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国内学界关于董榕及其剧作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已有的成果多属于叙述、目录性质的,且颇多讹误,系统的理论探讨尚待展开。可以从厘清相关新旧文献,还原真实的董榕面貌;细读剧本,分析其得失成就,体味董榕剧作的文化寓意;探寻康乾之际传统戏曲蜕变期之董榕及其剧作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等方面深入拓展此项研究。
【关键词】董榕;研究现状;述论;拓展
中图分类号:I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1-0009-02
一、董榕其人
董榕(1711—1760),字念青,号定岩、恒岩、谦山、渔山,别署繁露楼居士。直隶遵化州丰润县(今属河北)人。雍正十三年拔贡,廷试第一,历任巩县、孟津、济源(乾隆四年)、新野(乾隆七年)、夏邑知县(乾隆八年),陈州通判(乾隆十一年任),郑州(乾隆十二年四月至七月)、许州知州(乾隆十五年七月),浙江金华(乾隆十六年)、江西南昌、九江知府,升阶至中宪大夫分巡江西吉南赣宁兼水利道摄赣关事(乾隆二十一年闰九月)。后丁太夫人忧归里,因过哀成疾,昏迷不已,舟行至滕王阁偶坠江中,身溺殉母。所至皆有惠政,关心民瘼、安抚民怨、勤政实干、兴利除弊、淳风化俗。心系学术,以尊崇学校、兴起人文为己任,其任职九江时,新修“濂溪书院”,刊行理学经典,为弘扬理学做出了贡献。工文章,知音律,平生著述颇丰,有《周易观象》、《圣学入门》、《诗意集》1卷、《庚溪集》1卷、《繁露楼诗》、《畿辅诗传》、《浭阳集》10卷,辑《先儒恤刑格言》、《周子余书》、《名从政》、《体仁录》、《宦海慈航录》等,总修乾隆十二年《商水县志》,在赣刊行《禁俗事》。①
二、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学界关于董榕及其剧作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已有的成果多属于叙述、目录性质的,且颇多讹误,系统的理论探讨尚待展开。
首先,在文献著录方面,《芝龛记》为清人《重订曲海总目》、《曲目新编》、《今乐考证》、王国维《曲录》、庄一拂《古典戏曲存目汇考》著录,近年来的相关工具书如《古本戏曲剧目提要》、《中国曲学大辞典》、《明清传奇综录》、《中国戏曲志·河南卷》、《傅惜华藏古典戏曲珍本丛刊提要》、《傅惜华古典戏曲提要笺证》、涂淑敏《<芝龛记>传奇叙录》对董榕及其剧作进行了简要介绍,刘晓丽《<芝龛记>及其版本》对《芝龛记》的版本流传进行了搜集分析。其次,在研究文本文献方面,蔡毅主编的《中国古典戏曲序跋汇编》和吴毓华编著的《中国古代戏曲序跋集》收录了相同的《芝龛记》相关序跋题辞;赵景深等编《方志著录元明清曲家传略》收集了地方志中涉及董榕的部分材料。再次,在相关戏曲史、文学史方面,周妙中的《清代戏曲史》第三章专列一目对董榕的生平和剧作大致内容与缺点进行了分析。王长华《河北文学通史》第二卷(下)第五章第三节介绍了董榕及其剧作,对其生平和剧作取材、内容、作意进行了简单叙录。
综观以上董榕及其剧作研究,此前学界从各自视角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不足也是明显的:首先,研究资料的匮乏。基本材料不出《中国古典戏曲序跋汇编》和赵景深等编《方志著录元明清曲家传略》,未见对董榕相关传记、现存文集《浭阳集》以及所编《周子全书》的参考。其次,观点的错讹与纷乱。如关于董榕的落水而死的历史细节,多数论者认为是因哀毁过度,主动投江殉母而死,然查对相关传记,董榕乃失足偶落江中而死;关于其著作的诗集名称,有认为是《庚洋集》,其实其诗集名为《浭阳诗集》,浭阳乃董榕籍贯丰润的旧称,而有论者认为其著述了《周子》,其实该书名为《周子全书》,乃是董榕在九江太守任上,濂溪书院落成之时所辑录的理学宗师周敦颐的集子。再次,研究的创新性不足。多数成果存在重复之嫌,且上述成果多为20世纪90年代以前所取得,近期未有明显进展;第四,研究的理论精品意识欠缺,具有理论系统性的专论精品太少。由于论题指涉的对象时代性和专业性,尚未见国外的相关研究。
综上所述,目前关于董榕及其剧作的研究尚不充分,多属于零散的分析,尚未体现整体考察之理论自觉。
三、拓展思路
(一)厘清文献,还原真实
文献是一切学术研究的基础,新文献的发现可以带动学术研究的突破性进展,而旧文献的新解亦能将老问题带出模糊不清的困境。所谓论从史出,史从文献出,即此谓也。如前所述,当前学界关于董榕的研究文献资料匮乏,基本材料不出《中国古典戏曲序跋汇编》和赵景深等编《方志著录元明清曲家传略》,未见对董榕相关传记、现存文集《浭阳集》以及所编《周子全书》的参考,故而出现众多看似莫衷一是,实则可以解决的纷争,乃至错讹。厘清相关新旧文献,可以还原真实的董榕面貌,如关于其生卒年问题。
关于董榕的生卒年,《中国戏曲志·河南卷》,中国ISBN中心出版社2000年版第646页、李修生《古本戏曲剧目提要》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年版第529页、邓绍基《中国古代戏曲文学辞典》,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37页、钱仲联《中国文学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版第1267页、王长华《河北文学通史》第二卷(下),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345页均标示董榕生卒年为1711—1760,然均未详其所据。查《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1》(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648页载董榕履历档云:“董榕,直隶人,年三十八岁,由贡生现任河南通判,(夹批:中平人,去得)乾隆十三年七月内经巡抚硕色以该员才具明敏、办事干练题升郑州知州。”该段档案天头注云:“乾隆二十一年闰九月内同江西吉南赣宁道,丁忧。”联系其乾隆十一至十二年间任陈州通判,其时三十八岁,其生年或可定为康熙五十年(1711年)。近日翻阅桑调元《弢甫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见其379页《文集·卷十八·墓志》收《观察·南定岩董君墓志铭》,云:“君姓董讳榕,字念青,号定岩,顺天丰润县人。……君以宅太君忧,哀毁昏迷,于乾隆二十有五年四月二十有七日,水死于南昌舟次,享年五十。”又见436页《文集.卷二十四.哀辞》收《董君定岩哀辞并序》云:“观察·南董君定岩以至性居母丧,予赴吊唁。……至南昌,薄晚,医私语予曰:‘五脏坏,六脉散,治无及矣!予犹就吊数千言,君颔之。诘朝黎明,因自启船蓬,无栏杆,误坠水。江涨溜急,遂殁。乾隆庚辰四月二十有七日也,享年五十。”故此,董榕的生年为康熙五十年辛卯(1711),卒年为乾隆二十五年庚辰(1760)四月二十七日。
(二)深入本体,通观考察
此前研究多是外围分析,至多简单叙录提及董榕剧作大致内容、剧作取材、立意。我认为应从细读剧本入手,分析其得失成就,再逐步开阔视野,联系宏观时代思潮,体味董榕剧作的文化寓意,通观其在古典戏曲史中之位置。
首先,分析董榕剧作艺术特色与不足。其成就表现为以曲为史的写实态度;以风教为本的创作观念;牢笼巨细的叙述文法;求“奇”的阅读效果;雅正妥帖的剧作语言等。其不足体现为点缀升平,颂圣媚清的歪曲历史观念;叙述繁乱冗长;生硬说教与因果报应等。
其次,探赜董榕剧作伦理化的文化意蕴。一方面,董榕走的是科举致仕的典型儒家人生轨迹,性笃孝,居官勤恪,惠政多方。且对民间忠孝节义、事关风化伦常之事,尤其是女子守节事刻意褒扬,如其《浭阳诗集》卷一《九慷九首》、第二卷《拟古(为泃阳王贞女作:圣代重彝伦,旌扬自煊赫,大书节烈传,万古垂竹帛)》、《善哉行》等在所多见;另一方面,清中叶传奇剧作的蜕变期出现了戏剧文学内容日益伦理化,戏剧艺术日益案头化的趋势,征实尚史、以曲为史的创作风气日浓,故而董榕特选明末三朝事迹,阐扬忠烈,博采旁搜,足补正史之缺。可以说,处于清朝统治的康乾盛世,在传奇剧作内容日益道德化的剧坛风气中,汉族士人官吏董榕感受盛世的气象、社会的安定,以明末乱局中沈云英、秦良玉的忠勇事迹,反思明亡清兴,表彰忠烈,维护清朝正统,自觉地从文化上向统治者靠拢,以剧为史,笔关风化,可谓别裁史笔传风教。当然,这是以牺牲传奇剧作自身艺术价值为代价的。
(三)体察价值,明确意义
考察处于康乾之际传统戏曲蜕变期之董榕及其剧作,具有多重意义。
1、理论意义
首先,引发文艺与政治伦理间关系的反思意义。文艺作为意识形态之体现,必然与社会政治和伦理道德产生密切联系,社会思想意识渗透于文艺之中,要求文艺具备伦理的内涵,发挥其教育的功能。同时,文艺有自身的客观规律,应充分尊重其文体、创作流程、艺术特性。应充分协调二者之关系。考察《芝龛记》“字字本之史传,迥异空谈”的史家实录笔法,其目的,作者在《凡例》中明确表达为“阐扬忠孝节义。”其点缀升平,为政治服务的意图十分明显。如五十九出《徽感》写故明公主徽娖对大清吊民伐贼,剿灭明朝之仇寇,又著以公主礼赐婚仪嫁给原配都尉周显而感恩戴德,由衷拜服,该出曲词宾白一派感戴口吻。如云:“大清御宇,威德无边,驱逐流寇,报我大仇。又为先帝后加谥建陵,典礼极其优渥。此恩此德,真千古所未有也!”然该剧过分注重以历史实录的精神,为宣扬伦理纲常,皈依清朝统治服务,导致剧中说教生硬,肢解了剧作的审美风貌,甚至面目艰涩,违背了艺术本身的创作规律,以至于流传不广,影响不强。
其次,透视中国古典戏曲由古代向近代转型期的发展史意义。因古典戏曲社会审美趣味由雅向俗转变,传统本戏转变为折子戏的剧作体制、剧本中心转变为职业演剧为中心的发展格局,带来了古典戏曲从古代向近代的转型期。包括董榕在内的康乾之际的文人通过剧作多方面真实地折射了极盛而衰的盛世之荣光与尘埃,剧作寄寓着一代文人曲家独特的创作诉求,他们出于雅文化的尊严和士人入仕报国的天然责任意识,在传统戏剧创作的衰落期坚持历史题材剧的创作,文以载道,宣扬教化,然而这种努力大多失败,其文化心态是复杂的。分析董榕这一个案,可以较清晰地展示这种文化史趋势。
再次,学术建设意义。对董榕及其剧作进行个案研究,可为后续的清代戏曲整体研究提供细部资料,为相关工具书、戏曲史、文学史、戏曲理论乃至文化史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2、实践意义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古典戏剧文学是中国古代最美的文艺样式,具有高度的综合性要求,兼顾文辞、音律、演出提示,创作十分不易。作为传统文人戏剧文学篇幅最长的《芝龛记》,其双线双层结构,牢笼巨细的叙述文法,妥帖雅正的戏剧语言都是值得肯定的,而其对文艺自身规律的偏离应予以反思,总结其创作得失,对当下戏剧创作和戏曲发展有着明显的现实意义。另外,积极推进古典戏曲文学研究,去粗取精,是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题中之义,是与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文化国策相适应的。
注释:
①董榕生平、家世、著述参考桑调元《观察·南定岩董君墓志铭》、《董君定岩哀辞并序》;徐世昌《大清畿辅先哲传》卷十九本传;赵景深、张增元《方志著录元明清曲家传略》;蔡毅《中国古典戏曲序跋汇编》等。
作者简介:
黄胜江(1983-),男,安徽金寨人,博士,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戏剧文化。
基金项目:安徽省社会科学院2016年度青年课题“司马章及其剧作研究”。