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中学历史教科书的研究回顾

2016-03-21 00:25田磊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6年4期
关键词:研究现状

田磊

(1.淮北师范大学 历史与社会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2.淮北市第一中学,安徽 淮北 23500)



台湾中学历史教科书的研究回顾

田磊1,2

(1.淮北师范大学 历史与社会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2.淮北市第一中学,安徽 淮北 23500)

摘要:研究历史教科书有助于我们理解国家对某些历史问题的认识、态度以及民众对这一问题的认知。回顾近年来对台湾历史教科书的相关研究,从研究内容侧重点进行分类。目前对台湾历史教科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教学论和教学法方面,大陆学者与台湾学者相比内容研究方面不够深入,对台湾中学历史教科书的研究回击了“台独”主张。对教科书研究的回顾有助于学者进一步明确研究路径,为理解台湾当局政策及大陆课程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台湾中学历史教科书;研究现状;成果及不足

历史教科书是指狭义的教材,“是根据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地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教科书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教师讲授的内容,便于学生预习、复习和做作业,是学生进一步扩大知识领域的基础。同时,教科书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它为教师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学生学习成绩评定提供了基本材料。”[1]

1研究台湾中学历史教科书的目的和意义

研究历史教科书有助于我们理解国家对某些历史问题的认识、态度以及民众对这一问题的认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大陆学者把目光投向台湾,希望能从台湾历史教材当中汲取营养,为大陆的课程改革提供借鉴。梳理对台湾历史教科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较好地认识到目前台湾课程改革方向及台湾当局的政策走向。

2台湾中学历史教科书研究现状

研究台湾中学历史教科书论文并不少见,仅在台湾硕、博士论文数据库中,以“历史教科书”为关键词,就显示13篇。目前研究论文主要分成四类。

2.1以研究台湾教科书的编撰体例、编写特色为主的论文

如张利娟的论文《当代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地区中学历史教科书结构研究》分别选取当代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地区的几套教科书,通过对课文系统与课文辅助两大部门进行研究,探究20世纪90年代三个地区教科书结构变化的原因及规律[2]。朱煜《台湾高中新编历史教科书的基本特点与启示》以龙腾本为依据,总结该版本的编写理念和特点[3]。张元《台湾中学历史课程与教材》论述了台湾的历史教材改革及教学方法改革[4]。张显传《香港、台湾、新加坡中学历史课本简介》介绍了三地中学历史课本的编写使用情况、内容结构、印刷发行等内容[5]。余芳《国中历史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以目标及历程模式为中心》从目标模式和历程模式的课程设计出发,以实证方法进行教学实验,以评估两种教学模式的得失利弊[6]。吴嘉琪《国中学生历史理解之研究》通过实证研究,探讨台湾中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以及如何影响学生的历史学习[7]。陈华恩的《设计高中历史教科书之互动式多媒体辅助教材——以雍正时期养廉银为例》以雍正时期养廉银为例说明高中历史教科书的互动式多媒体辅助教学,分析教科书的不足,指出历史教学与电子科技结合当中的困难[8]。张婉萍《国中审定本教科书中历史人物的编写与教学——以秦汉史教材为例》,以2003~2014年审定的教材中的秦汉历史为案例,选取著名历史人物进行介绍,提出审定本教科书在人物的介绍、教材编排方面的不足及修改的建议[9]。

这些论文的研究重心主要是教学论和教学法,选取台湾某一本或者某几本教材,与大陆教科书在编写结构方面进行比较,或者是研究台湾历史教学当中出现的问题,论文研究的目的之一是推动课程改革,促进历史教科书编写方式的变革,在研究方法上偏向教学论和教学法方面。从地域的角度来看,在论文内容上表现为,大陆的硕士论文研究教学理论偏多,而台湾学者多是从具体案例出发进行研究。

2.2选取台湾教科书中的部分内容与大陆教材进行比较

佘怡颖的《海峡两岸高中历史教科书编写的比较研究——以“人民版”和“南一版”为例》选取现行的大陆“人民版”教科书与台湾“南一版”教科书进行比较,选择中国古代史的代表性阶段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内容、课文插图、栏目设计等进行比较,分析影响这种变化的其中的背后因素[10]。王灵敏的《两岸高中历史教科书比较研究——以1945—1949年国共内战史叙述为例》以现行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和台湾康熙图书网络出版的高中历史教科书作为比较蓝本,以国共内战史(1945~1949)作为切入点进行比较,论文用较多的篇幅论述了教科书的概念功能、课程体系,对内战史主要从课文辅助系统和课文内容方面进行了比较[11]。程晓波的《两岸三地历史教学书中“洋务运动”编写特色比较》选取了两岸三地历史教科书中的“洋务运动”的内容、史料运用与设置、教学论等方面进行比较[12]。刘珍如的《比较台湾、中国、香港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对清末东北之叙述》以1952年以后台湾统编版与1995以后审定版各版本之高中历史教科书为主,与1993年、2004年之香港文达出版公司、现代教育研究社、中国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历史教科书,探讨各版本关于清末东北历史重大事件叙述的比较,从教科书的角度叙述英、美、法等西方列强的态度[13]。

这类论文选取大陆和台湾教科书中的某些知识点进行阐述,说明大陆和台湾教科书在内容处理上的不同,同时兼顾研究两地教科书在体例编写上的不同,大陆学者的部分论文在论述教材编写方面占据了较大的篇幅,内容显得单薄,而台湾学者的论文较多是从教材文本出发进行研究。

2.3研究台湾教科书的内容

针对教科书内容的研究,从笔者目前搜集的研究论文来看,相比较大陆学者,台湾学者的研究主题、研究范围更加广泛。如程艳阳的《台湾地区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苏联形象书写(1949-1991)》从1949~1991年台湾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有关苏联形象书写内容的改变,解释台湾地区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苏联形象如何被塑造,其内在特点与逻辑如何[14]。杨景尧的《两岸初中历史教科书比较研究》选取两岸初中教材当中的五件大事进行比较,说明两岸在教育思想、史实教育等方面存在着差异[15]。姜艳红的《台湾高中历史教科书中苏联形象研究——以翰林社2011年版高中历史教科书为例》主要以翰林社2011年版的高中历史教材中的苏联形象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台湾教科书对苏联的评价[16]。毛春初的《台湾教科书的抗战历史观》篇幅千字左右,引述台湾教科书与大陆教科书内容不同之处,主要表现为一些史实的比较[17]。毛春初的《台湾历史教科书和大陆有什么不同》,可以看作是《台湾历史教科书中的抗战历史观》的扩充版[18]。张云翔的《论国(初)中历史教科书中“鸦片战争”教材之编写》选取1952~2001年之间的高中历史教科书,说明鸦片战争的研究现状以及鸦片战争在历史教材中编写的结构及呈现状况[19]。吴志鑑的《近代中国的面貌——台湾高中历史教科书对晚晴时期(1840-1911)编写之研究》选取从1949年国民党到台湾后的历史教材为研究对象,依据是民国四十一年、五十一年、六十年、七十二年编纂的国立编译馆统编本、民国八十四年公布编订的中学课本,选取1840~1911年这一段时间的史料,研究归纳当今教科书的研究成果以及历史文本的论述等[20]。蔡孟娟的《战后高中历史教科书中的环境书写(1952-2008)》以“环境”作为切入点,探讨不同时期高中历史教科书对“环境”的呈现方式以及这些呈现方式的含义,其中选取中国古代人口的流动、工业革命时期、二战后的科技发展等内容进行分析[21]。周亚慧的《国(初)中历史教科书中(1940-1911)救亡运动教材之编写》,文章八个版本的统编本,以及审定南一、康轩、翰林九十三年至九十八年各版本,探讨历年版本教科书如何编写救亡运动,了解时代变迁对台湾中学历史教科书教材编写的影响[22]。

这一类研究文章的着眼点为台湾历史教科书内容的研究,如程艳阳、姜艳红对台湾教科书中苏联形象的研究,毛春初对台湾教科书中抗战史的研究,周亚慧对救亡运动的研究。毛春初对于台湾教科书中抗战史的写作,内容更偏重于知识普及,论文没有相应的注释或者参考文献,史实列举较多,选取的教科书为台湾现行通行本。台湾学者由于拥有教科书的便利,研究教科书文本演变的文章相比较大陆而言,内容较为充实和丰富,角度也较为新颖。

2.4以 “台独”或原住民为主题研究教科书

李理的《“去中国化”的台湾历史教科书的编纂》分析了李登辉、陈水扁上台后有步骤地在中学历史教育当中进行“去中国化”为目标的改革,通过压缩中国史、增大台湾史的教纲修订,逐渐将“台湾史”与中国史相分离,培养台湾青少年新的民族与国家认同[23]。陈动、陈孔立的《从“主权未定”到“主权独立”——台湾当局修改历史教科书的政治目的》针对台湾当局修改历史教科书的政治目的,从《开罗宣言》等国际条文当中否定了台湾当局所谓的“主权未定”“主权独立”的谬论,对新教学大纲中的内容进行了驳斥,说明了台湾与大陆是不可分割的关系[24]。张顺妹的《国(初)中教科书中台湾原住民族教材研究(1952-2007)》探讨国(初)中历史教科书(1952-2007)中有关原住民族教材的内涵,对教科书里原住民族内容进行整理分析,试图呈现历史教科书中原住民族教材的“质”和“量”[25]。李世达的《台湾化与去中国化——高中历史教材中台湾史书写的批判话语分析》探究政治力量对于台湾史呈现方式的影响。台湾历史的诠释受到社会政治的影响,教科书当中台湾化内容不断增多,对中国符号不断革除[26]。

大陆关于涉及“台独”而对教科书进行研究的论文较多,部分文章散见于各类报刊,多是以台湾颁布的新教纲作为研究对象,说明修改后的教科书违背了历史史实,或者是揭批台独分子一意“去中国化”的行为。台湾方面的研究论文则较为严谨,从教科书的文本变化方面进行研究,说明教材变化与政治的关系,资料详实,研究扎实,说理充分。

3现有成果的贡献与不足

3.1现有成果的贡献

其一,综合来看,大陆学者对台湾历史教科书的研究多从台湾流行的教科书文本出发,在内容设置、史料选择、教材的选择等方面都有了较多的研究,方便大陆学者认识台湾历史教材、认识台湾的中学历史教育基本情况,有利于大陆学者进一步反思教材的编写与课程设置等,进一步促进大陆新课程改革。其二,大陆学者对于台湾教科书编写当中出现的“去中国化”倾向进行了揭示和批驳,使学者和民众认识到“台独”在教育领域的所作所为,也从中学历史教育领域回击了“台独”分子的挑衅。其三,大陆部分学者对台湾历史教科书内容的研究,启发了相同领域学者的研究。其四,台湾学者的研究多是从教科书文本出发,研究角度也较为新颖,如研究台湾教科书当中的环境史、从考据学角度研究等,引用资料相较大陆而言整体较为详实,内容严谨。

3.2现有成果的不足

台湾中学历史教科书的研究内容较为丰富,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其一,在笔者查找的资料范围之内,目前台湾及大陆学者对台湾历史教科书的研究多集中于教学论与教学法方面的相关主题,针对教科书文本内容演变的研究相比较而言略为不足。台湾中学历史教科书的研究成果较多地集中于台湾历史教科书的内容设置等方面,为教学论和教学法服务。部分针对台湾历史教科书内容的研究文章又多集中于教科书中的知识点的研究,如毛春初有关教科书中抗战内容的研究,多偏重于揭示台湾现行教科书中抗战内容编排的不合理。其二,大陆学者研究的对象多为某一本或几本现行台湾历史教科书。由于政治及地理因素等原因,大陆学者对台湾历史教科书相关资料掌握有限,这样导致针对台湾中学历史教科书的论文研究多是从现行的历史教科书入手进行剖析或者比较,而纵向研究台湾历史教科书的大陆学者文章较少。目前,笔者在中国知网中只看到一篇关于台湾历史教科书中苏联形象演变的研究,属于台湾教科书内容的纵向研究。台湾学者相比较而言,这类角度较多。其三,从时代发展的角度研究教科书较少。教科书是国家对国民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承载了宣传国家主流价值思想的重任,具有较强的政治意识形态特征,对教科书内容的研究往往能够折射出时代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志刚,翟宵宇.历史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2] 张利娟.当代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地区中学历史教科书结构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0.

[3] 朱煜.台湾高中新编历史教科书的基本特点与启示[J].教材研究,2002(1):47-51.

[4] 张元.台湾中学历史课程与教材[J].课程·教材·教法,1993(10):27-28.

[5] 张显传.香港、台湾、新加坡中学历史课本简介[J].历史教学,1990(1):35-40.

[6] 余芳.国中历史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以目标及历程模式为中心[D].台北:国立台湾师范大学,2009.

[7] 吴嘉琪.国中学生历史理解之研究[D].台湾:国立台湾师范大学,2010.

[8] 陈华恩.设计高中历史教科书之互动式多媒体辅助教材——以雍正时期养廉银为例[D].台北:东吴大学,2014.

[9] 张婉萍.国中审定本教科书中历史人物的编写与教学——以秦汉史教材为例[D].台北:国立台湾师范大学,2011.

[10] 佘怡颖.海峡两岸高中历史教科书编写的比较研究——以“人民版”和“南一版”为例[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11] 王灵敏.两岸高中历史教科书比较研究——以1945—1949年国共内战史叙述为例[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

[12] 程晓波.两岸三地历史教学书中“洋务运动”编写特色比较[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

[13] 刘珍如.比较台湾、中国、香港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对清末东北之叙述[D].台北:国立台湾师范大学, 2009.

[14] 程艳阳.台湾地区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苏联形象书写(1949-1991)[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

[15] 杨景尧.两岸初中历史教科书比较研究[J].历史教学,2003(6):19-24.

[16] 姜艳红:台湾高中历史教科书中苏联形象研究——以翰林社2011年版高中历史教科书为例[J].百家讲坛,2013(4):241.

[17] 毛春初.台湾教科书的抗战历史观[J].信息荟萃,2010(6):45.

[18] 毛春初.台湾历史教科书和大陆有什么不同[J].中外文摘,2010(13):46-48.

[19] 张云翔.论国(初)中历史教科书中“鸦片战争”教材之编写[D].台北:国立台湾师范大学,2003.

[20] 吴志鑑.近代中国的面貌——台湾高中历史教科书对晚晴时期(1840-1911)编写之研究[D].台北:国立台湾师范大学,2006.

[21] 蔡孟娟.战后高中历史教科书中的环境书写(1952-2008)[D].花莲:国立东华大学,2012.

[22] 周亚慧.国(初)中历史教科书中(1940-1911)救亡运动教材之编写[D].台北:国立台湾师范大学,2010.

[23] 李理.“去中国化”的台湾历史教科书的编纂[J].台湾研究集刊,2008(2):26-36.

[24] 陈动,陈孔立.从“主权未定”到“主权独立”——台湾当局修改历史教科书的政治目的[J].台湾研究,2005(1):28-33.

[25] 张顺妹.国(初)中教科书中台湾原住民族教材研究(1952-2007)[D].台北:国立台湾师范大学,2009.

[26] 李世达.台湾化与去中国化——高中历史教材中台湾史书写的批判话语分析[D].台北:国立台湾师范大学,2010.

(责任校对游星雅)

doi:10.13582/j.cnki.1674-5884.2016.04.013

收稿日期:20150923

作者简介:田磊(1985-),男,安徽淮北人,中学一级教师,硕士生,主要从事中国史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5884(2016)04-0040-04

猜你喜欢
研究现状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现状与改革思路
海参人工育苗产业的现状及展望
国内外约翰·斯坦贝克文学伦理学研究综述
董榕及其剧作研究述论
人民检察院量刑建议制度构建与完善
我国环境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
浅析电力系统谐波及其研究现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