳(1980-),女,河南漯河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翻译理论方向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5884(2016)04-013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